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激素受体调控排卵过程中卵泡破裂的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翠淼 段彦苍 +1 位作者 刘亚华 杜惠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孕激素在雌性生殖活动尤其是排卵过程中是必不可缺少的。孕激素通过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调节卵泡破裂进而诱发排卵。PR调节卵泡破裂要依赖其相关因子才能发挥作用,主要包括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1(a disinte... 孕激素在雌性生殖活动尤其是排卵过程中是必不可缺少的。孕激素通过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调节卵泡破裂进而诱发排卵。PR调节卵泡破裂要依赖其相关因子才能发挥作用,主要包括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1(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domain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1,ADAMTS-1)、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8,ADAM8)、内皮素-2(endothelin-2,ET-2)、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突触相关蛋白25(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 25,SNAP25)等。本文综述了在排卵过程中PR如何调控卵泡破裂的分子机制,为相关排卵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研究方向以及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受体 卵泡破裂 排卵 孕激素受体下游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在乳腺癌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颖 阮祥燕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3-587,共5页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但目前为止关于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唯一一项全球大型安慰剂对照研究,妇女健康启动项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指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乳腺癌风险增高,单一雌激素治疗组妇女...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但目前为止关于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唯一一项全球大型安慰剂对照研究,妇女健康启动项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指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乳腺癌风险增高,单一雌激素治疗组妇女的乳腺癌风险没有增加,反而有降低,说明在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治疗中孕激素对乳腺癌风险具有负面影响。针对此结论开展了很多体外研究,发现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的增生。针对此结论,北美绝经学会官方科学杂志Menopause对此给予特别的编者按:"WHI研究中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妇女乳腺癌风险增加是否可以用PGRMC1的作用来解释?PGRMC1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乳腺癌风险潜在的标志物?PGRMC1高表达者是否可确定为乳腺癌易感者?"本文将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 乳腺癌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翁梅英 李琳 +2 位作者 冯淑英 谢梅青 洪顺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放置前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雌孕激素受体变化,以探讨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观察25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增生过长子宫内膜LNG-IUS放置前后子宫内膜组... 目的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放置前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雌孕激素受体变化,以探讨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观察25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增生过长子宫内膜LNG-IUS放置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变化。结果 LNG-IUS放置后6个月子宫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腺体发育不良,间质细胞有明显的蜕膜样变。治疗前大部分腺体上皮和间质细胞ER、PR免疫着色显示为强染。治疗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下降,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ER、PR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结论 LNG-IUS可抑制子宫内膜增殖,降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于治疗简单型和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患者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玉玲 柳晓春 +2 位作者 谢庆煌 郑玉华 冯小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的阳性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法(SP)测定3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的阳性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法(SP)测定3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3种受体的表达。结果:子宫肌瘤ER阳性率为60.00%,PR阳性率为70.00%,相应子宫肌层组织ER、PR阳性率为40.00%、43.33%,两组ER和P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VEGF及VEGFR1、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无论在增殖期或分泌期,高于相应子宫肌层组织(P<0.01);VEGFR2表达水平高于VEGFR1(P<0.05)。结论:ER、PR、VEGF均是反映子宫肌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研制ER、PR、VEGF及其受体蛋白的拮抗剂,使子宫肌瘤萎缩或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肌瘤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雌、孕激素受体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5
作者 鲍伟 蔡斌 +2 位作者 杨懿霞 刘雪莲 万小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ERK1/2以及ER和PR的... 目的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ERK1/2以及ER和PR的表达;同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石蜡标本中ERK1/2的表达;对标本的染色情况做半定量分析。结果ERK1/2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ER阳性与ER阴性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率比较(76.5%vs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RK1/2的高表达率与E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5);p-ERK1/2的高表达率与PR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子宫内膜恶变过程无相关性,其活化与E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R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发挥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 393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耿翠芝 吴祥德 +3 位作者 王小玲 王桂兰 杨会钗 林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布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1393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布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1393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1)ER和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01);2)ER(+)、PR(+)及PR(-)表达率和年龄分布无关(P>0.05),≤39岁年龄组ER(-)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3)绝经后ER(+)率高于绝经前患者(P<0.0001),PR(+)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001);4)组织病理学类型和ER、PR之间关系无显著差异(P>0.05);5)无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转移者(P<0.0001),ER(-)、PR(-)表达率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者(P<0.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ER、PR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可作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依据,同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冬梅 何援利 +7 位作者 蔡慧华 李慧娟 陈红 黄晓东 陈思萍 黄睿淳 孙冬华 宋开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3-844,共2页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亦称Asherman综合征,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修复障碍引起的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闭塞,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或闭经、周期性腹痛、复发性流产、不孕等。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 孕激素受体 ASHERMAN综合征 患者 损伤后修复 复发性流产 月经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VEGF及其受体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康凌 张春华 +3 位作者 宋元梓 宋晓玲 张宁 张德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1期2592-2594,2598,共4页
目的:研究雌孕激素受体、VEGF 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变化.方法:观察组患者选自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计60例,对照组选自与观察组时期相同的60名健康妇女,其... 目的:研究雌孕激素受体、VEGF 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变化.方法:观察组患者选自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计60例,对照组选自与观察组时期相同的60名健康妇女,其年龄组成接近观察组,然后比较两组的血清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VEGF 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 r-AFS 分期患者的血清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VEGF 及其受体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均低于对照组,VEGF 及其受体则高于对照组,不同 r-AFS 分期患者的血清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VEGF 及其受体表达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P 均<0.05,而不同分类患者的血清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VEGF 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则无明显差异,P 均>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组织雌激素、孕激素受体,VEGF 及 VEGF 受体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处于该疾病不同分期的患者相关指标表达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认为其检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清 组织 孕激素受体 VEGF 及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李元成 崔志丹 沈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28-1730,1738,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治疗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5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治疗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56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研究组及对照组外周血IGF-Ⅰ、IGF-Ⅱ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研究组子宫肌瘤组织ER和PR的表达情况,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IGF-Ⅰ、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肌瘤患者ER(+)组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均高于ER(-)组(P<0.05);子宫肌瘤患者PR(+)组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均高于PR(-)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患者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升高有关,并且与子宫肌瘤ER、PR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质及海马雌、孕激素受体在癫痫发作后的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平 李正莉 +2 位作者 朱长庚 于珊 魏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受体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观察了侧脑室注射谷氨酸致痫雄性大鼠相关脑区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结果 雌、孕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域 ,定位于胞核及胞浆 ,致痫组大鼠雌激...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受体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观察了侧脑室注射谷氨酸致痫雄性大鼠相关脑区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结果 雌、孕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域 ,定位于胞核及胞浆 ,致痫组大鼠雌激素受体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而孕激素受体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HER2、孕激素受体表达与生存期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麦国丰 郑航 +3 位作者 罗荣城 廖旺军 张罗生 何新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HER2、孕激素受体(PR)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成为乳腺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85例乳腺癌标本HER2和PR的表达,并随访其生存时间。结果(1)有10年内预后随访资料者120例,占总人数的64.9%,其中死亡28例,占... 目的研究乳腺癌HER2、孕激素受体(PR)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成为乳腺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85例乳腺癌标本HER2和PR的表达,并随访其生存时间。结果(1)有10年内预后随访资料者120例,占总人数的64.9%,其中死亡28例,占15%;(2)HER2、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62.7%;(3)HER2和PR各级生存率表达曲线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HER2与生存率呈负相关,PR与生存率呈正相关;(4)单变量分析表明:HER2是一个危险因素,影响生存时间缩短(P<0.01);PR是一个保护因素,其高表达预示生存期长(P<0.01)。(5)HER2联合PR多变量分析,只有PR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结论HER2和PR均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指标,HER2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而PR高表达则预示患者有较高的生存率和较长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ER2 孕激素受体 生存期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下调不全流产患者蜕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 被引量:26
12
作者 诸葛听 李斌 黄紫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2009年1至...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2009年1至9月自愿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早孕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妇女,随机分为4组:A、B、C组术前分别服用米非司酮1 400 mg(100mg,bid×7d)、700 mg(50mg,bid×7d)、350 mg(25 mg,bid×7d),D组为对照组,每组各1 5例。除D组直接行清宫术,其他组于停药后行清宫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半定量测定残留物中β-hCG及ER、PR水平。结果 4组β-hCG在绒毛滋养叶细胞胞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蜕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秩和检验(修正α=0.05):ER在蜕膜上皮细胞核中的表达为A组较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蜕膜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为A组较其他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较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蜕膜上皮细胞核中,A、B、C组较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蜕膜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A组较其他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β-hCG的表达影响不明显。对蜕膜细胞中的ER、PR表达有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不全流产的作用机制之一。1 400 mg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不全流产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beta (βbeta -hCG) 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流产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23
13
作者 施晓波 张晶 符书馨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早期流产与其子宫内膜上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旨在找出原因,对症治疗。方法:选择PCOS不孕患者32例为实验组(其中12例有早期自然流产史),同期输卵管性不孕患者20例为...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早期流产与其子宫内膜上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旨在找出原因,对症治疗。方法:选择PCOS不孕患者32例为实验组(其中12例有早期自然流产史),同期输卵管性不孕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月经干净3-7d时、或闭经期、或淋漓出血时,对照组患者于月经干净3d至排卵前在宫腔镜下取得子宫内膜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测定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s,PR)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的细胞核内的表达。结果:ER在腺体和间质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积分PCOS组较输卵管性不孕组均明显减少(P=0.004,P=0.001)。PR在腺体和间质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积分PCOS组较输卵管性不孕组均明显减少(P=0.02,P=0.004)。PCOS组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ER和PR的表达在增生早、中、晚期组的免疫组织化学积分3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S患者流产组的子宫内膜腺体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积分较非流产组明显减少(P=0.02);在间质中,流产组与非流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2)。PCOS患者中的流产组和非流产组PR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PCOS患者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减少可能是其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PCOS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缺乏周期性改变,可使胚胎着床障碍或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自然流产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对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馨 王雪晨 +3 位作者 姚永忠 仇毓东 袁毅路 张双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066-4068,共3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与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5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组)及113例未行新辅助化疗的对照者(对照组)ER、PR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与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5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组)及113例未行新辅助化疗的对照者(对照组)ER、PR表达情况。结果:在228例乳腺癌患者中ER和PR阳性表达分别为新辅助化疗组42例(36.5%)、53例(46.1%),对照组79例(69.9%)、82例(72.6%)。新辅助化疗组的ER、PR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1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ER、P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变乳腺癌患者的免疫组化表达,明显降低ER、PR的阳性表达水平。应根据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的ER、PR表达情况,制订相应的内分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食管鳞癌组织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启鸣 王立东 +8 位作者 孙超 庄则豪 安继业 范宗民 郭花芹 高珊珊 丁忠华 焦新英 李吉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 (≤ 4 0岁 )食管鳞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 4 3例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ER和PR表达变化。结果 :高发区青...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 (≤ 4 0岁 )食管鳞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 4 3例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ER和PR表达变化。结果 :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 4 7% ,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为7 %。ER、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较高的ER表达 ,而P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 ,提示ER变化是青年食管癌患者频发的分子事件 ,进一步了解血清和组织雌、孕激素水平和ER的变化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管部 高发区 青年 食管鳞癌组织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膜孕激素受体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史宝 李晓晓 +4 位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王珊珊 刘芝亮 王妍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7,共7页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首次获得全长为1319bp的半滑舌鳎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cDNA序列;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mPRα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存在7个跨膜区域。使用MEGA4.0临位相联法和ClustalX方法对mP...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首次获得全长为1319bp的半滑舌鳎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cDNA序列;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mPRα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存在7个跨膜区域。使用MEGA4.0临位相联法和ClustalX方法对mPRα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和序列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半滑舌鳎mPRα与漠斑牙鲆、大西洋绒须石首鱼以及青鳉等鱼类的mPRα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较高,分别为94%、93%和90%;而与高等哺乳动物人和牛相似性均为53%,亲缘关系较远。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mPRαmRNA在性成熟雌性半滑舌鳎不同组织的表达,结果表明,mPRαmRNA组织表达具有广泛性,但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脑、肾、脾和卵巢等组织表达丰富,在肝、胃和肌肉组织表达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孕激素受体基因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受体DNA结合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红斌 付京 +3 位作者 张盈华 郝新保 邱福海 张利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3-746,共4页
目的:观察36 例(E2 + ) 乳腺癌患者组织PR 和ER DNA 结合功能的关系,进而探讨(E2 + /PR+ ) 表型内分泌治疗无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结果:1) 用含有ER 的MCF- 7 细胞... 目的:观察36 例(E2 + ) 乳腺癌患者组织PR 和ER DNA 结合功能的关系,进而探讨(E2 + /PR+ ) 表型内分泌治疗无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结果:1) 用含有ER 的MCF- 7 细胞株作为阳性对照,22 ℃Mg2 + 存在条件下,迁移率改变法中ER- ERE 复合物的形成是激素依赖性的,证实了ER- ERE 复合物的特性。2) 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检测结果显示,36 例(E2 + ) 乳腺癌中有25 例相一致,其中两种方法都是阳性者(PR+ /ERE+ )17 例,都是阴性者(PR- /ERE- )8 例。3 例肿瘤,激素结合法阳性而迁移率改变法阴性(PR+ /ERE- ) 。8 例肿瘤,激素结合法阴性而迁移率改变法阳性(PR- /ERE+ )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依赖ER 的PR 表达还有其它途径(PR+ /ERE- ) ,且PR 阴性不能表示ER DNA 结合功能状态有缺陷(PR- /ERE+ ) ,利用PR 评估ER DNA 结合功能状态以指导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存在约30 % (11/36) 的误差率。因此,传统的激素结合法检测结果(E2 、PR) 同迁移率改变法检测结果(ERE) 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应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孕激素受体 激素受体 DNA结合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LT1A1和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敏 李青 史春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8-661,共4页
目的检测人子宫肌瘤组织、相应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中硫酸基转移酶1A1(SULT1A1)、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组织、相应肌瘤包膜外肌层组... 目的检测人子宫肌瘤组织、相应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中硫酸基转移酶1A1(SULT1A1)、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组织、相应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SULT1A1、ERα、ERβ和PR的表达,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SULT1A1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织中含量(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ERα、P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组织(P<0.05)且与SULT1A1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ERα、PR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SULT1A1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过程中的抑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Α 激素受体Β 孕激素受体 硫酸基转移酶1A1 免疫组化 肌瘤组织 肌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邓建伟 李晓曦 +1 位作者 师天雄 刘池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91-2093,共3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否为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分析ER、PR的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有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分析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和分化...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否为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分析ER、PR的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有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分析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中ER和PR阳性表达分别为19.3%(10/52)和30.8%(16/52),其表达比正常甲状腺与良性肿瘤组织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肿瘤直径>1 cm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1 cm的病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较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高,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肿瘤直径>1 cm者的ER和PR表达高于肿瘤直径≤1 cm者,揭示分化型甲状腺癌可能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变化及其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立群 赵静 张丽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91-2393,共3页
目的探讨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子宫肌瘤组(S组)为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对照组分别为子宫肌瘤周围邻近肌层组织(A... 目的探讨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子宫肌瘤组(S组)为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对照组分别为子宫肌瘤周围邻近肌层组织(A组)及远离子宫肌瘤5cm的正常平滑肌组织(B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EGFR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3组子宫组织中,ER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子宫组织中,P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组织中ER、EGF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子宫肌瘤组织细胞ER、EGFR的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瘤 子宫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