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育龄妇女适宜孕期体重增长值及其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许晓英 周敏 +4 位作者 赵有红 何晓春 刘青 仇杰 张亚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育龄期妇女合理的孕期体重增长值(GWG)范围,并研究GWG与不良妊娠及结局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6640例),选择有良好出生结局的单胎足月无合并症孕妇(4462例),分析其... 目的:探讨育龄期妇女合理的孕期体重增长值(GWG)范围,并研究GWG与不良妊娠及结局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6640例),选择有良好出生结局的单胎足月无合并症孕妇(4462例),分析其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取增重分布的四分位数为推荐的适宜GWG范围;通过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GWG在推荐范围外与母婴不良妊娠及结局(5464例)之间的关系,并以此验证本推荐范围是否合理.结果:孕前体重过低(BMI<18.5 kg/m2)、正常(18.5 kg/m2≤BMI <24.0 kg/m2)、超重(24.0 kg/m 2≤BMI< 28.0 kg/m 2)、肥胖(BMI≥28.0 kg/m2)孕妇适宜的GWG范围分别为:14.5~21.0kg、14.0 ~20.0 kg、12.0 ~ 19.0 kg、10.0~16.0 kg.在GWG过高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产程异常、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性高于GWG正常组,采用母亲年龄、孕前BMI、孕周、产次、吸烟史及饮酒史调整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WG过低组,孕妇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高于GWG正常的孕妇,调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过低、正常、超重、肥胖孕妇适宜的GWG范围分别为:14.5 ~21.0kg、14.0~ 20.0 kg、12.0~19.0 kg、10.0~16.0 kg,GWG在此推荐的适宜范围内,可以获得较好的出生结局,此推荐范围可作为孕期妇女的体重增重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体重增长 体重指数 不良出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前体重过重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06-507,共2页
关键词 孕期体重增长 妊娠结局 体重过重 孕前 生活水平 病例资料 营养过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浩捷 沈敏 +4 位作者 沈婉蓉 谈韬 陆丽萍 徐仁应 万燕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状况与孕期体重增长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以上海2家医院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指标(年龄、身高、孕前BMI、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分娩前体重、血三酰甘油)和新生儿指标(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孕周...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状况与孕期体重增长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以上海2家医院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指标(年龄、身高、孕前BMI、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分娩前体重、血三酰甘油)和新生儿指标(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孕周)。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孕前BMI分组,将新生儿是否为巨大儿作为因变量,孕期增重作为检验变量,对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使用ROC曲线计算界值,得出孕期合理体重增长的上限值。结果共纳入1 286例产妇,平均年龄(28.8±3.7)岁。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为239例(18.6%)、872例(67.8%)和175例(13.6%)。孕期平均增重(15.4±4.7)kg,其中孕期体重增长过少206例(16.0%)、正常4 8 8例(3 7.9%)、过多5 9 2例(4 6.0%)。新生儿出生体重(3 3 8 0±3 8 4)g,巨大儿发生率6.0%(77/1 286)。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2.9%(7/239)、5.6%(49/872)和12.0%(2 1/1 7 5)。巨大儿产妇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产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孕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孕期体重增重界值分别为20.8、14.8和15.3 kg。结论孕前超重、孕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巨大儿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重 孕期体重增长 巨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唐墨莲 赵卫秀 +4 位作者 沈敏 李浩捷 谈韬 徐仁应 万燕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考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产妇孕期体重增长(GW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我院)产科分娩的SLE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一般情况(年龄、身高、孕前体重、教育程度、GWG、既往疾... 目的:考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产妇孕期体重增长(GW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我院)产科分娩的SLE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一般情况(年龄、身高、孕前体重、教育程度、GWG、既往疾病史、分娩孕周)、第一次产检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新生儿性别、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根据年龄和教育程度1∶3匹配健康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产妇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SLE产妇45例和健康产妇135例。所有产妇平均年龄(29.0±3.0)岁,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198.8±501.8)g。SLE组GWG显著低于对照组,(12.4±5.5)kgvs(15.0±5.1)kg,P=0.004,GWG低于适宜体重增长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7.8%vs16.3%,P<0.01)。将所有产妇按GWG进行四分位分组,结果显示随着GWG增长,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与GWG处于最低四分位的SLE产妇相比,处于最高四分位的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多(246.4±234.1)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产妇GWG明显低于正常产妇,随着GWG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孕期体重增长 出生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健康技术对超重或肥胖孕妇体重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
5
作者 李萍 王海雪 +4 位作者 高晓 韩亚静 王辉 王海俊 牟莹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2,共8页
目的:评估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或肥胖妇女的孕期体重管理的有效性,探索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为超重或肥胖妇女的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24年4—8月招募200名18~40岁的孕前超重或肥... 目的:评估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或肥胖妇女的孕期体重管理的有效性,探索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为超重或肥胖妇女的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24年4—8月招募200名18~40岁的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孕早期单胎孕妇,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类、年龄、产次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化。对照组接受常规诊疗和保健,干预组接受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每2周1次面对面或电话随访;指导孕妇在微信公众号记录每周饮食行为目标实现情况并提供个性化反馈;每天走6000步,每周健步走150 min;每周记录1次体重并进行个性化反馈。基于意向性分析原则,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干预对孕24~28周前增重及增重速率、妊娠糖尿病和饮食运动行为的影响。采用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探索孕24~28周前增重干预效果是否受孕妇不同特征影响。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0.49±3.99)岁、(29.83±3.95)岁,入组孕周分别为(11.35±1.61)周、(11.26±1.52)周,两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失访10人和12人,共计178名孕妇完成中期随访。孕24~28周中期随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增重(5.00±3.72)kg和(6.57±4.28)kg,调整年龄、孕次、产次、地区、孕前BMI分类、社会经济状况等协变量后,孕24~28周前增重的组间差异为-1.63 kg(95%CI:-2.80~-0.46;P=0.007),增重速率的组间差异为-0.07 kg/周(95%CI:-0.11~-0.02;P=0.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空腹血糖降低0.19 mmol/L(95%CI:0.04~0.33;P=0.013)。两组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产次等因素的不同亚组中,孕期体重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控制超重或肥胖妇女的孕24~28周前增重,并改善空腹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体重增长 超重 肥胖 随机对照试验 移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营养干预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丽萍 赵倩 +5 位作者 王鹂麟 周欢庆 夏英倩 张羿 程毅 严卫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425-431,共7页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和孕期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接受常规产检并且分娩的孕妇。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在确诊为妊娠糖尿病(GDM)的孕妇中比较膳食干预组(接...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和孕期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接受常规产检并且分娩的孕妇。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在确诊为妊娠糖尿病(GDM)的孕妇中比较膳食干预组(接受膳食咨询)和对照组(未接受膳食咨询)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GDM诊断采用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推荐标准。采用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母亲孕期危险因素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及作用大小。结果①10421名孕妇的围生期信息进入数据分析。孕妇初诊时平均孕周20.8(19.4—22.4)周,初诊时空腹血糖(FBS)、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CHOL)平均水平分别为(4.3±0.4)、(1.3±0.6)和(4.7±0.8)mmol·L^-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11.3±11.5)和(67.9±13.3)mmHg。高危孕妇的GDM的患病率为15.8%。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355.4±426.0)g,巨大儿发生率6.2%。@812名GDM孕妇中,干预组570例,对照组242例。两组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孕20周体重、初诊时血糖、血脂等基线水平均衡可比。干预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47.4±19.6)傩(3450.3±35.6)g(P=0.007)、6.7%vs15.6%(P=0.001)和26.3%w47.9%(P〈0.001)。随着营养干预次数的增加,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下降趋势(r=-0.126,P=0.003;r=-0.112,P=0.002),巨大儿的发生率也依次降低。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20周时体重(OR=1.08,95%CI:1.07—1.09)、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OR=1.10,95%CI:1.07~1.12)和GDM(OR=1.63,95%CI:1.22~2.19)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孕妇应考虑进行更早期的孕期危险因素管理以及膳食指导干预,控制孕期体重合理增长,有望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干预 巨大儿 妊娠糖尿病 孕期体重增长 出生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罗力冰 郭莉丽 何顺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28-329,共2页
目的:分析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孕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将776例巨大胎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800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体重(孕前基础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幅度... 目的:分析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孕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将776例巨大胎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800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体重(孕前基础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孕期是否坚持运动锻炼、分娩方式、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身高、孕前基础体重、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孕周、孕次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期坚持运动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男婴多于女婴。观察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68.0%,高于对照组(27.3%)。结论:产妇的孕前基础体重、孕期体重增长幅度、身高、孕周、宫高、腹围、孕期运动锻炼情况及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针对这些相关因素给予孕期健康指导,有望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改善围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胎儿 出生体重 分娩 结局 巨大儿 相关因素分析 孕期体重增长 孕期指导 分娩方式 运动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