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EI的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以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致密砂岩为例
1
作者 周雪 高辉 +5 位作者 王成龙 张创 梁涛 吴云 郭艳琴 李百强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2-1214,共13页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油气的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用于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的参数众多,导致评价结果有时不一致,限制了对致密砂岩储层有利区分布规律及优质储层成储机制的深刻认识。本文综合岩相...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油气的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用于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的参数众多,导致评价结果有时不一致,限制了对致密砂岩储层有利区分布规律及优质储层成储机制的深刻认识。本文综合岩相学观察和多种地质实验测试结果,精细表征了志丹地区长4+5致密砂岩储层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方法优选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评价参数,构建了适用于志丹地区长4+5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分类评价综合指标PSEI,并采用PSEI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评价,最后结合油水相渗实验结果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分类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区内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主要为绿泥石、方解石和铁方解石等;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为岩屑溶孔和长石粒内溶孔;孔隙度主要介于7%~11%,渗透率主要小于0.5×10^(-3)μm^(2);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根据PSEI可将研究区长4+5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Ⅰ类(PSEI>0.7)、Ⅱ类(PSEI介于0.3~0.7)和Ⅲ类(PSEI<0.3),孔隙结构分类结果与油水相渗实验结果一致,研究区长4+5油层组主要发育Ⅱ类和Ⅲ类孔隙结构。研究成果可以为致密砂岩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及成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综合评价指标 因子分析 致密砂岩储层 长4+5 志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高波 潘哲君 +4 位作者 刘连杰 李玲玲 洪淑新 潘会芳 张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5,共15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砂砾岩层系中天然气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常规资源类型,局部发育高孔、高渗带,满足致密气成藏需求。为揭示砂砾岩储层结构及其对试气产能的影响,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二维核磁等技术方法,开展松辽...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砂砾岩层系中天然气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常规资源类型,局部发育高孔、高渗带,满足致密气成藏需求。为揭示砂砾岩储层结构及其对试气产能的影响,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二维核磁等技术方法,开展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的有效性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储层岩性以砂岩、砾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局部发育沟通孔隙的微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砂砾岩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大(纳米级—微米级),属于微孔喉型储层,受岩石分选、黏土矿物及碳酸盐等胶结物发育程度的影响,砾岩孔喉连通性好于砂岩,粗砂岩好于细砂岩;在垂向上,层序四孔喉结构好于其他层序;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于0.3%~8.0%之间,渗透率多小于0.9870×10^(-3)μm^(2),据物性与试气产能相结合的经验统计法,估算最小流动孔喉半径进而确定致密砂岩孔隙度下限为3.0%,渗透率为0.0197×10^(-3)μm^(2),致密砾岩孔隙度下限为2.8%,渗透率为0.0197×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砂砾岩 孔隙结构 物性下限 综合评价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结构系统视角的城市物流效率内容构成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珍 党建民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3年第11期91-93,共3页
文章在徐寿波院士大物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三元结构即物流、经济、社会环境三元系统结构中的物流效率问题;通过对三元结构系统的物流效率内容构成分析,构建了城市物流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全面、科学评价城市物流效率的基础上提... 文章在徐寿波院士大物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三元结构即物流、经济、社会环境三元系统结构中的物流效率问题;通过对三元结构系统的物流效率内容构成分析,构建了城市物流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全面、科学评价城市物流效率的基础上提升我国城市物流效率,促进物流、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结构 城市物流 效率 综合评价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评价中的指标选择方法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璐 庞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相互联系 指标结构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KAQ”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景裕 王元华 樊新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4,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分析 ,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人才模式 ,需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师 “KAQ”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 素质结构 人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朱允卫 杨万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4期173-177,共5页
目前国内有关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本文在对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可行的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县域综合竞争力 二元经济结构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烟结构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毛福利 何结望 +4 位作者 许自成 谢豪 闫铁军 王满 王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65-67,72,共4页
通过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层次分析、变异分析等统计方法,对2009年10家打叶复烤厂225份样品片烟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应用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得出片烟结构的核心指标是:中片率、小片率、叶中含梗率、>12.7 mm片率;(2)通过... 通过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层次分析、变异分析等统计方法,对2009年10家打叶复烤厂225份样品片烟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应用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得出片烟结构的核心指标是:中片率、小片率、叶中含梗率、>12.7 mm片率;(2)通过层次分析确定中片率、小片率、叶中含梗率、>12.7 mm片率的权重依次为:0.25、0.15、0.10、0.50;(3)结合变异分析对片烟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本方法用于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烟 结构稳定性评价 综合评价 STRUCTURE 叶中含梗率 聚类分析 灰色关联 层次分析 变异分析 打叶复烤厂 统计方法 结果 核心指标 样品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综合评价与测度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广海 冯英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113,共7页
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劣是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其转型和优化升级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的研究,多从理论上阐述旅游产业结构的一般概念、合理化、高度化及运用定量方法分析旅游产业结构效益... 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劣是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其转型和优化升级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的研究,多从理论上阐述旅游产业结构的一般概念、合理化、高度化及运用定量方法分析旅游产业结构效益,但构建指标以综合评价其结构水平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从合理化、高度化、效益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一套全面真实反映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立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现状,利用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采用均方差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加权平均法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综合指数从时序和空间进行了量化测度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结构指标体系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产业结构水平综合指数不高。从时序变化上看,旅游产业结构水平指标层要素及综合指数呈动态提高的态势;从空间差异上看,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最高的青岛达到0.671,而最低的滨州只为0.261。基于上述特点,从提高合理化水平、高度化水平及效益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结构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工程综合性能评价的技术方法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茂盛 王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3-266,共4页
混凝土结构的民用建筑在其使用期间,因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混凝土工程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对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工程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以混凝土结构特点为基础,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构建了对... 混凝土结构的民用建筑在其使用期间,因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混凝土工程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对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工程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以混凝土结构特点为基础,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构建了对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性能的综合评价模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性能进行评价分析,得出了混凝土工程的综合性能属一般水平,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俊文 汪朝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专业人才 国际经济 人才综合素质 专业能力素质 贸易 思想品德素质 应届毕业生 大学本科 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海市体委系统体育场馆工作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晓龙 陈安槐 《体育科学》 1988年第3期6-9,93,共5页
本研究运用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根据上海市体育场馆的实际情况,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价上海市体委系统体育场馆工作绩效的指标体系,为了有效地解决不同体育场馆工作绩效评价的可比性,提出了“相对综合评价法”。
关键词 体育场馆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作绩效 综合评价方法 市体委 管理工作 结构模型 计分方法 目标管理 反馈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段澈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年第3期27-28,共2页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建构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美国学者L.A.Zadeh提出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了美国学者T.L.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建构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美国学者L.A.Zadeh提出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了美国学者T.L.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提出了运用简单的线性量化值加权函数的方法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 无量纲化处理 美国学者 隶属度函数 层次结构 评价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结构的多级综合模糊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6-47,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知识结构组成的分析,建立了知识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知识结构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知识结构 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用电煤耗的电力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安洪光 张琳 +2 位作者 靳坤坤 董博 刘志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6,共7页
煤电平均供电煤耗作为评价能源系统效率的指标已在行业内广泛应用。但该项指标无法很好地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用电结构与用电能耗水平。为此,参照行业内普遍采用的火电厂发电煤耗和供电煤耗指标,定义“综合用电煤耗”,即用户每用1kW... 煤电平均供电煤耗作为评价能源系统效率的指标已在行业内广泛应用。但该项指标无法很好地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用电结构与用电能耗水平。为此,参照行业内普遍采用的火电厂发电煤耗和供电煤耗指标,定义“综合用电煤耗”,即用户每用1kW·h电“消耗”的标准煤量(单位:g/(kW·h))。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发电煤耗”与“综合供电煤耗”的概念,形成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对近年典型省份指标值的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供给侧国家、省区或企业的发电结构与电能生产能耗水平。这一指标体系能够为正确理解和计算用电、输电与电能替代项目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及其排放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用电煤耗 评价指标 煤电 能源系统效率 发电结构 化石能源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的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胡俊锋 杨佩国 +2 位作者 吕爱锋 张宝军 李仪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分析了区域综合减灾能力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各类减灾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综合减灾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评价区域综合减灾能力的5个一级指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定量论证了各指标体系之间的耦合性,证明了一级... 分析了区域综合减灾能力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各类减灾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综合减灾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评价区域综合减灾能力的5个一级指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定量论证了各指标体系之间的耦合性,证明了一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综合性。通过对一级指标的细化提出了12个二级指标,考虑评价指标理论完整性的角度,提出了42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进一步凝练简化为20个三级指标,形成了适用于各类自然灾害、综合考虑灾害发展各个阶段、反映一个区域整体综合减灾能力的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区域综合减灾能力和综合减灾工作成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减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解释结构模型(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输电塔地震动强度指标与结构损伤指标研究
16
作者 黄颖婷 张齐 +2 位作者 林奇祥 谭景阳 谢礼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以输电塔为研究对象,利用20条典型地震动时程,分别采用10个地震动强度指标(intensity measure,IM)和4个结构损伤指标(damage measure,DM)对输电塔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通过双对数线性回归建立了地震动... 以输电塔为研究对象,利用20条典型地震动时程,分别采用10个地震动强度指标(intensity measure,IM)和4个结构损伤指标(damage measure,DM)对输电塔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通过双对数线性回归建立了地震动强度指标与输电塔损伤指标的无量纲化关联模型,并对不同强度指标和损伤指标组合下关联模型的有效性、实用性和效益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针对输电塔结构,选取有效峰值加速度(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EPA)作为IM和节间位移角(inter-story drift ration,ISDR)作为DM进行组合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相关性;基于输电塔结构第一阶、第二阶反应谱的Sa_(avg)^(*)在指标关联性评价中的优势与EPA、Sa(T_(1))类似,而Sv*avg指标与有效峰值速度(effective peak velocity,EPV)、第一周期谱速度(Sv(T_(1)))指标相比,增强了与DM之间的关联性;构造的E(ad)作为结构总持时内的地震动能量输入指标与所有IM指标组合时,并不受输电塔对加速度型IM更敏感从而导致加速度型IM与DM组合时关联性更强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提高输电塔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精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动强度指标 结构损伤指标 输电塔结构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出海口岸通关效率评价——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景敏 崔利刚 许茂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6-276,共11页
依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出海口岸通关实践,从通关环境、设施设备、信息平台、降费优服、企业情况5个方面构建了北部湾出海口岸通关效率指标体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确定了北部湾出海口岸通关效率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综... 依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出海口岸通关实践,从通关环境、设施设备、信息平台、降费优服、企业情况5个方面构建了北部湾出海口岸通关效率指标体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确定了北部湾出海口岸通关效率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湛江港和洋浦港等北部湾出海口岸通关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出海口岸通关效率按从高到低依次为钦州港>湛江港>洋浦港>防城港>北海港;作为组合港的北部湾港,三大港区出海口岸通关效率差异较为明显。新方法为出海口岸通关效率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出海口岸通关效率 评价指标 结构方程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情报中心建设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学林 陈孝颐 《情报学报》 1988年第1期8-14,共7页
文章研究分析了建立我国科技情报中心建设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了建立情报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并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多分支结构的指标体系,对体系中各项指标的... 文章研究分析了建立我国科技情报中心建设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了建立情报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并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多分支结构的指标体系,对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定义与内容做了简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情报中心 效益 科技 系统工程 分支结构 可能性 多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砾岩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4
19
作者 宋子齐 杨立雷 +2 位作者 程英 王楠 丁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5-419,425,共6页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储层以其特高非均质性和复模态孔隙结构特点区别于砂岩储层,受山麓洪积相带、成岩压实及后生成岩变化影响,岩矿组分差异大,颗粒大小不均匀,纵横向相带变化剧烈,层内、层间渗透性变化大。通过对反映砾岩储层...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储层以其特高非均质性和复模态孔隙结构特点区别于砂岩储层,受山麓洪积相带、成岩压实及后生成岩变化影响,岩矿组分差异大,颗粒大小不均匀,纵横向相带变化剧烈,层内、层间渗透性变化大。通过对反映砾岩储层特征的多种参数及评价指标的分析,利用砾岩储层储能参数、储量参数、油层分布、规模、连片性、钻遇率、渗透率及其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该区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建立起综合评价参数、标准和权系数,利用灰色理论有机集成和综合了非均质砾岩储层的多种信息,对非均质砾岩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描述。从而,从不同角度分析并阐明了该区非均质砾岩储层静态质量,从宏观上认识和评价微观结构特殊的砾岩储层及其非均质性,有效控制和划分了非均质砾岩储层开发的有利井区、层位及类型,为指导油田开发决策和增产措施提供了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非均质性 复模态孔隙结构 砾岩储层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有利目标区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卢志刚 周雷 +1 位作者 杨丽君 钟嘉庆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29,共5页
为了更客观地评价不同结构微电网的优劣,构建了新形势下的微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微电网规划战略收益评价指标与微电网规划基础结构评价指标两部分,其中,战略收益部分考虑了电网企业、独立投资商、微网内用户三种微... 为了更客观地评价不同结构微电网的优劣,构建了新形势下的微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微电网规划战略收益评价指标与微电网规划基础结构评价指标两部分,其中,战略收益部分考虑了电网企业、独立投资商、微网内用户三种微网投资主体的利益需求指标;基础结构部分考虑了微网内微电源与储能装置的性能指标,两部分指标重点突出,互补性强。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种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对结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验证了所提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规划 综合评价 战略收益指标 基础结构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