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里格庙盒8气层次生孔隙成因及孔隙演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74
1
作者 刘锐娥 孙粉锦 +2 位作者 拜文华 马成华 黄月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49,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气田盒 8气层处于晚成岩B期 ,普遍存在凝灰质等不稳定碎屑和填隙物 ,广泛发育各种类型的次生孔隙。为了探讨次生孔隙的成因 ,开展了地层条件及不同介质条件下的溶蚀模拟实验 ,运用环境扫描电镜同位扫描和能谱分析 ...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气田盒 8气层处于晚成岩B期 ,普遍存在凝灰质等不稳定碎屑和填隙物 ,广泛发育各种类型的次生孔隙。为了探讨次生孔隙的成因 ,开展了地层条件及不同介质条件下的溶蚀模拟实验 ,运用环境扫描电镜同位扫描和能谱分析 ,对比溶蚀前后样品的成分 ,根据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溶蚀后的水样成分。实验表明 ,含凝灰质砂岩的溶蚀量是石英砂岩溶蚀量的 7~ 11倍 ,且溶蚀量随乙酸酸度增加而加大 ;长石溶蚀滞后于凝灰质溶蚀 ,长石含量对溶出量没有特别明显的影响。研究结论 ,盒 8气层次生孔隙成因主要是蚀变凝灰质的溶蚀 ,并提出了含凝灰质砂岩的孔隙演化模式。图 4表 2参 5 (刘锐娥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储集导 凝灰灰溶蚀 次生孔隙成因 孔隙演化模式 苏里格庙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153井区超低渗透储层孔隙定量演化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丽 赵应成 +3 位作者 王友净 李佳鸿 惠钢 闫林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42,共7页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以及岩石物性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B153井区长6_3储层的基本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埋藏史和地热史,建立了储层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式。研究表明:长6_3储层处...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以及岩石物性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B153井区长6_3储层的基本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埋藏史和地热史,建立了储层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式。研究表明:长6_3储层处于中成岩A阶段,在埋藏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作用的改造,压实、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溶蚀作用虽改善储层物性,但效果不明显;持续的压实作用使储层孔隙度减小17.2%,早期绿泥石胶结作用减小孔隙度4.9%,晚期黏土矿物和含铁碳酸盐胶结减少孔隙度5.8%,烃源岩成熟形成大量的有机酸溶蚀砂体形成次生孔隙,使储层孔隙度增大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模式 长63 超低渗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演化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8
3
作者 董雪梅 查明 +4 位作者 蒋宜勤 陈中红 范小秦 张勇 陈国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6,6,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对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划分.依据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及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演化模式以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的差异,建立了火山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依据后生成岩作用的不同,建立了火山岩储层成...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对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划分.依据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及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演化模式以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的差异,建立了火山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依据后生成岩作用的不同,建立了火山岩储层成因模式.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储集空间可以划分为4种原生孔隙、4种次生孔隙和4种裂缝类型.火山岩可归纳为4种:基性-中性溢流相的玄武岩和安山岩、中酸性溢流相的英安岩和流纹质英安岩、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和爆发相的凝灰岩.分别建立了基性-中性溢流相的玄武岩、安山岩储层和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建立了风化壳型火山岩储层和内幕型火山岩储层2种火山岩储层的成因模式.这2类储层早期都经历了成岩作用阶段的冷凝作用、火山活动后期的热液作用以及火山喷发间歇期的表生作用,后期由于构造作用、埋藏作用的不同产生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孔隙演化模式 储层成因模式 石炭系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31
4
作者 高玉巧 蔡潇 +3 位作者 张培先 何贵松 高全芳 万静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25,共11页
目前关于页岩气储层孔隙演化及其机理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尚未达成共识。为此,基于岩心分析和样品热模拟实验,采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实验分析技术,对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上... 目前关于页岩气储层孔隙演化及其机理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尚未达成共识。为此,基于岩心分析和样品热模拟实验,采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实验分析技术,对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孔径变化规律等进行研究,探讨有机孔隙演化特征,分析伴生矿物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建立该区页岩孔隙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储层主要发育裂缝、无机孔隙、有机孔隙等3种储集空间类型,其中后者是页岩气赋存的主要储集空间,其又可细分为无定形干酪根孔、结构型干酪根孔、沥青质孔及生物化石孔等4类;(2)有机质收缩缝先在有机质颗粒一侧出现,随温度升高缝宽变大,与有机质颗粒的收缩有关;(3)有机孔隙以密集分布于有机质内部的"海绵状"孔为主,当R_o介于1.56%~3.50%时以大孔—介孔为主,R_o> 3.50%时大孔减少,介孔和微孔增加;(4)有机质类型及黏土、硅质颗粒、黄铁矿等伴生矿物的含量对孔隙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结论认为,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演化模式为:无机孔隙度随埋深增加大幅度减小、有机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总孔隙度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加、再持续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 盆缘转换带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页岩气 储集层 有机孔隙 无机孔隙 孔隙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6段低渗储层孔隙微观发育特征及成岩演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新春 王兴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2,共8页
针对甘谷驿油田长6段低孔低渗储层,结合区域沉积及地质资料,充分利用岩石薄片分析、压汞及扫描电镜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储层孔隙发育类型及特征、孔隙结构划分及孔隙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长6段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约10%,渗... 针对甘谷驿油田长6段低孔低渗储层,结合区域沉积及地质资料,充分利用岩石薄片分析、压汞及扫描电镜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储层孔隙发育类型及特征、孔隙结构划分及孔隙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长6段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约10%,渗透率在(0.1~2.0)×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其次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胶结物溶孔,局部发育微裂隙及晶间孔隙,总面孔率在5%左右。另外,依据孔隙结构参数及J函数法,将孔隙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孔隙的发育特征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溶蚀作用对后期的孔隙演化均有重要作用,早期的成岩阶段以压实及胶结作用为主,形成原生残余粒间孔隙,而在成岩阶段后期,次生孔隙发育,形成2种类型次生孔隙,即浊沸石溶蚀孔以及绿泥石、水云母溶蚀形成的溶蚀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模式 甘谷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盒8、山1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勃 曾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40-42,共3页
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盒8、山1段储层物性较差,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包裹体检测以及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实、压溶作用和强烈的石英、方解石、高岭石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 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盒8、山1段储层物性较差,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包裹体检测以及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实、压溶作用和强烈的石英、方解石、高岭石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