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153井区超低渗透储层孔隙定量演化模式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丽 赵应成 +3 位作者 王友净 李佳鸿 惠钢 闫林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42,共7页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以及岩石物性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B153井区长6_3储层的基本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埋藏史和地热史,建立了储层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式。研究表明:长6_3储层处...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以及岩石物性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B153井区长6_3储层的基本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埋藏史和地热史,建立了储层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式。研究表明:长6_3储层处于中成岩A阶段,在埋藏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作用的改造,压实、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溶蚀作用虽改善储层物性,但效果不明显;持续的压实作用使储层孔隙度减小17.2%,早期绿泥石胶结作用减小孔隙度4.9%,晚期黏土矿物和含铁碳酸盐胶结减少孔隙度5.8%,烃源岩成熟形成大量的有机酸溶蚀砂体形成次生孔隙,使储层孔隙度增大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度演化模式 长63 超低渗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控制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华 郭建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7-284,共8页
通过对10口井岩心、38张薄片的观察,结合对43个样品的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及包裹体测温等多种资料的分析,定量研究了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目的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被溶蚀作用改造的... 通过对10口井岩心、38张薄片的观察,结合对43个样品的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及包裹体测温等多种资料的分析,定量研究了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目的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被溶蚀作用改造的原生粒间孔(即次生粒间孔)为主;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最大,压实减小的原生孔隙平均达20.7%,而胶结作用减少的原生孔隙平均值仅为7.9%,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远强于胶结作用,且压实作用在整个孔隙演化中占主导地位;溶蚀作用是唯一改善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集中在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初、早成岩B期末和中成岩A期初4个阶段,最终因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为3.2%。储层成岩定量研究和孔隙演化模式的建立揭示了孔隙演化的阶段性,对认识储层特征和进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碎屑岩 成岩作用 孔隙度演化模式 定量研究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