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曲线中的截止孔隙度与储层质量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思静 郎咸国 +1 位作者 兰叶芳 魏文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3-602,共10页
截止孔隙度可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曲线获取,是要获得某一特征渗透率所需要的孔隙度临界值,也是储集岩的岩石结构(杂基或灰泥的含量、碎屑的粒度和分选性)、自生矿物构成(如以孔隙衬里方式存在的自生矿物的数量)、白云石的含量和储... 截止孔隙度可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曲线获取,是要获得某一特征渗透率所需要的孔隙度临界值,也是储集岩的岩石结构(杂基或灰泥的含量、碎屑的粒度和分选性)、自生矿物构成(如以孔隙衬里方式存在的自生矿物的数量)、白云石的含量和储层孔隙构成(粒间孔、晶间孔、粒内孔、铸模孔、大孔、中孔和微孔等)等各种沉积、成岩因素的表征。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不同油层组储层与0.1×10-3μm2渗透率对应的截止孔隙度大致变化在7%~12%之间,主要受印支期暴露时间间隔中大气水作用与次生孔隙形成的控制,如果以0.1×10-3μm2渗透率作为渗砂岩下限,相应孔隙度的下限也大致变化在7%~12%之间,这显然会影响不同油层组烃类的储量计算;以孔隙衬里方式存在的自生矿物对埋藏条件下储集空间具有保护作用,但这些胶结物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储层截止孔隙度增加,储层质量比具有类似孔隙度但缺乏孔隙衬里胶结物的储层差;由不同类型孔隙构成的碳酸盐岩储层1×10-3μm2渗透率对应的截止孔隙度变化在5.4%~31.3%之间,粒间孔、晶间孔为主的碳酸盐岩截止孔隙度较小,储层质量较好,灰泥岩微孔为主的碳酸盐岩的截止孔隙度最大,储层质量最差,粒内孔和铸模孔为主的碳酸盐岩具有中等的截止孔隙度、中等的储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质量 孔隙-渗透关系 截止孔隙 烃类储量计算与孔隙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在岩性识别、孔隙度和渗透率预测中的应用——以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继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2-37,共6页
分析了传统测井解释方法的局限性。从神经网络的机理、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的岩性识别、孔隙度和渗透率预测方法。首先选取适当的测井资料向量组成一个训练模式对,由多个训练模式对构成一个学习样本集。通过神... 分析了传统测井解释方法的局限性。从神经网络的机理、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的岩性识别、孔隙度和渗透率预测方法。首先选取适当的测井资料向量组成一个训练模式对,由多个训练模式对构成一个学习样本集。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使网络记住这些特征并形成预测模型,最后根据预测模型计算相应参数。以十红滩地区的找矿目的层为对象,进行了岩性分析与对比,预测了孔隙度与渗透率,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上述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砂岩型铀矿预测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建立具体的解释模型和计算公式,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测精度。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的岩性识别、孔隙度和渗透率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岩性识别 孔隙渗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酸性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洪娟 覃豪 杨学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1,7+6,共4页
火山岩储层非均质强、孔隙度—渗透率关系难以用单一回归数学模型表述,采用岩石物理相中层流指数作为表征参数,对徐深气田酸性火山岩储层岩心样品的孔渗关系分类,建立基于层流指数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模型;应用层流指数分类结果,对通... 火山岩储层非均质强、孔隙度—渗透率关系难以用单一回归数学模型表述,采用岩石物理相中层流指数作为表征参数,对徐深气田酸性火山岩储层岩心样品的孔渗关系分类,建立基于层流指数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模型;应用层流指数分类结果,对通过测井孔隙度频谱分析得到的储层缝洞指示参数进行刻度、分类,建立与层流指数分类对应的分类标准;对于非取心井应用缝洞指示参数选择渗透率模型进行储层渗透率计算.根据45口井的数据计算渗透率,与223块岩心分析渗透率对比.结果表明:计算渗透率精度得到提高,能够满足徐深气田精细气藏描述要求,对其他地区火山岩储层的渗透率计算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火山岩储层 岩石物理相 层流指数 缝洞指示参数 孔隙渗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储层砂岩中火山碎屑物质在成岩阶段的变化与孔隙发育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万洙 庞彦明 +3 位作者 吴河勇 高有峰 门广田 任延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8-702,共5页
松辽盆地深层储层砂岩中岩屑成分主要为火山岩岩屑,体积分数最高可达60%。填隙物主要为凝灰质杂基和成岩期后的钙质及硅质胶结物,体积分数在11%~19%。其形成环境主要为陆相断陷盆地的河流、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 松辽盆地深层储层砂岩中岩屑成分主要为火山岩岩屑,体积分数最高可达60%。填隙物主要为凝灰质杂基和成岩期后的钙质及硅质胶结物,体积分数在11%~19%。其形成环境主要为陆相断陷盆地的河流、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普遍低,而储层物性通常却很好。孔隙铸体、岩石薄片和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富火山岩岩屑储层岩石的物性受碎屑成分、填隙物和成岩流体3个因素影响,其中火山岩碎屑在埋藏成岩作用中易于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原因。岩屑砂岩与储层物性相关的主要成岩后生变化有:(1)埋藏压实作用使碎屑岩原生孔隙大量减少;(2)溶蚀、脱玻化、次生矿物的生成和重结晶等成岩作用的总效应导致孔隙增加;(3)成岩流体改造和蚀变作用使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从而改善了砂岩储层的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深层 岩屑砂岩储层 火山岩碎屑 成岩作用 孔隙度渗透率 储集空间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二段储集体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安娜 汪泽成 +4 位作者 赵文智 卞从胜 徐兆辉 崔瑛 武松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3-58,123-124,共6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岩非均质性较强,为分析其特征和成因,基于前人在构造演化、沉积背景及其演化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须二段野外露头120个砂砾岩样品、井下160个岩屑样品和150个岩心样品,开展了岩石粒度、成分...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岩非均质性较强,为分析其特征和成因,基于前人在构造演化、沉积背景及其演化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须二段野外露头120个砂砾岩样品、井下160个岩屑样品和150个岩心样品,开展了岩石粒度、成分和重矿物分析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储层实验室综合分析。结论认为:该砂岩储集体非均质性较强,表现为岩石组构的非均质性明显,层内和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高,中高孔渗砂体侧向连通程度低以及渗透率分布在河道部位的方向性等;特定构造和沉积背景以及水道多期迁移为须二段储层非均质性的形成奠定了地质条件,河道粗粒砂岩、绿泥石衬边和碱性长石等经历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是储集体非均质性形成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孔隙渗透 储集体 非均质性 成因 建设性成岩作用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幔源CO_2充注对下白垩统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立 朱德丰 +3 位作者 曲希玉 金镇龙 王小琴 董林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11-2319,共9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含片钠铝石砂岩部分记录了幔源CO_2-砂岩相互作用历史。为揭示幔源CO_2充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孔隙度、渗透率数据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岩石学和储层...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含片钠铝石砂岩部分记录了幔源CO_2-砂岩相互作用历史。为揭示幔源CO_2充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孔隙度、渗透率数据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岩石学和储层特征。幔源CO_2的充注导致了长石的部分溶解和片钠铝石及铁白云石的沉淀。长石的溶解形成了次生孔隙。片钠铝石以针状晶形为特征,其集合体呈束状、簇状、扇状和玫瑰花状。部分片钠铝石呈板状。片钠铝石以充填孔隙为主,少量交代长石和其他骨架碎屑颗粒。片钠铝石局部被铁白云石交代,说明铁白云石的形成晚于片钠铝石。片钠铝石的含量为1%~20%。相同深度段的含片钠铝石砂岩(n=597,h=1309.15~2140.71m)与普通砂岩(n=1550,h=1323.72~2141.3m)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统计表明,含片钠铝石砂岩的物性整体上低于普通砂岩,说明CO_2的充注导致了储层质量的改变。片钠铝石含量-孔隙度和片钠铝石含量-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揭示片钠铝石含量是引起储层质量改变的主要因素。片钠铝石含量10%似乎是储层质量发生变化的界限,当片钠铝石含量>10%,随片钠铝石含量增加,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当片钠铝石含量<10%,随片钠铝石含量增加,部分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表现出增加趋势。作者认为,片钠铝石含量高的砂岩长期处于高CO_2分压成岩环境,而片钠铝石含量低的砂岩则处于高CO_2分压成岩环境的时间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幔源 下白垩统 砂岩 储层质量 Lower Cretaceous 片钠铝石 含量增加 孔隙渗透 铁白云石 成岩环境 扫描电镜观察 长石 质量的改变 渗透降低 偏光显微镜 主要因素 质量改变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中新生代盆地成矿流体运移规律 被引量:8
7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乌拉根铅锌矿床和萨热克铜矿床是西南天山中新生代盆地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层控砂砾岩型矿床,乌拉根铅锌矿床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的粗砂质细砾岩中,后期经历了弱的构造改造作用;萨热克铜矿床产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 乌拉根铅锌矿床和萨热克铜矿床是西南天山中新生代盆地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层控砂砾岩型矿床,乌拉根铅锌矿床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的粗砂质细砾岩中,后期经历了弱的构造改造作用;萨热克铜矿床产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J3k2)杂砾岩中,其北矿段后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南矿段可见岩浆热液蚀变作用后的褪色化及叠加成矿作用。为了研究成矿流体和岩浆热液在岩石中的运移规律,分别对上述两个矿区以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和岩浆作用为主的代表性岩石测定了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结果表明乌拉根矿区岩(矿)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总体比萨热克矿区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小;乌拉根铅锌矿区和萨热克铜矿区北矿段矿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小于下盘围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萨热克铜矿区南矿段经历了岩浆热液蚀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小于未受岩浆作用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且辉绿岩脉下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小于上盘。同时通过岩(矿)石组构分析,上述岩(矿)石在成岩和成矿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均与成矿流体或岩浆热液的作用密切相关。在西南天山中新生代层控型矿床中,当成矿流体沿切层断裂上升后会优先选择孔隙度和渗透率高的岩层进行渗滤、扩散、充填和交代作用。岩石中的砾石砾径越大,砾石间隙越大;岩石的硬度越大,其在后期构造变形中越容易形成构造裂隙,对成矿越有利,这也是造成萨热克铜矿北矿带中的金属硫化物颗粒明显大于乌拉根铅锌矿中金属硫化物的重要原因。上述结果表明沉积盆地中成矿流体或岩浆热液的成矿作用越强,岩石受其影响在成岩成矿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越会变小,从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可间接反映成矿过程中成矿作用的强弱,为寻找富矿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孔隙渗透 盆地构造变形 成矿流体 西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