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塔北隆起英买2区块缝洞型碳酸盐岩等效孔隙度模型定量描述研究 |
李国会
赵峰
杨鹏飞
刘应飞
高莲花
万效国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
2011 |
9
|
|
2
|
基于临界孔隙度模型的地震波传播 |
郭继亮
牛滨华
孙春岩
刘畅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3
|
多元统计方法在储层孔隙度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
顾伟欣
周红
耿锋
|
《断块油气田》
CAS
|
2008 |
15
|
|
4
|
基于各向同性双孔隙度模型的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
徐兴松
孙建孟
原宏壮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5
|
多孔可变临界孔隙度模型及储层孔隙结构表征 |
张佳佳
曾庆才
印兴耀
李红兵
姜仁
黄家强
张连群
张广智
谷一鹏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6
|
利用孔隙度遗传反演约束储层地质模型 |
孙朕
李玲玲
杨威
那云石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7
|
深层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度演化定量模型——以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储集层为例 |
王瑞飞
沈平平
赵良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0
|
|
8
|
沉积、成岩、构造一体化孔隙度预测模型 |
张荣虎
姚根顺
寿建峰
张惠良
田继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9
|
|
9
|
塔河油田奥陶系生物扰动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其孔隙度计算样本检验模型 |
赵佳如
牛永斌
王敏
徐资璐
崔胜利
王培俊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0
|
火成岩蚀变层段的有效储层识别及孔隙度定量表征——以滨南油田沙四段上亚段火成岩为例 |
王敏
王永诗
田淼
傅爱兵
朱家俊
张顺
余光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1
|
一种体现孔隙形态影响的四参数孔隙度反演方法 |
郭继亮
李宏兵
李明
张研
李劲松
于豪
刘晓虹
|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2
|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定量预测裂缝型孔隙度 |
陈彦虎
胡俊
蒋龙聪
胡冬梅
|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13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评价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质量影响中的应用 |
胡作维
黄思静
王冬焕
马永坤
李小宁
|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14
|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地质模型 |
王根久
王桂宏
余国义
杨荣婧
孙爱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1
|
|
15
|
弱成岩作用生物气藏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研究 |
刘伟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6
|
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随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实现与优选方法 |
王晖
胡光义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12 |
9
|
|
17
|
“双峰系统”结构陆相致密碎屑岩储层泥质含量评价 |
杨文娜
熊伟
叶礼友
高树生
尹帅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致密砂岩储层自适应岩石物理建模方法 |
张金强
刘振峰
刘喜武
韩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19
|
柴北缘中部下干柴沟组下段成岩演化与储层评价 |
禚喜准
王琪
郝乐伟
鲁新川
张瑞
张功成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20
|
用标准测井资料评价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储集层 |
辛玉霞
王志章
庞雄奇
张岩
林军
古力扎旦
李文峰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