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特征与孔隙度定量恢复
被引量:
16
1
作者
王继伟
朱玉双
+3 位作者
饶欣久
周树勋
吴英强
杨红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共10页
在对大量岩心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孔隙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结果表明: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整体处...
在对大量岩心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孔隙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结果表明: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整体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且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压实作用破坏了大量原生粒间孔,是导致研究区储层致密最主要的因素,孔隙度平均减少了18.41%,孔隙空间损失率达56.62%;胶结作用次之,在堵塞了孔隙空间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增强了颗粒的抗压实强度,孔隙度平均降低了10.38%,孔隙空间损失率达19.78%;溶蚀作用使碎屑颗粒及填隙物等不稳定组分溶解而产生大量的次生孔隙,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增加的孔隙度平均为2.26%。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将该区长61致密砂岩储层划分出绿泥石膜剩余粒间孔相、剩余粒间孔相、长石溶蚀相、黏土矿物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及压实相等6种成岩相带,绿泥石膜剩余粒间孔相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剩余粒间孔相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度定量恢复
有利成岩相带
长61储层
胡尖山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度定量恢复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玉晔
高建武
+5 位作者
赵靖舟
张恒
吴和源
韩载华
毛朝瑞
杨晓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佛古塬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量丰富,但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从而导致油气勘探程度低。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佛古塬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量丰富,但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从而导致油气勘探程度低。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对其孔隙度进行定量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岩性以灰白色长石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次生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属于特低孔、超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阶段为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成岩作用,且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具有不同影响。压实作用破坏了大量原生粒间孔,是导致研究区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孔隙度平均降低22.76%,减孔率达58.40%;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度平均降低13.57%,减孔率达34.93%,其中晚期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溶蚀和交代作用产生了大量次生孔隙,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增加的孔隙度平均为12.39%。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度定量恢复
致密砂岩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特征与孔隙度定量恢复
被引量:
16
1
作者
王继伟
朱玉双
饶欣久
周树勋
吴英强
杨红梅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田开发事业部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低渗—特低渗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子课题“超低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关键技术”(编号:2017ZX05013004)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长庆油田5000万吨持续高效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技术研究”(编号:2016E-0505)联合资助。
文摘
在对大量岩心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孔隙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结果表明: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整体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且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压实作用破坏了大量原生粒间孔,是导致研究区储层致密最主要的因素,孔隙度平均减少了18.41%,孔隙空间损失率达56.62%;胶结作用次之,在堵塞了孔隙空间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增强了颗粒的抗压实强度,孔隙度平均降低了10.38%,孔隙空间损失率达19.78%;溶蚀作用使碎屑颗粒及填隙物等不稳定组分溶解而产生大量的次生孔隙,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增加的孔隙度平均为2.26%。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将该区长61致密砂岩储层划分出绿泥石膜剩余粒间孔相、剩余粒间孔相、长石溶蚀相、黏土矿物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及压实相等6种成岩相带,绿泥石膜剩余粒间孔相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剩余粒间孔相次之。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度定量恢复
有利成岩相带
长61储层
胡尖山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diagenesis
quantitative porosity restoration
favorable diagenetic facies
Chang 61 reservoir
Hujianshan area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度定量恢复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玉晔
高建武
赵靖舟
张恒
吴和源
韩载华
毛朝瑞
杨晓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村采油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8,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准连续型溶蚀-胶结作用致密机理:以苏里格地区二叠系砂岩为例”(编号:2020JQ-767)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封闭-半封闭体系下成岩作用特征与砂岩致密成因机理研究:以苏里格气区二叠系为例”(编号:20JS128)联合资助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佛古塬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量丰富,但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从而导致油气勘探程度低。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对其孔隙度进行定量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岩性以灰白色长石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次生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属于特低孔、超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阶段为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成岩作用,且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具有不同影响。压实作用破坏了大量原生粒间孔,是导致研究区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孔隙度平均降低22.76%,减孔率达58.40%;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度平均降低13.57%,减孔率达34.93%,其中晚期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溶蚀和交代作用产生了大量次生孔隙,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增加的孔隙度平均为12.39%。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度定量恢复
致密砂岩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diagenesis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porosity
tight sandstone
Yanchang Formation
Qilicun Oilfield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特征与孔隙度定量恢复
王继伟
朱玉双
饶欣久
周树勋
吴英强
杨红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度定量恢复
张玉晔
高建武
赵靖舟
张恒
吴和源
韩载华
毛朝瑞
杨晓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