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孔隙应力下瓦斯吸附与解吸初速率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邬剑明 闫凯 郭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1,95,共3页
从煤层中不同的瓦斯孔隙应力出发,阐明煤层中瓦斯吸附与解吸的初速率与孔隙应力的关系。在实验室模拟实际地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吸附与解吸的初速率与煤层孔隙应力成正比,且相同的实验时间内,解吸能力要强于吸附能力,孔隙应力... 从煤层中不同的瓦斯孔隙应力出发,阐明煤层中瓦斯吸附与解吸的初速率与孔隙应力的关系。在实验室模拟实际地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吸附与解吸的初速率与煤层孔隙应力成正比,且相同的实验时间内,解吸能力要强于吸附能力,孔隙应力与吸附和解吸初速率均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应力 瓦斯吸附 瓦斯解析 初速率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孔隙度应力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高博禹 周涌沂 彭仕宓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下降以后,研究储层孔隙度应力敏感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中从孔隙体积应变的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理论上的孔隙度应力敏感模型,提出了以孔隙应力敏感系数作为评价孔隙度应力敏感性的方法。孔隙应力敏感系... 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下降以后,研究储层孔隙度应力敏感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中从孔隙体积应变的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理论上的孔隙度应力敏感模型,提出了以孔隙应力敏感系数作为评价孔隙度应力敏感性的方法。孔隙应力敏感系数是建立在孔隙压缩系数变化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比孔隙压缩系数更精确地描述孔隙度的应力敏感性。以此理论结果指导试验,将理论研究与实验规律相结合,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五段的18 块岩心样品进行了孔隙度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更精确地描述储层孔隙度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完全一致,进一步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压缩系数 孔隙应力敏感系数 应力敏感性 孔隙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修正剑桥模型预测负孔隙水应力的评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京京 闫澍旺 +1 位作者 练继建 郎瑞卿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1-875,共5页
在吸力锚和桩靴等海洋基础结构的上拔问题中,负孔隙水应力是抗拔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修正剑桥模型不但可以合理地解释超静负孔隙水应力产生的机理,而且可以计算三轴卸荷过程中孔隙水应力的发... 在吸力锚和桩靴等海洋基础结构的上拔问题中,负孔隙水应力是抗拔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修正剑桥模型不但可以合理地解释超静负孔隙水应力产生的机理,而且可以计算三轴卸荷过程中孔隙水应力的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开展高岭土地基桶形基础上拔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总上拔力和超孔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合数值模拟,用修正剑桥模型计算卸荷对负孔隙水应力的影响,分析了上拔过程中负孔压分布特点;总结高岭土土体中受上拔速率影响的上拔承载力试验,并引入归一化速率对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析并量化了修正剑桥模型在预测负孔隙水应力时的适用条件.研究表明:负孔隙水压力在上拔初期主要集中在桶体下部和内部土体,对应的最大位移出现在桶裙底部;当上拔位移较大时,最大负孔压出现在桶内土体中;随着上拔位移的增大,土体中超静负孔压区域逐渐变大,同时桶形基础外侧土体发生向桶内的水平向位移.修正剑桥模型计算得到的超静负孔隙水应力小于模型试验结果,造成计算误差的主要原因为:剑桥修正计算模型是通过较低速率的三轴试验得到,其速率远远小于模型试验,从而低估了卸荷速率对负孔隙水应力的影响;修正剑桥模型预测负孔压的适用条件为归一化速率低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剑桥模型 孔隙应力 适用条件 卸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始孔隙水应力对固结度计算的影响
4
作者 张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19,共2页
本文以条形均布荷载为例,通过计算对比,论述了将起始孔隙水应力假定为线性分布时所引起的误差,提出了影响其误差大小的几种因素。
关键词 孔隙应力 固结度 地基土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对数平面内砂岩颗粒料孔隙比-应力曲线变化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简富献 张钧堂 +2 位作者 吴晓 王鹏 姬雪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5-138,156,共5页
为探究灰白砂岩颗粒料在侧限压缩情形下孔隙比—应力(e-p)曲线变化规律及其数学表达,设置砂泥配比、干密度及含水率三因素共11种方案,得到各方案下砂岩颗粒料的e-p曲线,并将e-p曲线与双对数坐标指数模型曲线进行对比,评价模型理论e-p... 为探究灰白砂岩颗粒料在侧限压缩情形下孔隙比—应力(e-p)曲线变化规律及其数学表达,设置砂泥配比、干密度及含水率三因素共11种方案,得到各方案下砂岩颗粒料的e-p曲线,并将e-p曲线与双对数坐标指数模型曲线进行对比,评价模型理论e-p曲线与砂岩颗粒料试验曲线吻合程度。试验结果及模型分析表明,不同砂泥配比时,双对数坐标指数模型颗粒料e-p曲线变化趋势与试验曲线一致;不同干密度时,当轴向应力处于0~0.8MPa时,该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程度较高;不同含水率作用下砂岩颗粒料试验e-p曲线呈相互穿插形态,当应力处于0.4~1.6 MPa且含水率高于6%时,模型孔隙比理论值大于试验值。可见基于标准砂不同初始孔隙比建立的双对数坐标指数模型对不同干密度砂岩颗粒料e-p曲线数学表述吻合度较高,与不同砂泥配比及初始含水率的e-p曲线吻合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比—应力曲线 lnε-lnp平面 砂岩颗粒料 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动态对沿岸路基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丽娟 王俊杰 +1 位作者 柴贺军 张昌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63-867,共5页
基于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和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沿河(库)路基岩土体内部的孔隙水应力和总应力在河(库)水位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两种模拟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研究表明,水位上升阶段,总应力和孔隙水应力的总体变化趋势... 基于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和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沿河(库)路基岩土体内部的孔隙水应力和总应力在河(库)水位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两种模拟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研究表明,水位上升阶段,总应力和孔隙水应力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大的,但是总应力增大的幅度小,因而有效应力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减小的;水位下降阶段,总应力也略有减小,但由于孔隙水应力的大幅度减小,使得填土内有效应力总体上是增大变化的。同时,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很好地研究数据的规律性和掌握数据的连续性。因此,用FLAC有限差分法可以有效地模拟沿河(岸)路基在各种水力边界条件下应力场和渗流场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路基 物理模拟试验 FLAC数值模拟 孔隙应力 应力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地下断层封闭性的讨论——以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志欣 信荃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93-300,共8页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前人进行断层封闭性评价的一些基本思路,并根据孔隙压力和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断层封闭性评价的新见解:断面的力学性质取决于该断面上有效直应力和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效直应力为压性,则断面为封闭的;有效直应力...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前人进行断层封闭性评价的一些基本思路,并根据孔隙压力和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断层封闭性评价的新见解:断面的力学性质取决于该断面上有效直应力和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效直应力为压性,则断面为封闭的;有效直应力的性质受控于有效地应力,而有效地应力的大小又与流体压力密切相关;以前对断层封闭性的评价中所考虑的影响因素是不全面的,完全忽略了流体压力对断层封闭性的影响;断层封闭性不但是变化的,而且其变化是一种瞬时的、多次所复的过程;在深埋藏条件下,断层一般是封闭的。自然界中至少存在着两种引起地层压力快速上升并导致深部断层开启的机制:一是地震触发高压致裂;二是深部流体注入引起的连锁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地层 孔隙应力 凹陷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地震序列的演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刁守中 蒋海昆 徐学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99-406,463,共8页
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发生的山东省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地震序列,经历了特有的演化过程,即全序列可分解为4个子序列,且子序列逐渐由震群型向主余型过渡.前期地震(最大地震之前)呈升级趋势,地震b值前期高于后期,地震时间结构的分数维D则... 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发生的山东省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地震序列,经历了特有的演化过程,即全序列可分解为4个子序列,且子序列逐渐由震群型向主余型过渡.前期地震(最大地震之前)呈升级趋势,地震b值前期高于后期,地震时间结构的分数维D则前期低于后期,以及较大地震的lg△t-lgt前期较为紊乱,而后期线性相关等.计算表明,注水后岩石孔隙压力大于临界孔隙压力,从而诱发了地壳浅部岩石低初始应力的提前释放,而水的渗透作用则导致岩石孔隙压力随时间由高度非均匀分布向相对均匀分布转换.角07井地震序列的演化与这一物理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注水 地震序列 孔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盾构泥膜形成时开挖面地层孔压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闵凡路 朱伟 +1 位作者 魏代伟 夏胜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2-727,共6页
为保证开挖面的稳定,泥水盾构泥水舱中的泥浆必须在开挖面上形成微透水的泥膜,将部分泥浆压力转化为有效应力,泥浆压力才能平衡地层中的土压力和水压力。目前关于泥膜形成时泥浆压力的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在自... 为保证开挖面的稳定,泥水盾构泥水舱中的泥浆必须在开挖面上形成微透水的泥膜,将部分泥浆压力转化为有效应力,泥浆压力才能平衡地层中的土压力和水压力。目前关于泥膜形成时泥浆压力的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在自制的泥浆渗透装置中,以12组不同性质的泥浆开展渗透试验,通过测定泥膜形成过程中地层超静孔隙水应力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明确了泥膜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泥膜的形成,泥浆压力在地层中转化为抵抗地层静水压力的孔压、超静孔隙水应力和抵抗地层土压力的有效应力;超静孔隙水应力在泥膜段迅速降低,在地层深处逐渐趋于稳定;泥浆的密度是影响地层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之一,泥浆黏度对其影响较小。这一结果对于泥浆压力的设定和泥浆的配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开挖面稳定 泥浆压力 泥膜 超静孔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厂污泥固结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政 朱伟 贺敏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46-3150,共5页
污水厂污泥难以脱水减量已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重要问题,机械脱水的本质就是污泥的固结排水过程,因此通过固结试验研究污泥的固结特性,对于进一步提高脱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固结试验过程中采用何种固结稳定判定标准,对污泥固结特性的... 污水厂污泥难以脱水减量已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重要问题,机械脱水的本质就是污泥的固结排水过程,因此通过固结试验研究污泥的固结特性,对于进一步提高脱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固结试验过程中采用何种固结稳定判定标准,对污泥固结特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固结仪进行改进增加孔压计和位移传感器,对2种污水厂污泥和1种湖泊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了他们固结特性的区别。结果表明:污泥的固结时间非常长,应将超净孔隙水应力消散到3%作为固结稳定标准;污泥的固结系数与渗透系数非常小,且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非常明显。同时通过分析,认为污泥中存在的大量有机物絮体是造成污泥固结时间非常长、水分难以排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淤泥 固结试验 固结系数 渗透系数 孔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局部Biot理论的平面波作用下饱和地基动力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宁 丁海滨 +1 位作者 童立红 蒋亚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3-671,共9页
为探究孔隙尺寸效应对饱和土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非局部-Biot理论,构建了P波及SV波作用下饱和土地基表面动力响应的计算模型.采用波函数展开法,求解了地表位移及应力的解析解.分析了孔隙尺寸(以非局部参数描述)、入射波频率及入射... 为探究孔隙尺寸效应对饱和土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非局部-Biot理论,构建了P波及SV波作用下饱和土地基表面动力响应的计算模型.采用波函数展开法,求解了地表位移及应力的解析解.分析了孔隙尺寸(以非局部参数描述)、入射波频率及入射角对地表位移及应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下,非局部Biot理论计算结果与经典Biot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高频时,地表位移及应力随非局部参数变化较为明显,即高频率下,孔隙尺寸效应对地表响应影响不可忽略.入射波频率对地表响应的影响与孔隙尺寸有关,孔隙越大,频率影响越为显著.相同幅值的P波及SV波作用下,SV波引起的地表动力响应大于P波,且SV波在入射角为45°时发生全反射.研究成果可为半空间饱和土中波动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非局部-Biot理论 孔隙尺寸 孔隙应力 非局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真空加固软土地基的机制与计算方法 被引量:60
12
作者 阎澍旺 陈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1986年第2期35-44,共10页
本文结合用真空加固软土地基的实际工程问题,通过固结模型分析了真空对软基的作用机制,明确了土体在负压作用下发生的排水-变形过程与在正压荷载作用下的固结过程是相似的,都是通过孔隙水应力的变化将外荷载传递给土骨架的过程;二者的... 本文结合用真空加固软土地基的实际工程问题,通过固结模型分析了真空对软基的作用机制,明确了土体在负压作用下发生的排水-变形过程与在正压荷载作用下的固结过程是相似的,都是通过孔隙水应力的变化将外荷载传递给土骨架的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孔隙水应力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不同,因此也可以用固结理论进行设计计算。在三轴仪中进行的上样在负压作用下的固结试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在计算方法上,本文给出负压作用下一维固结方程的理论解以及二维问题的有限单元分析方法,并与试验或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 固结试验 天然地基 压密试验 土工试验 孔隙应力 加固区 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 砂垫层 负压作用 固结度 固结参数(土力学)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流固耦合模型在垃圾坝体稳定性中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强 梁冰 +1 位作者 刘磊 赵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9-691,共3页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降雨条件下垃圾填埋体内水分传输的流-固耦合模型,并采用交替有限差分方法给出了耦合模型的数值格式;通过开发的计算程序,模拟了降雨条件下垃圾坝体范围内孔隙水压力和流速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的结果表...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降雨条件下垃圾填埋体内水分传输的流-固耦合模型,并采用交替有限差分方法给出了耦合模型的数值格式;通过开发的计算程序,模拟了降雨条件下垃圾坝体范围内孔隙水压力和流速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持续的降雨会加大对孔隙介质的载荷作用,填埋介质被压缩,使土壤颗粒间基质吸力减少,导致水流渗透率降低。同时,填埋介质变形影响了孔隙水压力和水流速的分布规律。因此,在垃圾坝体稳定性分析研究中,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效应不能忽略,其研究可为评价垃圾坝体的稳定性及预测预报坝体滑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带 垃圾坝 降雨入渗 孔隙水压力: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haviour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in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华 陈国兴 +1 位作者 孙田 刘汉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547-552,共6页
The laboratory tests on th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strain rela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by t... The laboratory tests on th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strain rela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by the hollow cylinder apparatu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and the dissipation process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re composed of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low intensive strength stage, the super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and the sub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and the demarcation points of the curve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re lag behind those of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the behaviour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between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and Nanjing fine sand show that the low intensive strength stage and the super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of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are shorter while the sub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is longer. A stress-strain model and a dissipation model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of liquefi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are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he relative density can be considered synthetically.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dicted results by the two model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stress-strain relation dissipation model: pore water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 analyses for influences of stress-chemical solution on THM coupling in dual-porosity rock mass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玉军 杨朝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1138-1147,共10页
The models of stress corrosion, pressure solution and flee-face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were introduced. Taking a hypothetical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in an unsaturated dual-porosity rock mass as the calculation ob... The models of stress corrosion, pressure solution and flee-face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were introduced. Taking a hypothetical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in an unsaturated dual-porosity rock mass as the calculation objective, four cases were designed 1) the fracture aperture is a function of stress corrosion, pressure solution and free-face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2) the fracture aperture changes with stress corrosion and pressure solution; 3) the fracture aperture changes with pressure solution and free-face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4) the fracture aperture is only a function of pressure solution, and the matrix porosity is also a function of stress in these four cases. Then, the corresponding two-dimensional FEM analyses for the 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 processe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stress corrosion are more prominent than those of pressure solution and free-face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and the fracture aperture and relevant permeability caused by the stress corrosion arc only about 1/5 and 1/1000 of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created by the pressure solution and free-face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respectively Under the ac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from released heat, the negative pore and fracture pressures in the computation domain rise continuously, and a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ealing of fracture aperture. The vector fields of flow velocity of fracture water in the cases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stress corrosion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gnitudes and distributions of stresses within the rock mass are very small in all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corrosion pressure solution flee-face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dual-porosity medium thermo-hydro-mechanicalcoupling FEM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矿床侵入体顶部破裂系统形成的力学机制: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的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常成 罗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06-3024,共19页
在斑岩成矿系统中,岩浆侵入体顶部广泛发育了破裂系统.这些破裂既是导矿流体通道,也是多种矿体赋存的重要空间,即成矿空间或容矿空间.然而,该破裂系统形成的力学机制与原因还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开发了一个概念性的热-孔隙流体-... 在斑岩成矿系统中,岩浆侵入体顶部广泛发育了破裂系统.这些破裂既是导矿流体通道,也是多种矿体赋存的重要空间,即成矿空间或容矿空间.然而,该破裂系统形成的力学机制与原因还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开发了一个概念性的热-孔隙流体-应力应变耦合(thermal-hydraulic-mechanical coupled)的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了斑岩成矿系统的温度、应力、应变、孔隙流体压力的演化及岩浆侵入体周围的破裂形成过程.模型结果显示柱状高温岩浆侵入围岩的热作用导致了围岩中三个有效主应力的变化,但它们增加或减小的幅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差应力或偏应力在侵入岩体顶部及其与围岩接触带的集中.对于具有较高渗透率顶层的斑岩成矿系统,这种在侵入岩体周边的差应力或偏应力集中,最终导致了侵入岩体顶部脉状破裂系统的发育以及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中破裂的发育;而孔隙流体压力对侵入岩体顶部脉状破裂系统的形成与演化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最后,本文将这个概念性模型应用到青藏甲玛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模拟了甲玛斑岩矿床顶部破裂系统的形成与发育,模型结果与甲玛矿床的斑岩及角岩矿体的容矿破裂分布一致.本研究为斑岩成矿系统中破裂的产生及其导矿构造、容矿空间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力学解释,也对矿产的勘探与开发有着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矿破裂 斑岩矿床 数值模拟 热-孔隙流体-应力应变耦合 成矿动力学 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for artificial frozen clay with thermal gradient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晓东 周国庆 陈国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218-225,共8页
A series of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for frozen clay were performed by KoDCGF (freezing with non-uniform temperature under loading after K0 consolidation) method and GFC (freezing with non-uniform temperature wit... A series of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for frozen clay were performed by KoDCGF (freezing with non-uniform temperature under loading after K0 consolidation) method and GFC (freezing with non-uniform temperature without experiencing Ko consolidation) method at various confining pressures and thermal gradi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for frozen clay in KoDCGF tes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but it decreases as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 further in GFC test. In other words,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for frozen clay with identical confining pressu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rmal gradient both in KoDCGF test and GFC test. The strength of frozen clay in KoDCGF test is dependent of pore ice strength, soil particle strength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skeleton and pore ice. The decrease of water content and distance between soil particles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pore size and the increase of contact area between particles in KoDCGF test, which further results in a higher compression strength than that in GFC test.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for frozen clay with thermal gradient can be descried by strength for frozen clay with a uniform temperature identical to the temperature at the height of specimen where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app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frozen clay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thermal gradient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on dynamic response of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被引量:5
18
作者 WEN Min-jie TIAN Yi +2 位作者 WU Wen-bing WANG Kui-hua XIONG Hou-r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823-1839,共17页
Porous materials can be found in a variety of geo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The existence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would result in a significa... Porous materials can be found in a variety of geo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The existence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would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t the interface.An attempt is made to study the thermo-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dynamic response of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with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nd elastic wave impedance.The correspond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under a harmonic thermal load are derived by the operator decomposition method,and their rationality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m with existing solutions.The influences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thermal conductivity ratio,and porosity ratio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a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Outcomes disclose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the displacement,pore water pressure and stress decrease gradually,and the temperature jump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response bilayered saturated porous strata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generalized thermoelastic theory elastic wave imped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