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中凹陷南部东二下段湖底扇储层控制因素及孔隙定量演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濮毓 龚承林 +4 位作者 彭旸 黄晓波 王启明 李东伟 王海屹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8,共15页
渤中凹陷南部渐新统东二下段处于深水湖盆沉积环境,优质湖相烃源岩和大规模湖底扇广泛发育,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基于录测井数据、岩石粒度、显微薄片、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开展渤中凹陷南部东二下段湖底扇储层特征与储... 渤中凹陷南部渐新统东二下段处于深水湖盆沉积环境,优质湖相烃源岩和大规模湖底扇广泛发育,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基于录测井数据、岩石粒度、显微薄片、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开展渤中凹陷南部东二下段湖底扇储层特征与储层主控因素研究,建立孔隙定量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东二下段湖底扇储层岩性以中—细粒岩屑石英长石砂岩为主,孔隙以溶蚀孔为主;湖底扇朵叶复合体内部的朵叶核部、分支水道等有利沉积相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持续的压实作用和早晚两期胶结作用是导致孔隙不断损失的主因;有机酸溶蚀和异常高压保孔促溶是改善储层质量的关键。在埋藏过程中储层孔隙演化经历了早成岩A期快速压实减孔、早成岩B期快速压实-胶结减孔、中成岩A1期缓慢压实减孔-有机酸溶蚀增孔和中成岩A2期缓慢压实-胶结作用减孔等4个阶段,其中压实减孔总量为13.64%,早期胶结减孔量为8.24%,溶蚀增孔量为9.55%,尤其是发生在中成岩A1期末油气开始充注成藏之后的晚期胶结减孔量为7.12%,造成储层孔隙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砂岩 成岩作用 储层控制因素 孔隙定量演化 渐新统 渤中凹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文昌组砂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以HZ-A地区辫状河三角洲储层为例 被引量:33
2
作者 葛家旺 朱筱敏 +3 位作者 潘荣 雷永昌 张昕 陈淑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A地区文昌组沉积一套重要的辫状河三角洲相的砂岩储层,现今埋深超过3 500m。基于岩石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对HZ-A地区文昌组砂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度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A地区文昌组沉积一套重要的辫状河三角洲相的砂岩储层,现今埋深超过3 500m。基于岩石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对HZ-A地区文昌组砂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度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孔隙度参数演化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储层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式。研究表明,文昌组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低;储集层目前正处于中成岩A2阶段,先后经历了压实、早期胶结、溶蚀作用和晚期胶结作用。强烈的机械压实及晚期胶结作用对物性破坏性最大,酸性溶蚀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唯一成岩因素。储层初始孔隙度约35.1%,持续性的埋藏压实导致原生孔隙减少15.4%,早期胶结减少孔隙3.4%,之后酸性流体进入发生溶蚀增孔7.2%,晚期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11.5%,其中以黏土胶结和碳酸盐胶结为主,结果形成低孔低渗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HZ-A地区 文昌组 成岩作用 孔隙定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埋藏-成岩-油气充注演化过程与孔隙演化定量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天然气储层为例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杪 侯云东 +3 位作者 罗静兰 陈娟萍 罗晓容 贾亚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2-892,共11页
目前国内对致密砂岩的成岩-孔隙演化过程、埋藏-热演化史、油气充注史基本停留在相对独立和单一的静态研究阶段,因此,对于砂岩的岩石学组分及其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导致的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时序关系的研究依然十分薄弱。通过各类... 目前国内对致密砂岩的成岩-孔隙演化过程、埋藏-热演化史、油气充注史基本停留在相对独立和单一的静态研究阶段,因此,对于砂岩的岩石学组分及其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导致的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时序关系的研究依然十分薄弱。通过各类薄片显微镜下研究与定量统计,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激光拉曼探针成分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不同类型致密砂岩的埋藏-成岩-油气充注-孔隙动态演化历史的精细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砂岩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在时序关系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钙质胶结砂岩和高塑性岩屑砂岩的成岩-油气充注演化过程相对简单,前者经历中成岩阶段A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后基本成为致密储层,时序关系为先充注后致密;而后者经历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后一部分成为致密储层,时序关系为先致密后充注;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成岩-油气充注演化过程,时序关系为边充注边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类型 成岩序列 孔隙定量演化 致密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南部花港组下段储层成岩孔隙演化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晓明 代茂林 +2 位作者 刘舒 葛家旺 赵天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4,共14页
西湖凹陷中南部花港组下段储层具有丰富的致密气资源,是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基于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和X衍射等资料,对西湖凹陷中南部花港组下段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主要在7%... 西湖凹陷中南部花港组下段储层具有丰富的致密气资源,是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基于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和X衍射等资料,对西湖凹陷中南部花港组下段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主要在7%∼10%,渗透率主要在0.10∼0.50 mD,裂缝不发育,属于致密储层。储层先后经历了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较强。孔隙定量演化结果显示,压实作用使储层孔隙度降低了29.67%,是储层原生孔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使储层孔隙度增加了15.14%,是深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度降低了13.55%,是储层孔隙结构变差的重要原因。综合孔隙演化结果和油气充注时间关系,该区花港组下段储层属于“先致密后成藏”的致密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花港组下段 致密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定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南部盒8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孔隙演化模式定量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盛军 孙卫 +3 位作者 解腾云 张瑞 赵婷 刘艳妮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7,共8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线衍射、粒度分析及物性等资料,分析了苏东南地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各类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贡献率,结果发现胶结物晶间孔对该区储层孔隙贡献程度不可忽视,晶间...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线衍射、粒度分析及物性等资料,分析了苏东南地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各类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贡献率,结果发现胶结物晶间孔对该区储层孔隙贡献程度不可忽视,晶间孔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率平均为36.31%。随后对孔隙模式演化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对不分选状况下未固结砂实测的初始孔隙度关系式恢复砂岩原始孔隙度,通过压实后粒间剩余孔隙度的恢复、压实后损失孔隙度的恢复、胶结作用引起的砂岩孔隙度降低和溶蚀作用引起孔隙度的增加幅度计算公式,实现了各成岩阶段孔隙度的定量分析。定量计算结果与实验室室内物性测试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误差为2.5%,检验了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表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 盒8段 成岩作用 孔隙模式定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钙屑砂岩孔隙类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唐自成 钟大康 +6 位作者 王威 石文斌 杜红权 孙海涛 王爱 周志恒 贾晓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5-1125,共11页
钙屑砂岩在成因上属于陆源碎屑岩中的一类砂岩,其成分的特殊性决定了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储集空间以及油气产能上的特殊性。结合岩心、普通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数据、压汞数据和物性数据等资料,对川东北元... 钙屑砂岩在成因上属于陆源碎屑岩中的一类砂岩,其成分的特殊性决定了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储集空间以及油气产能上的特殊性。结合岩心、普通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数据、压汞数据和物性数据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西须家河组三段钙屑砂岩的孔隙类型、孔隙定量演化和孔隙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钙屑砂岩原生孔隙很少,次生孔隙类型主要包括3类:晶间微孔隙、溶蚀型孔隙与裂缝型孔隙。各类孔隙的成因存在差异,晶间微孔主要与钙屑、钙质胶结物的重结晶作用有关,还有一些钙屑晶间微孔来源于母岩的白云岩化。裂缝的成因有两个,贴粒缝是由于钙屑与胶结物重结晶不同步,构造裂缝是由于须三段沉积时期强烈构造运动形成的;研究区钙屑砂岩溶孔发育有限,不能整体改善储层质量,仅形成局部“甜点”;晶间微孔普遍发育,是钙屑砂岩孔隙的主要贡献者,且大部分微孔都是有效孔隙,加上微裂缝的沟通,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高钙屑高钙质胶结物含量的地区(如高能的分流河道),由于强烈重结晶提供大量晶间微孔,加上裂缝的沟通,成为须三段的优质储层区,可作为勘探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类型 孔隙定量演化 孔隙有效性 晶间微孔隙 钙屑砂岩 须家河组三段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缘沙河街组优质储层差异及成因 被引量:5
7
作者 庞小军 王清斌 +2 位作者 冯冲 赵梦 刘占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1-766,共16页
黄河口凹陷北缘沙河街组优质储层成因研究比较薄弱,严重阻碍了该区进一步的勘探和评价。利用铸体薄片、物性、黏土矿物、包裹体、埋藏史等资料,对该区沙一+二段优质储层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定量探讨了不同位置的储层孔隙度演化过程。研... 黄河口凹陷北缘沙河街组优质储层成因研究比较薄弱,严重阻碍了该区进一步的勘探和评价。利用铸体薄片、物性、黏土矿物、包裹体、埋藏史等资料,对该区沙一+二段优质储层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定量探讨了不同位置的储层孔隙度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研究区沙一+二段发育以扇三角洲砂砾岩为主的储层,西部储层物性差,以特低孔特低渗为主,次生孔隙发育;东部储层物性好,以中孔中—低渗为主,局部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原生孔隙发育。2)相近的埋深条件下,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母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母岩类型;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中、粗砂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沉积相和岩石类型。差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研究区不同位置储层物性差异的主要成岩因素,西部储层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物性差,而构造裂缝发育区储层物性好;东部储层压实和胶结作用相对较弱,物性整体较好。3)研究区西部储层现今处于中成岩B期,东部刚进入中成岩A2期,成岩演化的趋势具有相似性,但成岩过程和强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油气充注所处的成岩阶段相同,但充注的时期不同;不同位置的储层在各成岩阶段损失和增加孔隙的程度迥异,东部早期经历了长期浅埋藏,压实和胶结程度弱,孔隙损失少,而西部早期经历了快速埋藏,孔隙损失程度高。构造活动造成的差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差异的成岩控制因素,西部早期短期快速埋藏导致的强压实和强胶结是储层致密化的根本原因,且西部储层具有“先致密减孔—再溶蚀增孔、油气充注—致密减孔、油气持续充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孔隙定量演化 成岩作用 沙河街组 黄河口凹陷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