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毛细管压力曲线确定储集层孔隙喉道半径下限 被引量:16
1
作者 万文胜 杜军社 +4 位作者 佟国彰 邹民 秦旭生 谭文东 南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毛细管压力曲线是研究储集层孔隙喉道结构的基础,是油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毛细管压力曲线进行处理即对孔隙喉道半径与进汞饱和度作对数与累计概率图,可以给出类似于粒度概率累计曲线悬浮段的直线段的油藏含义。该段代表的是难流动... 毛细管压力曲线是研究储集层孔隙喉道结构的基础,是油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毛细管压力曲线进行处理即对孔隙喉道半径与进汞饱和度作对数与累计概率图,可以给出类似于粒度概率累计曲线悬浮段的直线段的油藏含义。该段代表的是难流动和不流动孔隙群,可直接读取主要流动孔隙喉道半径的下限值。这一下限值得到了传统求流动孔隙喉道方法和现代核磁研究的验证。另外,将毛细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t2谱相结合可以求出含油孔隙喉道半径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压力曲线 概率 核磁共振 孔隙喉道半径 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颗粒封堵孔隙喉道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黄立新 张光明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1-42,共2页
固相颗粒封堵孔隙喉道是导致油气层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探讨固相颗粒封堵孔隙喉道的机理,在室内对不同分散体系封堵孔隙喉道的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试验分析和理论推导,建立了屏蔽带压差方程,掌握了影响屏蔽带压差大小的... 固相颗粒封堵孔隙喉道是导致油气层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探讨固相颗粒封堵孔隙喉道的机理,在室内对不同分散体系封堵孔隙喉道的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试验分析和理论推导,建立了屏蔽带压差方程,掌握了影响屏蔽带压差大小的主要因素,即屏蔽带压差不但与固相颗粒侵入相对深度、固相颗粒的极限剪切应力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 微粒堵塞 孔隙喉道 封堵 油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喉道双通道模型的油水两相流动形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磊 康立新 +4 位作者 景文龙 郭曜豪 孙海 杨永飞 姚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3,共5页
在孔隙网络模型和并联双通道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孔隙-喉道双通道模型,研究油水两相流体的驱替流动,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颜色梯度模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和不同宽度比的模型中,非润湿相在喉道中的流动形态变化... 在孔隙网络模型和并联双通道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孔隙-喉道双通道模型,研究油水两相流体的驱替流动,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颜色梯度模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和不同宽度比的模型中,非润湿相在喉道中的流动形态变化,并对一系列不同宽度比的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存在段塞流驱替的流动形态;随着注入速度的减慢,非润湿相经过双通道时存在双喉道驱替流动、段塞驱替和单喉道驱替3种流动形态变化;随着宽度比的增大,单喉道驱替的分布区间增大,段塞流和双喉道驱替出现的区间减小;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越强,流体越容易发生卡断,驱替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孔隙-喉道 双通道模型 油水两相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萨中地区过渡带储层的孔隙结构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义坤 刘云龙 隋新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开展了大庆油田萨中地区过渡带天然岩心的室内压汞实验,研究发现:该地区的储层孔隙度较高,渗透率大小分布不均匀,岩石孔道分布不集中,分选性较差,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孔隙的迂回程度较大,储层孔喉的有效性较好,孔隙半径集中在10.498~10.... 开展了大庆油田萨中地区过渡带天然岩心的室内压汞实验,研究发现:该地区的储层孔隙度较高,渗透率大小分布不均匀,岩石孔道分布不集中,分选性较差,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孔隙的迂回程度较大,储层孔喉的有效性较好,孔隙半径集中在10.498~10.528μm,储层的主要渗流通道为1.60~6.30μm的孔道,孔隙分布曲线为平缓或多峰曲线,储层的储集性能较好.该结果为萨中过渡带的进一步挖潜和增产、增注以及预防套管损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过渡带 压汞法 孔隙结构 毛管压力曲线 孔隙喉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率和流体分布关系的微观孔隙网络模型研究
5
作者 邵长金 李相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1,共3页
关于电导率和流体分布关系的研究还很少,仅有的一项研究是在有机玻璃微观模型上进行的。利用实际Berea砂岩的微CT断层三维图像原型数据,根据Yeong和Torquato提出的两相多孔介质的重构方法,用形状因子控制模型中的孔隙和喉道形状,运用模... 关于电导率和流体分布关系的研究还很少,仅有的一项研究是在有机玻璃微观模型上进行的。利用实际Berea砂岩的微CT断层三维图像原型数据,根据Yeong和Torquato提出的两相多孔介质的重构方法,用形状因子控制模型中的孔隙和喉道形状,运用模拟退火方法实现了孔隙岩样的重构过程;给出了模型的统计指标,包括孔隙与喉道大小、孔喉特征半径比等孔隙特征和孔喉形状、配位数等孔隙导通特征。由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渗流特征和实际实验结果完全吻合,表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电导率和流体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微观孔隙网络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孔隙形状及分布不同,分布在孔隙中的流体状态也发生变化,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这些结果可用孔隙中水膜的变化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喉道 模型 电导率 渗透率 流体流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几何形状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6
作者 Б.Н.库里科夫 刘丽芳 黄忠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4年第4期9-12,共4页
目前多孔介质的毛细管模型最普遍。这种模型足以胜任描述常规的孔隙储集层(具有接近毛细管的较简单孔隙喉道的)渗滤容量性质。
关键词 储集层 孔隙结构 毛细管模型 几何形状 等粒状 含水饱和度 粒间孔隙 毛细管压力 孔隙喉道 孔隙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建地下“公路”,让页岩油动起来
7
作者 孟思炜 刘一杉 邓大伟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6期82-83,共2页
“页岩非常致密,有油也采不出来,即便采出来也不能高产”,这是长期以来的“定论”。有这样的“定论”,是因为页岩储层中的原油赋存于纳米级的孔隙喉道中,自然条件下无法有效流动至井筒中。因此,要实现页岩油的有效开采,必须通过先进的... “页岩非常致密,有油也采不出来,即便采出来也不能高产”,这是长期以来的“定论”。有这样的“定论”,是因为页岩储层中的原油赋存于纳米级的孔隙喉道中,自然条件下无法有效流动至井筒中。因此,要实现页岩油的有效开采,必须通过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打碎”致密页岩储层,在页岩孔隙喉道与井筒之间构建起可以让原油流动的“高速通道”。那么,如何建立这样的通道呢?水力压裂技术可担此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喉道 页岩油 工程技术手段 水力压裂技术 高速通道 页岩储层 井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产能差异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兰朝利 何顺利 +2 位作者 门成全 张君峰 兰义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9-101,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苏里格气田和榆林气田储层均为低压、低孔和低渗储层,然而榆林气田气井生产状况却明显优于苏里格气田。为此,利用铸体薄片、压汞、物性和动态测试资料,探讨了不同低压、低孔和低渗储层气井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指出...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苏里格气田和榆林气田储层均为低压、低孔和低渗储层,然而榆林气田气井生产状况却明显优于苏里格气田。为此,利用铸体薄片、压汞、物性和动态测试资料,探讨了不同低压、低孔和低渗储层气井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形成较高产能储层的条件。通过对榆林气田和苏里格气田气藏特征进行对比,结合控制气井产能的地质和工程因素的分析,认为造成两个气田气井产能差异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储层的孔喉结构和储层规模。榆林气田储层以粒间孔+中、粗喉道为主,延伸宽度160~420m,优于苏里格气田储层;苏里格气田砂体属于辫状河沉积,矿物成熟度较低(岩屑石英砂岩),且仅粗粒沉积构成储层,而榆林气田砂体属于三角洲沉积,砂体连续性好,矿物成熟度高(石英砂岩),因而后者具有更高的产能。这表明在鄂尔多斯盆地寻找较高产能储层的目标是:具有横向更连续的砂体和更易形成好的孔喉结构的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低渗透油气田 碎屑岩 储集层 气井 生产能力 孔隙喉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储层特征 被引量:29
9
作者 常兴浩 王延宾 韩德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9-21,共3页
下石盒子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文章从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常规薄片分析、孔渗分析、压汞试验分析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下石盒子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为低孔隙、低渗透率... 下石盒子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文章从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常规薄片分析、孔渗分析、压汞试验分析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下石盒子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为低孔隙、低渗透率储层,具有较高的排驱压力,较小的孔喉半径,且孔喉分选性差。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为主,有少量微裂缝和粒间孔隙。笔者利用孔隙度((?))、渗透率(K)、排驱压力(Pd)、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和孔隙喉道半径(Rm)5个参数对储层进行了分类,划分出Ⅰ、Ⅱ、Ⅲ类。经压裂测试证明,Ⅰ、Ⅱ类储层是本区具有工业价值的储层,是增储上产的主要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 石盒子组 储层特征 大牛地气田 孔隙喉道 增储 低渗透 沉积相 鄂尔多斯盆地 储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驱油用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伍性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姜维东 张健 唐晓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6-451,共6页
针对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开发的实际需求,利用物理模拟方法,以AP-P4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例,采用了岩心流动实验,注入多孔介质前后黏度变化和聚合物线团尺寸变化等方法对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相对分子质量为... 针对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开发的实际需求,利用物理模拟方法,以AP-P4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例,采用了岩心流动实验,注入多孔介质前后黏度变化和聚合物线团尺寸变化等方法对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00×104、1000×104和1600×104的聚合物分别与渗透率为500×10-3~1000×10-3、1000×10-3~1500×10-3、1500×10-3~2000×10-3μm2的岩石孔喉半径匹配效果较好,此时,岩心孔喉半径中值与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之比R*/Rh分别为6.09~8.01、7.07~8.09、6.95~7.51。对于渤海油田,岩石孔喉半径中值与聚合物线团尺寸比值为6~8时,聚合物与岩石的孔隙结构匹配效果较好。对于渗透率为500×10-3、1000×10-3和2000×10-3×m2的不同渗透率的地层,推荐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低于600×104,1000×104和1600×104的聚合物,若考虑配制和注入过程中的剪切和热降解作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适当提高,但最高不宜超过800×104,1200×104和1800×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聚合物驱 线团尺寸 岩石孔隙喉道 配伍性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油气运移聚集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智凤琴 李琦 +1 位作者 樊德华 张翠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29,共3页
为了研究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通过对沾化凹陷泥岩孔隙和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分析指出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运移以异常高压为动力,以泥岩孔隙喉道、微裂缝、干酪根网络和断层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并经历了泥岩油气欠压实... 为了研究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通过对沾化凹陷泥岩孔隙和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分析指出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运移以异常高压为动力,以泥岩孔隙喉道、微裂缝、干酪根网络和断层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并经历了泥岩油气欠压实喉道阶段和高压微裂缝间歇性阶段两大运移过程。受这些特征的控制,油气藏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存在于超压泥质岩微裂隙带和断裂带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裂缝油气藏 油气运移 沾化凹陷 孔隙喉道 断裂带 干酪根 泥质岩 微裂缝 异常高压 聚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非均质性对微观规模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武楗棠 张政威 +1 位作者 姜淑霞 彭鑫岭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微观非均质性指砂体的孔隙、喉道大小及均匀程度、孔隙喉道的配置关系和连通程度,它直接影响着注入水的微观驱替效率,从而控制着孔隙结构中微观规模剩余油的分布。文中以胡12块为研究区,选取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孔喉中值半径等6个参数来... 微观非均质性指砂体的孔隙、喉道大小及均匀程度、孔隙喉道的配置关系和连通程度,它直接影响着注入水的微观驱替效率,从而控制着孔隙结构中微观规模剩余油的分布。文中以胡12块为研究区,选取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孔喉中值半径等6个参数来说明注水开发前后微观非均质性对微观规模剩余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规模剩余油分布 微观非均质性 孔隙喉道 连通程度 微观驱替效率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喉匹配关系下的特低渗透砂岩微观孔喉特征差异 被引量:35
13
作者 高辉 敬晓锋 张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1-406,413,共7页
因沉积和成岩作用改造不同,渗透率相近或相等的砂岩,微观孔喉特征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以吴起地区延长组长6砂岩和牛圈湖地区西山窑组X2砂岩为对象,综合利用物性、铸体薄片和恒速压汞对不同孔喉匹配关系下的微观孔喉特征参数进行了定量对... 因沉积和成岩作用改造不同,渗透率相近或相等的砂岩,微观孔喉特征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以吴起地区延长组长6砂岩和牛圈湖地区西山窑组X2砂岩为对象,综合利用物性、铸体薄片和恒速压汞对不同孔喉匹配关系下的微观孔喉特征参数进行了定量对比。结果表明,各渗透率级别样品的孔隙参数差异不大,微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上。发育的溶蚀孔和晶间孔造成X2砂岩的弯片状、管束状喉道含量高,喉道半径小且分布范围窄,对渗透率贡献集中,平均喉道半径和主流喉道半径小、大孔喉比含量高。长6砂岩缩颈状、片状和弯片状喉道发育,喉道半径差异大、大喉道含量高的特征归因于发育的原生粒间孔。不同孔喉匹配关系下的特低渗透砂岩,开发过程中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喉道类型 孔喉差异 特低渗透砂岩 延长组 西山窑组 吴起地区 牛圈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丽 房会春 顾辉亮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低渗透油藏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地层压力下降会对渗透率造成部分不可逆伤害而影响油井产能。通过室内流动试验模拟地层压力的升降过程,基于原始地层压力下的油藏渗透率,研究了不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下渗透率的保留程度... 低渗透油藏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地层压力下降会对渗透率造成部分不可逆伤害而影响油井产能。通过室内流动试验模拟地层压力的升降过程,基于原始地层压力下的油藏渗透率,研究了不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下渗透率的保留程度;借助压汞、核磁共振、岩石力学等试验手段,对地层压力升降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地层压力下降对渗透率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岩石的初始渗透率、地层压力初次回升时机和地层压力升降次数等三个主要因素;明确了岩石的弹塑性变形是导致孔喉平均半径减小、渗透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其中塑性变形是造成渗透率不能完全恢复的主因;提出了岩石初始渗透率越低,越应及早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采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渗透率 地层压力 孔隙喉道半径 岩石变形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王家岗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效美 张立强 +3 位作者 王新征 白刚 吕优良 刘金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6期54-55,共2页
采用实验室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程序,对王家岗油田各储层进行了流速、水、盐、酸、碱的敏感性测试,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对其作了分析,根据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对钻井液及开发过程中各种工作液提出要求。
关键词 储集层 渗透率 孔隙喉道 粘土矿物 地层损害 王家岗油田 油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带封闭势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文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6-18,共3页
断层是由一系列破裂面或次级断层组成的带,断层规模越大,断裂带也越宽且结构越复杂。这种断裂带对断层封闭性有重要影响;断裂带能否封堵油气,取决于断裂带能否在空间上形成连续的遮挡以及断裂带连通的孔隙喉道是否足够小,并能够封闭烃柱... 断层是由一系列破裂面或次级断层组成的带,断层规模越大,断裂带也越宽且结构越复杂。这种断裂带对断层封闭性有重要影响;断裂带能否封堵油气,取决于断裂带能否在空间上形成连续的遮挡以及断裂带连通的孔隙喉道是否足够小,并能够封闭烃柱;断裂带封闭势的值越大,越有利于断层封闭。东辛油田营1断块营32断层由北向南、从沙二段第1砂层(Es21)到第11砂层(Es211)断裂带封闭势逐渐减小,反映了营32断层北部封闭性好于南部,上部封闭性好于下部。这说明了同一条断层封闭的差异性及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断层封闭性 断块 油气 沙二段 连通 砂层 孔隙喉道 东辛油田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孔渗储集层孔喉参数的计算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果年 梁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5-327,共3页
以实验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在压汞法测定毛管压力时,对孔喉直径均值等参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论证了问题的结症在于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单位不一致和对公式中分母中常数100的理解不一样,并忽略了测不出的微孔喉。通过实例计... 以实验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在压汞法测定毛管压力时,对孔喉直径均值等参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论证了问题的结症在于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单位不一致和对公式中分母中常数100的理解不一样,并忽略了测不出的微孔喉。通过实例计算指出应用φ值和最大进汞量进行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试验 孔隙喉道 孔隙喉道半径 特低孔渗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颗粒与地层孔喉匹配关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12期21-24,共4页
针对橡胶颗粒注入性较差的问题,采用砾石充填防砂工艺中目前通用的砾石设计思路,研究了橡胶颗粒与地层孔喉的匹配关系,即不同粒度中值橡胶颗粒在地层中渗滤面调剖、深部调剖、无封堵作用三种情况下的地层渗透率范围,得出适于橡胶颗... 针对橡胶颗粒注入性较差的问题,采用砾石充填防砂工艺中目前通用的砾石设计思路,研究了橡胶颗粒与地层孔喉的匹配关系,即不同粒度中值橡胶颗粒在地层中渗滤面调剖、深部调剖、无封堵作用三种情况下的地层渗透率范围,得出适于橡胶颗粒调剖的地层渗透率范围为4500~10000×10-3μm2。2010年,在文明寨油田进行了3井纽的应用,共注入调剖剂3408m3,总体效果实现了注入压力升高,改善波及体积的目的,试验累计增油1511.9t,降水3210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喉道 粒度中值 渗透率 橡胶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玉山油田Tc_(4+5)~2储层特征研究
19
作者 陆军 王公江 +1 位作者 黄祖新 张兴良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4,共2页
白玉山地区Tc_(4+5)~2储层属低孔低渗背景下发育的相对高孔高渗带,以中砂岩为主,孔隙度12%~15%,渗透率(1~5)×10^(-3)μm^2。除剩余原生粒间孔之外,碳酸盐、浊佛石、长石溶孔是最主要的次生孔隙,大-中孔占66%,以缩颈型喉道和... 白玉山地区Tc_(4+5)~2储层属低孔低渗背景下发育的相对高孔高渗带,以中砂岩为主,孔隙度12%~15%,渗透率(1~5)×10^(-3)μm^2。除剩余原生粒间孔之外,碳酸盐、浊佛石、长石溶孔是最主要的次生孔隙,大-中孔占66%,以缩颈型喉道和片状喉道为主,细喉以上喉道占89%,孔喉分选系数较高,变异系数较低,孔隙结构中等-较好,有利于油藏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特征 孔隙 渗透率 原生孔隙 次生孔隙 孔隙喉道 白玉山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道地层吸水剖面组合测井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魏海宝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7-478,487,共3页
同位素示踪载体法是目前国内各注水开发油田普遍采用的吸水剖面测井方法。但在现场测井应用中,吸水地层孔隙结构的变化使示踪载体粒径的选择很困难,造成在同位素测井施工中无法准确地录取大孔道地层的吸水剖面资料。通过对大孔道地层同... 同位素示踪载体法是目前国内各注水开发油田普遍采用的吸水剖面测井方法。但在现场测井应用中,吸水地层孔隙结构的变化使示踪载体粒径的选择很困难,造成在同位素测井施工中无法准确地录取大孔道地层的吸水剖面资料。通过对大孔道地层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失败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一套针对大孔道地层的吸水剖面测井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存在大孔道地层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的录取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测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孔隙喉道 吸水剖面 井温测井 生产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