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盆地孔西潜山前第三系基底内幕构造解释 被引量:22
1
作者 漆家福 杨池银 +2 位作者 张俊 王子煜 李建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2,37,共4页
位于黄骅盆地南部的孔西潜山的前第三系内幕构造十分复杂。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以及对孔西潜山的地震剖面和探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后认为 ,孔西潜山的主体部分是由 3~ 4条向东倾斜的铲式或坡坪式逆冲断层组成的“薄皮”叠瓦扇构造 ;卷入变形... 位于黄骅盆地南部的孔西潜山的前第三系内幕构造十分复杂。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以及对孔西潜山的地震剖面和探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后认为 ,孔西潜山的主体部分是由 3~ 4条向东倾斜的铲式或坡坪式逆冲断层组成的“薄皮”叠瓦扇构造 ;卷入变形的地层主要是奥陶系、石炭二叠系 ;逆冲断层在寒武系或更深的地层中收敛合并成为局部的拆离逆冲断层。但是 ,沿着构造带走向逆冲构造样式有明显变化 ,孔西潜山南部表现为逆冲三角构造带。从卷入逆冲构造的地层的地质时代推测 ,逆冲构造主要是在早中三叠世盆地发育之后、侏罗白垩纪盆地形成之前形成的 ,并在早中侏罗世盆地发育过程中又有进一步活动。局部由于受到中、新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的叠加 ,构造样式变得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构造 构造样式 前第三系 孔西潜山 黄骅盆地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西潜山奥陶系原生油藏成藏时期探讨 被引量:17
2
作者 程克明 熊英 张晓宝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20,共5页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发现奥陶系 (孔古 3井、孔古 7井 )低产原生油藏和石炭 二叠系原生油气藏 (孔古 4井 ) ,油源对比结果证明 ,前者原油主要源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 ,后者油气主要源于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煤系泥岩。根据孔古 3...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发现奥陶系 (孔古 3井、孔古 7井 )低产原生油藏和石炭 二叠系原生油气藏 (孔古 4井 ) ,油源对比结果证明 ,前者原油主要源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 ,后者油气主要源于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煤系泥岩。根据孔古 3井油藏的两期流体包裹体及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 Ar年龄测定结果 ,油藏属两期成藏 ,第一期为晚三叠世 (距今 2 2 2 .5 1~ 2 40 .3 4Ma) ,第二期为第三纪 ,以晚第三纪为主。图 9表 1参 4(程克明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孔西潜山 奥陶系原生油藏 成藏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孔西潜山构造带碳酸盐岩的成藏史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孟元林 王粤川 +5 位作者 罗宪婴 高建军 肖丽华 周新桂 殷秀兰 王志国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1-18,共8页
通过碳酸盐岩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的数值模拟,建立了成藏史数值模拟系统,并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构造带为例说明了这一系统的应用。研究表明,孔西潜山构造带奥陶系烃源岩在印支期开始排烃,一次成藏开始;燕山期进入... 通过碳酸盐岩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的数值模拟,建立了成藏史数值模拟系统,并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构造带为例说明了这一系统的应用。研究表明,孔西潜山构造带奥陶系烃源岩在印支期开始排烃,一次成藏开始;燕山期进入大量生、排烃阶段,成为本区的主要生烃期和成藏期;之后,一次生烃中止;喜马拉雅期该构造带进一步被埋深,开始二次生烃和第三次成藏,二次生烃的量较小。所以黄骅坳陷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勘探应注重那些位于生烃区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形成且未被后期构造运动破坏的古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孔西潜山 碳酸盐岩 构造带 成藏史 数值模拟系统 黄骅坳陷 二次生烃 喜马拉雅期 原生油气藏 成藏要素 构造运动 下古生界 印支期 烃源岩 奥陶系 成藏期 生烃期 古构造 排烃 埋深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