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重证据视野下的孔子删诗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颖 姚小鸥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的重大公案。传世文献的重新解读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文献中的"诗三百"非实指其数,而是极言其多的一个"成语"。《国语》载《商颂》十二篇可证两周之际所... "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的重大公案。传世文献的重新解读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文献中的"诗三百"非实指其数,而是极言其多的一个"成语"。《国语》载《商颂》十二篇可证两周之际所存诗篇数目远非今比。一般认为,孔子整理《诗经》在其晚年,然据《孔子世家》,孔子47岁时已开始修订诗书。近年出土文献尤其是"清华简"中《诗经》类文献的公布,促使人们对历史上"逸诗"问题重新考虑。刘向校书时,以"中秘书"三百余篇去重留存今本三十二篇,从方法与数量上皆与孔子删诗相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 二重证据法 出土文献 清华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左传》《国语》所载逸诗的属性看“孔子删《诗》”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国良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13,共8页
前人对于"孔子删《诗》"的否定,虽论据众多,但实际上真正较有说服力的仅只一条,即"古诗三千"与"逸诗"稀少的矛盾。然无论是"古诗三千"还是"逸诗"稀少,否定论者的理解都值得商榷。所... 前人对于"孔子删《诗》"的否定,虽论据众多,但实际上真正较有说服力的仅只一条,即"古诗三千"与"逸诗"稀少的矛盾。然无论是"古诗三千"还是"逸诗"稀少,否定论者的理解都值得商榷。所谓"古诗三千"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不仅带有夸张色彩,而且也是指各版本累加的总和;所谓"逸诗"也并不是整部《诗经》之逸,而只是部分显贵地区的诗歌之逸,特别是《周颂》和二《雅》之逸。由于《周颂》和二《雅》的政治地位比较高贵,本来被删的几率就不大,因此以经传所载"逸诗"之少而否定"孔子删《诗》",这样的论证也同样是不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国语》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诗》义三变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天明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1期55-59,共5页
从春秋人物赋《诗》引《诗》情况来看,春秋前期(隐桓庄闵)世人仅以二雅为《诗》,中期(僖文宣成)才开始兼以三颂、国风为《诗》,到后期(襄昭定哀)的襄公时代,《诗三百》才大体编成,此后仍小有损益,孔子晚年应删过《商颂》。
关键词 经》成书 孔子 春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四言轻重律试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荀华 《中国韵文学刊》 1994年第2期7-11,共5页
关键词 退食自公 孤平 在河之洲 卫风 孔子删诗 小雅 承筐 重章叠句 宜其室家 韵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与《诗经》研究述议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立甫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56-60,111,共6页
司马迁与《诗经》研究述议蒋立甫司马迁虽然没有研究《诗经》专书传世,但在《史记》中涉及《诗》却有七十余处。其中有直接取《诗》为史料,有引《诗》证史,有对《诗》时代、编辑的说明,有诗篇本事记载、内容评析,有关于《诗》与音... 司马迁与《诗经》研究述议蒋立甫司马迁虽然没有研究《诗经》专书传世,但在《史记》中涉及《诗》却有七十余处。其中有直接取《诗》为史料,有引《诗》证史,有对《诗》时代、编辑的说明,有诗篇本事记载、内容评析,有关于《诗》与音乐、教化关系的叙述,乃至《诗》的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研究 立甫 孔子删诗 三家 《毛 《小雅》 太史公 商颂 有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艺探
6
作者 袁愈■ 《贵州文史丛刊》 1993年第4期77-80,共4页
《诗经》,谁都知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一部古典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早就被人们肯定为我国古人创造精神财富的一部珍贵著作。它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和风俗习尚,也被人们当作古代社会的历史资料来研究。《诗经》
关键词 经艺 歌总集 文学作品 三百篇 孔子删诗 古代帝王 古代社会 序》 写实手法 精神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说诗辨证
7
作者 曹萌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81-85,共5页
尽管研究《诗经》的工作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但儒家说诗这个题目我们觉得仍然有作下去的必要,尤其是对其中几个关键问题,更须分剖清楚。因为虽然儒家说诗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为诗而说诗,但它的观点和思路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的... 尽管研究《诗经》的工作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但儒家说诗这个题目我们觉得仍然有作下去的必要,尤其是对其中几个关键问题,更须分剖清楚。因为虽然儒家说诗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为诗而说诗,但它的观点和思路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的昨天、今天和未来。这决定了阐释、评价和扬弃它的价值意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 三百 儒家精神 思无邪 赋比兴 郑声淫 毛氏传疏 怨而不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教”分辨
8
作者 余小刚 《四川教育》 2017年第7期49-55,共7页
假如比较古代东西方教育而要分析出一个最具特色性的东西,我以为,诗教堪称中国的“国教”. 尽管,中西方都以诗歌开始人类最初的文化活动,但嗣后的重视,并以之切入教育的常态性内涵,则唯有中国.可以说,中国的诗性文化,曾经支撑着中国古... 假如比较古代东西方教育而要分析出一个最具特色性的东西,我以为,诗教堪称中国的“国教”. 尽管,中西方都以诗歌开始人类最初的文化活动,但嗣后的重视,并以之切入教育的常态性内涵,则唯有中国.可以说,中国的诗性文化,曾经支撑着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生活,中国古代文人最大的雅趣是把时间抛掷在诸如“旗亭画壁”这样的生活行状中,不经意为后世的儿童提供了足以影响他们心智发育和发展取向的最为直观的“教学挂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 经》 《神童 《唐三百首》 歌创作 性文化 古代文人 精神宇宙 《咏史 孔子删诗 训蒙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虞惇《读诗质疑》著述特征及其《诗》学史价值
9
作者 白少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9-24,48,共7页
严虞惇的《读诗质疑》作为清初《诗经》学汉宋兼采的代表著作,诠释了清代初年《诗经》研究多元化的学术特征。同时,严虞惇将对《诗经》文本的阐释和学术问题的论述相结合,论证《诗序》不应分大小、提出《诗序》非一时一人而完成、力主... 严虞惇的《读诗质疑》作为清初《诗经》学汉宋兼采的代表著作,诠释了清代初年《诗经》研究多元化的学术特征。同时,严虞惇将对《诗经》文本的阐释和学术问题的论述相结合,论证《诗序》不应分大小、提出《诗序》非一时一人而完成、力主孔子删《诗》说、否定"淫诗"说等观点,对当今《诗经》学的研究与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诗》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虞惇 著述特征 序》 孔子 》学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