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孔子儒学的研究应坚持百家争鸣
1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4,共1页
《光明日报》94年10月6日在《五洲学者纪念孔子诞长2545年》的报导中.引述“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谷收的话说;对孔子,儒家学说的研究,必须坚持“百家争鸣”
关键词
孔子儒学
百家争鸣
精神文明
儒家学说
文化素质
研究与建设
民风民俗
现实问题
道德水平
自由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的结合应用
2
作者
王廷文
荣敦宁
《孙子研究》
2016年第4期33-37,共5页
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是中华文化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都强调职位与权责的统一;主张"慎战";重视个人品格修养和"人本"思想;遇到问题注重"权变"等。孔子儒学思想主要...
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是中华文化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都强调职位与权责的统一;主张"慎战";重视个人品格修养和"人本"思想;遇到问题注重"权变"等。孔子儒学思想主要阐释"治国""做人"的道理,孙子兵学思想主要论述"治军""做事"的理念。因此,将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结合应用,实现"优势互补",会使我们的事业得到更健康、全面、迅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学思想
孔子儒学
思想
结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学的最初传授:孔子及门弟子略述
被引量:
1
3
作者
崔大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利于儒学门庭的确立得力于子贡、子路、冉有等弟子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其学说思想的最初流传则应归功于子夏、子游、曾子三门人的努力。但此三门人于儒学的传衍方向亦有所不同。大体言之,子夏较多地担负和完成了承传儒家经典的事业,子...
利于儒学门庭的确立得力于子贡、子路、冉有等弟子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其学说思想的最初流传则应归功于子夏、子游、曾子三门人的努力。但此三门人于儒学的传衍方向亦有所不同。大体言之,子夏较多地担负和完成了承传儒家经典的事业,子游较好地承继了儒家礼教的传统,曾子则主要是从伦理道德的理论观念上继承并初步发展了孔子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儒学
及门弟子
传授
全文增补中
考镜源流 守正开新——读方铭先生《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
4
作者
冯茂民
《阴山学刊》
2021年第6期47-51,67,共6页
方铭先生所著《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上编是道与道统问题研究,中编是经学与文学问题研究,下编是思想史与文化问题研究。方铭先生的研究重视历史的复原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正本清源,推阐幽微,以期接续传统,开出新的学术风...
方铭先生所著《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上编是道与道统问题研究,中编是经学与文学问题研究,下编是思想史与文化问题研究。方铭先生的研究重视历史的复原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正本清源,推阐幽微,以期接续传统,开出新的学术风气,这既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的远见卓识,又体现了他作为一名人文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铭
《
孔子
暨
儒学
文化研究文集》
学术研究
人文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齐鲁文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问题
被引量:
2
5
作者
逄振镐
《管子学刊》
1992年第4期46-51,共6页
关于齐鲁文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的问题能否搞清楚,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传统的孔孟儒学和如何正确地、真正地、实事求是地弘扬民族文化的大问题。自有周以来,特别是孔子儒学以来,二、三千年间,一直认为:夏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东夷文化是...
关于齐鲁文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的问题能否搞清楚,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传统的孔孟儒学和如何正确地、真正地、实事求是地弘扬民族文化的大问题。自有周以来,特别是孔子儒学以来,二、三千年间,一直认为:夏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东夷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鲁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齐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文化
齐鲁文化
孔孟
儒学
先进文化
先进性
孔子儒学
东夷文化
保守性
社会历史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孔子儒学的研究应坚持百家争鸣
1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4,共1页
文摘
《光明日报》94年10月6日在《五洲学者纪念孔子诞长2545年》的报导中.引述“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谷收的话说;对孔子,儒家学说的研究,必须坚持“百家争鸣”
关键词
孔子儒学
百家争鸣
精神文明
儒家学说
文化素质
研究与建设
民风民俗
现实问题
道德水平
自由讨论
分类号
C1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的结合应用
2
作者
王廷文
荣敦宁
机构
广饶孙子研究中心
山东孙子研究会
广饶孙子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孙子研究》
2016年第4期33-37,共5页
文摘
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是中华文化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都强调职位与权责的统一;主张"慎战";重视个人品格修养和"人本"思想;遇到问题注重"权变"等。孔子儒学思想主要阐释"治国""做人"的道理,孙子兵学思想主要论述"治军""做事"的理念。因此,将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结合应用,实现"优势互补",会使我们的事业得到更健康、全面、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
孙子兵学思想
孔子儒学
思想
结合
应用
Keywords
Sun Zi's Military Thinking
Confucius' Confucianism Thinking
Combination
Utilization
分类号
E892 [军事]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学的最初传授:孔子及门弟子略述
被引量:
1
3
作者
崔大华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文摘
利于儒学门庭的确立得力于子贡、子路、冉有等弟子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其学说思想的最初流传则应归功于子夏、子游、曾子三门人的努力。但此三门人于儒学的传衍方向亦有所不同。大体言之,子夏较多地担负和完成了承传儒家经典的事业,子游较好地承继了儒家礼教的传统,曾子则主要是从伦理道德的理论观念上继承并初步发展了孔子儒学。
关键词
孔子儒学
及门弟子
传授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考镜源流 守正开新——读方铭先生《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
4
作者
冯茂民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21年第6期47-51,67,共6页
文摘
方铭先生所著《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上编是道与道统问题研究,中编是经学与文学问题研究,下编是思想史与文化问题研究。方铭先生的研究重视历史的复原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正本清源,推阐幽微,以期接续传统,开出新的学术风气,这既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的远见卓识,又体现了他作为一名人文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
方铭
《
孔子
暨
儒学
文化研究文集》
学术研究
人文学者
Keywords
Fang Ming
Collected Works of Studies on Confucius and Confucian Culture
academic research
humanist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齐鲁文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问题
被引量:
2
5
作者
逄振镐
机构
山东社科院历史所
出处
《管子学刊》
1992年第4期46-51,共6页
文摘
关于齐鲁文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的问题能否搞清楚,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传统的孔孟儒学和如何正确地、真正地、实事求是地弘扬民族文化的大问题。自有周以来,特别是孔子儒学以来,二、三千年间,一直认为:夏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东夷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鲁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齐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
关键词
齐文化
齐鲁文化
孔孟
儒学
先进文化
先进性
孔子儒学
东夷文化
保守性
社会历史
实事求是
分类号
B2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孔子儒学的研究应坚持百家争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谈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的结合应用
王廷文
荣敦宁
《孙子研究》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学的最初传授:孔子及门弟子略述
崔大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8
1
全文增补中
4
考镜源流 守正开新——读方铭先生《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
冯茂民
《阴山学刊》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关于齐鲁文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问题
逄振镐
《管子学刊》
199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