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饱和粉土液化特性及孔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红军 王小花 +2 位作者 贾永刚 乔社 张洪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83-87,共5页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可液化场地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循环三轴试验结果,分析了动荷载作用下粉土的液化特性,通过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粉土的孔压响应,提出了原状粉土的孔压上升模型,并与粉质粘土和粉砂的液化特性和孔压模型进行了对比,并...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可液化场地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循环三轴试验结果,分析了动荷载作用下粉土的液化特性,通过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粉土的孔压响应,提出了原状粉土的孔压上升模型,并与粉质粘土和粉砂的液化特性和孔压模型进行了对比,并得出一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地震液化 循环三轴试验 孔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软土的循环累积孔压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春彦 周顺华 庄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2,共6页
基于上海地区饱和软土动三轴试验成果;通过对累积孔压和累积变形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相似性进行分析,将Parr提出的循环累积变形方程进行转换,引入动强度参数并提出等效循环动应力水平概念,建立能综合考虑列车荷载循环次数、静偏应力和和... 基于上海地区饱和软土动三轴试验成果;通过对累积孔压和累积变形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相似性进行分析,将Parr提出的循环累积变形方程进行转换,引入动强度参数并提出等效循环动应力水平概念,建立能综合考虑列车荷载循环次数、静偏应力和和动偏应力耦合作用、固结方式等影响因素的上海地区软黏土累积孔压模型。结合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确定不同试验条件下模型中试验常数。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多种因素对软土循环累积孔压影响。模型仅适用于正常固结软黏土且循环应力比大于循环应力比阈值而小于临界循环应力比的情况。为提高模型计算和预测精度,用室内试验确定模型中试验常数值时,应采用跟现场实际相符的加载和固结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荷载 软土 累积孔压模型 动强度 等效循环动应力水平 正常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杭州粉砂土动孔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孟凡丽 吕筱 来淑娜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1,共5页
通过杭州典型粉砂土的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频率和固结比条件下的循环荷载对杭州粉砂土动孔压增长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频率、不同固结比、不同围压作用下,杭州粉砂土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发现固结比对孔压增长影响显... 通过杭州典型粉砂土的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频率和固结比条件下的循环荷载对杭州粉砂土动孔压增长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频率、不同固结比、不同围压作用下,杭州粉砂土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发现固结比对孔压增长影响显著;同时通过对张模型、改进的张模型和双曲线模型进行对比,总结出分段式孔压增长模型,上升段用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稳定段选用线性模型,构建了适合杭州粉砂土孔压发展的模型,并明确提出了相应条件下的模型对应参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土 孔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结度冻融软土动载下孔压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丁智 魏新江 +1 位作者 张孟雅 孔勃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2-698,共7页
以冻结温度和融土初始固结度为影响因素,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对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冻融软土的孔压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冻结温度和融土初始固结度的影响因素的冻融土动孔压累积试验模型.研究表明,冻融作用改变土体... 以冻结温度和融土初始固结度为影响因素,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对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冻融软土的孔压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冻结温度和融土初始固结度的影响因素的冻融土动孔压累积试验模型.研究表明,冻融作用改变土体内部颗粒联结形式和孔隙结构,导致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冻融土动孔压累积速率加快;冻结温度越低,冻融土孔压发展速率越快,且在振动后期的稳定孔压值越高;冻融土初始固结度对孔压发展有影响,初始固结度越高,孔压发展越缓慢,且稳定值越低;低温冻结和低初始固结度的耦合作用加剧了冻融土孔压的累积,使其结构进一步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冻融循环 冻结温度 固结度 孔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海积软土的孔压模型建立及参数确定 被引量:5
5
作者 雷华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9,共4页
确定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是土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对天津市欠固结海积软土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了孔隙水压力变化的主要特征。已有的孔压模型中孔压与应力应变的关系不唯一,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孔隙水压力模型,并确定了模... 确定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是土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对天津市欠固结海积软土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了孔隙水压力变化的主要特征。已有的孔压模型中孔压与应力应变的关系不唯一,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孔隙水压力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海积软土 孔压模型 隙水 固结 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兰黄土液化特性及孔压模型参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代言 邓龙胜 +2 位作者 毛伟 范文 李培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8-345,361,共9页
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的孔压增长特性、模型及参数是黄土场地液化评价的关键。文章以甘肃庆阳董志塬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土性和荷载条件下饱和重塑黄土的液化试验,对黄土的液化特征、典型孔压模型的适用性及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研... 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的孔压增长特性、模型及参数是黄土场地液化评价的关键。文章以甘肃庆阳董志塬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土性和荷载条件下饱和重塑黄土的液化试验,对黄土的液化特征、典型孔压模型的适用性及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动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黄土孔压增长曲线主要分为三类,通过对比验证不同孔压模型对饱和重塑黄土孔压增长曲线的适用性,给出了适用性较好的孔压模型的参数取值范围,其中,Seed模型的参数α取值范围为1.09~1.84,A型曲线模型参数β取值范围为1.70~2.52,幂函数模型参数θ取值范围为1.13~1.75。根据陇西黄土孔压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参数取值范围具有区域性,对于陇西黄土,Seed模型、A型曲线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的拟合参数取值分别为0.91、8.32和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动三轴试验 液化 孔压模型 拟合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围压下埕北海域重塑粉土振动孔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晓 冯秀丽 +2 位作者 林霖 姜波 冯智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4-222,共9页
开展了低围压条件下固结不排水振动三轴实验,对埕北海域重塑粉土振动孔压发展模型进行研究.低围压条件下粉土孔压随振次的发展曲线呈现两种形态,具体呈现何种形态与粉土轴向动应力和临界循环应力有关.对孔压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发现... 开展了低围压条件下固结不排水振动三轴实验,对埕北海域重塑粉土振动孔压发展模型进行研究.低围压条件下粉土孔压随振次的发展曲线呈现两种形态,具体呈现何种形态与粉土轴向动应力和临界循环应力有关.对孔压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发现低围压条件下粉土孔压模型可以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且黏土含量并不影响孔压模型形式,只会影响a、b两个实验参数.孔压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少量黏粒含量的加入可以使粉土的孔压发展速度增大;振动频率对粉土孔压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一个临界值,约0.2 Hz,当振动频率小于该值时,粉土孔压增长速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减缓;当振动频率大于该值时,粉土孔压增长的速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围 振动三轴试验 重塑粉土 孔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荷载下不同固结度软黏土的孔压试验模型 被引量:20
8
作者 魏新江 张涛 +2 位作者 丁智 王常晶 蒋吉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61-2768,2874,共9页
地铁运营前下卧层土体存在不同程度固结,这会影响到运营期隧道周围土体中孔压的变化,进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通过GDS循环三轴试验系统对杭州饱和软黏土进行动力测试,研究了固结度、固结应力、循环应力比对孔压发展的影响。在现有研究成果... 地铁运营前下卧层土体存在不同程度固结,这会影响到运营期隧道周围土体中孔压的变化,进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通过GDS循环三轴试验系统对杭州饱和软黏土进行动力测试,研究了固结度、固结应力、循环应力比对孔压发展的影响。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初始固结程度的孔压模型。研究表明: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孔压发展形态比应变发展形态更具规律性,固结程度愈高的土体孔压发展愈缓慢,并且随振动次数增加,在较低的孔压水平就可达到稳定。预测地铁长期荷载下土体的孔压和沉降时考虑孔压测试时的滞后现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所得的孔压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地铁运营荷载下孔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荷载 施工影响 固结度 滞后 孔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列车荷载下原状土孔压及应变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丁智 范俊靓 +1 位作者 张孟雅 魏新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3,共8页
基于GDS循环动三轴试验,首先对比了不同形式的动荷载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偏压正弦波模拟列车循环荷载效果较好。然后研究了初始固结度和加载频率对地铁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加载条件下原状土孔压发展趋势分为2个... 基于GDS循环动三轴试验,首先对比了不同形式的动荷载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偏压正弦波模拟列车循环荷载效果较好。然后研究了初始固结度和加载频率对地铁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加载条件下原状土孔压发展趋势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孔压迅速上升,达到峰值后进入第2阶段,表现为孔压下降且降速渐缓并趋于稳定;初始固结度越大,土样的累积峰值孔压越小,孔压消散时间越短;原状土应变发展呈现稳定型,固结度越低,轴向应变越大,应变稳定所需时间越长;且低频引起的累积应变较大,工程中应予以重视。提出的孔压及应变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列车荷载作用下不同固结度的原状软黏土的动力特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荷载 动三轴试验 初始固结度 孔压模型 应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粉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62,共4页
由于粉土的成因类型不同,其工程性质相差很大,液化特性也与砂土不同。土体液化的孔压增长模型是用有效应力法进行动力计算的基础。针对某高速铁路路基粉土,研究了其液化时的孔压发展规律,在实验室完成了3组不同干密度重塑粉土试样的动... 由于粉土的成因类型不同,其工程性质相差很大,液化特性也与砂土不同。土体液化的孔压增长模型是用有效应力法进行动力计算的基础。针对某高速铁路路基粉土,研究了其液化时的孔压发展规律,在实验室完成了3组不同干密度重塑粉土试样的动三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粉土振动液化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规律,通过曲线拟合方法,对不同粉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给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为后续动力计算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液化 动三轴试验 孔压模型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重塑黄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建民 邱月 +1 位作者 郭婷婷 宋文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26-232,共7页
为研究饱和重塑黄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增长规律,通过设定的试验方案,使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黏粒含量、干密度、固结围压、动应力比和振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液化和砂土液化在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发展规律不同,黄土液化孔压增长具有特... 为研究饱和重塑黄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增长规律,通过设定的试验方案,使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黏粒含量、干密度、固结围压、动应力比和振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液化和砂土液化在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发展规律不同,黄土液化孔压增长具有特殊性;针对已有孔压模型对不同土性使用的局限性,对不同因素下黄土液化孔压增长进行归纳分析,得到考虑不同因素的孔压增长模型;最后对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和应用型进行了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 动三轴试验 饱和重塑黄土 归一化孔压模型 土性参数 试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饱和南京细砂的孔压增量模型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炳辉 陈国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等幅循环荷载的不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表明,饱和南京细砂孔压比曲线的形状随循环周数比增大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引入孔压增量比的概念,并定义有效动剪应力比和有效应力对数衰减率,发现孔压增量比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下降段、平稳段和上升段... 等幅循环荷载的不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表明,饱和南京细砂孔压比曲线的形状随循环周数比增大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引入孔压增量比的概念,并定义有效动剪应力比和有效应力对数衰减率,发现孔压增量比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下降段、平稳段和上升段;在平稳段和上升段,孔压增量比的累积量与有效动剪应力比的自然对数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并推导出第N周的孔压增量比与第N-1周的有效应力比对数衰减率成正比,而与动应力幅值无关。据此建立的饱和南京细砂孔压增量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等幅循环荷载作用引起的孔压比随循环周数的增大而增长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南京细砂 增量模型 增量比 有效动剪应力比 有效应力对数衰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孔压增量模型在ABAQUS软件中的实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龙慧 陈国兴 +1 位作者 庄海洋 陈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34-239,共6页
将依据动三轴试验建立的饱和南京细砂孔压增量模型三维化,嵌入到基于ABAQUS软件开发的修正的Davidenkov黏弹性本构模型模块中,以外挂FORTRAN子程序的方式,完成三维振动孔压增量模型在ABAQUS软件中的二次开发。对简单应力状态和复杂应力... 将依据动三轴试验建立的饱和南京细砂孔压增量模型三维化,嵌入到基于ABAQUS软件开发的修正的Davidenkov黏弹性本构模型模块中,以外挂FORTRAN子程序的方式,完成三维振动孔压增量模型在ABAQUS软件中的二次开发。对简单应力状态和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可液化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初步验证该外挂子程序的有效应力分析能力及可靠性,表明该子程序能够较好地模拟液化场地的振动孔压发展过程,能合理地反映场地的地震液化特性和有效应力变化规律,预测场地的地震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法 场地地震液化 饱和南京细砂 振动增量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压消散改进模型的土体孔隙水压力预测 被引量:10
14
作者 蔡国军 刘晓燕 +2 位作者 刘路路 刘松玉 李学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2-496,共5页
固结系数在评估土体工程特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孔隙水压力是孔压静力触探技术中评价土体水平固结系数的重要指标。目前,基于孔压静力触探试验计算固结系数的方法比较费时,为了提高孔压静力触探技术在低渗透黏土中的工作效率,本文基于不... 固结系数在评估土体工程特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孔隙水压力是孔压静力触探技术中评价土体水平固结系数的重要指标。目前,基于孔压静力触探试验计算固结系数的方法比较费时,为了提高孔压静力触探技术在低渗透黏土中的工作效率,本文基于不完全孔隙水压力试验数据,结合早期与后期双曲线拟合法,建立孔压消散改进模型。以上海浦东新区黏土场地为例,计算得到的孔隙水压力与时间曲线截距与斜率分别为0.943和0.003,通过比较孔隙水压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得到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此外,对消散时间小于消除50%孔隙水压力所需时间的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相关系数为0.9967,表明本文提出的孔压消散改进模型预测孔隙水压力的精确度较高,能够节约大量工程勘察时间,能有效拓展孔压静力触探试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黏土 隙水 消散改进模型 静力触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南京细砂孔压增量模型的普适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炳辉 陈国兴 李方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487-496,共10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孔压增长规律是土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笔者在给定相对密度、均等固结条件下饱和南京细砂的不排水等幅循环三轴试验结果建立的孔压增量模型,进一步进行了不同相对密度、不同固结比务件下饱和南京细砂的...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孔压增长规律是土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笔者在给定相对密度、均等固结条件下饱和南京细砂的不排水等幅循环三轴试验结果建立的孔压增量模型,进一步进行了不同相对密度、不同固结比务件下饱和南京细砂的不排水等幅循环三轴试验,将上述均等固结的孔压增量模型拓展为适用于不同相对密度、均等和非均等固结条件的孔压增量模型。采用拓展后的孔压增量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该孔压增量模型预测验证试验的孔压与验证试验测试的孔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孔压增量模型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南京细砂 增量模型 非均等固结 相对密度 等幅循环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体积应变耦合的孔压增量模型试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丁凤 梁珂 +2 位作者 陈国兴 熊浩 周正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32-1840,共9页
以南京细砂为对象,通过共振柱试验及应变控制的排水/不排水分级和单级加载循环三轴试验的系统性研究,建立了能够描述饱和砂土孔压增长规律的新模型。该模型遵循Martin和Byrne提出的基本理论框架,孔压的增长是由循环剪切作用下体积改变... 以南京细砂为对象,通过共振柱试验及应变控制的排水/不排水分级和单级加载循环三轴试验的系统性研究,建立了能够描述饱和砂土孔压增长规律的新模型。该模型遵循Martin和Byrne提出的基本理论框架,孔压的增长是由循环剪切作用下体积改变所引起的。提出的孔压模型属于应变控制的孔压增量模型。基于排水循环单级加载试验,通过引入体积门槛剪应变γ_(tv)的概念,以具有代表性的15周体应变(ξ_(vd))15为基准点,归准化体应变发展与循环剪应变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三参数的体应变增量模型及其参数标定方法。基于排水和不排水循环单级加载试验结果,揭示了体应变与孔压比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导出回弹模量表达式。通过耦合新的体应变增量模型及回弹模量公式,建立了新的剪应变-体应变耦合的孔压增量模型。验证性试验表明,新的孔压增量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的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三轴试验 应变控制 体应变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 动泊松比 体积门槛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循环应力路径下饱和珊瑚砂超静孔压增长的改进应力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悠 杜歆宇 +2 位作者 马维嘉 吴琪 陈国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9-1738,共10页
为探究复杂循环加载下不同相对密实度D_(r)的珊瑚砂超静孔压u_(e)增长特性,利用GDS空心圆柱扭剪仪对饱和珊瑚砂进行了系列循环应力主轴90°跳转的均等固结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试验表明,循环应力路径、应力水平和D_(r)显著影响饱和... 为探究复杂循环加载下不同相对密实度D_(r)的珊瑚砂超静孔压u_(e)增长特性,利用GDS空心圆柱扭剪仪对饱和珊瑚砂进行了系列循环应力主轴90°跳转的均等固结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试验表明,循环应力路径、应力水平和D_(r)显著影响饱和珊瑚砂u_(e)增长模式;建立了适用于不同D_(r)和循环加载模式的超静孔压比r_(u)表达式,引入单元体循环应力比USR作为表征复杂循环应力路径的应力指标,给出了模型参数λ_(1)和θ基于USR和D_(r)的表达式。所建立的r_(u)表达式对复杂循环加载模式下不同D_(r)的饱和珊瑚砂r_(u)增长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文献中不同类型砂的试验数据独立验证了所建立的r_(u)表达式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珊瑚砂 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 相对密实度 循环应力主轴90°跳转 超静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下土体残余应变及孔压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孟上九 曹文海 袁晓铭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3期49-53,共5页
总结了地震荷载下土体残余应变及孔压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计算残余应变及孔压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及研究基础,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设想.
关键词 地震荷载 残余应变 孔压模型 土体 地基液化 震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黏及砂-粉-黏混合土动孔压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涛 唐小微 +1 位作者 曾铃 杨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76-283,共8页
含细粒砂土在吹填土中广泛分布,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可能经受波浪及车辆荷载的循环作用,掌握含细粒砂土动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性对于评价吹填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尤为重要。通过对饱和重塑砂-黏混合土及砂-粉-黏混合土开... 含细粒砂土在吹填土中广泛分布,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可能经受波浪及车辆荷载的循环作用,掌握含细粒砂土动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性对于评价吹填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尤为重要。通过对饱和重塑砂-黏混合土及砂-粉-黏混合土开展室内固结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黏粒含量、细粒含量、黏粉比和孔隙比下砂-黏混合土及砂-粉-黏混合土动孔压的发展特征。结合不同混合土内部颗粒赋存状态光学显微镜图像及颗粒赋存状态理论,揭示了黏粒含量、细粒含量、黏粉比和孔隙比对混合土动孔压发展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砂骨架孔隙比与孔隙比恒定的砂-黏混合土来说,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动孔压在振动后期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分别增强、减弱;对于砂-粉-黏混合土来说,随着细粒中粉粒含量增多(黏粒含量减少),FC=5%试样动孔压在振动后期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呈现非单调变化规律,不同孔隙比下FC=10%试样动孔压在振动后期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单调增强;提出了适用于砂-黏混合土以及砂-粉-黏混合土动孔压发展的Mod-Baziar模型,该模型不仅扩展了动孔压的预测范围,而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可以更好反映动孔压的整体发展趋势以及孔压在振动后期的细节变化;当采用Mod-Baziar模型分别对不同孔隙比下的纯砂、砂-黏混合土以及砂-粉-黏混合土动孔压进行预测时,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取值范围依次增大。初步分析认为上述试验结果是由不同颗粒间复杂的黏结、摩擦及填充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土 黏粒含量 细粒含量 黏粉比 动三轴试验 孔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性土和砂砾石料振动孔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茹 何昌荣 +1 位作者 费文平 李积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05-1810,共6页
在国内外主要孔压发展模型的基础上,对某土石坝心墙防渗黏性土和坝基砂砾石料饱和试样进行动三轴试验,提出了两种材料的顾淦臣孔压模型,并对砂砾石料的孔压发展规律作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不同固结比坼时振动孔压比和振次比的函数关... 在国内外主要孔压发展模型的基础上,对某土石坝心墙防渗黏性土和坝基砂砾石料饱和试样进行动三轴试验,提出了两种材料的顾淦臣孔压模型,并对砂砾石料的孔压发展规律作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不同固结比坼时振动孔压比和振次比的函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动孔压随振动周数和振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固结应力比或初始剪应力比的增加而减小;无论等压或偏压固结,黏性土均不会出现动孔压ud等于围压力σ3c的液化现象,其孔压比Ru均小于0.5,多数试样Ru=0.1-0.4;当等压固结Kc=1.0时,砂砾石料最终孔压值均可达到围压;偏压固结K≥1.5后,试样是否达到Ru=Ud/σ3c=1.0取决于动应力σd是否大于主应力差(σ1c-σ3c),即σd是否形成拉应力,使试件伸长,但当Kc很大后,σ1c和σ3c相差太大,需施加非常大的瓯才能使其应力应变反向,试样的大变形先于Ru=1.0的应力状态出现,即不可能达到初始液化;固结比疋对不同土料动孔压的影响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三轴试验 振动隙水 发展模型 固结比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