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见南子”:儒者的困惑与解惑 被引量:5
1
作者 黎红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9,共6页
“子见南子”,是历代儒者既感到困惑而又力图解惑的一个问题。文章对历代儒者的诠释进行比较、分析和再诠释,运用注释、解释、演释3种方式,分别从文字训诂、历史背景的角度,结合儒学本身的思想资源,厘清历史事实,追寻事件背后的思想史... “子见南子”,是历代儒者既感到困惑而又力图解惑的一个问题。文章对历代儒者的诠释进行比较、分析和再诠释,运用注释、解释、演释3种方式,分别从文字训诂、历史背景的角度,结合儒学本身的思想资源,厘清历史事实,追寻事件背后的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见南子 困惑 注释 解释 演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见南子”:历史公案与现代想象 被引量:3
2
作者 段宗社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子见南子"本来是无关情爱的礼节性拜见,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着导向情爱想象的意义结构,在王充、朱熹等人的谈论中早已与敏感的男女情事相关。现代以来,林语堂的独幕剧《子见南子》以南子为中心展示了一种个性自由、男女平等的... "子见南子"本来是无关情爱的礼节性拜见,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着导向情爱想象的意义结构,在王充、朱熹等人的谈论中早已与敏感的男女情事相关。现代以来,林语堂的独幕剧《子见南子》以南子为中心展示了一种个性自由、男女平等的现代精神;胡玫电影把"子见南子"演绎为情爱故事暗合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史诗性"特征,对中国文化及民族史诗的重构具有积极意义。应该从宏阔的文化视野出发理解"子见南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见南子 情爱想象 史诗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幽默理论与《子见南子》 被引量:5
3
作者 庄浩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60-66,80,共8页
二三十年代,几乎与鲁迅创建讽刺理论同步,林语堂也创立了幽默理论。这一理论虽也在中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以革新创造,呈露出民族的现代理论风貌和个性特征,但因与时代的主流、革命的现实相脱节,其影响遂限于现代文艺之一隅。然而,随着... 二三十年代,几乎与鲁迅创建讽刺理论同步,林语堂也创立了幽默理论。这一理论虽也在中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以革新创造,呈露出民族的现代理论风貌和个性特征,但因与时代的主流、革命的现实相脱节,其影响遂限于现代文艺之一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个新的和平建设时期的到来,林语堂的融贯中西、承前启后的幽默理论正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它在当代美学和文艺史上势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重新审度他的这一理论及其在喜剧领域的成功实践——《子见南子》,无疑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子见南子 学说 人生观 礼乐观 幽默性格 《淮南子 《论语》 喜剧美学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见南子”式的丑剧
4
作者 曹培林 《文史哲》 1975年第4期78-79,共2页
在《水浒》百二十回本第七十二回,宋江表演了一出“子见南子”式的丑剧,充分暴露了他投降主义的丑恶嘴脸,和甘当反动的封建统治阶级忠实奴才的反动本性。拿来和“子见南子”的丑剧对比、分析一下是颇有教益的。
关键词 子见南子 宋江 统治阶级 东京 政治 反动 奴隶主 水浒 表演 公元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语堂对孔子形象的消解与重建 被引量:4
5
作者 赖勤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9-214,共6页
林语堂强烈批判将孔子神圣化的做法,认为孔子并非是政治思想代言人,而是一个具有民间精神的"思想艺术者";主张还原孔子本来面目,艺术化地将孔子书写成幽默、近情的常人;在中西文化交流语境中,孔子则被塑造成为一个既代表中国... 林语堂强烈批判将孔子神圣化的做法,认为孔子并非是政治思想代言人,而是一个具有民间精神的"思想艺术者";主张还原孔子本来面目,艺术化地将孔子书写成幽默、近情的常人;在中西文化交流语境中,孔子则被塑造成为一个既代表中国文化形象又彰显人性价值的中国人。林语堂通过发掘孔子这个儒者的道家气质,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活泼泼的、不同于以往的孔子形象,鲜明体现出他对以儒、道为主的中国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崭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中庸 幽默 子见南子 《孔的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年鲁迅的孔子观——以《出关》及其关联文本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董炳月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5期42-55,共14页
鲁迅在193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出关》中塑造了正面孔子形象,并在《〈出关〉的"关"》一文中对小说主题进行解释。其所谓"孔老相争,孔胜老败"表达的价值判断,并非在思想与意识形态层面上进行,而是在人格与人生态度层... 鲁迅在193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出关》中塑造了正面孔子形象,并在《〈出关〉的"关"》一文中对小说主题进行解释。其所谓"孔老相争,孔胜老败"表达的价值判断,并非在思想与意识形态层面上进行,而是在人格与人生态度层面上进行。鲁迅《出关》的创作、鲁迅晚年的孔子观与章太炎的《诸子学略说》、林语堂的《子见南子》具有多方面的关系。青年时代"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的鲁迅在"后五四时代"重构孔子形象乃顺应时代潮流之举,晚年鲁迅努力将孔子从历代统治者建构的"白粉孔子"中剥离、恢复"原孔子"的形象,在坚持批判作为封建制度、封建意识形态代言人的"白粉孔子"的同时,将"原孔子"置于先秦诸子之中,通过褒孔贬老、援墨入儒建立了"人格孔子"。这种孔子观与鲁迅早年建立并一生坚持的"立人"思想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思小说 孔胜老败 学略说 子见南子 援墨入儒 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恩师鲁迅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侍桁 《鲁迅研究动态》 1987年第7期25-29,共5页
在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鲁迅和雪峰。鲁迅是恩师,雪峰是畏友。这里,我只谈和鲁迅先生的交往。 我与鲁迅的交往开始于向《语丝》周刊投稿时,后来通过鲁迅的关系又认识了雪峰。 一九二八年二月起我接连在《语丝》上发表了三篇译文,这... 在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鲁迅和雪峰。鲁迅是恩师,雪峰是畏友。这里,我只谈和鲁迅先生的交往。 我与鲁迅的交往开始于向《语丝》周刊投稿时,后来通过鲁迅的关系又认识了雪峰。 一九二八年二月起我接连在《语丝》上发表了三篇译文,这年四月底五月初意外地接到鲁迅的来信。此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语丝》 译文 周刊 鲁迅日记 柔石 杂文 子见南子 北平 魏晋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敦讷即张默生先生
8
作者 张自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9期68-69,共2页
一九二九年六月,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曲阜)师生演出林语堂编《子见南子》话剧,孔府以“侮辱孔子”等罪名纠集族人越级向国民政府教育部控告校长宋还吾。孔祥熙主张严究,蔡元培先生和教育部长蒋梦麟则认为孔氏族人不应小题大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教育 师范学校 中学校长 系主任 子见南子 右派 蔡元培 国文 林语堂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品琳琅 规模宏大──《林语堂名著全集》评介
9
作者 郝景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0-50,共1页
精品琳琅规模宏大──《林语堂名著全集》评介郝景江林语堂是一位大师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陆续兴起“林语堂热”,有的出版社相继出版了林语堂的有关著作,广大读者尤其是研究人员热切盼望有一部篇目齐备,规... 精品琳琅规模宏大──《林语堂名著全集》评介郝景江林语堂是一位大师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陆续兴起“林语堂热”,有的出版社相继出版了林语堂的有关著作,广大读者尤其是研究人员热切盼望有一部篇目齐备,规模宏大的林氏著作全书问世。为此,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精品 语言学 子见南子 小品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京华烟云》 《苏东坡传》 现实主义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