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子粒大小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波 刘延忠 +2 位作者 高荣歧 陈秋玲 董树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8,共4页
通过对同一品种掖单22(YD22)不同大小子粒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研究发现,小粒YD22的发芽势显著大于大粒YD22,但二者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小粒YD22胚本体对贮藏物质的运转、消耗率大于大粒YD22,但物质效率低于大粒YD22。大粒YD22... 通过对同一品种掖单22(YD22)不同大小子粒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研究发现,小粒YD22的发芽势显著大于大粒YD22,但二者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小粒YD22胚本体对贮藏物质的运转、消耗率大于大粒YD22,但物质效率低于大粒YD22。大粒YD22 ATP含量高于小粒YD22,尤其在萌发4 d后表现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子粒大小 种苗转化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野生稻导入系子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开强 韦宇 +3 位作者 李孝琼 邓国富 高国庆 郭嗣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731-3735,共5页
通过AB-QTL分析法,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于2009~2010年分别在武昌和南宁对一套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导入系的子粒大小、粒长、粒宽与子粒长宽比进行QTL定位.2009年检测到18个QTLs,其中千粒重、粒长、粒宽和子... 通过AB-QTL分析法,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于2009~2010年分别在武昌和南宁对一套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导入系的子粒大小、粒长、粒宽与子粒长宽比进行QTL定位.2009年检测到18个QTLs,其中千粒重、粒长、粒宽和子粒长宽比分别检测到6、4、5和3个QTLs,单个QTL可解释表型贡献率的5.18%~21.33%;2010年检测到12个QTLs,其中千粒重、粒长、粒宽和子粒长宽比分别检测到6、2、2和2个QTLs,单个QTL可解释表型贡献率的6.68%~16.55%.两年均检测到的QTLs共有10个,其中4个新鉴定的QTLs的表型贡献率较大,分别为qTGW-9.2、qTGW-12、qGL-9和qGW-12,其增效基因均来自于小粒野生稻.这些携带有利QTL的小粒野生稻导入系是进行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和品质改良的优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 导入系 子粒大小 粒形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粒大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王彩萍 左联忠 +2 位作者 赵吉平 许瑛 曹雪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12-14,共3页
通过对7个子粒大小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分析研究发现:①子粒大小与冬小麦的发芽势、发芽率呈一定的负相关;②冬前叶面积与子粒大小具有高度正相关,r=0.9549;③子粒大小与最终产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但超大粒和过小粒育种不是高产育种可取之方法。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发育 子粒大小 发芽势 发芽率 冬前叶面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境下大豆子粒大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董莹莹 刘冀 +8 位作者 张翔超 林峰 史飞飞 王博 付雪 赵雪 韩英鹏 李文滨 滕卫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为探究多环境下大豆子粒大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挖掘与子粒大小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和候选基因,利用150份大豆种质资源在2019年和2020年6个环境条件下对大豆子粒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 为探究多环境下大豆子粒大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挖掘与子粒大小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和候选基因,利用150份大豆种质资源在2019年和2020年6个环境条件下对大豆子粒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CMLM(压缩混合线性)模型下,在6个环境条件下检测到896个与子粒大小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分布于20条染色体。不同性状检测到72个重叠的SNP位点。检测到39个稳定遗传的SNP位点,贡献率为10.68%~24.93%。通过稳定性与重叠性分析,获得35个稳定表达的SNP位点,贡献率为10.92%~23.16%。在粒宽、粒厚及百粒重性状中同时检测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最多,位点rs16533609的贡献率最高(16.51%)。根据稳定表达的SNP筛选候选基因,推测Glyma.03G006600、Glyma.04G077100、Glyma.08G203600、Glyma.12G195400、Glyma.17G039800、Glyma.18G202100和Glyma.20G215700等7个基因对大豆子粒大小性状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候选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子粒大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erage cluster sizes and cluster size distributions of superfine nickel particles in light media
5
作者 李敬生 杜飞虎 王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399-404,共6页
Effects of shear rates on average cluster sizes (ACSs) and cluster size distributions (CSDs) in uni- and bi-systems of partly charged superfine nickel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Brownian dynamics, and clustering p... Effects of shear rates on average cluster sizes (ACSs) and cluster size distributions (CSDs) in uni- and bi-systems of partly charged superfine nickel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Brownian dynamics, and clustering properties in these system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n-polar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Ss in bi-polar systems 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non-polar systems. In uni-polar systems the behavior of clustering property differs: at the lower ionic concentration (10%), repulsive force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break clusters, but may greatly weaken them. The clusters are eventually cracked into smaller ones only when concentration of uni-polar charged particles is large enough. In this work, the ionic concentration is 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S and shear rates follows power law in a exponent range of 0.176-0.276. This range is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ange of experimental data, but it is biased towards the lower limit sligh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concentration average cluster sizes cluster size distribution power l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