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秦艳 田杰 +3 位作者 刘小燕 陈莹 范菊花 邓凯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ervical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HG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74例CHGIL行子宫颈冷刀锥切切缘阳性,并同时行全切子宫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ervical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HG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74例CHGIL行子宫颈冷刀锥切切缘阳性,并同时行全切子宫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颈锥切切缘阳性与子宫病变残留有相关性(P<0.01);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及腺体是否受累与子宫病变的残留无明显相关性(p>0.05)。子宫颈管是否受累、病变累及象限与子宫病变残留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HGI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子宫颈冷刀锥切阳性患者,全子宫切除的选择必须慎重,部分可选择保守治疗或者再次锥切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子宫冷刀锥切术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纤维染色在鉴别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与其伴间质浸润诊断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丽红 王随境 +3 位作者 阳霞 廖华东 张新科 陈杰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是否伴有间质浸润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存档的23例HSIL和64例HSIL可疑间质浸润的石蜡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是否伴有间质浸润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存档的23例HSIL和64例HSIL可疑间质浸润的石蜡组织标本,行HE和网状纤维染色,对HSIL及可疑间质浸润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网状纤维染色在HSIL是否伴有间质浸润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23例HSIL均能通过网状纤维染色得到证实;由两位医师分别对64例HSIL可疑间质浸润病灶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其中确定为HSIL的例数分别为30例和29例,找到间质浸润证据的例数分别为34例和35例,两位医师诊断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0.969,P<0.001),提示网状纤维染色可辅助诊断可疑间质浸润的HSIL病例。结论对HSIL可疑间质浸润的病灶进行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HSIL伴有间质浸润的准确识别,指导子宫颈病变临床管理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鳞状上皮内病变 间质浸润 网状纤维 基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阴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3
作者 刘玉珍 冯慧敏 张友忠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399,共7页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子宫颈活检或手术治疗的305例子宫颈HSIL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HR-HPV分型检测阴性患者为研究组(15例),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90例)。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样本中HPV E6/E7 m RNA的表达,并使用染色强度半定量评分分析HPV E6/E7 m 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305例HSIL患者中,15例(4.9%)HR-HPV分型检测为阴性。(2)研究组中73.3%(11/15)HPV E6/E7 m RN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100.0%(290/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研究组p16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vs.100.0%,P=0.049),两组Ki-67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4)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IN3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子宫颈癌筛查中,单纯采用HR-HPV分型检测可能导致4.9%的HSIL患者因结果阴性而出现漏诊或误诊。HPV E6/E7 m RNA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分型检测在HSIL中的假阴性率,并辅助预测子宫颈病变的发展方向,进而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轻微细胞学异常发生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晓萍 孔令华 +2 位作者 赵拴政 万茹 王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2-917,共6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中,轻微细胞学异常发生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即时风险和5年累计风险,同时验证2019年美国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学会指南的临床处理策略的本地适用性。方法:选择2017年2~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中,轻微细胞学异常发生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即时风险和5年累计风险,同时验证2019年美国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学会指南的临床处理策略的本地适用性。方法:选择2017年2~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门诊经Hr-HPV检测阳性,细胞学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并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的患者共565例进行高级别子宫颈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即时风险研究;对组织学为CIN1及以下且有5年随访数据的193例患者进行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5年累计风险研究。结果:①565例患者中,CIN2^(+)和CIN3^(+)的即时发生率分别为32.21%和12.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SIL(35.54%)发生CIN2^(+)的即时风险为ASC-US(28.78%)的1.62倍(95%CI 1.12~2.36,P<0.05);HPV 16/18阳性(45.29%)发生CIN2^(+)的即时风险是Hr-HPV其他型阳性(23.68%)的2.89倍(95%CI 1.99~4.20,P<0.05)。②5年长期随访的193例患者中,CIN2^(+)和CIN3^(+)的5年累计发生率分别为6.2%和2.6%。Cox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的年龄、Hr-HPV感染类型和细胞学结果发生CIN2^(+)和CIN3^(+)的5年累计风险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LSIL较ASC-US患者仅在首次阴道镜活检CIN2^(+)病灶检出率更高;感染HPV 16/18患者发生高级别病变的即时风险显著高于Hr-HPV其他型患者,但阴道镜后的5年长期风险无显著性差异;年龄不是发生高级别病变风险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细胞学异常 高级别子宫病变 即时风险 5年累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萎缩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海洋 王爽 +4 位作者 梁华茂 游珂 张春妤 张坤 耿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50岁宫颈HSIL,因无法宫颈锥切而直接行筋膜外全...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50岁宫颈HSIL,因无法宫颈锥切而直接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后宫颈萎缩患者(全切组)以及行锥切后再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患者(锥切组)进行1∶1配对,每组各41例。阴道镜下分别测量宫颈前后径D1和宫颈横径D2。根据D1和D2构建判别模型,研究判别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与手术分组符合率。另外选取35例锥切术进行验证。结果全切组D1、D2分别为(1.58±0.41)cm和(1.69±0.39)cm,锥切组分别为(2.10±0.31)cm和(1.90±0.39)cm,2组间D1和D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5)。根据D1和D2构建的判别模型与手术分组相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3%(95%CI:70.90%~94.95%)和75.61%(95%CI:61.89%~89.33%)。2组患者通过分类判别函数分类后术式符合率为79.27%(65/82),35例验证分类判别函数分类后术式符合率为82.86%(29/3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径线测量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患者宫颈情况,与主观判断选择手术方式有一定的一致性,可考虑作为术式选择的临床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绝经后 阴道镜 径线测量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案治疗绝经后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22
6
作者 龚芫 张惠民 +2 位作者 芶飞飞 王珺 李东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对比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宫颈冷刀锥切(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全子宫切除术(total hysterectomy,TH)3种方案治疗绝经后宫颈萎缩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术中术后情况。方... 目的对比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宫颈冷刀锥切(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全子宫切除术(total hysterectomy,TH)3种方案治疗绝经后宫颈萎缩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术中术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妇科行LEEP、CKC或TH的130例绝经后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布不全相同(H=87.65、102.90、84.86,P<0.001),组间两两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和CKC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62.00,P=0.520);LEEP组有1例手术并发症,为术中膀胱损伤。LEEP组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率比CKC组高(38.5%vs.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31)。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级别可能是影响宫颈锥切术后标本切缘情况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例术后病理确诊宫颈癌21例,其中TH组6例,2例IA1期术后常规随访,1例IA2期术后失访,3例IB1期术后进行了盆腔外照射及顺铂同期化疗。结论CKC兼具诊断及治疗功能,在安全性、病灶残留率方面有一定优势,可以作为绝经后宫颈萎缩女性HSIL治疗的首选;在行宫颈锥切术时,随着病变级别的增加,病灶残留风险也相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绝经后女性 环形电切 冷刀锥切 子宫切除术 切缘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cope技术对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 E6/E7 mRNA检测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张爽 胡倩岚 +4 位作者 徐碧宇 姬艳琦 吴晨阳 董丽儒 宋旭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探讨RNAscope技术检测HPV E6/E7 mRNA的表达对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分级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子宫颈活检组织80例,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34例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 目的探讨RNAscope技术检测HPV E6/E7 mRNA的表达对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分级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子宫颈活检组织80例,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34例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32例,子宫颈炎症标本14例。所有病例均进行RNAscope原位杂交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HPV E6/E7 mRNA在炎症组、LSIL组和HSIL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7,P<0.001)。统计分析显示,LSIL组中B型表达模式高于HSIL组、D型表达模式低于HSIL组(P<0.05),两组A型、C型和E型表达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中4种着色模式的阳性率均高于LSIL组,两组的模式③、④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①、②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在HSIL中高表达,且其表达可能反映HPV感染的分期,其分层表达和着色模式为子宫颈病变分级诊断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 E6/E7 mRNA RNAsco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HR-HPV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邢亚萍 宋晓霞 +1 位作者 丁胭脂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的分布特点及感染方式,并分析其在LSI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P...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的分布特点及感染方式,并分析其在LSI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PV原位杂交技术对328例诊断结果为168例LSIL、1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的子宫颈组织蜡块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LSIL的病变细胞集中在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HSIL的病变细胞主要集中在上皮下层。168例LSIL患者中HR-HPV阳性率95.2%;LSIL、HSIL中HPV 16、18阳性率分别为26.2%、57.5%,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的阳性率分别为80.9%、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原位杂交检测组中,HR-HPV的阳性率为70.2%,HR-HPV阳性LSIL中,棕黄色阳性细胞位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中层,基底层未见阳性细胞。结论 HR-HPV感染与LSI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LSIL患者中HR-HPV的感染开始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R-HPV 鳞状上皮 感染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激光气化治疗下生殖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要点难点 被引量:7
9
作者 孔东丽 李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92-894,共3页
下生殖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包括子宫颈、阴道和外阴的鳞状上皮内瘤变2,3级(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s 2,3),是一类多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相关的癌前病变。... 下生殖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包括子宫颈、阴道和外阴的鳞状上皮内瘤变2,3级(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s 2,3),是一类多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相关的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3)比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殖道 子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二氧化碳激光 持续性感染 要点难点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现患率调查及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57
10
作者 吴瑞芳 刘植华 +12 位作者 周庆芝 乌兰娜 王倩 李晴 李霓 刘志红 石菊芳 李瑞珍 张长淮 周艳秋 刘彬 翁雷明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现患率,对子宫颈癌常用筛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2004年11至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对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 目的了解深圳市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现患率,对子宫颈癌常用筛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2004年11至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对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受筛查的妇女均行子宫颈醋酸肉眼观察(VIA)、电子阴道镜检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LCT)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子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对HPV阳性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或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CIN的金标准。结果共有1137名妇女参加本次调查,该人群高危型HPV-DNA检出率为14.0%;15~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和50~59岁组HPV检出率分别为15.5%、17.7%、12.6%、8.8%、10.2%、15.3%和21.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间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39岁组HPV感染率最低,但除25~29岁组与50~59岁组以外的其他各年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别HPV感染率曲线呈‘V'字型的双峰相。妇女CIN现患率为4.4%,CINⅠ、CINⅡ和CINⅢ现患率分别为3.2%、1.0%和0.3%,CINⅠ现患率明显高于CINⅡ和CINⅢ(P<0.05)。HPV感染率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趋势性增加,无CIN病变的子宫颈HPV感染率为8.3%,CINⅡ以上病变HPV感染率达到100.0%。本调查人群未发现子宫颈癌病例。VIA、电子阴道镜、LCT和HC-Ⅱ高危型HPV检测检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的敏感性分别为35.7%、50.0%、92.9%和100%;4种检测方法检出HSIL的特异性依次为96.0%、87.2%、88.4%和86.9%;各种方法均有满意的阴性预测值。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CIN的主要原因,深圳妇女子宫颈病变多处于发病早期阶段,防癌的重点在于预防HPV感染和治疗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危险因素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Stathmin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揭由坤 叶璐 +2 位作者 屈晓辉 庄德葆 于晓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Stathmin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CIN)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级别CIN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150例CIN组织[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50... 目的探讨Stathmin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CIN)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级别CIN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150例CIN组织[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5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CIN3)各50例]以及3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CIN的分级及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CIN3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CIN1及CIN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N1与CIN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tathmin表达与上皮内病变复发呈正相关(r s=0.563,P<0.05)。结论Stathmin在CIN3中的高表达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且对CIN的复发有一定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上皮内病变 STATHMIN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组织中SIRT1、HPV 16/18E6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侯兴华 孙笑非 +1 位作者 李春杨 金素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4-997,共4页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SIRT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检测早期癌蛋白中HPV16/18E6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30例子宫颈炎、10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低级别各50例)...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SIRT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检测早期癌蛋白中HPV16/18E6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30例子宫颈炎、10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低级别各50例)、3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IRT1和HPV 16/18E6的表达。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SIRT1阳性率为93.33%(28/30),高于子宫颈炎组织(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SIRT1阳性率(88%,44/50)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病变(1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与子宫颈癌SIRT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与子宫颈炎中SIRT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中,SIRT1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晚期、分化差的子宫颈癌阳性率高于早期、分化好的子宫颈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中SIRT1的阳性率(93.33%,28/30)高于HPV 16/18E6(30%,9/30),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中SIRT1的阳性率(88%,44/50)高于HPV 16/18E6(28%,14/50),但在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中SIRT1的阳性率(14%,7/50)低于HPV 16/18E6(36%,18/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T1的阳性率随着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提示SIRT1与细胞恶性转变有关,其过表达可能促进上皮向高级别内病变乃至子宫颈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上皮内病变 SIRT1 HPV16/18E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BAG-1、MCM2表达及其与p16、HR-HPV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丽娟 杨文翠 +4 位作者 狄晓鸿 魏春燕 戴银桥 梁涛 李晓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SIL进展程度、p16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SIL进展程度、p16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6例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7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6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并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所有样本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BAG-1、MCM2及p16蛋白的阳性率在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组分别为5.6%(2/36)、2.8%(1/36)及0(0/36),在LSIL组分别为40.3%(31/77)、50.6%(39/77)及27.3%(21/77),在HSIL组分别为85.5%(59/69)、91.3%(63/69)及88.4%(61/69),HR-HPV感染率在三组中分别为25%(9/36)、63.6%(49/77)及92.8%(64/69),BAG-1、MCM2、p16阳性率及HR-HPV感染率均随SIL病变程度上升而增高(P均<0.05)。不管在LSIL组还是HSIL组,BAG-1、MCM2表达与p16表达、HR-HPV感染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BAG-1及MCM2表达与SIL病变程度、p16表达及HR-HPV感染状态呈正相关,它们可能参与了子宫颈SIL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感染 BAG-1 MCM2 P1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鳞状细胞癌中CENP-F、Ki-6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峰 颜红柱 +5 位作者 邹珏 益莉娜 张金宇 薛晏旻 王秀玲 谢福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CENP-F、Ki-67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SIL)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15例良性反应性增... 目的观察CENP-F、Ki-67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SIL)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15例良性反应性增生鳞状上皮、13例子宫颈低级别SIL、17例高级别SIL和5例子宫颈SCC,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分别检测CENP-F、Ki-6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不同级别的上皮内病变与子宫颈SCC组织中CENP-F及Ki-67的表达与病变级别相关(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颈病变中CENP-F与Ki-67的表达呈线性正相关(r=0.816,P<0.001)。结论 CENP-F、Ki-67在预测子宫颈SIL的进展及预后中有协同作用;CENP-F有望成为预测子宫颈SCC预后及靶向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鳞状细胞癌 鳞状上皮内病变 CENP-F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何文彦 王瀛佩 李涵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5年第7期605-609,共5页
目的:分析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治疗的200例子宫颈HSIL... 目的:分析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治疗的200例子宫颈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建模集。根据患者治疗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6)和未复发组(n=164)。采用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子宫颈HSIL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内部数据验证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效能。并按照验模集样本量占总样本量的30%的原则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86例子宫颈HSIL患者作为验模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阳性占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EEP术后HR-HPV持续感染、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阳性为子宫颈HSIL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将以上4个因素作为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集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740(95%CI 0.655~0.82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列线图预测结果进行干预后,风险阈值>0.08时,能提供更多临床净收益。验模集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788(95%CI 0.674~0.812);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风险阈值>0.06时,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临床净收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95%CI 0.795~1.000);H-L拟合优度检验为χ^(2)=9.342,P=0.155(P>0.05)。结论:基于术后HR-HPV持续感染、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状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子宫颈HSIL患者LEEP术后复发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环形电切除术 预后 影响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闵琴琴 徐华 +6 位作者 黄忠华 李振国 余学问 梁莹莹 徐洲稳 王家传 邵牧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SMILE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 目的探讨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SMILE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SMILE均为女性,年龄32~49岁。病变组织在镜下均见异型增生的复层上皮细胞,核深染;可见明显的黏液细胞,胞质空泡状;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常见。其中3例伴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子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1例为单纯性SMILE。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p16胞核与胞质阳性,CAM5. 2胞质弥漫阳性,2例IMP3阴性、2例IMP3阳性,4例p63、p40均为部分肿瘤巢基底部上皮细胞表达,Ki-67增殖指数20%~60%。2例获得细胞学随访,均未见复发;2例失访。结论 SMILE不同于HSIL或AIS,有其独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需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腺上皮病变及未成熟鳞状化生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及挖空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阴慧慧 梁婷婷 +5 位作者 李小江 陆翠敏 李坤 胡想想 王朝夫 李传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88,共5页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子宫颈活检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是子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由于每个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和经验不同,在没有使用辅助手段检测的情况下,子宫颈活检中上皮内病变的诊断重复性...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子宫颈活检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是子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由于每个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和经验不同,在没有使用辅助手段检测的情况下,子宫颈活检中上皮内病变的诊断重复性较低,尤其是鳞状上皮低度病变的判断更加混乱。按照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的标准,挖空细胞的出现符合鳞状上皮低度病变/挖空细胞变,正确辨认挖空细胞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现从阐述上皮内透亮细胞评分的方法、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挖空细胞及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上皮内病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挖空细胞 透亮细胞评分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大兵 刘绍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型别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0例行阴道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病...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型别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0例行阴道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级118例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maous cell carcinoma,SCC) 12例,采用HR-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对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HR-HPV型别。结果13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R-HPV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HR-HPV中HPV 16、58、52感染率较高,单一型HPV 16阳性检出率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 <0. 05)。HR-HPV感染各年龄段中,46~55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单一型HR-HPV感染为主,单一型HPV 16感染与子宫颈SCC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将46~55岁的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 高危型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瑞森 赵淑萍 +2 位作者 汤云 郑德璇 邹存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6个月复查HR-HPV持续感染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r-CWS治疗1个疗程,36例)和对照组(仅观察,33例)。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①69例患者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乳杆菌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77.78%vs.45.45%,P<0.05);治疗组pH值≥4.6、白细胞酯酶(LE)阳性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36例患者中发热5例,下腹坠胀感5例,腹泻1例,皮疹1例。结论: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持续HR-HPV感染疗效较好,阴道微生态环境指标(乳杆菌、LE、pH值≥4.6)改善明显,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但仍需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锥切术后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病变组织中血小板反应素-1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塔拉 濮德敏 +2 位作者 汪晖 侯春梅 梅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各级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小板反应素-1(TSP-1)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在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13例CINⅠ、22例CINⅡ~Ⅲ及30例子宫颈癌组织... 目的探讨各级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小板反应素-1(TSP-1)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在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13例CINⅠ、22例CINⅡ~Ⅲ及3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TSP-1的表达情况及MVD。结果正常子宫颈、CINⅠ、CINⅡ~Ⅲ及子宫颈癌组织中TSP-1表达强度及MVD计数分别为(3.7±1.5)、(3.0±1.4)、(1.9±1.2)、(1.7±1.0)及(6.8±1.9)、(13.0±3.6)、(22.7±4.4)、(31.0±5.3)。TSP-1主要表达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基底层。子宫颈癌和CINⅡ~Ⅲ组织中TSP-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颈和CINⅠ组织(P〈0.01)。正常子宫颈与CINⅠ,CINⅡ~Ⅲ与子宫颈癌组之间TSP-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MVD随着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增加。子宫颈病变中TSP-1的表达与MVD呈显著负相关(rs=-0.603,P〈0.05)。结论TSP-1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血管生成过程,联合检测TSP-1和MVD可能在子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素-1 微血管密度 子宫 子宫上皮内瘤样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