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晶 潘育翔 +1 位作者 马瑞肖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后妊娠分娩的影响。方法随访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门诊因CIN行LEEP治疗且术后成功妊娠的患者,分析其自然流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后妊娠分娩的影响。方法随访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门诊因CIN行LEEP治疗且术后成功妊娠的患者,分析其自然流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率以及剖宫产率等。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成功妊娠,完成随访并获得妊娠结局30例,人工流产1例(3.3%),胚胎停育3例(10.0%),早产4例(13.3%),足月产22例(73.3%)。2例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均健康。已分娩的26例患者中,自然分娩11例(42.3%),剖宫产15例(57.7%)。早产率与锥切深度、锥切直径、手术次数及妊娠距手术的间隔时间均不相关(P>0.05)。结论LEEP对术后妊娠分娩影响较小,合理的切除范围不增加不良结局,术后3个月以上可考虑妊娠。LEEP锥切手术史不是剖宫产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子宫上皮内瘤变 妊娠结局 分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何文彦 王瀛佩 李涵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5年第7期605-609,共5页
目的:分析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治疗的200例子宫颈HSIL... 目的:分析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治疗的200例子宫颈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建模集。根据患者治疗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6)和未复发组(n=164)。采用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子宫颈HSIL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内部数据验证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效能。并按照验模集样本量占总样本量的30%的原则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86例子宫颈HSIL患者作为验模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阳性占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EEP术后HR-HPV持续感染、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阳性为子宫颈HSIL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将以上4个因素作为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集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740(95%CI 0.655~0.82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列线图预测结果进行干预后,风险阈值>0.08时,能提供更多临床净收益。验模集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788(95%CI 0.674~0.812);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风险阈值>0.06时,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临床净收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95%CI 0.795~1.000);H-L拟合优度检验为χ^(2)=9.342,P=0.155(P>0.05)。结论:基于术后HR-HPV持续感染、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状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子宫颈HSIL患者LEEP术后复发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预后 影响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EP术后不同切缘阳性患者的分层管理及临床预后 被引量:1
3
作者 钱程 袁书凝 +1 位作者 谢满鑫 邢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9-534,541,共7页
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探讨不同切缘阳性患者的分层管理。方法:收集宫颈LEEP术后病理证实切缘见宫颈上皮内病变,即切... 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探讨不同切缘阳性患者的分层管理。方法:收集宫颈LEEP术后病理证实切缘见宫颈上皮内病变,即切缘阳性患者305例。外切缘阳性患者随访观察术后转阴情况;非外侧缘(内切缘、基底)阳性患者行二次LEEP或全子宫切除术,分析术后病灶残留的高危因素。结果:112例外切缘阳性患者6个月随访转阴率为75.9%,已绝经及切缘累及多象限与转阴负相关;孕产次、术前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结果、病变累及腺体及切缘病变级别与转阴无相关性。193例非外切缘阳性患者中,已绝经、术前TCT结果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cannot exclude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切缘病变累及多象限均与病变残留正相关;年龄、孕产次、术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及切缘病变级别均与病变残留无相关性。结论:外切缘阳性患者术后转阴率高,可行常规随访。非外切缘阳性患者已绝经、术前TCT结果为ASC-H或HSIL及切缘累及多象限术后病变残留率高,建议行全子宫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切缘阳性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