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及挖空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阴慧慧 梁婷婷 +5 位作者 李小江 陆翠敏 李坤 胡想想 王朝夫 李传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88,共5页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子宫颈活检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是子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由于每个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和经验不同,在没有使用辅助手段检测的情况下,子宫颈活检中上皮内病变的诊断重复性...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子宫颈活检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是子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由于每个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和经验不同,在没有使用辅助手段检测的情况下,子宫颈活检中上皮内病变的诊断重复性较低,尤其是鳞状上皮低度病变的判断更加混乱。按照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的标准,挖空细胞的出现符合鳞状上皮低度病变/挖空细胞变,正确辨认挖空细胞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现从阐述上皮内透亮细胞评分的方法、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挖空细胞及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挖空细胞 透亮细胞评分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cope技术对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 E6/E7 mRNA检测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爽 胡倩岚 +4 位作者 徐碧宇 姬艳琦 吴晨阳 董丽儒 宋旭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探讨RNAscope技术检测HPV E6/E7 mRNA的表达对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分级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子宫颈活检组织80例,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34例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 目的探讨RNAscope技术检测HPV E6/E7 mRNA的表达对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分级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子宫颈活检组织80例,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34例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32例,子宫颈炎症标本14例。所有病例均进行RNAscope原位杂交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HPV E6/E7 mRNA在炎症组、LSIL组和HSIL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7,P<0.001)。统计分析显示,LSIL组中B型表达模式高于HSIL组、D型表达模式低于HSIL组(P<0.05),两组A型、C型和E型表达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中4种着色模式的阳性率均高于LSIL组,两组的模式③、④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①、②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在HSIL中高表达,且其表达可能反映HPV感染的分期,其分层表达和着色模式为子宫颈病变分级诊断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 E6/E7 mRNA RNAsco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BAG-1、MCM2表达及其与p16、HR-HPV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宋丽娟 杨文翠 +4 位作者 狄晓鸿 魏春燕 戴银桥 梁涛 李晓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SIL进展程度、p16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SIL进展程度、p16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6例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7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6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并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所有样本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BAG-1、MCM2及p16蛋白的阳性率在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组分别为5.6%(2/36)、2.8%(1/36)及0(0/36),在LSIL组分别为40.3%(31/77)、50.6%(39/77)及27.3%(21/77),在HSIL组分别为85.5%(59/69)、91.3%(63/69)及88.4%(61/69),HR-HPV感染率在三组中分别为25%(9/36)、63.6%(49/77)及92.8%(64/69),BAG-1、MCM2、p16阳性率及HR-HPV感染率均随SIL病变程度上升而增高(P均<0.05)。不管在LSIL组还是HSIL组,BAG-1、MCM2表达与p16表达、HR-HPV感染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BAG-1及MCM2表达与SIL病变程度、p16表达及HR-HPV感染状态呈正相关,它们可能参与了子宫颈SIL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感染 BAG-1 MCM2 P1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检测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EGFR基因扩增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青 吴王飞 +1 位作者 纪捷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6-810,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基因扩增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液基细胞学基础上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78例子宫颈各种病变组织[正常组2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基因扩增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液基细胞学基础上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78例子宫颈各种病变组织[正常组2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6例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4例]中的EGFR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EGFR基因扩增阳性率在正常组、LSILs和HSILs中分别是7.14%、23.08%和62.50%,HSILs的阳性率与LSILs及正常组相比均有差异。同时,LSILs随访阳性病例的EGFR基因扩增阳性率与随访阴性病例之间也有差异。另外,比较了部分病例中EGFR基因扩增与HPV的病毒负荷量。结论 EGFR基因扩增在HSILs与随访阳性LSILs中明显增高,提示EGFR基因扩增与子宫颈严重细胞学病变密切相关。因此,EGFR基因扩增可作为巴氏试验中筛查HSILs与预测持续或进展性LSILs的客观遗传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 荧光原位杂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遗传学 基因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大兵 刘绍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型别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0例行阴道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病...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型别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0例行阴道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级118例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maous cell carcinoma,SCC) 12例,采用HR-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对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HR-HPV型别。结果13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R-HPV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HR-HPV中HPV 16、58、52感染率较高,单一型HPV 16阳性检出率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 <0. 05)。HR-HPV感染各年龄段中,46~55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单一型HR-HPV感染为主,单一型HPV 16感染与子宫颈SCC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将46~55岁的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 高危型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病变中Nrf2和Keap1蛋白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银萍 徐福霞 +1 位作者 王志强 杨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Nrf2)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related protein 1,Keap1)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和67例子宫颈癌(Ia...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Nrf2)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related protein 1,Keap1)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和67例子宫颈癌(Ia期21例、Ib期24例、IIa期22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rf2和Keap1蛋白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rf2和Keap1蛋白表达定位于子宫颈上皮细胞质,呈浅黄色至棕黄色;随着子宫颈病变病理分级的升高,Nrf2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子宫颈癌Ia、Ib、IIa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61.9%、75.0%、81.9%,Keap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5.0%、66.6%、54.2%、45.5%。Keap1蛋白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结论Nrf2和Keap1蛋白表达可能与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 氧化应激 NRF2 KEAP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瑞森 赵淑萍 +2 位作者 汤云 郑德璇 邹存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6个月复查HR-HPV持续感染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r-CWS治疗1个疗程,36例)和对照组(仅观察,33例)。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①69例患者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乳杆菌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77.78%vs.45.45%,P<0.05);治疗组pH值≥4.6、白细胞酯酶(LE)阳性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36例患者中发热5例,下腹坠胀感5例,腹泻1例,皮疹1例。结论: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持续HR-HPV感染疗效较好,阴道微生态环境指标(乳杆菌、LE、pH值≥4.6)改善明显,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但仍需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锥切术后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中SIX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江梅 肖芳 +4 位作者 陈艳昕 李桃 周颖 赵敏 张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9-963,共5页
目的探讨SIX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两步法检测35例子宫颈癌、42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IX1的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应用RNA... 目的探讨SIX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两步法检测35例子宫颈癌、42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IX1的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应用RNA干扰技术,采用SIX1-siRNA表达质粒转染子宫颈癌Hela细胞,检测转染后子宫颈癌Hela细胞SI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MTT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SIX1阳性率高于CIN组织及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且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SIX1-siRNA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SIX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Hela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结论 SIX1可能通过促进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 SIX1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DHCR24蛋白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9
作者 张弛 杜靖然 +3 位作者 廖定准 张昌林 杨峥 李田 《实用医学杂志》 2025年第17期2748-2754,共7页
目的 探究Δ(24)-胆甾醇还原酶(DHCR24)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SIL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DHCR24、p16及Ki-67在51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LSIL和57例HSIL中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 目的 探究Δ(24)-胆甾醇还原酶(DHCR24)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SIL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DHCR24、p16及Ki-67在51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LSIL和57例HSIL中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HCR24、p16及Ki-67蛋白评估SILs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DHCR24、p16、Ki-67蛋白表达水平与SILs进展均呈正相关;ROC结果显示,DHCR24在正常宫颈组织与LSIL之间的免疫组化评分截断值为0.114 5,LSIL与HSIL间截断值为0.196 9,在诊断LSIL时敏感度为79.55%,高于p16及Ki-67的15.91%与18.08%(P<0.05);DHCR24与p16联合鉴别正常宫颈组织与LSIL组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CI:0.878~0.986),高于p16与Ki-67联合的0.861(95%CI:0.785~0.936);DHCR24与p16联合鉴别LSIL与HSIL的AUC为0.971(95%CI:0.946~0.997),高于p16与Ki-67联合的0.870(95%CI:0.790~0.949)。结论 DHCR24与p16蛋白表达水平均可为SILs的分级提供参考依据,且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率;DHCR24免疫组化染色强度绘制的ROC曲线所衍生的截断值可以提高LSIL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 Δ(24)-胆甾醇还原酶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LSIL/CINⅠ转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家建 周胤健 +3 位作者 胡庆伟 王朋飞 张晓兴 杜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LSIL/CINⅠ)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初次就诊的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LSIL且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并经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 目的:探讨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LSIL/CINⅠ)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初次就诊的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LSIL且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并经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LSIL/CINⅠ患者298例,对所有病例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4个月。根据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表达结果的不同分组: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组194例,阴性表达组10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病变的转归,并评估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预测LSIL/CINⅠ转归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对所有LSIL/CINⅠ患者随访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病变消退率分别为21.8%(65/298)、49.3%(147/298)、56.4%(168/298)和61.7%(184/298),其中79.9%(147/184)的消退病例发生在12个月内;病变进展率分别为4.4%(13/298)、9.7%(29/298)、13.1%(39/298)和14.1%(42/298),无子宫颈浸润癌发生,其中69.0%(29/42)的进展病例发生在12个月内。(2)随访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组病变消退率(分别为26.3%、59.8%、68.0%和73.7%)明显高于HPV L1蛋白阴性表达组(分别为13.5%、29.8%、34.6%和39.4%)(P<0.05)。(3)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HPV L1蛋白阴性表达组进展率(分别为9.6%和16.3%)明显高于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组(分别为1.5%和6.2%)(P<0.05);而随访第18个月、24个月时,HPV L1蛋白阴性表达组进展率略高于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预测LSIL/CINⅠ转归具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分流初次就诊的TCT≤LSIL且HR-HPV阳性的LSIL/CINⅠ患者。对HPV L1蛋白阴性表达的LSIL/CINⅠ患者需进行重点随访,警惕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上皮内瘤变Ⅰ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