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翟一阳 马韵翼 +2 位作者 翟俊英 钮红丽 王颖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患者及120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刮宫患者的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为EC组、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三组均随访至2023年3月28日。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组织标本中TIPE2、Ki67表达水平,分析TIPE2、Ki67表达水平与EC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EC组患者癌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且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在FIGO手术病理分期为Ⅲ期、淋巴结有转移患者中高于Ⅱ期、淋巴结无转移患者(P<0.05),EC组织TIPE2表达水平在Ⅱ期、绝经及ER、PR阴性患者中高于Ⅰ期、未绝经及ER、PR阳性患者(P<0.05);EC组织Ki67表达水平在p53阳性患者中高于p53阴性患者(P<0.05),且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69,P<0.05)。与不良预后组相比,良好预后组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下调(P<0.05),且TIPE2、Ki67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05显著大于单一检测的AUC(P<0.05),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7.88%,预测价值较高。结论EC组织中TIPE2、Ki67呈高表达水平,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其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EC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 细胞增殖核抗原 临床病理 预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恶变38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徐炜 王湘炼 +2 位作者 陈醒 张林 程文俊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来源于子宫内膜息肉(EP)恶变的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由EP恶变的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从肿瘤病理类型、患者绝经状... 目的:探讨来源于子宫内膜息肉(EP)恶变的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由EP恶变的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从肿瘤病理类型、患者绝经状态及恶变病灶范围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①肿瘤病理类型中,EP恶变的子宫内膜样癌33例(86.8%),浆液性癌5例(13.2%),前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小于后组(53.3±10.0岁vs.63.4±10.3岁,P=0.043)。②绝经状态中,绝经前、后组中由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PA)恶变者分别为10例(55.6%)、1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绝经前患者术后补充治疗率显著低于绝经后患者(16.7%vs.50.0%,P=0.043)。③恶变范围局限于息肉、累及息肉周边内膜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异常子宫出血、息肉最大径、肿瘤分期、分级、治疗方式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源于EP恶变的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分别多见于围绝经期、绝经后患者。EP恶变的绝经前患者中,约半数肿瘤为APA恶变,分化程度较高,术后补充治疗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息肉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 恶变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冬云 金玉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539,共4页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MLA)属于罕见的腺癌类型,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LA通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伴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是最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MLA)属于罕见的腺癌类型,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LA通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伴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是最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LA具有高度侵袭性,患者预后差,最佳治疗方案尚不统一,有待进一步临床分析。该文对近年MLA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综述,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中肾样腺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分子遗传学特征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及复合灵敏度编码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
4
作者 顾海磊 唐文伟 +3 位作者 田忠甫 张新露 姚尧 黄泽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观察合成MRI(syMRI)及复合灵敏度编码弥散加权成像(MUSE-DWI)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EC)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25例单发EC患者,基于术前syMRI及MUSE-DWI测量EC定量参数,包括T1、T2、质子密度(PD)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 目的观察合成MRI(syMRI)及复合灵敏度编码弥散加权成像(MUSE-DWI)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EC)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25例单发EC患者,基于术前syMRI及MUSE-DWI测量EC定量参数,包括T1、T2、质子密度(PD)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定量参数,获得EC不同病理特征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125例EC中,Ⅰ型(雌激素依赖型)109例、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16例;中低级别(31例G1级+63例G2级)94例、高级别(G3级)31例;低风险型(G1~2级Ⅰ型EC)93例、高风险型(G3级Ⅰ型+Ⅱ型EC)32例。其中84例EC肌层浸润<1/2、41例≥1/2;41例存在脉管浸润;18例见淋巴结侵犯、105例无淋巴结侵犯,2例不详。Ⅰ型EC的T2值高于Ⅱ型(P<0.05);高级别或高风险型EC的T2及ADC值均低于中低级别或低风险型(P均<0.05);肌层浸润≥1/2 EC的T1、PD及ADC值均低于肌层浸润<1/2 EC(P均<0.05);不同病理特征EC间其余MRI定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值为EC分级及风险类型,PD及ADC值均为EC肌层浸润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PD+ADC模型预测EC肌层浸润深度的AUC为0.739,与单一PD及ADC模型(0.692、0.7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yMRI及MUSE-DWI定量参数可用于临床预测EC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灶体积与子宫体积比值和组织中Ki-67、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联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丽萍 罗菊玉 +5 位作者 彭章艳 吴秀兰 杨宇宏 石连炎 李笑云 王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67-3372,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病灶体积与子宫体积比值(T/U)、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有28例患者随访2年后出现复发,12... 目的探讨肿瘤病灶体积与子宫体积比值(T/U)、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有28例患者随访2年后出现复发,122例患者未出现复发,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T/U及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差异,并按照不同病理学特征分别对比上述指标,并对比不同T/U、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的T/U值、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0.18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Ⅲ期患者占比、组织学低分化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T/U<0.18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Ⅲ期患者占比、组织学低分化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Ki-67蛋白阴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Ⅲ期患者占比、组织学低分化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p16蛋白阴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0.18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T/U<0.18的患者(χ^(2)=6.962,P=0.008);Ki-67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Ki-67阴性表达的患者(χ^(2)=4.815,P=0.028);p16蛋白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时间长于p16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χ^(2)=4.279,P=0.039)。FIGO分期为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T/U值≥0.18、Ki-67蛋白阳性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手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T/U、Ki-67蛋白和p16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会增大患者手术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灶体积 子宫体积比值 Ki-67蛋白 P16蛋白 子宫内膜癌 病理学特征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静纯 徐祎 +1 位作者 张炜明 王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子宫IMT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预后与治疗。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37、35和40... 目的探讨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子宫IMT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预后与治疗。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37、35和40岁,均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或)月经紊乱就诊,影像学示肿瘤位于子宫颈或宫腔。镜检:瘤细胞呈梭形、胞质淡染、可见核仁,瘤细胞低倍镜下均具有平滑肌瘤样形态,2例肌纤维母细胞样成分和平滑肌样成分相互交错分布,局灶黏液样变性,1例间质呈疏松黏液样变性,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核分裂象≤5个/10 HPF。免疫表型:ALK和SMA阳性(3/3),desmin、H-Caldesmon阳性(2/3),CD10灶阳性(1/3),Ki-67增殖指数5%~10%。FISH检测示:ALK基因断裂重排(3/3)。随访时间分别为75、9、15个月,2例无瘤生存,1例复发2次。结论子宫原发IMT罕见,临床表现及形态学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肿瘤,明确诊断需要细致形态学辨识,并通过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病理 AL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YWHAE-FAM22融合基因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一种呈高级别组织学分级和更具有临床侵袭行为的肿瘤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民 张洁 李玉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02-802,共1页
LeeCH,Marifio—EnriquezA,OuW,eta1.Theclinicopatho—logicfeaturesofYWHAE-FAM22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s:ahistologicallyhigh—gradeandclinicallyaggressivetumor.AmJSurgPathol,2012,36(5):641—53.子宫内膜间质... LeeCH,Marifio—EnriquezA,OuW,eta1.Theclinicopatho—logicfeaturesofYWHAE-FAM22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s:ahistologicallyhigh—gradeandclinicallyaggressivetumor.AmJSurgPathol,2012,36(5):641—53.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是一组具有遗传学异质性的子宫肉瘤,其中近1/2的肿瘤与JAZFl基因重排有关。最近作者在含有t(10;17)(q22;p13)的ESS中发现一组具有YWHAE和FAM22A/B异常融合基因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融合基因 组织学分级 肿瘤 行为 侵袭 子宫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肉瘤的超声征象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萌 姜玉新 +1 位作者 戴晴 蔡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88-159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病理学基础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肉瘤超声表现,总结病变数目、位置、形态、边界、液化、结构及内部回声类型等超声征象,结合病理结果探讨病理学基础。结果...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病理学基础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肉瘤超声表现,总结病变数目、位置、形态、边界、液化、结构及内部回声类型等超声征象,结合病理结果探讨病理学基础。结果超声显示的病灶体积、形态及结构与病理大体一致性好,单发、边界模糊、不规则形态、蜂窝样结构及囊性变是较为典型的超声征象;超声征象与病变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子宫肉瘤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超声对典型子宫肉瘤的诊断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肿瘤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范嫏娣 王展宏 +1 位作者 王秀荣 邢英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E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 1例合并局灶绒毛膜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合文献进行讨论。观察病变的大体及镜下特点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 P法测定CK(AE1/AE3)、HPL、HCG、α inhibin。结...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E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 1例合并局灶绒毛膜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合文献进行讨论。观察病变的大体及镜下特点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 P法测定CK(AE1/AE3)、HPL、HCG、α inhibin。结果 肿瘤由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 ,瘤细胞巢呈地图样分布 ,瘤巢间充满嗜酸性透明变性物质。肿瘤的免疫表型 :CK(AE1/AE3)、HPL、PLAP和α inhibi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ETT为滋养细胞肿瘤的新类型 ,系由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 ,属于低度恶性肿瘤。ETT应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结节、绒毛膜细胞癌和宫颈鳞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病理 子宫肿瘤 氨甲喋呤 甲酰四氢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8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桂明 陈慧萍 +6 位作者 冯怡锟 付文静 吴会芳 张敏 常佳 顾斌 任景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目的: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8例UTROS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8例均为绝经前患者,年龄27~52岁。肿瘤均为单发,直径2.1~14.0 cm。5例表现为子宫出... 目的: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8例UTROS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8例均为绝经前患者,年龄27~52岁。肿瘤均为单发,直径2.1~14.0 cm。5例表现为子宫出血,2例表现为腹痛,1例在体检时发现。5例位于子宫肌壁间,3例位于黏膜下。镜下肿瘤均由上皮样或性索样细胞构成,呈小梁状、巢片状或性索样排列。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明确坏死及核分裂。肿瘤细胞同时表达性索标记(α-inhibin,WT-1,CD56,CR)、肌源性标记(SMA,desmin)及上皮性标记(CK、CAM5.2、EMA),ER与PR均为阳性表达,但H-caldesmon常为阴性表达。4例不同程度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 N、NSE、Cg A)。1例子宫全切术后30个月复发,1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后26个月后死于肺癌,其余6例均无病生存。结论:UTROSCT确诊主要依靠特征性的形态及免疫表型,多呈良性临床经过,但可复发或转移,患者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牛多山 杨杰 +1 位作者 姚丰 陈海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2-1413,共2页
目的:探讨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肿瘤( 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观察2例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48、49岁;肿... 目的:探讨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肿瘤( 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观察2例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48、49岁;肿瘤边界清楚,质地细腻;镜检:肿瘤细胞呈梭形、无异型,编织状排列,核分裂象罕见(0-1个/10 HPF),灶性区存在凝固性肿瘤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16、p53均(+);随访:1例于术后6个月发现腹壁转移,1例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TUMP的病理学改变介于良性平滑肌瘤与恶性平滑肌肉瘤之间,依据一般应用的标准难以确定良恶性,其具有复发风险,术后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肿瘤 病理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癌组织中ATF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立峰 张永胜 +3 位作者 崔红霞 眭怡群 涂健 侯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3-704,共2页
目的探讨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48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ATF3的表达。结果 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7.8... 目的探讨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48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ATF3的表达。结果 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7.8%,56/72)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25.0%,12/4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F3表达与子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鳞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反映子宫颈鳞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鳞癌 病理 激活转录因子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荣岗 廖悦华 +2 位作者 孙丽霞 黄秀芳 周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预测子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癌和47例同期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预测子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癌和47例同期健康志愿者,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技术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mFISH)检测患者术后外周血CTC,以病理组织学和标准影像学为金标准,评价CTC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在预测子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实用价值。结果健康志愿者和子宫颈癌的CTC检出率分别为4.26%(2/47)和65.0%(52/80),其中子宫颈癌患者有复发/转移和无复发/转移的CTC阳性率分别为93.62%(44/47)、24.24%(8/33),且淋巴结侵犯、脉管侵犯和FIGO分期越高,CTC阳性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患者的CTC检出率与淋巴结侵犯、脉管侵犯和FIGO分期相关,CTC可以作为预测子宫颈癌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临床病理 复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脂肪肿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慧英 张允洛 +2 位作者 周奕琳 王丽华 范嫏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脂肪肿瘤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章芳 王云英 +3 位作者 卢起棪 余英豪 孙慧敏 杨发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848-848,共1页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较少见.国外本病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0.2%,占子宫肉瘤25%;国内报告病例不止50例,且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的报告.我院在近29年外检工作中遇见11例,并作了免疫组化的研究,探讨组织发生.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内膜间质细胞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博 王文泽 刘彤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59-461,共3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epithelioidcelltumor,PEComa)是由一种紧邻血管壁的独特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这些细胞通常表达黑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标志物。原发于妇科系统的PEComa十分罕见,目前中文文献仅见20余例报道...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epithelioidcelltumor,PEComa)是由一种紧邻血管壁的独特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这些细胞通常表达黑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标志物。原发于妇科系统的PEComa十分罕见,目前中文文献仅见20余例报道,英文文献亦不足50例。本文报道3例妇科来源的PEComa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子宫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7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克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 :对 6 77例子宫平滑肌肿瘤重新观察肿瘤细胞密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瘤细胞凝固性坏死和浸润性边缘 ,作出诊断。结果 :普通平滑肌瘤 6 5 4例 ,特殊组织类型平滑肌瘤 2 1例 (富于细胞型 7例 ...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 :对 6 77例子宫平滑肌肿瘤重新观察肿瘤细胞密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瘤细胞凝固性坏死和浸润性边缘 ,作出诊断。结果 :普通平滑肌瘤 6 5 4例 ,特殊组织类型平滑肌瘤 2 1例 (富于细胞型 7例 ,畸异型 4例 ,不典型性 9例 ,核分裂活跃型 1例 ) ,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肿瘤 1例 ,平滑肌肉瘤 1例。普通子宫平滑肌瘤核分裂与月经周期显著相关。 4例特殊组织类型平滑肌瘤可见肿瘤血管内生长。随访表明特殊组织类型平滑肌瘤为良性经过。结论 :特殊组织类型子宫平滑肌瘤虽因形态有异 ,而易致误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病理诊断 组织学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肉瘤的组织学分类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先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共3页
子宫肉瘤(uterinesarcoma)是子宫间叶组织起源恶性肿瘤的笼统称谓。组成子宫的间叶成分包括平滑肌、各种纤维细胞、子宫内膜间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等,每一种间叶成分均可以发生相应的恶性肿瘤。完全由间叶成分构成的肿... 子宫肉瘤(uterinesarcoma)是子宫间叶组织起源恶性肿瘤的笼统称谓。组成子宫的间叶成分包括平滑肌、各种纤维细胞、子宫内膜间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等,每一种间叶成分均可以发生相应的恶性肿瘤。完全由间叶成分构成的肿瘤为单纯性间叶源性肿瘤,最常见的包括平滑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组织学分类 专题讨论 平滑肌肿瘤 诊治 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和平滑肌肿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莹 吴荔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和平滑肌肿瘤(mixed endometrial stromal and smooth muscle tumor,MESS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ESS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肿瘤位于子... 目的探讨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和平滑肌肿瘤(mixed endometrial stromal and smooth muscle tumor,MESS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ESS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2例位于黏膜下,1例位于左阔韧带,切面大部分灰白色,个别灰红、灰褐色,界清。镜检:肿瘤组织由两种成分构成:(1)子宫内膜间质成分,均匀一致的小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不明显,胞质少,细胞边界不清,其间散在均匀分布小动脉;(2)平滑肌成分,梭形细胞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细胞核细长,末端钝圆,染色质细腻,核仁小,胞质丰富嗜酸性。免疫表型:子宫内膜间质成分细胞CD10阳性,平滑肌成分desmin和Caldesmon均阳性。结论MESSMT是一种少见的子宫间叶性肿瘤,辅以免疫组化准确区分子宫内膜间质和平滑肌成分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子宫平滑肌肿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20
作者 刘琦 欧俊 +2 位作者 孟奎 燕晓雯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31-433,T003,共4页
目的 :观察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 4 0岁以下患者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行雌激素受体 (ER)、孕酮受体 (PR)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 :13例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年龄为 2 2~... 目的 :观察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 4 0岁以下患者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行雌激素受体 (ER)、孕酮受体 (PR)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 :13例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年龄为 2 2~ 39岁 ,病理形态包含四种类型 ,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 8例 ,免疫组化标记示 6例ER和PR阳性 ,均为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癌。 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 1例死亡 ,7例健在。其中 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 ,1例经保守治疗后分娩 ;其余病理类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或转移性肿瘤 )的 5例患者中 4例死亡。 结论 :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 ,以子宫内膜样腺癌多见。ER、PR阳性、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较好 ,早期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 ,甚至可生育 ,而低分化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期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 临床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