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0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室路径化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
作者 尚小巧 张玲玲 陈晶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究手术室路径化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按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50)患者接... 目的 探究手术室路径化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按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50)患者接受手术室路径化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手术指标、疼痛程度、负性情绪、舒适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SDS及GCQ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手术室路径化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路.径化护理 多模式疼痛护理 子宫肌瘤 手术效果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性激素指标的影响探讨
2
作者 王艳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性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67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以孕三烯酮作为治疗方案,观察组以小剂...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性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67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以孕三烯酮作为治疗方案,观察组以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作为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的62.50%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雌二醇(160.79±10.35)pmol/L、孕酮(16.33±2.17)μg/L、卵泡刺激素(19.76±2.24)U/L、黄体生成素(15.60±1.73)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10±15.63)pmol/L、(20.86±2.50)μg/L、(23.48±3.59)U/L、(19.94±2.12)U/L(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6.93±1.03)mm、子宫体积(153.48±21.72)cm^(3)、子宫肌瘤体积(45.92±6.63)cm^(3)显著小于对照组的(8.15±1.35)mm、(205.45±36.31)cm^(3)、(56.01±8.46)cm^(3)(P<0.05)。治疗后,两组月经增多、下腹包块、排尿障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月经增多评分(1.27±0.10)分、下腹包块评分(1.68±0.20)分、排尿障碍评分(1.31±0.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0.16)、(2.35±0.27)、(2.46±0.18)分(P<0.05)。与对照组的2.86%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显著更低(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该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清性激素指标,利于子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孕三烯酮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血清性激素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桂冬梅 倪行利 韩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6-167,171,共3页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子宫肌瘤患者110例,最终病理确诊95例,分别应用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分析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95例中肌...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子宫肌瘤患者110例,最终病理确诊95例,分别应用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分析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95例中肌壁间肌瘤40例,浆膜下肌瘤31例,黏膜下肌瘤24例,子宫内膜缺损或形变,内膜下肌层多见低回声结节。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63%、86.67%、91.82%,高于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单独诊断74.73%、60.00%、72.73%和80.00%、66.66%、7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单独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超声表现多样,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诊断联合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 子宫肌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预处理对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手术应激的影响
4
作者 杨月 侯宇鹏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纳布啡预处理对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手术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120例接受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纳布啡组,各6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纳布啡... 目的:观察纳布啡预处理对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手术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120例接受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纳布啡组,各6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纳布啡组采用纳布啡预处理辅助全身麻醉。比较2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力学指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呼吸指数(RI)]、镇痛[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镇静[Ramsay镇静评分(RSS)]效果及麻醉安全性。结果:纳布啡组HR、MAP术中均值分别为(75.23±10.25)次/分钟、(115.46±20.41)mmHg,均低于常规组的(80.29±10.23)次/分钟、(130.44±20.28)mmHg(P<0.05);纳布啡组A-aDO_(2)、RI术中均值分别为(142.35±20.33)mmHg、(42.41±10.25),均低于常规组的(157.46±20.38)mmHg、(47.6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h,纳布啡组VAS评分分别为(2.45±0.36)分、(3.28±0.37)分,均低于常规组的(3.31±0.46)分、(4.11±1.45)分;RSS评分分别为(3.75±0.28)分、(3.21±0.41)分,均高于常规组的(3.11±0.27)分、(2.76±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预处理辅助全身麻醉可稳定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指标,可在不增加麻醉风险的同时,增强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并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剥除术 纳布啡 麻醉前用药 麻醉 全身 手术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SERPINA1水平与子宫肌瘤患者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5
作者 苏国玲 王亚萍 孙世强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峰值收缩期/舒张期流速(S/D)]及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SERPINA1)水平与子宫肌瘤患者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峰值收缩期/舒张期流速(S/D)]及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SERPINA1)水平与子宫肌瘤患者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均进行临床保守治疗,根据治疗3个月时不同临床疗效情况分为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者;对比两组入院时PSV、EDV、RI、S/D及血清SERPINA1水平,对比不同临床疗效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时各指标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治疗3个月时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其不同水平患者发生治疗无效的危险度。结果研究组入院时PSV、EDV、SERPINA1均高于对照组、RI、S/D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无效患者治疗3个月时PSV、EDV、SERPINA1均高于治疗有效患者,RI、S/D表达低于治疗有效患者(P<0.05);治疗3个月时PSV、EDV、RI、S/D及血清SERPINA1水平联合预测治疗无效的AUC为0.763、0.836;治疗3个月时高水平PSV、EDV、SERPINA1及低水平的RI、S/D患者发生治疗无效的危险度较高(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SERPINA1水平与宫肌瘤保守治疗临床疗效相关,检测其表达可有效预测子宫肌瘤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阴道超声血流参数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庭成员1 保守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调气机法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对血清TGF-β_(1)、TSGF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邓星佑 林忆平 +2 位作者 吴向农 李剑峰 张霞辉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究疏调气机法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 目的:探究疏调气机法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A组采用疏调气机法治疗,对照B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联合组采用疏调气机法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3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雌激素指标[雌二醇(estradiol,E_(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催乳素(prolactin,PRL)]、氧化应激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TGF-β_(1)、TSGF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A组的84.44%(38/45)、对照B组的80.00%(36/45)(P<0.05);治疗后3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均小于治疗前,联合组小于对照A组、对照B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联合组大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月经异常、下腹胀痛、面色晦暗积分均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PRL、LH、E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血清AOPP、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TGF-β_(1)、TSGF水平均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与对照A组的6.67%(3/45)、对照B组的8.89%(4/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调气机法联合桂枝茯苓胶囊能提高子宫肌瘤临床疗效,下调血清TGF-β_(1)、TSGF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疏调气机法 转化生长因子β_(1)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桂枝茯苓胶囊 米非司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参数结合磁共振成像特征对术前区分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倩 王璐 +1 位作者 徐臻 王武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307-3311,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参数[糖类抗原125(CA125)、乳酸脱氢酶(LDH)]结合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对术前区分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50例子宫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10例子宫肌瘤患者... 目的探讨临床参数[糖类抗原125(CA125)、乳酸脱氢酶(LDH)]结合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对术前区分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50例子宫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CA125、LDH及MRI参数[达峰时间(TTP)、表观扩散系数(AD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CA125、LDH联合MRI参数诊断子宫肉瘤的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模型分析CA125、LDH、TTP、ADC及四项联合诊断子宫肉瘤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TTP、ADC低于对照组,而CA125、LDH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_(2)WI、DWI多表现为高信号,边缘模糊,内膜受累;对照组在T_(2)WI、DWI多表现为低信号,多见边缘规整,内膜基本无受累;两组T_(2)WI、DWI、边缘、内膜受累等影像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 1WI信号强度、囊变坏死、出血等影像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P、ADC、CA125、LDH及四项联合诊断子宫肉瘤的AUC分别为0.876、0.829、0.858、0.872、0.973。结论临床参数联合MRI参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25 乳酸脱氢酶 磁共振成像 子宫肉瘤 子宫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颖(综述) 段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7-290,共4页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多发疾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uterine rupture during pregnancy,URDP)是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多发疾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uterine rupture during pregnancy,URDP)是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本文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URDP的预后因素进行文献总结,为妇科医生手术提供临床依据,提高手术技巧,将URDP的风险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妊娠期子宫破裂 妇科医生 文献总结 育龄期女性 临床医生 远期并发症 RUP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每组40例。开腹组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每组40例。开腹组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相较于开腹组的70.00%显著提升(P<0.05)。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60.25±5.23)ml相较于开腹组(160.19±3.11)ml显著减少,手术时间(90.25±2.25)min、术后拆线时间(5.22±1.36)d、住院时间(7.65±0.28)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0.25±2.25)h相较于开腹组的(120.36±5.26)min、(7.25±1.49)d、(9.29±1.33)d、(45.69±5.29)h显著缩短(P<0.05)。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7.50%相较于开腹组的2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获得广泛应用,同前者比较,后者的治疗优势明显,可显著提升子宫肌瘤患者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经腹子宫切除术 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熙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采取米非司酮与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利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实施治疗,研究组利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采取米非司酮与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利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实施治疗,研究组利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性激素指标[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子宫肌瘤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浆比粘度(0.89±0.20)、纤维蛋白原(2.13±0.34)g/L、红细胞聚集指数(48.78±6.99)%比对照组的(1.65±0.30)、(3.97±0.64)g/L、(64.12±7.3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H(10.64±2.96)U/L、E2(138.78±18.32)pmol/L、FSH(11.97±2.86)U/L比对照组的(13.52±2.81)U/L、(200.23±36.56)pmol/L、(17.15±4.33)U/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5.24±1.01)cm3比对照组的(11.63±1.78)cm3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采取米非司酮与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治疗效果较好,能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进行改善,对其性激素指标进行调节,使患者子宫肌瘤的体积有效缩小,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效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孕妇发生妊娠期肌瘤性疼痛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影响
11
作者 田玉翠 王倩 +1 位作者 王红梅 代荫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4-27,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孕妇发生妊娠期肌瘤性疼痛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395例子宫肌瘤孕妇根据是否出现妊娠期肌瘤性疼痛综合征分为病例组(74例)和对照组(32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子宫肌瘤...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孕妇发生妊娠期肌瘤性疼痛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395例子宫肌瘤孕妇根据是否出现妊娠期肌瘤性疼痛综合征分为病例组(74例)和对照组(32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子宫肌瘤孕妇发生妊娠期肌瘤性疼痛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另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年龄是发生妊娠期肌瘤性疼痛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年龄每减小1岁,妊娠期肌瘤性疼痛综合征的风险增加0.911倍(OR=0.911,95%CI 0.852~0.973,P=0.006)。病例组产后出血占22.38%、先兆早产占23.44%,对照组产后出血占35.69%、先兆早产占8.39%,两组产后出血、先兆早产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子宫肌瘤孕妇发生妊娠期肌瘤性疼痛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是年龄,肌瘤性疼痛综合征增加先兆早产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妊娠期肌瘤相关性疼痛综合征 年龄 先兆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26-29,共4页
目的 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 目的 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卵巢功能[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窦卵泡计数(AFC)]、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62.37±5.02)min、下床活动时间(11.19±3.71)h、肠道恢复时间(20.09±3.52)h、住院时间(4.05±0.79)d均短于对照组的(83.52±4.96)min、(29.80±3.91)h、(34.18±3.60)h、(8.33±0.91)d,术中出血量(75.32±4.62)ml少于对照组的(125.58±5.02)ml(P<0.05)。观察组的LH(17.79±3.47)U/L、FSH(18.66±3.52)U/L均低于对照组的(22.25±2.96)、(23.34±2.41)U/L, AFC(8.04±2.21)个多于对照组的(7.03±1.62)个(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18.60%)(P<0.05)。结论 给予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手术相关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卵巢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效果 手术相关指标 卵巢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芳 赵婷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对于子宫肌瘤(UM)患者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的82例UM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观察组(纳入41例,采用LM)、对照组[纳入41例,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评价两...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对于子宫肌瘤(UM)患者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的82例UM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观察组(纳入41例,采用LM)、对照组[纳入41例,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评价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卵巢功能、血清创伤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1)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多,术后12h疼痛评分更低,P<0.05;(2)术前,组间卵巢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血清创伤指标[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无差异,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FSH、LH、Cor、PGE2、IL-6更低,E2更高,P<0.05;(3)较之对照组(19.5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8%)更低,P<0.05。结论在UM治疗中采用LM,可以减轻卵巢功能损伤及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子宫肌瘤的CT特征(附17例分析)
14
作者 刘辉 张海金 卞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巨大子宫肌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选取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肌瘤最长径在12~15 cm者6例,16~20 cm者5例,20 cm以上者6例。10例肌瘤向上生长上缘超出骨盆水平,最高达胸12... 目的探讨巨大子宫肌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选取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肌瘤最长径在12~15 cm者6例,16~20 cm者5例,20 cm以上者6例。10例肌瘤向上生长上缘超出骨盆水平,最高达胸12椎体水平。手术病理证实8例肌瘤位于浆膜下,8例肌瘤位于肌壁间,1例肌瘤位于黏膜下。8例浆膜下肌瘤中5例肌瘤与子宫呈窄基底相连,3例肌瘤巨大占据盆腹腔将子宫包埋其内。8例肌壁间肌瘤与子宫呈抱球状相连,均有“厚壁征”。1例黏膜下肌瘤在宫腔内塑形生长。CT增强后17例均表现为不均质漩涡样强化。增强动脉期12例肿块内部可见多发杂乱小血管影。增强静脉期8例显示肿块同侧卵巢静脉增粗,3例双侧卵巢静脉增粗。结论巨大子宫肌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巨大子宫肌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巨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中医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
15
作者 孔元蓉 盛晓艳 +1 位作者 朱柳 王瑶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中医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独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观察组(高强度聚焦超声...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中医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独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观察组(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每组各120例。治疗后采用经阴道彩超观察子宫肌瘤的回声、体积及血流灌注的变化,按Adler血流分级法对肌瘤治疗前后血流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3、6、12个月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疗效及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3、6、12个月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SH、LH、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中医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更有效地缩小肌瘤体积,减少肌瘤的血流,调节性激素水平。该联合疗法为子宫肌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中医刺络放血疗法 子宫肌瘤 血流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恐惧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16
作者 刘艳 王文君 张瑞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761-1765,共5页
目的 调查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恐惧现状,并分析其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oP-Q-... 目的 调查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恐惧现状,并分析其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oP-Q-SF)、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术后复发恐惧、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情况。Pearson检验分析FoP-Q-SF评分和CD-RISC、SSRS评分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结果 9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FoP-Q-SF评分为(32.72±3.34)分、CD-RISC评分为(60.74±7.58)分、SSRS评分为(41.58±4.75)分。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韧性评定量表中文简化版(FRAS-C)评分的患者术后FoP-Q-SF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FRAS-C评分<80分是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FoP-Q-SF评分与CD-RISC、SSR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恐惧主要与年龄、家庭韧性、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等有关,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患者术后复发恐惧,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子宫肌瘤 术后复发恐惧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TGF、PGE2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宫腔粘连的关系
17
作者 马松雅 魏松辉 陶月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96-299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前列腺素E2(PGE2)与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5例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 目的探究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前列腺素E2(PGE2)与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5例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宫腔粘连将患者分为发生宫腔粘连组和未发生宫腔粘连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CTGF、PGE2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血清CTGF、PGE2对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共有3例患者失访,在15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宫腔粘连45例,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29.61%。发生宫腔粘连组患者子宫手术史、术后用药情况与未发生宫腔粘连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宫腔粘连组的血清CTGF、PGE2水平均较未发生宫腔粘连组患者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子宫手术史、术后未坚持用药、血清CTGF及PGE2水平均为影响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TGF、PGE2水平及两者联合预测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4、0.771、0.805,特异度分别为79.69%、76.24%、81.45%,灵敏度分别为78.22%、77.93%、84.51%,联合检测AUC值、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清CTGF、PGE2水平与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具有一定关联,联合以上两个指标可帮助预测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前列腺素E2 子宫肌瘤 宫腔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18
作者 崔同彦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按盲抽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研...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按盲抽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全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各项手术指标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_(2))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术后研究组白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轻度、中度和重度围绝经期症状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去除病灶,可减少对患者卵巢功能造成的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全切术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李玉洁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56-58,共3页
目的:为探寻高效治疗子宫肌瘤的措施,制定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治疗方案,探讨其实施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威海海大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对象为对照组(n=48)... 目的:为探寻高效治疗子宫肌瘤的措施,制定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治疗方案,探讨其实施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威海海大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对象为对照组(n=48),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对象为观察组(n=48),比较两组康复指标、卵巢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住院用时更短,术后排气、下床更早,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术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更低,雌二醇水平更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预后研究
20
作者 寇明菊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616-1618,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剔除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剔除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7例)和全切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47例)。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前、术后第1个卵泡期卵巢功能(采用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以及促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指标变化评价),并查阅两组患者术后资料,统计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剔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全切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全切组(P<0.05)。较术前,两组术后第7 d的E2水平显著下降,FSH、LH水平均显著升高,但剔除组的E2水平显著高于全切组,FSH、LH均显著低于全切组(P<0.05)。剔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切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子宫全切术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创伤性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子宫肌瘤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全切术 卵巢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