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DC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
1
作者 崔靖 郭冉 信瑞强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2,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 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术前接受盆腔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5例E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浅肌层浸润114例,深肌层浸润41例),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4)和验证集(n=31)。采用ITK-SNAP软件在ADC图上逐层勾画肿瘤区域并进行特征提取,对提取出来的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应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CC)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对所有特征进行筛选降维,并按权重系数对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重要性排序,选择排名前10的特征,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梯度提升机(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GBM)3种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在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3种影像组学模型的性能进行分析评估。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 LR、RF和GBM模型预测EC肌层浸润深度的AUC值分别是0.780 (95%CI:0.762~0.804)、0.860(95%CI:0.846~0.879)、0.860(95%CI:0.843~0.877),RF和GBM模型的AUC值最高且相等。DeLong检验显示LR与RF及GBM模型的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23),RF与GBM模型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310)。校准曲线和DCA结果显示3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及临床实用性。结论 基于ADC图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EC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中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研究进展
2
作者 崔淑丽 孙美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448,共4页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既往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是否浸润子宫肌层及浸润深度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目前MRI是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其中MRI影像组学近年在其全面评估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既往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是否浸润子宫肌层及浸润深度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目前MRI是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其中MRI影像组学近年在其全面评估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就MRI影像组学在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浸润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邓凯 张成琪 +2 位作者 李伟 王广丽 董桂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1-83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MR)检查资料,分别采用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加扫描(DCE)图像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MR)检查资料,分别采用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加扫描(DCE)图像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DWI和DCE图像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浅肌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3%、91.7%和88.9%、95.8%;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7%、83.3%和95.8%、88.9%,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序列诊断肿瘤浸润浅、深肌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705,与DCE(0.833、0.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DCE均可作为优选序列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子宫内膜癌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T2WI融合图像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杰 龙淼淼 +3 位作者 倪红艳 季倩 沈文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探讨DWI与T2WI融合图像在判定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常规MR及DWI检查。采用T2WI和T2WI-DWI融合图像分别测量肌层浸润深度及肌层厚度,计算二者比值,并将该比值与术后病理标本测量的肌... 目的探讨DWI与T2WI融合图像在判定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常规MR及DWI检查。采用T2WI和T2WI-DWI融合图像分别测量肌层浸润深度及肌层厚度,计算二者比值,并将该比值与术后病理标本测量的肌层浸润深度进行比较。应用ROC曲线评价两种方法对肿瘤是否浸润肌层及是否浸润深肌层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诊断无肌层浸润3例,浅肌层浸润13例,深肌层浸润12例。对于评估肿瘤是否浸润肌层及深肌层,T2WI-DWI融合图像诊断效能优于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对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有一定价值;T2WI-DWI融合图像较常规T2WI判断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晓燕 蔡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92-2394,共3页
肌层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灰阶超声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规筛查方法。通过三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内膜的细微结构及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可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呈特征性... 肌层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灰阶超声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规筛查方法。通过三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内膜的细微结构及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可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呈特征性的血流灌注表现,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利用三维经阴道超声对未受累肌层厚度进行测量,可较好地评估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超声评价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肿瘤 浸润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建维 向可伟 +1 位作者 钱元淑 吕雯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6-357,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了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 ,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 9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分期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 ,术前MRI检查采取横断位和矢状位的T1W和T2W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了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 ,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 9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分期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 ,术前MRI检查采取横断位和矢状位的T1W和T2W成像 ,子宫内膜癌MRI分期按 1 988年FIGO分期原则。结果 :MRI分期的准确率达 78 9% ,其中对Ⅰ期的准确率为 92 .8% ,Ⅱ期的准确率为 1 0 0 % ,Ⅰ期和Ⅱ期的总准确率为 93 .7% ;对肌层浸润定位的准确率为85 .7%。结论 :MRI是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定位的一种优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术前分期 浸润 磁共振成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及宫颈浸润中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郑进华 陈忠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宫颈浸润的术前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前盆腔的核磁共振图像特点,判断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55例子宫内膜癌,MRI均检出。46...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宫颈浸润的术前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前盆腔的核磁共振图像特点,判断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55例子宫内膜癌,MRI均检出。46例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瘤灶的形态及大小,术前做出正确分期;MRI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不符合9例,其中过高分期4例,Ib期MRI诊断为Ic期;过低分期5例,Ⅲa期MRI诊断为Ic期,Ⅲc期MRI诊断Ⅲa期。结论:术前盆腔MRI并增强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必须检查项目之一,其为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手术病理分期 浸润 宫颈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肌层浸润程度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陶敏芳 程英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211-2212,共2页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且行手术治疗的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1例患者术前MRI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61例,敏感...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且行手术治疗的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1例患者术前MRI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61例,敏感度为85.9%。61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有6例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判断不符合病理分期,余55例均符合,符合率为90.2%,总符合率为77.5%(55/71)。结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肌层浸润程度判断中的价值是肯定的,术前行MRI检查对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肉眼估计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唐均英 曾品鸿 +1 位作者 徐小蓉 邵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中肉眼估计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指导术中淋巴结处理方式,有利于准确的手术分期及术后轴助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比较Ⅰ期子宫内膜癌术中肉眼观察的肌层浸润深度及术后显微镜下组织学肌层浸润深度。结果: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中肉眼估计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指导术中淋巴结处理方式,有利于准确的手术分期及术后轴助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比较Ⅰ期子宫内膜癌术中肉眼观察的肌层浸润深度及术后显微镜下组织学肌层浸润深度。结果:119例可评价I期子宫内膜癌病例中,术中准确估计肌层浸润深度106例。术中肉眼观察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为89.1%。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90.3%、70. 9%和95.5%。结论:术中肉眼估计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是可靠的、经济、快速的估计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方法,可以用于帮助手术医生筛选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浸润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冉 沈秀芝 +4 位作者 信瑞强 石清磊 王金洁 钟佳利 彭如臣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2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基于MRI平扫T2WI和增强T1WI的影像组学特征值,探讨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影像资料114例(ⅠA... 目的基于MRI平扫T2WI和增强T1WI的影像组学特征值,探讨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影像资料114例(ⅠA期86例,ⅠB期28例),以4∶1的比例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ITK-SNAP软件分别在矢状面平扫T2WI图像及多期增强T1WI图像第二时相进行手动逐层勾画ROI,分别对T2WI和增强T1WI数据集进行影像组学特征值提取(https://github.com/Radiomics/pyradiomics),并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http://scikit-learn.org/),采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基于平扫T2WI图像特征值建立的RF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在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8,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87.5%、93.3%,模型中重要性排名前3位的特征分别为形状平坦度(shape flatness,SF)、灰度级带矩阵区域方差(GLSZMzonevariance,GLSZM-ZV)、灰度级长矩阵运行方差(GLRLM run variance,GLRLM-RV);基于增强T1WI图像建立的RF模型在测试集的AUC为0.818,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8%、100%、75.0%,模型中重要性排名前3位的特征分别为SF、灰度相关矩阵高灰度依赖程度(GLDM large dependencehighgraylevelemphasis,GLDM-LDHGLE)、灰度共生矩阵相关性(GLCM correlation)。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其中基于平扫T2WI图像建立模型较增强T1WI显示出更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浸润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高志远 何悦明 +1 位作者 柳丽 杨振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5-939,共5页
目的:探讨T2WI、动态增强成像(DCE)、DWI及联合序列(T2WI+DCE+DW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43例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分别应用T2WI、DCE、DWI及联合序列对肿瘤肌层浸润深... 目的:探讨T2WI、动态增强成像(DCE)、DWI及联合序列(T2WI+DCE+DW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43例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分别应用T2WI、DCE、DWI及联合序列对肿瘤肌层浸润深度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2WI、DCE、DWI、联合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72%、88.10%、80.49%、93.02%,4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DCE、DWI、联合序列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7、0.66、0.48、0.78。结论:磁共振T2WI、DCE、DWI及联合序列对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DCE、联合序列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T2WI、DCE及DWI序列均是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的可靠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癌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卢婉婷 严思悠 +4 位作者 胡志坚 何斐 林征 陈丽红 黄玉秀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特征与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关系,同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以更好预测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7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特征与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关系,同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以更好预测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7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高危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截断值。结果:2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共有101例有深肌层浸润。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25血清水平>35 U/ml、肿瘤最大直径>3 cm、中/低分化是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高危因素,其OR值分别为3.980(95%CI 1.998~7.926)、2.526(95%CI 1.470~4.339)、1.796(95%CI 1.035~3.116)。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Logit P=-2.521+1.381×术前血清CA125水平+0.927×肿瘤最大直径+0.585×组织分级。绘制回归模型预测概率的ROC曲线,其AUC为0.702(95%CI 0.636~0.768);取深肌层浸润概率P=0.32为截断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4%和79.2%。P>0.32时,深肌层浸润的可能性大。结论:联合术前血清CA125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和组织分级这3个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的可能性。当深肌层浸润概率P>0.32时,深肌层浸润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浸润 相关因素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扩散模型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希 吴慧 +2 位作者 高阳 乔鹏飞 牛广明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评估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各参数对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Ⅰ期子宫内膜癌53例,行常规MRI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在各参数伪彩图上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 目的评估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各参数对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Ⅰ期子宫内膜癌53例,行常规MRI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在各参数伪彩图上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真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DDC)、水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根据子宫全切术后病理结果分为Ⅰa期和Ⅰb期。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差异性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效能。结果Ⅰb期D、f、DDC、ADC值小于Ⅰa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期D*值大于Ⅰa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期α值小于Ⅰa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DDC、ADC值对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67、0.762、0.794、0.774。结论单指数模型对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有一定帮助,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较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肿瘤 浸润深度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可疑肌层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萌昕 宁程程 +5 位作者 马凤华 朱勤 陶祥 罗雪珍 张宏伟 陈晓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53,共9页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MRI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影像学疑似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invasion,MI)的综合方案,评估其诊断价值,探讨影像学可疑肌层浸润对保育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65例有保...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MRI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影像学疑似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invasion,MI)的综合方案,评估其诊断价值,探讨影像学可疑肌层浸润对保育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65例有保留生育功能需求的早期内膜癌患者,其中41例经MRI检查排除肌层浸润(参照组),24例提示可疑肌层浸润并进行病灶定位,通过宫腔镜下一步电切术(整体切除内膜病灶、下方基底层和3~5 mm肌层)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排除肌层浸润的患者,接受保育治疗,其临床特征和保育治疗结局与参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利用基于MRI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的诊断方案,24例疑似肌层浸润的患者中6例经电切病理证实肌层浸润,纳入MI组,接受手术治疗;余18例电切病理未见肌层浸润证据的患者被纳入非MI组,接受保育治疗。非MI组的累积完全缓解率在治疗早期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在保育治疗第8个月(27.8%vs.61.0%,P=0.024)和第18个月(82.5%vs.94.8%,P=0.037)低于参照组。非MI组完全缓解后随访12个月的累积复发率高于参照组(50.0%vs.0,P<0.001),3例非肌层浸润复发患者经再次保育治疗后全部再次完全缓解。非MI组和参照组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I组有1例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结论MRI指导下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联合病理检查是综合评估早期内膜癌肌层浸润的有效手段,与MRI评估相比,帮助了约75%的患者得以保留生育能力,但临床对待这类病例应当谨慎诊治、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子宫内膜癌(EC) 宫腔镜 子宫浸润(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在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Ki-67和P53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萌 景梦园 +1 位作者 曹云太 郭钰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5,共8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术前无创性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 infiltration,MI)、Ki-67和P53表达水平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术前无创性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 infiltration,MI)、Ki-67和P53表达水平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术前接受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在术后经病理证实的105名EC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两名独立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照MRI增强和DWI图像在ADC图像上测量EC的最大ADC值(ADCmax)、平均ADC值(ADCmean)及最小ADC值(ADCmin)。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EC患者的临床信息、ADC值与MI、Ki-67和P53表达的相关性,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ADCmax、ADCmean和ADCmin与EC患者MI、Ki-67和P53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5),而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仅与EC患者MI和Ki-67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5)。将ADCmax、ADCmean、ADCmin与FIGO分期结合起来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ADCmax、ADCmean、ADCmin和FIGO分期预测MI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分别为0.809、0.707、0.693、0.694和0.599;预测Ki-67表达水平的AUC值分别为0.897、0.879、0.849、0.808和0.550。结合ADCmax、ADCmean、ADCmin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ADCmax、ADCmean和ADCmin预测P53表达水平的AUC值分别为0.665、0.615、0.641和0.654。结论基于ADC值联合FIGO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方法在术前无创性评估EC患者MI、Ki-67和P53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浸润 KI-67 P53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p16表达有助于伴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与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鉴别 被引量:4
16
作者 Kihara A Amano Y +2 位作者 Yoshimoto T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556,共1页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由非典型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肌样间质构成的息肉样病变,常与伴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混淆。作者拟通过分析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间质成分的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组织学特征,以寻求独特标志物鉴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由非典型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肌样间质构成的息肉样病变,常与伴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混淆。作者拟通过分析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间质成分的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组织学特征,以寻求独特标志物鉴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和伴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癌 浸润 间质成分 息肉样病变 非典型息肉样腺 子宫内膜腺体 纤维 组织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B2和p16表达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在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诊断中的价值
17
作者 汪稳庚 李明 +3 位作者 周炜根 张巧惠 程平 窦红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4-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组化SATB2和p16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在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M)、肌层浸润性内膜样癌(myometrial infiltrating endometrioid carcinoma,MIEC)及伴有间质纤维化的子宫内膜息肉(interstiti...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组化SATB2和p16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在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M)、肌层浸润性内膜样癌(myometrial infiltrating endometrioid carcinoma,MIEC)及伴有间质纤维化的子宫内膜息肉(interstitial fibrotic endometrial polyps,IFEP)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2例APAM、20例MIEC和25例IFEP,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SATB2和p16在3组病例间质细胞中的表达;评估3组病例中4项形态学特征:复杂腺体结构、成熟鳞化和桑葚样化生、纤维肌性间质、细胞非典型性。结果SATB2在APAM(31/32)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MIEC(1/20)和IFEP(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在APAM(32/32)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MIEC(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IFEP(2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特征:与MIEC相比,APAM具有明显的成熟鳞化和桑葚样化生(APAM组31/32,MIEC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复杂腺体结构(APAM组22/32,MIEC组20/20)、纤维肌性间质(APAM组32/32,MIEC组20/20)、细胞非典型性(APAM组32/32,MIEC组20/20)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FEP组相比,APAM具有典型的复杂腺体结构(APAM组20/32,IFEP组0/25)、成熟鳞化和桑葚样化生(APAM组32/32,IFEP组2/25)、细胞非典型性(APAM组32/32,IFEP组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病例纤维肌性间质(APAM组32/32,IFEP组2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免疫组化SATB2和p16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有助于APAM的诊断,以及和MIEC和IFEP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息肉样腺 子宫内膜样癌 浸润 子宫内膜息肉 间质纤维化 SATB2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症相关基因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成臣 桂涛 +2 位作者 蒋勇军 张真真 万贵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70-1672,共3页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是子宫内膜向肌层浸润并弥漫性生长,表现为子宫肌层中出现异位的内膜和腺体,伴周围肌层细胞肥大和增生。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近...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是子宫内膜向肌层浸润并弥漫性生长,表现为子宫肌层中出现异位的内膜和腺体,伴周围肌层细胞肥大和增生。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基因水平,在遗传因素、基因改变及免疫因素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涉及基底子宫内膜直接侵入肌层生长、子宫间质组织分化异常、甾体激素的作用,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基因水平改变等.其发病源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在某种尚未明确的刺激因子的作用下。直接向深层生长而侵入平滑肌肌束间,其发展是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渗透到子宫肌层中.导致平滑肌细胞增生,可能是通过重构路径对于因激素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而表现出的体腔上皮的再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基因改变 平滑细胞增生 上皮间质转化 子宫内膜 浸润 子宫 基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GO(2023)分期与子宫内膜癌精准病理诊断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爱军 薛卫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27,共3页
子宫内膜癌通常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准确的分期对患者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2023年6月FIGO根据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别是分子病理学)的研究及... 子宫内膜癌通常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准确的分期对患者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2023年6月FIGO根据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别是分子病理学)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对FIGO(2009)子宫内膜癌分期进行更新[1]。FIGO(2023)子宫内膜癌分期(简称新分期)更加注重预后因素的整合,相关病理指标也更加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组织学类型 子宫浸润 淋巴脉管浸润 FIGO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妇产科联盟2023子宫内膜癌ⅠA3新分期的依据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莹莹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9-711,共3页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癌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存在年轻化趋势。随着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在2023年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进行了更新,相较于2009版有了重大的改变,其中首次将部...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癌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存在年轻化趋势。随着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在2023年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进行了更新,相较于2009版有了重大的改变,其中首次将部分子宫内膜癌伴卵巢受累的患者单独划分为ⅠA3期,定义为同时局限于子宫和卵巢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并满足:<50%肌层浸润、无淋巴脉管浸润、无其他部位转移及卵巢单侧肿瘤,局限于卵巢,无包膜侵犯/破裂(相当于pT1a)[1]等条件。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其预后通常较好,不需要补充后续治疗。本文旨在探讨ⅠA3新分期的证据缘由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后续治疗 预后影响因素 浸润 国际妇产科联盟 脉管浸润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