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瘢痕憩室MR动态增强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健 徐新艳 +2 位作者 陈勃 周政 蔡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CS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宫腔镜证实的32例同时做过阴道超声与MR的CSD病例,对其声像图及CDFI特点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对照手术结果进行回顾... 目的: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CS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宫腔镜证实的32例同时做过阴道超声与MR的CSD病例,对其声像图及CDFI特点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对照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与MR动态增强在CSD诊断中,对发现病变的敏感性基本一致,分别为93.75%和100%,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MR高于经阴道超声,分别为87.5%和96.87%。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重复性好、无并发症等优势,是诊断CSD的首选方法;MR动态增强其空间分辨力及软组织分辨力高,能直观地了解憩室的形态,对子宫周围组织结构的进行全面的判断分析,不存在检查的"时间窗"问题,可为CSD的诊治提供直观详细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憩室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MR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经模式子宫瘢痕憩室患者三维超声参数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6-63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月经模式子宫瘢痕憩室(CSD)患者三维超声参数的差异。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CSD患者310例,根据其月经模式分为6组:月经规律组(51例)、经期延长组(210例)、月经频发组(18例)、...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月经模式子宫瘢痕憩室(CSD)患者三维超声参数的差异。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CSD患者310例,根据其月经模式分为6组:月经规律组(51例)、经期延长组(210例)、月经频发组(18例)、月经稀发组(10例)、不规则出血组(10例)、经间期出血组(11例),对其子宫三维超声参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在经期延长组中,根据经期延长时间分为3组:A组:经期8~10天(102例);B组:经期11~12天(90例);C组:经期>12(18例),对其三维超声参数进一步比较。结果:①CSD患者月经模式中经期延长者比例最高。②不同月经模式之间比较,经期延长组的憩室容积、憩室周围血管指数(VI)、血管血流指数(VFI)均高于月经规律组(P<0.05),月经频发组、不规则出血组VI、VFI高于月经规律组(P<0.05)。6组之间患者年龄、剖宫产次数、瘢痕憩室周围血流指数FI、残存肌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期延长不同时间患者比较,C组瘢痕憩室容积、瘢痕憩室周围VI、VFI均高于A组(P<0.05),B组瘢痕憩室容积、憩室周围VI、FI、VFI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残存肌层厚度、瘢痕憩室周围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月经模式异常(如经期延长、月经频发、不规则出血)CSD患者憩室容积及憩室周围血管化程度高于月经规律患者,三维超声参数对于CSD患者的临床诊疗、疗效评价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憩室 月经模式 三维超声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戴佳旸 郭璐 +1 位作者 王圆圆 孔祥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0-786,共7页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报告CSD发生率或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报告CSD发生率或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同时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和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5个国家6401例产妇,其中CSD患者17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SD整体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发生率、6个月及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2%(95%CI 0.23~0.41)、33%(95%CI 0.25~0.42)、22%(95%CI 0.12~0.32),剖宫产次数增加(OR 3.65,95%CI 2.57~5.17)、产程延长(OR 1.73,95%CI 1.14~2.62)、胎膜早破(OR 2.93,95%CI 2.10~4.10)、子宫后位(OR 5.48,95%CI 3.05~9.84)、贫血(OR 3.32,95%CI 2.01~5.49)、胎数增加(OR 2.31,95%CI 1.09~4.92)、围产期感染(OR 15.96,95%CI 6.55~38.88)、子宫单层缝合(OR 18.5,95%CI 1.84~185.70)是剖宫产术后C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CSD发生率较高,现有证据表明,剖宫产次数增加、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子宫后位、贫血、胎数增加、围产期感染、子宫单层缝合均可能增加剖宫产术后CSD患病风险,医务人员应当更加重视易患CSD产妇的产后随访及治疗,早发现,早治疗,保障孕龄期妇女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瘢痕憩室 发生率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4
4
作者 苏冠男 王武亮 +1 位作者 袁博 王冬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经期延长、淋漓不尽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既往有剖宫产史的患者1 086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剖宫产围术期情况、PCSD的发生情况3个部分进行调查...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经期延长、淋漓不尽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既往有剖宫产史的患者1 086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剖宫产围术期情况、PCSD的发生情况3个部分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 1 056例有效问卷中,发生PCSD 52例,发生率为4.9%.剖宫产次数≥2次[OR=7.885,95%CI(2.206,28.181)]、胎膜早破[OR=3.664,95% CI(1.709,7.853)]、产程延长[OR=5.200,95% CI (2.086,12.966)]、择期手术[OR =2.408,95% CI(1.230,4.718)]、子宫后位[OR=1.954,95%CI(1.018,3.751)]、多胎(胎数≥2)妊娠[OR=3.823,95%CI(1.715,8.522)]、体质量增加≥20 kg[OR =6.896,95% CI (3.084,15.424)]、轻/中度贫血[OR=3.460,95%CI (1.071,11.179);OR=8.057,95% CI (3.652,17.773)]是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P<0.05).144例2次剖宫产患者,手术间隔时间<2年的PCSD发生率为63.6% (14/22),高于2~5年(17.1%,6/35)、>5年(26.4%,23/87) PCS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1).结论 具有多次剖宫产史、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年、胎膜早破病史、产程延长、择期手术、子宫后位、肥胖、贫血、多胎因素的剖宫产患者,术后患PCSD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剖宫产术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