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被引量:61
1
作者 徐大宝 何亚琼 +2 位作者 刘慧 万亚军 薛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有效性。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行宫腔镜下矫形术的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且术后均随访1年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有效性。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行宫腔镜下矫形术的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且术后均随访1年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9例经期延长者术后经期正常;术前1例经期延长伴不孕患者术后经期正常,但1年后仍未孕;术前1例经间期出血者症状消失;术前1例性交后出血者术后仍有症状。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阴道出血 宫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再次妊娠结局 被引量:9
2
作者 罗惠娟 李依米 +4 位作者 王宁 罗文斌 杨艳东 石晓兰 肖小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再次妊娠的PCSD孕产妇80例为PCSD组,同日分娩的瘢痕子宫非缺陷再次妊娠者169例为NPCSD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其新生儿资料,分析PCSD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PCSD组早产发生...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再次妊娠的PCSD孕产妇80例为PCSD组,同日分娩的瘢痕子宫非缺陷再次妊娠者169例为NPCSD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其新生儿资料,分析PCSD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PCSD组早产发生率高于NPCSD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NPCSD组;PCSD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小于NPCSD组;PCSD组先兆子宫破裂2例,发生率达3.77%,NPCSD组先兆子宫破裂1例,发生率0.59%.结论:PCSD患者再次妊娠早产、子宫破裂、低体质量儿的风险增加,超声形态学检测虽不能有效的评估风险,但憩室体积越大子宫下段肌层功能可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再次妊娠 妊娠结局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大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惠娟 王宁 +4 位作者 周娟 汤小湄 陈宇毅 罗文斌 肖小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79-2084,共6页
目的:将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到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模型大鼠体内,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取雌性SD大鼠50只、将其随机分为3组:正常手术组(N-O组)10只、模型对照组(M-C组)20只和模型治疗组(M-T组)20只。孕第19天N-O组... 目的:将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到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模型大鼠体内,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取雌性SD大鼠50只、将其随机分为3组:正常手术组(N-O组)10只、模型对照组(M-C组)20只和模型治疗组(M-T组)20只。孕第19天N-O组剖宫取胎后连续缝合子宫切口;M-C组与M-T组剖宫产术后子宫肌壁注射脂多糖(LPS)联合电凝(功率为10 W)子宫切缘,间断缝合切口。M-T组分A、B亚组(各10只),A组静脉注射0.5 m L+阴道灌注0.5 m L(1×10~9/L)WJMSCs,B组阴道灌注1 m L同浓度WJMSCs,每周1次,共3次;M-C亦分A、B亚组(各10只),与M-T组同样方法处理,仅将生理盐水替代WJMSCs。各组治疗后第1和4周,分别处死6和4只,留双侧子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肌动蛋白(actin)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通过体视学分析,检测子宫肌层和内膜的修复情况。结果:WJMSCs治疗后第1和4周,M-C组子宫肌层厚度和actin体积密度(Vv)均显著低于N-O组,肌层胶原纤维Vv和内膜缺陷率高于N-O组(P<0.05);WJMSCs治疗后第1和4周,M-T的A和B组的肌层厚度和actin Vv均显著高于M-C组,肌层胶原纤维Vv低于M-C组;M-C组内膜缺陷率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WJMSCs可促进PCSD大鼠子宫肌层结构和功能的修复。静脉+局部联合治疗和单纯阴道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通胶 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肌动蛋白 细胞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文静 胡孟彩 +1 位作者 高翔 樊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究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修复作用。方法:SD孕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孕第19天行剖宫取胎术;模型组剖宫取胎术后,于子宫切口两侧肌壁注射脂多糖,并应用电刀电凝切口两侧;治疗A组造模后于子宫切... 目的:探究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修复作用。方法:SD孕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孕第19天行剖宫取胎术;模型组剖宫取胎术后,于子宫切口两侧肌壁注射脂多糖,并应用电刀电凝切口两侧;治疗A组造模后于子宫切口上局部涂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0.5 mL;治疗B组造模后于子宫切口肌层多点注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0.5 mL。实验第50天处死大鼠,取双侧子宫标本,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瘢痕区域子宫肌层厚度与内膜厚度,计算子宫内膜缺陷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面积百分比、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镜下观察,模型组子宫瘢痕部分肌层变薄,肌纤维断裂、消失,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内膜层较薄,上皮断裂、不连续,严重者消失。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瘢痕区域子宫肌层厚度与内膜厚度、α-SMA阳性面积百分比均降低,TGF-β1阳性面积百分比、子宫内膜缺陷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A组、治疗B组瘢痕区域的子宫肌层厚度与内膜厚度、ɑ-SMA阳性面积百分比均升高,TGF-β1阳性面积百分比、子宫内膜缺陷率均降低(P<0.05)。治疗A、B组间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再生,恢复子宫瘢痕区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ɑ-SMA TGF-Β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用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韩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B超诊断情况,同时研究瘢痕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9例剖宫产产妇采用B超检查,并根据PCSD定义将其分为对照组(宫壁瘢痕完整)和试验组(宫壁瘢痕缺损)。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剖宫... 目的探讨和分析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B超诊断情况,同时研究瘢痕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9例剖宫产产妇采用B超检查,并根据PCSD定义将其分为对照组(宫壁瘢痕完整)和试验组(宫壁瘢痕缺损)。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剖宫产次数和阴道试产等情况。结果采用B超检出PCSD的概率为61.62%(61/99)。试验组产妇出现的瘢痕位置距宫颈内口(5.69±1.89)mm,与对照组[(6.49±2.20)mm]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产妇后位子宫占65.57%(40/61),与对照组[31.58%(12/38)]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产妇年龄、阴道试产以及剖宫产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B超检查诊断PCSD检出率高,瘢痕位置与宫颈内口较近,且引发PCSD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后位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超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