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因子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昆 毛伟 +4 位作者 李婷婷 刘博 关红 裴乐 曹金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41-1848,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1β和IL-8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与金黄...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1β和IL-8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体外感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两种细菌刺激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并用HE染色法观察两种细菌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体外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和IL-8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浓度为1×10~5、1×10~6 CFU/mL时,IL-6、IL-1β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浓度为1×10~7 CFU/mL时,IL-6、IL-1β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感染浓度为1×10~6 CFU/mL时,IL-8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感染浓度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感染1×10~5~1×10~9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时,IL-6、IL-1β及IL-8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相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P<0.01)。HE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后仍有部分上皮细胞保留,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上皮细胞全部脱落。本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不同。大肠杆菌感染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被显著上调,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破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程度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介素6(IL-6) 白介素1β(IL-1β) 白介素8(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的宫腔镜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 被引量:22
2
作者 蔡絮吟 黄东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50-351,353,共3页
分析宫腔镜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查找置入宫内节育器(IUD) 后出血原因中的作用。应用电视宫腔镜对120 例IUD后出血病例进行镜检, 并对其中100 例行诊刮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经宫腔镜发现子宫内膜出血... 分析宫腔镜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查找置入宫内节育器(IUD) 后出血原因中的作用。应用电视宫腔镜对120 例IUD后出血病例进行镜检, 并对其中100 例行诊刮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经宫腔镜发现子宫内膜出血105 例次 (69.5% ), 内膜息肉及息肉样增生29 例次 (19.2% ), 子宫粘连11 例次 (7.3% ), 子宫肌瘤6 例次(4.0% ), IUD形态与位置异常29例次(24.2% )。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100 例, 其中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52例(52.0% ),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4 例(44.0% )。结论: IUD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IUD对子宫内膜局部的机械性压迫,引起内膜充血、坏死及出血; IUD的位置、大小与宫腔不相匹配; 合并子宫或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宫腔镜结合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可较准确地诊断IUD后出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内膜组织 病理检查 宫内节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中药对超促排卵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建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20-2322,共3页
目的:观察二至天癸颗粒对促排卵小鼠子宫内膜厚度及组织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性成熟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配合HMG组)、模型组(HMG组)和正常组(生理盐水组),于检栓第4天(D4)上午脱颈处死小鼠,宫角作石蜡包埋切... 目的:观察二至天癸颗粒对促排卵小鼠子宫内膜厚度及组织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性成熟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配合HMG组)、模型组(HMG组)和正常组(生理盐水组),于检栓第4天(D4)上午脱颈处死小鼠,宫角作石蜡包埋切片,行子宫内膜厚度及组织形态学指标测量。结果:模型组小鼠D4子宫内膜发育明显延迟,子宫内膜发育成熟率为30%,显著低于正常组,且内膜与间质发育可见不同步;治疗组内膜成熟率可达90%,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子宫内膜腺体面积及腺腔面积与正常组接近,较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二至天癸颗粒可明显改善HMG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指标,提高子宫内膜成熟度,这可能是该方补肾益天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作用机制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天癸颗粒 超促排卵 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测肿瘤坏死因子mRNA在宫颈细胞及子宫内膜组织的定位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守怡 吴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mRNA)在宫颈细胞及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及其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对3个传代的宫颈细胞系(HiSa、W12、NCx)、石蜡包埋的宫颈组织96例、子宫内膜组织75例进行了TNFmRNA定位表达的...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mRNA)在宫颈细胞及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及其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对3个传代的宫颈细胞系(HiSa、W12、NCx)、石蜡包埋的宫颈组织96例、子宫内膜组织75例进行了TNFmRNA定位表达的研究。结果TNFαmRNA在SiHa和W12细胞中有阳性表达,NCx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在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见于上皮、间质、血管壁及平滑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见于间质单个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结论宫颈尖锐湿疣及宫颈鳞癌来源的上皮为TNF生成细胞之一;TNFmRNA表达强度与细胞增生程度有关;宫颈HPV感染对细胞内TNFmRNA表达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子宫肿瘤 原位杂交 MRNA 子宫颈细胞 子宫内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D_(2)/DP_(1)途径对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效林 韩润林 +5 位作者 毛伟 包海霞 刘昆 吴金迪 曹金山 刘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69-2176,共8页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DP1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症介质HMGB-1和PAFR的表达及对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DP1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症介质HMGB-1和PAFR的表达及对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1×10-6 mol/L DP1受体激动剂(BW-245C和15d-PGJ2)和等量(1×106 CFU/mL)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HE染色法检测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并评价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DP1受体激动剂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显著抑制奶牛子宫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坏死、崩解;而DP1受体激动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的加入显著减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程度(P<0.05)。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与以上两种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表明,PGD2能够抑制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损伤相关因子HMGB-1、PAFR的表达,减轻组织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是由DP1受体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炎症 HMGB-1 PA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方法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彦飞 谢广妹 +5 位作者 桑元坤 王丽 朱若昕 王嘉羚 张丽媛 冯帆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目的:采用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ERA)测序或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方法评估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种植窗,探讨两种技术对于改善此类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 目的:采用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ERA)测序或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方法评估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种植窗,探讨两种技术对于改善此类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诊断为RIF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和使用检测技术不同,分为对照组(n=36)、基因组(n=35)和组织学组(n=54),比较3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①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组和组织学组患者的胚胎植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与组织学组患者的胚胎植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②3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rank检验显示:基因组和组织学组患者50%达活产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与组织学组50%患者达活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照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基因组和组织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患者花费成本显著高于组织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对于RIF的患者可行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可有效缩短达活产时间,减少移植胚胎数目;②ERA测序和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种植窗的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尚不能明确哪种检测方法在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测序 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 反复种植失败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分离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7
作者 谭毅 顾美礼 +3 位作者 王智彪 潘永全 赖国旗 何明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 为了获得组织结构完整、功能正常的子宫内膜样本以进行胚胎着床的体外研究。方法 作者比较了剪碎法、刮取法和挤压法取得子宫内膜的效果。结果 挤压法得到的小鼠子宫内膜呈圆形条状 ;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完整 ,具有内膜上皮并包含... 目的 为了获得组织结构完整、功能正常的子宫内膜样本以进行胚胎着床的体外研究。方法 作者比较了剪碎法、刮取法和挤压法取得子宫内膜的效果。结果 挤压法得到的小鼠子宫内膜呈圆形条状 ;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完整 ,具有内膜上皮并包含腺体、血管的基质 ;意外发现子宫系膜侧的子宫内膜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组织 小鼠 缺损 取法 正常 体外研究 上皮 围着床期 腺体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输卵管起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魏利 吴凯彦 王轶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1-812,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约为10%,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而引起的疾病。按照发生部位分为卵巢内异症和卵巢外内异症两大类,其中卵巢内异症占大多数。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意义 输卵管 妇科良性疾病 子宫内膜组织 内异症 育龄妇女 发生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尚英 彭松 王智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84,共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之一,病灶多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盆腔外较少见。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最常见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之一,病灶多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盆腔外较少见。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最常见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任何发生于腹壁的异位内膜病灶,最常见于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处,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高,AWE日趋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疗 子宫内膜组织 育龄期妇女 剖宫产术后 常见疾病 盆腔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方法对妇女生育力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夏和霞 张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3-615,共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以25-45岁妇女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以25-45岁妇女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及不孕。EMT发病率为10%-15%,在患有不孕或慢性盆腔痛的患者中可达30%以上,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EMT患者中约50%伴发不孕。引起不孕的原因复杂,可能与盆腔解剖结构异常、微环境改变、免疫系统异常及排卵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制定EMT的分类法对判断不孕的预后、评定疗效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自1921年,Sampson首次提出EMT的分类以来,临床分期法相继有Acosta(1973年),Kistnet(1977年),AFS(美国生育学会分期法,1978年),r-AFS(修订后美国生育会分期法,1985年)等,近年来,出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ndo—metriosis fertility index,EFI)、ENZIAN评分系统等新的分期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育龄期妇女 临床分期 生育力 慢性盆腔痛 价值 评估 子宫内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军 周应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60-763,共4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病理类型 浸润型 深部 子宫内膜组织 内异症 反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的IVF结局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彩虹 乔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3-424,共2页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中的生长形成的卵巢包块。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从输卵管返流的子宫内膜在卵巢附着、生长而成。根据这个理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中的生长形成的卵巢包块。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从输卵管返流的子宫内膜在卵巢附着、生长而成。根据这个理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个假囊肿,其囊壁是内陷的卵巢皮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IVF结局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 子宫内膜组织 卵巢包块 卵巢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虚火旺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玉芳 赵可宁 +1 位作者 王黎 朱海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 观察阴虚火旺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学变化。方法 患者于月经后行刮宫术 ,子宫内膜进行普通病理学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结果 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免疫组化IgA积分值明显高于抗精子抗体阴性不孕症患者 ,... 目的 观察阴虚火旺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学变化。方法 患者于月经后行刮宫术 ,子宫内膜进行普通病理学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结果 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免疫组化IgA积分值明显高于抗精子抗体阴性不孕症患者 ,2者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免疫性不孕子宫内膜IgA高表达 ,提示子宫内膜参予了免疫活动 ,是引起不孕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阴虚火旺型 子宫内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抑制基因KAI1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孟香 高英敏 +2 位作者 王秀华 刘玉琴 陈高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KAI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4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中KAI1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 目的探讨KAI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4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中KAI1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1)和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P<0.01)。KAI1蛋白的表达随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P<0.01),肌层浸润深度(P<0.01)及手术-病理分期(P<0.05)的增高而降低,并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KAI1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组织(P<0.01)。KAI1阴性的患者总的生存率低于阳性者(P<0.01,<0.01)。结论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表达下调,有望成为内膜癌恶性程度评估,转移预测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基因KAI1 转移抑制 KAI1蛋白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免疫组化S-P法 不典型增生组织 子宫内膜组织 肌层浸润深度 恶性程度 组织学类型 淋巴结转移 蛋白表达 方法应用 表达情况 腺癌组织 病理分期 表达下调 恶性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管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
15
作者 徐小红 刘悦 +1 位作者 潘静 邓小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94-396,共3页
应用瑞典欧立宫颈管毛刷获取宫颈管细胞 ,对 1 0 93例需进行分段诊刮术的病人进行细胞学检查 ,并与以分段诊刮术或子宫全切术获得的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宫颈管毛刷和宫颈管搔刮术取材满意率分别为 82 .5 %和 1 7.0 %... 应用瑞典欧立宫颈管毛刷获取宫颈管细胞 ,对 1 0 93例需进行分段诊刮术的病人进行细胞学检查 ,并与以分段诊刮术或子宫全切术获得的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宫颈管毛刷和宫颈管搔刮术取材满意率分别为 82 .5 %和 1 7.0 %。 60例子宫内膜癌病人中 48例接受了分期手术 ,其中 1 4例宫颈受累。在判断宫颈是否受累方面 ,宫颈管细胞学的敏感性为 71 .4% ,特异性为 82 .4% ;宫颈管搔刮术的敏感性为 5 0 .0 % ,特异性为 79.4%。提示 :宫颈管细胞学检查阳性不一定代表宫颈管受累 ,但对术前决定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管 细胞学检查 诊断 子宫内膜 诊刮术 搔刮术 病人 子宫内膜组织 特异性 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全诗敏 隋燕霞 +5 位作者 柳雨 杨婷 赵娟 裴美丽 郭艳平 杨筱凤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对可同时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样本的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组织学联合细胞学检查,分析对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从而初步探讨利用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组织学联合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患者共73例,... 目的:对可同时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样本的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组织学联合细胞学检查,分析对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从而初步探讨利用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组织学联合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患者共73例,分别行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细胞学取样和诊刮术(D&C)操作组织学取样,以D&C取样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做为金标准,分析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所取得子宫内膜组织学及细胞学标本与D&C所取得子宫内膜组织学标本满意度均超过95%,3组标本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诊断灵敏度91.67%、特异度100%、阴性预测值(NPV)98.39%,阳性预测值(PPV)100%,诊断符合率98.63%。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收集满意的细胞学标本70例,细胞学诊断灵敏度63.64%,特异度100%,NPV 93.65%,PPV 100%,诊断符合率94.29%。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联合细胞学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操作过程中,89.04%(65/73)患者为轻度疼痛,11.00%(8/73)为中度疼痛,D&C操作过程中,91.78%(67/73)为中度疼痛,8.22%(6/73)为重度疼痛。结论: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满意,可满足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组织学联合细胞学诊断准确性高,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患者疼痛轻微、容易接受,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筛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取样器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筛查 子宫内膜细胞学 子宫内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D_(2)-DP_(1)受体途径对细菌性奶牛子宫内膜炎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效林 包海霞 +2 位作者 毛伟 刘博 曹金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5,共5页
为了阐明前列腺素D 2(prostaglandin D2,PGD 2)/DP 1受体途径参与大肠埃希氏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所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用浓度1×10^(-6) mol/L的DP 1受体... 为了阐明前列腺素D 2(prostaglandin D2,PGD 2)/DP 1受体途径参与大肠埃希氏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所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用浓度1×10^(-6) mol/L的DP 1受体激动剂(BW-245C,15d-PGJ2)或DP 1受体抑制剂(S5751,MK-0524)处理E.coli与S.aureus感染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12 h,用RT-qPCR检测IL-6、TNF-α和NOS-2表达变化;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6、TNF-α分泌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中NOS-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coli和S.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TNF-α和NOS-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DP 1受体激动剂与E.coli和S.aureus共孵育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显著抑制组织中IL-6、TNF-α和NOS-2的表达(P<0.05);而DP 1受体抑制剂、E.coli和S.aureus共同处理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组织中IL-6、TNF-α和NOS-2的表达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表明PGD 2/DP 1途径在细菌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炎症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雷静霞 任玲 +1 位作者 周健 魏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使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IUD取出术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使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IUD取出术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按常规方法取出IUD,试验组取出IUD后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结果患者均完整取出IU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因症取出IUD患者异常子宫内膜检出率为27.8%(10/36),高于无症状取出IUD患者的7.7%(2/26)(P=0.048)。结论在IUD取出术中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检查不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手术时间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且因症取出IUD患者异常子宫内膜检出率高于无症状取出IU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宫内避孕器 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 子宫内膜组织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娟 方小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674-675,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约10%。以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部位种植、生长及浸润为特征,以持续加重的痛经、盆腔粘连和不孕为主要表现,最常见于腹膜和卵巢。该疾病是一种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约10%。以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部位种植、生长及浸润为特征,以持续加重的痛经、盆腔粘连和不孕为主要表现,最常见于腹膜和卵巢。该疾病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临床上却呈侵袭性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白细胞介素-18 子宫内膜组织 生长功能 良性疾病 妇科常见病 生物学行为 育龄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子宫异位症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春萍 王志刚 +2 位作者 季夏芸 王炎 曹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44-46,I0006,共4页
目的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同时种植于大鼠体内三个不同部位,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进行比较评估。方法取3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左侧腹壁、子宫卵巢韧带和右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间,术后第21天取出异位组... 目的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同时种植于大鼠体内三个不同部位,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进行比较评估。方法取3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左侧腹壁、子宫卵巢韧带和右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间,术后第21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异位内膜可以在大鼠不同部位同时生长,体积和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其种植成功率差异不显著(93%~100%),且种植物组织形态相似。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但皮下种植更简单,更直观,可减小损伤,便于反复实验及连续性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子宫内膜组织 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