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8-300,共3页
关键词
子宫
内膜
乳头状
浆液
性
癌
研究进展
UPSC
发生率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岩
耿晓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870,共2页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雌激素依赖型,即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Ⅱ型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雌激素依赖型,即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Ⅱ型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发病率不到子宫内膜癌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内膜
浆液
性
乳头状
癌
非雌激素依赖型
子宫
内膜
样腺
癌
子宫
内膜
癌
妇科恶
性
肿瘤
透明细胞腺
癌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MRI表现
3
作者
钟穗兴
丁莹莹
+6 位作者
艾丛慧
金雁
谭静
王洪波
张荟美
李苗苗
张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_(2)WI上,UPSC信号较EAC...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_(2)WI上,UPSC信号较EAC更不均匀(发生率分别为84.21%和44.74%),囊变坏死(分别为42.11%和5.26%)、出血(分别为21.05%和0)的发生率更高,且病灶中可见小梁样低信号影(发生率分别为31.58%和0);UPSC的ADC值较EAC低,两者分别为(0.68±0.15)、(0.84±0.15)×10^(-3)mm^(2)/s;UPSC的≥1/2肌层浸润深度比例较EAC高(分别为57.89%和42.11%);UPSC以进行性强化为主(84.21%),而EAC以早期强化为主(78.95%);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UPSC与EAC病灶的最大径均值分别为(5.1±3.8)、(3.2±1.9)cm,两者的病灶形态均以肿块型为主,强化程度均以中度-明显强化为主,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相对于EAC,UPSC具有肌层浸润程度深,病灶内易囊变坏死及出血,并可见特异性小梁状短T_(2)信号结构,DWI上扩散受限更明显,增强呈进行性强化等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内膜
肿瘤
子宫
内膜
浆液
性
乳头状
癌
子宫
内膜
样腺
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巍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8-300,共3页
关键词
子宫
内膜
乳头状
浆液
性
癌
研究进展
UPSC
发生率
病因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岩
耿晓星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870,共2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2511343)
文摘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雌激素依赖型,即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Ⅱ型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发病率不到子宫内膜癌的10%,
关键词
子宫
内膜
浆液
性
乳头状
癌
非雌激素依赖型
子宫
内膜
样腺
癌
子宫
内膜
癌
妇科恶
性
肿瘤
透明细胞腺
癌
发病率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MRI表现
3
作者
钟穗兴
丁莹莹
艾丛慧
金雁
谭静
王洪波
张荟美
李苗苗
张娅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出处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89,共6页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面上项目[2019FE001-246、202001AY070001-071]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1J0259]。
文摘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_(2)WI上,UPSC信号较EAC更不均匀(发生率分别为84.21%和44.74%),囊变坏死(分别为42.11%和5.26%)、出血(分别为21.05%和0)的发生率更高,且病灶中可见小梁样低信号影(发生率分别为31.58%和0);UPSC的ADC值较EAC低,两者分别为(0.68±0.15)、(0.84±0.15)×10^(-3)mm^(2)/s;UPSC的≥1/2肌层浸润深度比例较EAC高(分别为57.89%和42.11%);UPSC以进行性强化为主(84.21%),而EAC以早期强化为主(78.95%);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UPSC与EAC病灶的最大径均值分别为(5.1±3.8)、(3.2±1.9)cm,两者的病灶形态均以肿块型为主,强化程度均以中度-明显强化为主,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相对于EAC,UPSC具有肌层浸润程度深,病灶内易囊变坏死及出血,并可见特异性小梁状短T_(2)信号结构,DWI上扩散受限更明显,增强呈进行性强化等MRI表现。
关键词
子宫
内膜
肿瘤
子宫
内膜
浆液
性
乳头状
癌
子宫
内膜
样腺
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Keywords
Endometrial tumor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的研究进展
李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研究新进展
李岩
耿晓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MRI表现
钟穗兴
丁莹莹
艾丛慧
金雁
谭静
王洪波
张荟美
李苗苗
张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