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1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温经汤通过PI3K/Akt/mTOR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翼 吴璐璐 +3 位作者 贺冰 梁莹莹 唐俐 谭泉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体外实验探讨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温经汤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GEO数据库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靶点并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预测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靶...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体外实验探讨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温经汤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GEO数据库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靶点并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预测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靶点并对核心靶点-药物配体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获得温经汤有效成分117种,对应靶点248个;GEO数据库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差异基因5312个;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在作用靶点97个,核心靶点为IL6、TNF、EGFR。子宫内膜异位症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内吞作用、钙信号通路、自噬、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表明IL6、TNF、EGFR与相应药物配体结合稳定。体外实验表明,温经汤可抑制PI3K/Akt/mTOR通路表达,促进LC3Ⅰ向LC3Ⅱ转化,增加Beclin-1表达,抑制P62表达。温经汤还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异性生物标志物CA125表达,减少异位内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增殖。结论温经汤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通过抑制PI3K/Akt/mTOR表达逆转自噬抑制是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物信息学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化癥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魏玮 尤家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温经化癥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中药组,每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中药组采用温经化癥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温经化癥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中药组,每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中药组采用温经化癥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妊娠率为52.00%(13/25),高于常规组的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常规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中药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中药组与常规组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中药组CA125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温经化癥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症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降低CA125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化癥汤 中药 寒凝血瘀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症 癥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3
作者 宋菁华 张坤 +1 位作者 郭红燕 丁慧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225例AW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0~108个月,(62.2±23.3)月,复发16例,未复发20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与...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225例AW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0~108个月,(62.2±23.3)月,复发16例,未复发20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AWE切除史、术前VAS评分、术中病灶数目、最大径和术后药物治疗与术后复发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WE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既往有AWE切除史(OR=4.082,95%CI:1.019~16.354,P=0.047),病灶多发(OR=5.275,95%CI:1.560~17.834,P=0.007),术后无药物治疗(OR=6.256,95%CI:1.479~26.457,P=0.013)。结论在AWE治疗中,既往有AWE切除史、病灶多发、术后未用药物治疗者更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未病干预指南》问题收集与确定
4
作者 赵若曦 胡国涛 +3 位作者 孙伟伟 李知然 廖星 赵瑞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6期153-159,共7页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确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未病干预指南》的基础及临床问题。方法基于前期文献查阅、初步泛调研及专家访谈,草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未病干预指南》问题。遴选15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确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未病干预指南》的基础及临床问题。方法基于前期文献查阅、初步泛调研及专家访谈,草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未病干预指南》问题。遴选15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纳入指南的问题。结果最终共65个条目确定纳入指南问题,凝练成8个指南问题。两轮德尔菲法质量控制良好,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0,德尔菲协调程度中,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3、0.2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510、0.309(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确定了纳入《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未病干预指南》的问题,为指南的后续制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 指南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5
作者 黄鲁 候萌 +4 位作者 蔡昱 陈敏秀 冯冲 孙晋萍 周莉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 总结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BE)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提高此类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方法,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至2024年因消化道症状就诊并初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0例B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年龄28~77岁,26例有生育... 目的 总结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BE)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提高此类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方法,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至2024年因消化道症状就诊并初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0例B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年龄28~77岁,26例有生育史,7例已绝经,4例有明确痛经史。病变部位:直肠24例,乙状结肠5例,回肠末端1例。反复腹痛者14例,便血者12例,大便习惯改变者10例,腹胀者6例,肛门坠胀感、排便困难或里急后重者3例;癌抗原125升高10例,癌抗原19-9升高4例。30例行腹部CT检查均显示肠壁不规则增厚,提示消化道肿瘤可能。30例后经结肠镜活检和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BE。误诊时间4~11 d。确诊后30例均行手术治疗,且4例联合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年,患者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 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结肠镜检查结果,临床医生初诊时很难将BE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区分开来,内镜活检也存在误诊可能,故需要通过深挖活检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及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才可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误诊 消化道恶性肿瘤 结肠镜 病理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确定《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临床问题
6
作者 石举梅 赵婷玉 +4 位作者 杨新春 张玉 徐冉 孙伟伟 赵瑞华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指南工作组严格遵循指南制定规范,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临床问题,便于指导指南后续工作。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初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临床问题PICO化构建原则编制专家问卷,通过... 目的:指南工作组严格遵循指南制定规范,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临床问题,便于指导指南后续工作。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初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临床问题PICO化构建原则编制专家问卷,通过两轮德尔菲法确定本指南临床问题。结果:两轮德尔菲法分别向34名专家发放问卷,回收率均100%,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934,变异系数分别为0%~37%及16%~37%,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77及0.105(均P<0.05)。两轮德尔菲法共有30个临床问题达成共识,经指南工作组专家讨论并将部分临床问题进行合并凝练后,最终纳入9个临床问题。结论:总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当下关注度最高的临床问题,通过两轮德尔菲法调查确定了需要纳入本指南的临床问题,为指南的后续制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西医结合 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氏妇科从消法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7
作者 彭霞 夏悦 +3 位作者 谢佳妮 刘虹麟 李婧怡 倪晓容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朱氏妇科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核心在于“瘀”,其治疗分别为张子和应用五苦六辛法,朱南山采用辛苦温通、化瘀消积法,朱小南着重辨气滞血瘀之偏,灵活选用气药和血药来消包块,朱南孙使用寒凉消包块法,胡国华的“六... 朱氏妇科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核心在于“瘀”,其治疗分别为张子和应用五苦六辛法,朱南山采用辛苦温通、化瘀消积法,朱小南着重辨气滞血瘀之偏,灵活选用气药和血药来消包块,朱南孙使用寒凉消包块法,胡国华的“六法”消融术,浅述了朱氏四代传人运用消法辨治EMs,以期为EMs提供更多的临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朱氏妇科 消法 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杨梦琪 华方方 赵玉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744-746,861,共4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EMT并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EMT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EMT并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EMT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非EMT患者纳入对照组。EMT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于出院后进行1年随访。统计EMT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并根据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检测对比两组入院时IL-2、IL-4、L-6、IL-8、IL-10、IL-17、IL-32水平。分析EMT患者的复发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的IL水平。分析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术前的IL水平。分析IL指标对EMT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60例EMT患者中,发生复发的有13例,复发率为21.67%。观察组术前IL-2、IL-4、IL-6、IL-8、IL-10、IL-3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术前IL-2、IL-4、IL-17、IL-3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术前IL-6、IL-8、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EMT患者入院时IL-6、IL-8、IL-10预测术后复发风险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0.75,均有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理想。结论:IL-2、IL-4、IL-6、IL-8、IL-10、IL-32指标在EMT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IL-6、IL-8、IL-10水平可能与患者术后复发有关,可用于预测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白细胞介素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解毒方配合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免疫失衡的影响
9
作者 刘匀慧 杨晓华 张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5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究化瘀解毒方配合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4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采取注射戈舍瑞... 目的:探究化瘀解毒方配合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4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采取注射戈舍瑞林治疗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化瘀解毒方进行治疗,持续3个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7/Treg比值、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比较,并统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95.74%vs 80.85%)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2组Th17细胞比例均降低,Treg细胞比例均增高,Th17/Treg比值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2组的PI、RI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比较(2.13%vs 12.7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瘀解毒方配合戈舍瑞林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EMT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失衡状况,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戈舍瑞林 化瘀解毒方 免疫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机制探析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10
作者 毛婷 周英 +1 位作者 潘海霞 梁静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4期727-733,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析中药干预铁死亡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合并不孕的物质基础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治疗EMs...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析中药干预铁死亡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合并不孕的物质基础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治疗EMs合并不孕的文献,筛选出中药内服组方,使用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并对中药种类进行分类及频数分析,筛选出高频中药;运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人类基因注释数据库(Genecards)检索铁死亡及EMs并不孕的交集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作用于交集靶点的高频中药及化合物;利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同时利用Network Analyzer功能分析各组分网络维度参数。结果:①最终纳入文献64篇,共使用中药128味,高频中药(用药频次≥10次)共22味,中药功效以活血化瘀药及补虚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②检索出铁死亡相关靶点66个、EMs及不孕靶点分别为3392个、5106个,仅7个交集靶点可在TCMSP数据库中匹配,将其定义为铁死亡-EMs合并不孕交集靶点。③根据交集靶点,运用TCMSP数据平台共筛选化合物29种、高频中药有13种可作用于交集靶点。④中药蒲黄及柴胡(Degree=6)、化合物山奈酚(kaempferol,Degree=11)及槲皮素(quercetin,Degree=10)与其他节点的连接数量最多。结论:EMs合并不孕以虚为本,以瘀阻冲任为标,中药治疗当重视调和肝脾,以活血化瘀药及补益药为主,兼顾他症。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中药蒲黄、柴胡等很可能以化合物山奈酚、槲皮素等为物质基础干预铁死亡治疗EMs合并不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 中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虚、痰、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的关系
11
作者 孙若男 姬霞 +5 位作者 邵艳社 赵月明 杨依格 李文凤 胡梦帆 全金蕊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9期136-140,共5页
纤维化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和成纤维组织过度分化引起。中医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EMT归于“癥瘕”“血瘕”等范畴,并将EMT的发病机制概括为“阳化气”不足与“阴成形”太过,提出“阳化气”不足,气... 纤维化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和成纤维组织过度分化引起。中医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EMT归于“癥瘕”“血瘕”等范畴,并将EMT的发病机制概括为“阳化气”不足与“阴成形”太过,提出“阳化气”不足,气化不利聚而生痰,血滞脉道而成瘀,导致疾病发生;病变之本是“阳化气”不足则脾肾阳虚,病变过程是“阴成形”太过则痰瘀渐生。可见“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与虚、痰、瘀关系密切,在EMT纤维化的病理演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探析虚、痰、瘀与EMT纤维化间的关系,并根据扶阳抑阴的治疗思路,提出温肾健脾以扶阳,化痰消癥以抑阴的治则,结合病因病机变化特点调整用药方案,分析和探讨能否有效延缓或改善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为中西医结合防治EMT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纤维化 “阳化气 阴成形” 温肾健脾 化痰消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梦宇 尹耀学 侯振(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5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约30%50%的EMs患者合并不孕,不孕机制主要包括排卵障碍、卵母细胞质量降低、胚胎发育异常、输卵管和盆腔环境改变等方面,其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约30%50%的EMs患者合并不孕,不孕机制主要包括排卵障碍、卵母细胞质量降低、胚胎发育异常、输卵管和盆腔环境改变等方面,其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是EMs排卵障碍所致不孕的重要机制之一。EMs通过炎症、氧化应激、内分泌失调和表观遗传异常等途径影响卵泡微环境、颗粒细胞功能以及卵泡发育,导致LUFS发生风险增加。尽管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为EMs患者提供了生育希望,但LUFS的高发生率对卵母细胞的获取也造成了严峻挑战。了解EMs相关LUFS机制,可为EMs药物靶向治疗及ART促进生育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育 女(雌)性 排卵 排卵诱导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菌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茂萍 常珩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微生态菌群是人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随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维系人体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女性常见病,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 微生态菌群是人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随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维系人体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女性常见病,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现有研究表明,肠道、生殖道菌群失衡可引发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并通过细胞因子和代谢通路引起全身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参与EMs进展。通过微生态菌群干预对EMs进行诊断与治疗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对微生态菌群失衡与EMs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EMs的诊疗提供更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生态失衡 生殖道微生态 肠道微生态 肠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选穴规律分析
14
作者 王洪亮 董志浩 +4 位作者 汤晓艳 何增林 李洁 董佳丽 王强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搜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25日收录的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搜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25日收录的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文献,创建针灸处方数据库并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8篇,提取针灸处方75条、腧穴45个,累计频次476次。分析得出应用频率排名前3的穴位依次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所选经脉主要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取穴部位大多在腹部;特定穴选用以交会穴、募穴、五腧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强关联规则23条,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关元-气海,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后得到5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遵循一定的选穴规律,以经络脏腑辨证为主,取穴为局部选穴与远近配穴,重视特定穴的应用,治疗本病的核心处方可能为关元-气海-三阴交-子宫-中极-足三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薄型内膜不孕患者的两种冻融胚胎移植方案比较
15
作者 王冬雪 包莉莉 +2 位作者 高冰倩 马晓芳 杨波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比较2种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薄型内膜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薄型子宫内膜患者200个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为... 目的:比较2种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薄型内膜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薄型子宫内膜患者200个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为降调节-人工周期组(D-HRT组,n=99)和降调节-促排卵方案组(D-OI组,n=101)。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内膜准备和胚胎移植相关指标、妊娠及围产结局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人工流产次数、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性激素水平、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及既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或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OI组扳机日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低于D-HRT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D-H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扳机前治疗天数、扳机日孕酮水平、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类型、优质胚胎率和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OI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高于D-HRT组,早期流产率、早产率低于D-H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异位妊娠率、双胎妊娠率、剖宫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及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采用D-OI方案可获得比D-HRT方案更高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且早期流产率和早产率更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排卵诱导 激素替代疗法 妊娠率 薄型子宫内膜 活产率 冻融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联合地屈孕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Kupperman评分及血清VEGF,MMP-9的影响
16
作者 位二丽 韩咏梅 +1 位作者 韩孟珂 杨婷婷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地屈孕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Kupperman评分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地屈孕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Kupperman评分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血清VEGF与MMP-9水平、血清激素孕酮(P)水平、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激素(FSH)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Kupperma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H、FSH的血清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地屈孕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让低雌激素造成的异常状况不明显,使血清VEGF、MMP-9的水平降低到正常范围,其不良反应发生少,较为安全,可在临床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地屈孕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KUPPERMA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理论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探析
17
作者 赵洁 侯静雯 +1 位作者 王坤芳 常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5期915-918,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临床上困扰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疑难病,且发病率和复发率日益增高,现已成为研究热点。窠囊理论独特,痰瘀互结是其理论核心。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异常,致痰瘀结滞,留聚体内,蓄而不化渐成窠囊,碍于血...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临床上困扰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疑难病,且发病率和复发率日益增高,现已成为研究热点。窠囊理论独特,痰瘀互结是其理论核心。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异常,致痰瘀结滞,留聚体内,蓄而不化渐成窠囊,碍于血行,壅塞胞宫,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内异症病症。文章基于窠囊理论,分析内异症的发病机理,指导内异症的临床治疗,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子内异症提供新的参考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挟瘀血 窠囊 子宫内膜异位症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结合维生素E、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复发分析
18
作者 谷明月 冯向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维生素E、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复发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施以曼月乐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维生素E、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复发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施以曼月乐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维生素E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性功能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性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性交痛及盆腔疼痛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两组痛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经治疗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3m内观察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电刺激结合维生素E、曼月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盆腔疼痛,促进性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电刺激 曼月乐 维生素E 盆腔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腹逐瘀汤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全秀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少腹逐瘀汤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3月泰州妇产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亮丙瑞林治... 目的:分析少腹逐瘀汤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3月泰州妇产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头晕耳鸣、畏寒肢冷、月经不调、下腹胀痛、痛引腰骶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7)。治疗3个月后,两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少腹逐瘀汤 醋酸亮丙瑞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血清相关因子、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0
作者 钱艳瑞 周利平 陈娟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5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索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血清相关因子、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10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药物分为孕激素组和激动剂组。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 目的探索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血清相关因子、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10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药物分为孕激素组和激动剂组。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孕激素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激动剂组给予戈舍瑞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血清相关因子、卵巢功能、妊娠与复发情况。结果激动剂组临床总有效率94.23%(49/52)高于孕激素组80.77%(42/52)(P<0.05)。两组治疗6个周期后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激动剂组低于孕激素组(P<0.05)。两组治疗6个周期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激动剂组低于孕激素组(P<0.05)。激动剂组妊娠率69.23%(36/52)高于孕激素组48.08%(25/52)(P<0.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激动剂组再复发率1.92%(1/52)与孕激素组7.69%(4/52)经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戈舍瑞林可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卵巢功能,改善临床效果,调控血清相关因子,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舍瑞林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