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琥珀散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药物靶标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database,TTD)以及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检索EMs和EMT靶点,并绘制韦恩图;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出琥珀散活性成分111个,主要包括山柰酚、槲皮素、黄芩苷等;获得“药物-疾病-表型”靶点198个;GO分析发现主要生物学过程富集在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活性氧的反应等方面;KEGG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PI3K/AKT、MAPK、HIF-1等信号通路方面。结论:琥珀散调控EMT治疗EM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黏附、侵袭、血管生成等途径有关。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EMT并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EMT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EMT并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EMT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非EMT患者纳入对照组。EMT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于出院后进行1年随访。统计EMT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并根据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检测对比两组入院时IL-2、IL-4、L-6、IL-8、IL-10、IL-17、IL-32水平。分析EMT患者的复发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的IL水平。分析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术前的IL水平。分析IL指标对EMT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60例EMT患者中,发生复发的有13例,复发率为21.67%。观察组术前IL-2、IL-4、IL-6、IL-8、IL-10、IL-3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术前IL-2、IL-4、IL-17、IL-3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术前IL-6、IL-8、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EMT患者入院时IL-6、IL-8、IL-10预测术后复发风险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0.75,均有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理想。结论:IL-2、IL-4、IL-6、IL-8、IL-10、IL-32指标在EMT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IL-6、IL-8、IL-10水平可能与患者术后复发有关,可用于预测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琥珀散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药物靶标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database,TTD)以及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检索EMs和EMT靶点,并绘制韦恩图;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出琥珀散活性成分111个,主要包括山柰酚、槲皮素、黄芩苷等;获得“药物-疾病-表型”靶点198个;GO分析发现主要生物学过程富集在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活性氧的反应等方面;KEGG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PI3K/AKT、MAPK、HIF-1等信号通路方面。结论:琥珀散调控EMT治疗EM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黏附、侵袭、血管生成等途径有关。
文摘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EMT并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EMT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非EMT患者纳入对照组。EMT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于出院后进行1年随访。统计EMT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并根据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检测对比两组入院时IL-2、IL-4、L-6、IL-8、IL-10、IL-17、IL-32水平。分析EMT患者的复发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的IL水平。分析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术前的IL水平。分析IL指标对EMT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60例EMT患者中,发生复发的有13例,复发率为21.67%。观察组术前IL-2、IL-4、IL-6、IL-8、IL-10、IL-3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术前IL-2、IL-4、IL-17、IL-3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术前IL-6、IL-8、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EMT患者入院时IL-6、IL-8、IL-10预测术后复发风险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0.75,均有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理想。结论:IL-2、IL-4、IL-6、IL-8、IL-10、IL-32指标在EMT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IL-6、IL-8、IL-10水平可能与患者术后复发有关,可用于预测患者术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