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2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坤泰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研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1
作者 李珊珊 沈珑慧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3573-3582,共10页
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为妇科常见疾病,坤泰胶囊能改善EMT相关症状,但其药理和分子机制尚缺系统阐明。目的探讨坤泰胶囊治疗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24-01-01—04-3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 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为妇科常见疾病,坤泰胶囊能改善EMT相关症状,但其药理和分子机制尚缺系统阐明。目的探讨坤泰胶囊治疗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24-01-01—04-3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Pubche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中获取坤泰胶囊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TTD、OMIM和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与EMT相关的疾病靶点,使用维恩图获得坤泰胶囊和EMT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构建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并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Cytoscape对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使用GROMACS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最佳结合能量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共确定了182个共同靶点。核心成分包括谷甾醇、二甲氧基黄酮和黄芩黄酮。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在坤泰胶囊治疗EMT的生物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核心靶点主要参与凋亡途径的负调控及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等癌症通路,在EMT治疗中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证实了谷甾醇与AKT1的稳定且紧密地结合。结论坤泰胶囊可能通过调节核心靶点如TNF,激活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在EMT中发挥治疗效果。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对坤泰胶囊作用机制的理解,也为传统中药在EMT治疗中的潜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见解。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TCM药物如何干预EMT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坤泰胶囊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昭玲基于络病理论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证经验
2
作者 范美林 游卉 +1 位作者 谈珍瑜 张紫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7-822,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的病机特点,属于络病,核心病机在于瘀血阻络。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尤昭玲教授提出从寒热、从心肝肾、从痰瘀、从气虚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灵活运用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益气活血等治法,使气畅络通,脏腑和谐,临床获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 络病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症 尤昭玲 名医经验 通络法 辨证论治 瘀血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韩莹 郑娟 +2 位作者 李丽淼 吴丹 丛慧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1-205,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慢性疾病,是指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临床上需警惕内异症相关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腺肌瘤等。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相关妇科肿瘤的策略与西医学有所不同,能提供减...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慢性疾病,是指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临床上需警惕内异症相关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腺肌瘤等。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相关妇科肿瘤的策略与西医学有所不同,能提供减毒增效的辅助作用,也能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治疗并预防疾病复发。总结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多元诊疗策略,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为现代医疗体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科肿瘤 辨证施治 中医药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冬云 金玉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539,共4页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MLA)属于罕见的腺癌类型,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LA通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伴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是最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MLA)属于罕见的腺癌类型,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LA通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伴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是最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LA具有高度侵袭性,患者预后差,最佳治疗方案尚不统一,有待进一步临床分析。该文对近年MLA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综述,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 中肾样腺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分子遗传学特征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詹静芬 陈捷 +2 位作者 沈淑琴 王小红 吴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考察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胶艾汤,疗程3个月经周期。检测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痛... 目的考察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胶艾汤,疗程3个月经周期。检测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程度指标(VAS评分、PGE2、PGF2α)、血流动力学指标(RI、PI)、性激素(E2、FSH、LH)、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程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性激素、炎症因子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可安全有效地调节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痛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胶艾汤 温针灸 子宫内膜异位症 寒凝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叶淑华 向东方 +5 位作者 谢玉英 刘丹 梁雪芳 黄绮华 刘丽芳 陈静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8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口服中药汤剂,... 目的观察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8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口服中药汤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铜锤疗法,从月经结束后第3天开始,每3天1次,避开月经期,持续3个月。结果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干预后,观察组经期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有利于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铜锤疗法 中药汤剂 生存质量 复发 妇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彭佳华 梁瑞宁 +3 位作者 宋鑫 孙宇 简晖 罗小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6,共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全球女性健康面临的常见挑战。近年来,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EMs研究中备受瞩目。在疾病机制方面,铁死亡通过铁过载诱导,推动卵巢EMs的纤维化,同时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如p3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全球女性健康面临的常见挑战。近年来,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EMs研究中备受瞩目。在疾病机制方面,铁死亡通过铁过载诱导,推动卵巢EMs的纤维化,同时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促进血管生成、自噬等,加剧病情进展。在不孕问题上,铁死亡影响胚胎发育和卵巢功能,显著降低生育能力。诊断方面,铁死亡相关基因高表达为EM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潜在的标志物,有效区分患者和健康个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策略上,Erastin等非天然化合物及白藜芦醇、熊果酸和汉黄芩素等天然化合物,展现出潜在的治疗效果,可缓解EMs的病理进程和相关症状。因此,本文通过综述铁死亡在EMs发病机制、不孕问题、诊断和治疗中的多重作用,全面阐述了铁死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关键作用,探索其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为EMs的管理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妊娠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张媛媛 黄德焕 +3 位作者 郝燕 陈大蔚 周平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8-1554,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对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患者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妊娠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后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数据。EMT组共84个治...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对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患者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妊娠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后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数据。EMT组共84个治疗周期。非EMT患者采用1∶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252个治疗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周期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周期活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周数、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MT可能没有降低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和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整倍体 冻融囊胚移植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4
9
作者 常暖 韩冰 李同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7-69,I011,共4页
目的: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55只,用手术移植法造模,并分别于术后4周、12周,运用光镜、电镜和组化方法做进一步观察。结果:造模成功率在85%(37/43)左右,移植物外观呈隆... 目的: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55只,用手术移植法造模,并分别于术后4周、12周,运用光镜、电镜和组化方法做进一步观察。结果:造模成功率在85%(37/43)左右,移植物外观呈隆起的小包状,其体积在移植后4周及12周时无明显变化(P>0.05)。异位内膜具有子宫内膜的基本组织结构,表面上皮糖原、RN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内膜(P<0.01),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也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该模型异位内膜生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病理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靶点预测及初步鉴定
10
作者 张翼 吴璐璐 +5 位作者 唐俐 崔姣 袁婉靖 龚文英 朱姣 吕秀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13-1922,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整合分析探讨槲皮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槲皮素活性靶点,GEO数据库筛选EMT差异基因,比对获得槲皮素治疗EMT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功能富集分析探讨靶点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整合分析探讨槲皮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槲皮素活性靶点,GEO数据库筛选EMT差异基因,比对获得槲皮素治疗EMT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功能富集分析探讨靶点的生物学功能,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识别核心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槲皮素-靶蛋白结合特性。选择结合能最小的前两对靶蛋白(HSP90AB1、AR)进行细胞实验验证:采用人源EMT永生化异位内膜上皮细胞系12Z(n=6),通过CCK-8法测定槲皮素对12Z细胞活力的影响,计算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设置槲皮素浓度梯度(0、30、60、90μmol/L),通过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评估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SP90AB1、AR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筛选获得49个槲皮素治疗EMT的潜在靶点及10个核心靶点。功能富集显示,靶点显著富集于AGE-RAGE、ErbB及TNF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及B细胞受体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VEGF等血管生成相关通路,雌激素及GnRH等激素调控通路。分子对接表明,槲皮素与所有核心靶蛋白之间均呈现良好的结合活性(<-5 kcal/mol),其中AR、EGFR、FOS、ERBB2、HSP90AB1的结合能尤为显著(<-7 kcal/mol)。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槲皮素与AR、HSP90AB1之间形成持续的氢键相互作用,可形成稳定的复合物。CCK-8实验、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提示槲皮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12Z细胞的-活力及迁移、侵袭能力,其中60、90μmol/L槲皮素抑制效果更佳(P<0.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12Z细胞48 h,HSP90AB1蛋白及AR蛋白表达升高,其中90μmol/L槲皮素最为明显(HSP90AB1蛋白:P<0.05;AR蛋白:P<0.001),且HSP90AB1/AR表达水平恢复与异位内膜细胞的活力及迁移、侵袭能力呈正相关。结论槲皮素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稳定HSP90AB1/AR复合物并增强其蛋白表达是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槲皮素 分子对接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11
作者 刘文霞 罗如思 +2 位作者 梁芳芳 王晓丹 管一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04-2209,共6页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1日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OEM患者,其中助孕前未手术组228例(A组)、...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1日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OEM患者,其中助孕前未手术组228例(A组)、助孕前手术组426例(B组),分析两组的助孕结局。结果两组间的女方年龄、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基础FSH水平、AF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AMH水平低于A组(P=0.003)。两组间促排卵方案的应用、Gn总天数、Gn总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Gn启动量高于A组(P=0.011)。运用多重线性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A组和B组间的2PN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而两组间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两组的临床妊娠率(aOR=-0.896,95%CI:0.540~1.488)、活产率(aOR=0.976,95%CI:0.589~1.620)仍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干预可能会进一步损伤OEM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但似乎并不影响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助孕前手术治疗可能会改善OEM患者的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胚胎移植 体外受精 单精子注射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和VEGF的阳性细胞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玲玲 余妙真 +1 位作者 李琳 王振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4-677,682,共5页
【目的】探讨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特点... 【目的】探讨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特点。【结果】①腺上皮细胞中:瘦素和VEGF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并且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1);②间质细胞中:瘦素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P<0.01),VEGF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瘦素与VEGF均呈正相关表达(P<0.01)。【结论】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两者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瘦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超微病理学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海燕 周龙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8-1320,共3页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腺上皮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以求解析异位病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子宫腺肌病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内膜腺上皮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腺上皮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以求解析异位病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子宫腺肌病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内膜腺上皮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的异位内膜腺上皮具有与正常子宫内膜不同的超微病理学特征。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超微结构改变使其能够突破机体的防御体系在"异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 子宫内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玲玲 尹玉竹 +2 位作者 邓妮 周静 张培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简称内异症)大鼠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24只,分为3组,分别以258 U/kg(低剂量组)、516 U/kg(高剂量组)的HCG进行治疗15 d(3个大鼠动情周期),并以... 【目的】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简称内异症)大鼠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24只,分为3组,分别以258 U/kg(低剂量组)、516 U/kg(高剂量组)的HCG进行治疗15 d(3个大鼠动情周期),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及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HE染色光镜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异位病灶的体积[分别为(208±99)cm3、(219±109)cm3、(210±124)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治疗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异位病灶体积[分别为(64±62)cm3、(54±27)cm3],均较对照组[(203±102)cm3]缩小(P均<0.05);光镜下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呈抑制状态,表现为细胞浆减少、浓缩,细胞核浓染、胞核缩小等。【结论】从组织形态学分析,HC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春斌 谈西满 +6 位作者 刘东璞 胡玉红 张玉萍 刘爽 常春艳 卢北燕 罗佳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5-27,I0003,I0004,共5页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为阐明内异位症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通过手术将大鼠自体子宫组织移植到子宫旁韧带上,建立诱发型内异症大鼠...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为阐明内异位症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通过手术将大鼠自体子宫组织移植到子宫旁韧带上,建立诱发型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术后8周,再次剖腹观察异位组织的存活情况、病灶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以及病理学变化。结果25只大鼠有明显的异位病灶。所有病灶都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灶外观呈囊泡状。光镜观察见大部分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和结构与在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但内膜细胞、间质细胞、腺体,与在位内膜相比较少。少数病灶只有上皮组织或只有间质组织。结论自体子宫移植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模型 动物 大鼠 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LncRNA H19/miR-216a/ACTA2分子轴的影响
16
作者 王娜梅 李潇 +2 位作者 余晓依 李鑫坤 张宇航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7-2002,共6页
目的 探讨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H19(LncRNA H19)/微小核糖核酸-216a(miR-216a)/α-平滑肌肌动蛋白2(ACTA2)分子轴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经汤组、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温经汤+LncRN... 目的 探讨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H19(LncRNA H19)/微小核糖核酸-216a(miR-216a)/α-平滑肌肌动蛋白2(ACTA2)分子轴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经汤组、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温经汤+LncRNA H19过表达组,每组10只,前3组注射生理盐水,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注射阴性对照病毒,温经汤+LncRNA H19过表达组注射LncRNA H19过表达腺相关病毒(AAV9-H19),每天1次,持续2周。空白组进行假手术,其余各组进行子宫内膜自体移植,建模成功后肌肉注射青霉素5 d,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给予温经汤(4.7 g/kg),持续4周。HE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RT-q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LncRNA H19、miR-216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ACTA2、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汤组异位子宫内膜萎缩,血管和炎症细胞数量减少,结缔组织排列紧密,未见异物肉芽肿或多核巨细胞,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1),子宫内膜组织LncRNA H19 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1),miR-216a mRNA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与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比较,温经汤+LncRNA H19过表达组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明显,有大量血管和炎症细胞浸润,水肿明显,结缔组织排列疏松,可见异物肉芽肿和多核巨细胞,IL-6水平、LncRNA H19 mRNA及ACTA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miR-216a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温经汤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增殖,其机制与调控LncRNA H19/miR-216a/ACTA2分子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H19/微小核糖核酸-216a/α-平滑肌肌动蛋白2分子轴(LncRNA H19/miR-216a/ACTA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群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现况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天 张婷婷 庄梦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5,共9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作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的重要原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具有易侵袭和易复发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EM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和腹膜...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作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的重要原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具有易侵袭和易复发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EM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和腹膜微生物群与健康女性存在显著差异,提示EM发病与体内微生物群失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研究认为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免疫炎症途径以及代谢途径(雌激素代谢增强、脂质代谢异常等)影响EM的发生和进展。目前针对EM相关微生物群的研究已发现一些可能的特异性菌种,有望成为早期无创诊断EM的生物标志物;同时通过饮食干预、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以及微生物移植等方法可以有助于预防和缓解EM症状,提供潜在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中药的寒热性质与其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作用之间存在潜在关系;活血化瘀类中药及中药复方在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及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就现有微生物群参与EM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展望未来通过微生物途径诊治EM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生物群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皮醛调控RPS7表达抑制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生长、转移及诱导凋亡 被引量:1
18
作者 詹晓璇 刘城移 +6 位作者 彭佳华 刘淑真 李欣 任韵颖 陈丹妮 李佩双 梁瑞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3,共9页
目的研究桂皮醛(CA)对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细胞生长、转移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核糖体蛋白S7表达有关。方法将EMs细胞分为对照组、CA组、sh-NC组、CA+sh-RPS7组。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愈合实验... 目的研究桂皮醛(CA)对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细胞生长、转移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核糖体蛋白S7表达有关。方法将EMs细胞分为对照组、CA组、sh-NC组、CA+sh-RPS7组。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Hoechst 3325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与凋亡;并结合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关联蛋白(Bax)、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A干预后RPS7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慢病毒转染细胞,以嘌呤霉素药筛建立RPS7过表达的稳定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结合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RPS7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首先,CA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抑制细胞增殖,下调PCNA。CA作用24 h后的IC50值为53.60μmol/L,克隆形成率为25.32%。其次,CA抑制细胞迁移与侵袭,上调E-cadherin和下调Vimentin,细胞迁移率分别为35%和29%,侵袭率为40%。此外,CA通过细胞周期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为25.1%,这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有关。最后,CA可显著抑制RPS7表达水平,RPS7表达下调介导了CA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效应。结论CA通过下调RPS7的表达抑制细胞生长、转移及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醛 RPS7 子宫内膜异位症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丹妮 丁志玲 +1 位作者 梁松平 梁瑞宁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4-1428,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以渐进性加重的痛经和不孕等为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上多称其为“良性癌”。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迁延不愈,其不仅对患者经济形成了较大负担,持续的疼痛也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中医多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以渐进性加重的痛经和不孕等为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上多称其为“良性癌”。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迁延不愈,其不仅对患者经济形成了较大负担,持续的疼痛也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中医多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瘀”有关,患者多因情志外伤、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等因素致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从而引发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但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各大医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创新理论,并辨证结合中药汤剂、灌肠、针灸法等缓解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由此获得了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子宫内膜异位症 辨证 发病机制 痛经 盆腔疼痛 化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煜宁 张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5-389,413,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全球影响约5%~10%的育龄女性,其典型症状包括痛经、不孕和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和腹腔镜检查,其中腹腔镜检查为诊断的金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全球影响约5%~10%的育龄女性,其典型症状包括痛经、不孕和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和腹腔镜检查,其中腹腔镜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具有侵入性,限制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快速发展,通过整合影像学、临床数据和生物标志物,显著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总结了传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和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人工智能 诊断 生物标志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