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韩莹 郑娟 +2 位作者 李丽淼 吴丹 丛慧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1-205,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慢性疾病,是指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临床上需警惕内异症相关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腺肌瘤等。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相关妇科肿瘤的策略与西医学有所不同,能提供减...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慢性疾病,是指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临床上需警惕内异症相关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腺肌瘤等。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相关妇科肿瘤的策略与西医学有所不同,能提供减毒增效的辅助作用,也能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治疗并预防疾病复发。总结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多元诊疗策略,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为现代医疗体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科肿瘤 辨证施治 中医药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詹静芬 陈捷 +2 位作者 沈淑琴 王小红 吴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考察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胶艾汤,疗程3个月经周期。检测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痛... 目的考察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胶艾汤,疗程3个月经周期。检测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程度指标(VAS评分、PGE2、PGF2α)、血流动力学指标(RI、PI)、性激素(E2、FSH、LH)、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程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性激素、炎症因子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可安全有效地调节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痛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胶艾汤 温针灸 子宫内膜异位症 寒凝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叶淑华 向东方 +5 位作者 谢玉英 刘丹 梁雪芳 黄绮华 刘丽芳 陈静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8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口服中药汤剂,... 目的观察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8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口服中药汤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铜锤疗法,从月经结束后第3天开始,每3天1次,避开月经期,持续3个月。结果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干预后,观察组经期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锤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有利于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铜锤疗法 中药汤剂 生存质量 复发 妇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彭佳华 梁瑞宁 +3 位作者 宋鑫 孙宇 简晖 罗小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6,共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全球女性健康面临的常见挑战。近年来,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EMs研究中备受瞩目。在疾病机制方面,铁死亡通过铁过载诱导,推动卵巢EMs的纤维化,同时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如p3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全球女性健康面临的常见挑战。近年来,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EMs研究中备受瞩目。在疾病机制方面,铁死亡通过铁过载诱导,推动卵巢EMs的纤维化,同时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促进血管生成、自噬等,加剧病情进展。在不孕问题上,铁死亡影响胚胎发育和卵巢功能,显著降低生育能力。诊断方面,铁死亡相关基因高表达为EM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潜在的标志物,有效区分患者和健康个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策略上,Erastin等非天然化合物及白藜芦醇、熊果酸和汉黄芩素等天然化合物,展现出潜在的治疗效果,可缓解EMs的病理进程和相关症状。因此,本文通过综述铁死亡在EMs发病机制、不孕问题、诊断和治疗中的多重作用,全面阐述了铁死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关键作用,探索其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为EMs的管理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妊娠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5
作者 张媛媛 黄德焕 +3 位作者 郝燕 陈大蔚 周平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8-1554,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对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患者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妊娠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后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数据。EMT组共84个治...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对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患者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妊娠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后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数据。EMT组共84个治疗周期。非EMT患者采用1∶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252个治疗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周期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周期活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周数、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MT可能没有降低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和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整倍体 冻融囊胚移植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靶点预测及初步鉴定
6
作者 张翼 吴璐璐 +5 位作者 唐俐 崔姣 袁婉靖 龚文英 朱姣 吕秀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13-1922,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整合分析探讨槲皮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槲皮素活性靶点,GEO数据库筛选EMT差异基因,比对获得槲皮素治疗EMT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功能富集分析探讨靶点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整合分析探讨槲皮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槲皮素活性靶点,GEO数据库筛选EMT差异基因,比对获得槲皮素治疗EMT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功能富集分析探讨靶点的生物学功能,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识别核心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槲皮素-靶蛋白结合特性。选择结合能最小的前两对靶蛋白(HSP90AB1、AR)进行细胞实验验证:采用人源EMT永生化异位内膜上皮细胞系12Z(n=6),通过CCK-8法测定槲皮素对12Z细胞活力的影响,计算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设置槲皮素浓度梯度(0、30、60、90μmol/L),通过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评估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SP90AB1、AR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筛选获得49个槲皮素治疗EMT的潜在靶点及10个核心靶点。功能富集显示,靶点显著富集于AGE-RAGE、ErbB及TNF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及B细胞受体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VEGF等血管生成相关通路,雌激素及GnRH等激素调控通路。分子对接表明,槲皮素与所有核心靶蛋白之间均呈现良好的结合活性(<-5 kcal/mol),其中AR、EGFR、FOS、ERBB2、HSP90AB1的结合能尤为显著(<-7 kcal/mol)。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槲皮素与AR、HSP90AB1之间形成持续的氢键相互作用,可形成稳定的复合物。CCK-8实验、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提示槲皮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12Z细胞的-活力及迁移、侵袭能力,其中60、90μmol/L槲皮素抑制效果更佳(P<0.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12Z细胞48 h,HSP90AB1蛋白及AR蛋白表达升高,其中90μmol/L槲皮素最为明显(HSP90AB1蛋白:P<0.05;AR蛋白:P<0.001),且HSP90AB1/AR表达水平恢复与异位内膜细胞的活力及迁移、侵袭能力呈正相关。结论槲皮素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稳定HSP90AB1/AR复合物并增强其蛋白表达是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槲皮素 分子对接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7
作者 刘文霞 罗如思 +2 位作者 梁芳芳 王晓丹 管一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04-2209,共6页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1日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OEM患者,其中助孕前未手术组228例(A组)、...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1日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OEM患者,其中助孕前未手术组228例(A组)、助孕前手术组426例(B组),分析两组的助孕结局。结果两组间的女方年龄、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基础FSH水平、AF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AMH水平低于A组(P=0.003)。两组间促排卵方案的应用、Gn总天数、Gn总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Gn启动量高于A组(P=0.011)。运用多重线性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A组和B组间的2PN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而两组间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两组的临床妊娠率(aOR=-0.896,95%CI:0.540~1.488)、活产率(aOR=0.976,95%CI:0.589~1.620)仍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干预可能会进一步损伤OEM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但似乎并不影响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助孕前手术治疗可能会改善OEM患者的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胚胎移植 体外受精 单精子注射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LncRNA H19/miR-216a/ACTA2分子轴的影响
8
作者 王娜梅 李潇 +2 位作者 余晓依 李鑫坤 张宇航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7-2002,共6页
目的 探讨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H19(LncRNA H19)/微小核糖核酸-216a(miR-216a)/α-平滑肌肌动蛋白2(ACTA2)分子轴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经汤组、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温经汤+LncRN... 目的 探讨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H19(LncRNA H19)/微小核糖核酸-216a(miR-216a)/α-平滑肌肌动蛋白2(ACTA2)分子轴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经汤组、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温经汤+LncRNA H19过表达组,每组10只,前3组注射生理盐水,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注射阴性对照病毒,温经汤+LncRNA H19过表达组注射LncRNA H19过表达腺相关病毒(AAV9-H19),每天1次,持续2周。空白组进行假手术,其余各组进行子宫内膜自体移植,建模成功后肌肉注射青霉素5 d,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给予温经汤(4.7 g/kg),持续4周。HE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RT-q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LncRNA H19、miR-216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ACTA2、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汤组异位子宫内膜萎缩,血管和炎症细胞数量减少,结缔组织排列紧密,未见异物肉芽肿或多核巨细胞,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1),子宫内膜组织LncRNA H19 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1),miR-216a mRNA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与温经汤+阴性对照组比较,温经汤+LncRNA H19过表达组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明显,有大量血管和炎症细胞浸润,水肿明显,结缔组织排列疏松,可见异物肉芽肿和多核巨细胞,IL-6水平、LncRNA H19 mRNA及ACTA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miR-216a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温经汤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增殖,其机制与调控LncRNA H19/miR-216a/ACTA2分子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H19/微小核糖核酸-216a/α-平滑肌肌动蛋白2分子轴(LncRNA H19/miR-216a/ACTA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群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现况 被引量:2
9
作者 邱天 张婷婷 庄梦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5,共9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作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的重要原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具有易侵袭和易复发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EM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和腹膜...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作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的重要原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具有易侵袭和易复发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EM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和腹膜微生物群与健康女性存在显著差异,提示EM发病与体内微生物群失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研究认为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免疫炎症途径以及代谢途径(雌激素代谢增强、脂质代谢异常等)影响EM的发生和进展。目前针对EM相关微生物群的研究已发现一些可能的特异性菌种,有望成为早期无创诊断EM的生物标志物;同时通过饮食干预、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以及微生物移植等方法可以有助于预防和缓解EM症状,提供潜在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中药的寒热性质与其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作用之间存在潜在关系;活血化瘀类中药及中药复方在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及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就现有微生物群参与EM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展望未来通过微生物途径诊治EM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生物群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皮醛调控RPS7表达抑制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生长、转移及诱导凋亡 被引量:1
10
作者 詹晓璇 刘城移 +6 位作者 彭佳华 刘淑真 李欣 任韵颖 陈丹妮 李佩双 梁瑞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3,共9页
目的研究桂皮醛(CA)对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细胞生长、转移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核糖体蛋白S7表达有关。方法将EMs细胞分为对照组、CA组、sh-NC组、CA+sh-RPS7组。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愈合实验... 目的研究桂皮醛(CA)对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细胞生长、转移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核糖体蛋白S7表达有关。方法将EMs细胞分为对照组、CA组、sh-NC组、CA+sh-RPS7组。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Hoechst 3325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与凋亡;并结合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关联蛋白(Bax)、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A干预后RPS7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慢病毒转染细胞,以嘌呤霉素药筛建立RPS7过表达的稳定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结合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RPS7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首先,CA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抑制细胞增殖,下调PCNA。CA作用24 h后的IC50值为53.60μmol/L,克隆形成率为25.32%。其次,CA抑制细胞迁移与侵袭,上调E-cadherin和下调Vimentin,细胞迁移率分别为35%和29%,侵袭率为40%。此外,CA通过细胞周期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为25.1%,这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有关。最后,CA可显著抑制RPS7表达水平,RPS7表达下调介导了CA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效应。结论CA通过下调RPS7的表达抑制细胞生长、转移及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醛 RPS7 子宫内膜异位症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丹妮 丁志玲 +1 位作者 梁松平 梁瑞宁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4-1428,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以渐进性加重的痛经和不孕等为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上多称其为“良性癌”。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迁延不愈,其不仅对患者经济形成了较大负担,持续的疼痛也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中医多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以渐进性加重的痛经和不孕等为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上多称其为“良性癌”。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迁延不愈,其不仅对患者经济形成了较大负担,持续的疼痛也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中医多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瘀”有关,患者多因情志外伤、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等因素致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从而引发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但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各大医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创新理论,并辨证结合中药汤剂、灌肠、针灸法等缓解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由此获得了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子宫内膜异位症 辨证 发病机制 痛经 盆腔疼痛 化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煜宁 张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5-389,413,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全球影响约5%~10%的育龄女性,其典型症状包括痛经、不孕和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和腹腔镜检查,其中腹腔镜检查为诊断的金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全球影响约5%~10%的育龄女性,其典型症状包括痛经、不孕和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和腹腔镜检查,其中腹腔镜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具有侵入性,限制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快速发展,通过整合影像学、临床数据和生物标志物,显著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总结了传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和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人工智能 诊断 生物标志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与米非司酮结合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13
作者 赵月明 姬霞 +2 位作者 李艳青 刘晓利 邵艳社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分析黄芪与米非司酮结合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进行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米非司酮单... 目的:分析黄芪与米非司酮结合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进行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米非司酮单药组41例,黄芪和米非司酮联合组45例。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检测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_(2))、抗缪勒管激素(AM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TNF-α、CD4^(+)T、CD8^(+)T、CD4^(+)T/CD8^(+)T水平及窦卵泡计数(AFC)数量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腹痛、性交痛、形寒肢冷积分、LH、FSH、E_2、hs-CRP、IL-6、IL-8、TNF-α、CD8^(+)T水平、AMH水平均低于米非司酮组(P<0.05);CD4^(+)T、CD4^(+)T/CD8^(+)T、AFC个数均高于米非司酮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米非司酮组(P<0.05)。结论:通过黄芪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性激素及卵巢功能得到改善,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黄芪 米非司酮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4
作者 文瑾娟 蔡蘅 +5 位作者 梁炎春 杨卓凡 何俊冰 何耀娥 陈柯芸 江少如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妇科良性疾病,以痛经、性交痛、不孕等为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主要效应是通过与靶标mRNA的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妇科良性疾病,以痛经、性交痛、不孕等为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主要效应是通过与靶标mRNA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互补结合,进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miRNA参与EMs的发生发展,如表观遗传调节、炎症、侵袭、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因而有潜力成为EMs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因此,本文将综述miRNA的发生、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EMs中的作用,以期为EMs的治疗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经药物治疗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王新 刘永 赵瑞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4-900,共7页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探讨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患者妊娠结局的因素,预测患者妊娠率,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EM保守性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oruta算法筛选排名较高的特征...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探讨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患者妊娠结局的因素,预测患者妊娠率,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EM保守性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oruta算法筛选排名较高的特征,构建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四种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准确率、召回率、精确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4个指标评价模型性能;应用沙普利加法解释(Shapley additive interpretation,SHAP)可视化每个变量对于患者妊娠结局的贡献大小和正负方向。结果 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后CA125、术前CA125、巧囊病程、痛经病程、痛经症状评分、盆腔阳性体征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月经周期是排名靠前的重要特征。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准确率:0.66,精确度:0.63,召回率:0.62,AUC值:0.67,F1分数:0.60)的平均分类性能最优;基于SHAP分析结果可知,年龄、BMI、术后CA125、中医证候评分对结局的影响较为显著,值越高,患者术后妊娠率越低。结论EM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患者的年龄、BMI、术后CA125及中医证候评分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评估指标,此4项特征的值较高时,患者应当尽早选择合适的辅助生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 联合药物 机器学习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颅内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钟明浩 林裕霖 +2 位作者 邓君良 张志强 杨志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6-377,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宫外,发病部位主要位于盆腔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较为罕见,而神经系统更为罕见^([1-7])。本例报道1例脑膜瘤、腹腔镜下子宫平滑肌瘤切除术后颅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宫外,发病部位主要位于盆腔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较为罕见,而神经系统更为罕见^([1-7])。本例报道1例脑膜瘤、腹腔镜下子宫平滑肌瘤切除术后颅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病例 女,51岁,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呕吐,未予重视,17 h前头痛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肿瘤转移 脑膜瘤 平滑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
17
作者 李基民 胡彩霞 王文氢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3-544,共2页
报告1例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女,48岁。脐部间断疼痛4个月,出现丘疹1.5个月。皮肤科检查:脐窝下半部约0.4 cm×0.2 cm红褐色丘疹,质地中等,局部无红肿及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深部可见较多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的管状或囊样结构... 报告1例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女,48岁。脐部间断疼痛4个月,出现丘疹1.5个月。皮肤科检查:脐窝下半部约0.4 cm×0.2 cm红褐色丘疹,质地中等,局部无红肿及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深部可见较多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的管状或囊样结构,近腔面可见纤毛,少量透明细胞夹杂,周围可见梭形间质细胞。诊断: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18
作者 宋菁华 张坤 +1 位作者 郭红燕 丁慧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225例AW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0~108个月,(62.2±23.3)月,复发16例,未复发20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与...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225例AW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0~108个月,(62.2±23.3)月,复发16例,未复发20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AWE切除史、术前VAS评分、术中病灶数目、最大径和术后药物治疗与术后复发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WE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既往有AWE切除史(OR=4.082,95%CI:1.019~16.354,P=0.047),病灶多发(OR=5.275,95%CI:1.560~17.834,P=0.007),术后无药物治疗(OR=6.256,95%CI:1.479~26.457,P=0.013)。结论在AWE治疗中,既往有AWE切除史、病灶多发、术后未用药物治疗者更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坤泰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研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19
作者 李珊珊 沈珑慧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3573-3582,共10页
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为妇科常见疾病,坤泰胶囊能改善EMT相关症状,但其药理和分子机制尚缺系统阐明。目的探讨坤泰胶囊治疗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24-01-01—04-3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 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为妇科常见疾病,坤泰胶囊能改善EMT相关症状,但其药理和分子机制尚缺系统阐明。目的探讨坤泰胶囊治疗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24-01-01—04-3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Pubche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中获取坤泰胶囊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TTD、OMIM和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与EMT相关的疾病靶点,使用维恩图获得坤泰胶囊和EMT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构建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并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Cytoscape对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使用GROMACS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最佳结合能量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共确定了182个共同靶点。核心成分包括谷甾醇、二甲氧基黄酮和黄芩黄酮。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在坤泰胶囊治疗EMT的生物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核心靶点主要参与凋亡途径的负调控及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等癌症通路,在EMT治疗中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证实了谷甾醇与AKT1的稳定且紧密地结合。结论坤泰胶囊可能通过调节核心靶点如TNF,激活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在EMT中发挥治疗效果。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对坤泰胶囊作用机制的理解,也为传统中药在EMT治疗中的潜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见解。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TCM药物如何干预EMT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坤泰胶囊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灸联合内异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20
作者 张春敏 王晔博 +2 位作者 王颖颖 薛维华 吴天思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CO_(2)激光灸联合内异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疼痛的影响。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CO_(2)激光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异止痛方,疗程4周。检测简化Mc... 目的探讨CO_(2)激光灸联合内异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疼痛的影响。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CO_(2)激光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异止痛方,疗程4周。检测简化McGill问卷评分、血清TNF-α、IL-6、PGE_(2)、ICAM-1、VEGF、E_(2)、LH、FSH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P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RI评分较前降低(P<0.05),TNF-α、IL-6、PGE_(2)、ICAM-1、VEGF、E_(2)、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腹冷痛、月经推迟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带下量多积分较前降低(P<0.05)。结论CO_(2)激光灸联合内异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性激素水平和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灸 内异止痛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