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激光灸联合内异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1
作者 张春敏 王晔博 +2 位作者 王颖颖 薛维华 吴天思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CO_(2)激光灸联合内异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疼痛的影响。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CO_(2)激光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异止痛方,疗程4周。检测简化Mc... 目的探讨CO_(2)激光灸联合内异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疼痛的影响。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CO_(2)激光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异止痛方,疗程4周。检测简化McGill问卷评分、血清TNF-α、IL-6、PGE_(2)、ICAM-1、VEGF、E_(2)、LH、FSH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P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RI评分较前降低(P<0.05),TNF-α、IL-6、PGE_(2)、ICAM-1、VEGF、E_(2)、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腹冷痛、月经推迟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带下量多积分较前降低(P<0.05)。结论CO_(2)激光灸联合内异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性激素水平和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灸 内异止痛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消异方联合运动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赵婷玉 杨新春 +5 位作者 时光 赵瑞华 王子衿 徐冉 石举梅 张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6-1334,共9页
目的分析活血消异方联合运动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的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6例,予活血消异方加减联合运动治疗... 目的分析活血消异方联合运动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的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6例,予活血消异方加减联合运动治疗3个月,观察卵巢异位囊肿大小、痛经VAS评分、PBAC评分、女性激素、血清CA125和CA199、儿茶酚胺、细胞因子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卵巢异位囊肿最大直径、痛经VAS评分、PBAC评分、细胞因子(血清IL-1β、IL-2、IL-4、IL-6、IL-8、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或降低(P<0.05);SHBG水平、肾上腺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患者无药物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指标未见异常。结论活血消异方联合运动治疗可以缩小卵巢异位囊肿大小,缓解痛经,调节月经量,升高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活血消 运动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异种皮下注射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的评价
3
作者 周雪 万贵平 张真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6,共8页
目的评估人源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确定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方法收集人源子宫内膜标本4例,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1∶3移植到12只BABL/c裸鼠体内。记录病灶皮表形态及体积变化,移... 目的评估人源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确定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方法收集人源子宫内膜标本4例,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1∶3移植到12只BABL/c裸鼠体内。记录病灶皮表形态及体积变化,移植后第15天处死裸鼠,观察病灶形态及其与腹壁周围粘连情况,HE染色评判造模结果,Masson染色评定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追踪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结果裸鼠异位病灶体积随时间增长,呈局限性、囊泡样改变,与腹壁粘连紧密,镜下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胶原纤维沉积,造模成功率为83.4%,造模后病灶胶原纤维容积分数显著升高(P<0.01),共聚焦成像提示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SUSD2^(+))可在体内向肌成纤维细胞(α-SMA^(+))分化。结论人源异种皮下注射移植的方法建立的裸鼠模型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的病变特点,操作简单,可行性高,此外体内观察到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形成,为进一步探究其发病机制提供较好的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动物模型 种移植 纤维化 BABL/c裸鼠 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诺孕素对比其他药物治疗非手术和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启琴 虞梁 +4 位作者 孙佳凡 王湘炼 余文念 潘思怡 王秀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7-853,共7页
目的:对比地诺孕素(DNG)与其他药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非手术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后药物长期管理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有关EMT... 目的:对比地诺孕素(DNG)与其他药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非手术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后药物长期管理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有关EMT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献,筛选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采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DNG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在EMT患者非手术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后在缩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MA)直径、缓解盆腔疼痛和预防EMT术后复发方面的疗效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①EMT非手术药物治疗时:与GnRH-a相比,DNG在缩小OMA直径和缓解盆腔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C相比,DNG在缩小OMA直径(WMD 10.44 mm,P=0.017)和缓解盆腔疼痛(WMD 12.20 mm,P<0.001)优于COC。②EMT保守性手术后药物长期管理时:与GnRH-a、COC及LNG-IUS相比,DNG在减少术后复发、控制盆腔疼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药物不良反应:与GnRH-a相比,DNG发生骨质流失(骨密度WMD 2.78 g/cm^(3),P=0.038)、潮热(OR 0.07,P<0.001)的风险降低,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OR 19.10,P<0.001)的风险增加;与COC相比,DNG发生体质量增加、情绪异常、乳房胀痛、恶心呕吐、睡眠障碍的风险均降低(OR<1,P<0.05);与LNG-IUS相比,DNG发生情绪异常(OR 9.87,P=0.033)的风险增加。结论:EMT非手术药物治疗时,DNG治疗效果优于COC。EMT保守性手术后补充药物治疗时,DNG与其他药物一样能有效预防EMT术后复发和控制盆腔痛。DNG的安全性优于GnRH-a和COC,稍劣于LNG-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子宫内膜位囊肿 地诺孕素 循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消异颗粒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双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石举梅 张永嘉 +3 位作者 杨新春 韩倩 王子衿 赵瑞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3-739,共7页
目的评价活血消异颗粒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保守术后复发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中药抑制EMs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EMs术后气滞血瘀型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6例,中药组予活血消异颗粒治疗,西药组予促性... 目的评价活血消异颗粒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保守术后复发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中药抑制EMs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EMs术后气滞血瘀型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6例,中药组予活血消异颗粒治疗,西药组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观察2组术后复发率、中医证候积分、糖类抗原125(CA125)、痛经评分、盆腔痛评分、妊娠率、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术后12个月,中药组中医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术后2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痛经评分及盆腔痛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期间中药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复发率稍低于西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消异颗粒可明显改善EMs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安全性较好,且与GnRH-α在预防EMs术后复发方面疗效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复发 活血消颗粒 保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饼灸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子宫内膜黏附重建的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郭慧文 周平生 +3 位作者 黄丽丹 王颖 刘莹 周志刚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05-3310,3317,共7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组织生长,调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E-钙黏蛋白(E-cadherin)、轴蛋白(Axin)、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和β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探索...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组织生长,调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E-钙黏蛋白(E-cadherin)、轴蛋白(Axin)、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和β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探索隔药饼灸抑制EMs异位内膜黏附重建机制。方法:42只雌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Wnt激动剂组和Wnt抑制剂组,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小鼠模型,术后2周各组连续治疗14 d。末次治疗结束后计算小鼠扭体次数,测量异位内膜组织大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uPA、MMP-9、E-caderin、Axin、GSK3β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和Wnt激动剂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小鼠扭体反应数显著减少,且异位囊泡体积显著缩小(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隔药饼灸组的Axin、GSK3β、β-catenin、uPA、MMP-9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和Wnt激动剂组(P<0.05),隔药饼灸组的E-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Wnt激动剂组(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通过降低子宫内膜β-catenin、Axin、GSK3β、uPA、MMP 9的表达,提高E-cadherin的表达,介导异位内膜组织“黏附-侵袭-血管生成”发展机制,抑制其异位内膜的黏附、阻止基质和基底膜重建过程,从而减轻EMs小鼠痛经症状、抑制其异位内膜组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饼灸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黏附重建 β-连环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E-钙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及异位灶趋化因子受体转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雪珍 史颖莉 +2 位作者 李大金 华克勤 朱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灶18种趋化因子受体的转录特征,以揭示趋化因子受体及其配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半定量RTPCR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灶18种趋化因...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灶18种趋化因子受体的转录特征,以揭示趋化因子受体及其配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半定量RTPCR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灶18种趋化因子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CCR6、CCR8、CCR9、CX3CR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在位内膜相比,异位灶CCR4、CCR8、CCR9、CXCR1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位子宫内膜CCR6、CCR8、CCR9、CX3CR1高表达,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异位灶CCR4、CCR8、CCR9、CXCR1高表达,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 在位内膜 位灶 RT-PCR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功能低下模型小鼠HOXA10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艳环 赵瑞华 +3 位作者 吴天思 崔阳阳 孙伟伟 徐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39-264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机制以及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的作用机理...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机制以及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功能低下的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及假手术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mRNA表达量高于中药组及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mRNA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小鼠种植窗口期HOXA10mRNA表达下调,进而降低其子宫内膜容受性。而中药活血消异方可上调小鼠子宫内膜HOXA10mRNA的表达,改善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小鼠 子宫内膜容受性 HOXA10基因 活血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内分泌调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瑞霞 俞超芹 +2 位作者 俞瑾 宋艳华 石书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研究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生殖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和假手术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雌二醇(E2)、下丘脑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和外周血E2的水平。结果内异方治... 目的研究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生殖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和假手术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雌二醇(E2)、下丘脑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和外周血E2的水平。结果内异方治疗组异位灶重量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5),非治疗组下丘脑GnRH的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内异方治疗组(P<0.05),内异方治疗组外周血E2、垂体PRL的含量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5)。结论内异方可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起到调节内异症生殖内分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殖内分泌 中药 内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文怡 魏绍斌 +3 位作者 刘龙 彭霞 刘莹 黄金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 中医证候分布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异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屈育莉 刘艳巧 +2 位作者 党慧敏 陈薇 刘润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7-399,402,共4页
目的观察内异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内异消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丹那唑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观察内异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内异消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丹那唑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eto-PGF1a)的含量,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停药3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停药3个月后不孕患者的受孕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1.6%;停药3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9.17%;停药3个月后的受孕率分别为33.33%、18.18%;两组间临床总有效率和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②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XB2、6-Keto-PGF1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内异消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不孕患者的受孕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TXB2、6-Keto-PGF1a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消保留灌肠 血栓素B2 前列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IL-6、IL-10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俞超芹 刘玉环 +3 位作者 彭新萍 李瑾 潘瑞萍 凌昌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调节作用。方法:根据 Cum m ings A M 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 E L I S A 法检测 I L6、 I L10 含量。结果:...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调节作用。方法:根据 Cum m ings A M 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 E L I S A 法检测 I L6、 I L10 含量。结果:非治疗组的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脂多糖(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6 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内异方治疗组异位种植内膜组织质量、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6 水平显著低于非治疗组;非治疗组腹腔巨噬细胞在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10 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内异方组。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内异方通过抑制 I L6 的合成、促进 I L10 的分泌,从而阻止了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 中医药疗法 IL-6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腹腔液及异位灶中的表达及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闫桂英 郑慕白 +3 位作者 章汉旺 靳镭 林华 朱桂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60,i001,共4页
目的:探讨ICAM 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腹腔液30份、在位子宫内膜2 1份、异位病灶组织8份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正常盆腔(对照组)腹腔液2 5份、子宫内膜2 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 目的:探讨ICAM 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腹腔液30份、在位子宫内膜2 1份、异位病灶组织8份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正常盆腔(对照组)腹腔液2 5份、子宫内膜2 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腹腔液sICAM 1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在位内膜、异位灶内膜ICAM 1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 ,子宫内膜的ICAM 1表达低于对照组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P <0 .0 5 ) ,异位灶组织ICAM 1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位内膜(P <0 .0 1 )及对照组内膜(P <0 .0 5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腹腔液、异位灶内膜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腹腔液 在位内膜 位灶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输卵管起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魏利 吴凯彦 王轶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1-812,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约为10%,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而引起的疾病。按照发生部位分为卵巢内异症和卵巢外内异症两大类,其中卵巢内异症占大多数。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意义 输卵管 妇科良性疾病 子宫内膜组织 内异 育龄妇女 发生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异停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VEGF及在位内膜VEGFR-2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家莹 张磊 +4 位作者 时燕萍 申龙树 夏亲华 吴正芳 梁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227-1230,1343,共5页
目的:评价内异停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疗效,观察内异停对EMs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在位内膜VEGFR-2的影响。方法:将76例EMs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内异停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评价临床疗... 目的:评价内异停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疗效,观察内异停对EMs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在位内膜VEGFR-2的影响。方法:将76例EMs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内异停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并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在位内膜VEGFR-2的变化。结果:内异停方治疗EMs总有效率达88. 00%,优于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58. 33%)(P <0. 05);内异停可明显降低血清CA125及VEGF水平(P <0. 05),与对照组相当;内异停组与对照组(未用药)在位内膜VEGFR-2比较,VEGFR-2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内异停方治疗EMs有效,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值得临床运用推广。内异停方可能通过降低EMs血清VEGF水平及在位内膜VEGFR-2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异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位内膜 VEGF VEGF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魏绍斌 杨心弦 +2 位作者 郭蓉晓 谭亿民 杨玲 《中医药学刊》 CAS 2006年第2期242-243,共2页
目的:观察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手术自体移植复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并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的治疗作用。结果:内异康... 目的:观察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手术自体移植复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并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的治疗作用。结果:内异康复栓治疗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内异康复栓可能通过改善模型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性状,减轻瘀血内阻的病理改变,以达到治疗作用;栓剂直肠给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康复栓 直肠给药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丽 郑辉 +1 位作者 何斯纯 王自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小柴胡汤组、丹那唑组、联合用药组(小柴胡汤+丹那唑)及对照组。利用图像分析腺上皮高度的变化,评价治...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小柴胡汤组、丹那唑组、联合用药组(小柴胡汤+丹那唑)及对照组。利用图像分析腺上皮高度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分析各用药组在位、异位内膜环加氧酶-2(COX-2)的表达。结果:用药组腺上皮高度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用药组最为明显;小柴胡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但丹那唑组和对照组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小柴胡汤联合丹那唑对大鼠内异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小柴胡汤治疗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下调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 大鼠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月成 辛晓燕 +3 位作者 王滨 郑维国 王德堂 郭会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2 7(HSP2 7)和HSP7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染色法 (SP法 )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 5 6例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 (30例 )中HSP2 7和HSP70的表达。采用原位...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2 7(HSP2 7)和HSP7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染色法 (SP法 )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 5 6例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 (30例 )中HSP2 7和HSP70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 ,检测HSP70mRNA的水平 ,并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较。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异位内膜组织中HSP2 7与HSP70均呈高表达 ,与正常内膜组的表达差异显著 (P <0 .0 1) ,而且失去其在正常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 (OEM )与子宫腺肌症组 (AM )组中 ,HSP2 7和HSP70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 >0 .0 5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HSP70mRNA在异位症组(包括OEM和AM组 )中的表达 ,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5 )。HSP2 7与HSP70的表达水平 ,同OEM的严重性无关。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中的HSP70基因被激活 ,转录增加。HSP2 7和HSP70呈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 免疫组化SP法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相关手术对卵巢功能和生育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冷金花 史精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6-429,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于官腔外组织并生长、浸润、反复出血,从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包块。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从多个层面影响育...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于官腔外组织并生长、浸润、反复出血,从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包块。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从多个层面影响育龄期女性的生育能力,有报道内异症患者不孕的发生率约为30%-50%,而不孕妇女中25%-40%合并内异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育年龄妇女 卵巢功能 手术 不孕妇女 妇科常见病 育龄期女性 内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鉴冰 孟巧绒 +2 位作者 陈梅 刘东平 朱丽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979-98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只行开关腹,B、C、D组均行内膜移植,造模完成后,A、B组以生理盐... 目的:观察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只行开关腹,B、C、D组均行内膜移植,造模完成后,A、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C、D组分别给予西药丹那唑、中药祛异康灌胃,4周后于动情期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降低异位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上丹那唑组、祛异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祛异康组与丹那唑组比较对降低VEGF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祛异康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使异位内膜萎缩,并能明显抑制异位内膜周围血管的形成;其治疗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大鼠模型 血管内皮因子 中药祛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