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样滋养叶细胞肿瘤误诊为子宫内膜鳞癌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兰智华 刘保安 +1 位作者 唐灿 粟占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0-581,共2页
患者,36岁,17年前产子后至今未孕。因月经过多就诊于当地门诊。子宫颈活检示慢性子宫颈炎,有糜烂。B超显示子宫体下段有一稍强回声的境界清楚的团块。临床考虑为黏膜下平滑肌瘤,药物治疗后未见缓解。子宫腔镜下行肿块摘除术,术中... 患者,36岁,17年前产子后至今未孕。因月经过多就诊于当地门诊。子宫颈活检示慢性子宫颈炎,有糜烂。B超显示子宫体下段有一稍强回声的境界清楚的团块。临床考虑为黏膜下平滑肌瘤,药物治疗后未见缓解。子宫腔镜下行肿块摘除术,术中见一肿块位于子宫腔与子宫颈管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叶细胞肿瘤 上皮 子宫内膜鳞癌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2014)女性生殖道肿瘤分类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新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由于诊断性刮宫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许多基层医院(包括县医院)最常见的病理检查标本是子宫内膜,其形态学变化多样、影响因素众多,尤其是在癌前病变认识上存在许多问题,且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是诊断的难点。... 由于诊断性刮宫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许多基层医院(包括县医院)最常见的病理检查标本是子宫内膜,其形态学变化多样、影响因素众多,尤其是在癌前病变认识上存在许多问题,且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是诊断的难点。本文现综合分析近年来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新变化,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上皮内肿瘤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范春明 罗希 温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52例卵巢上皮癌、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33例卵巢良性肿瘤(对照组)患者的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中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52例卵巢上皮癌、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33例卵巢良性肿瘤(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卵巢上皮癌组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P<0.05;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A125与CA19-9联合测定较单项检测敏感度高且更有临床意义;70U/ml﹤CA125≤140U/ml组,子宫内膜异位症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癌(P<0.05),CA125﹥140U/ml组,卵巢上皮癌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P<0.01)。结论血清CA125和CA19-9联合测定可提高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CA125以140U/ml作为临界值更有助于区分卵巢上皮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 子宫内膜异位症 CA125 CA19-9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癌及内膜上皮内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廖晓耘 王恩杰 +2 位作者 吕晓红 李荣 沈丹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及内膜上皮内癌(EI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USC和1例EI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53、ER和P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68岁),临床多表现为...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及内膜上皮内癌(EI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USC和1例EI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53、ER和P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68岁),临床多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随访10例,6例死亡,生存5~28个月(平均14个月);4例仍存活(11~36个月)。9例为单纯USC,4例混合有其他类型内膜腺癌成分。形态上,9例USC以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宽乳头为主,被覆异型性明显的多角形或鞋钉样细胞,2例肿瘤大部分为纤细的乳头结构,1例以腺管状结构为主。2例表现为息肉表面的EIC,无间质浸润和腺体融合。3例USC的浸润成分以腺管结构为主。7例USC伴有EIC,其中2例宫颈内口、1例输卵管黏膜也可见上皮内癌改变。免疫表型:12例USC和所有EIC病变的非典型细胞对p53呈弥漫性强阳性反应,各有1例USC有ER、PR阳性表达。结论USC结构有一定的多样性,可以表现为分化好的腺管状结构。内膜活检标本中发现EIC改变时,提示可能有USC存在。应仔细检查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以排除EIC改变。p53、ER、PR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浆液性癌 内膜上皮内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子宫内膜核仁管道系统形成与孕激素无关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自能 黄丹 郑佩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核仁管道系统 孕激素 形成机理 NCS 组织培养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孔令娜 马晓欣 李艳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人垂体肿瘤转化基因(hPTTG)蛋白表达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PV-9000检测4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以及17例... 目的探讨人垂体肿瘤转化基因(hPTTG)蛋白表达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PV-9000检测4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以及1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PTTG及E-cad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PTTG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且hPTTG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期别增高、组织学分级降低、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升高(均P<0.05)。E-cad蛋白在1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均为正常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其异常表达率明显升高,且E-cad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随着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期别增高、组织学分级降低、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升高(P<0.05)。hPTTG蛋白阳性、阴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cad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1.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cad蛋白的异常表达和hPTTG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结论hPTTG蛋白表达和E-cad蛋白异常表达均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和浸润演进过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垂体肿瘤转化基因 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子宫内膜样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在原发性卵巢黏液性和子宫内膜样肿瘤和转移性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Vang R Gown A M +1 位作者 Farinola M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03,共1页
关键词 卵巢上皮肿瘤 转移性腺癌 子宫内膜 巢黏液性 内膜 原发性 P16 宫颈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晓琴 彭鸿灵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599,共4页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80%~90%,主要由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异常增生和分化所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的病理分型主要分为高级别浆液性癌(70%~80%)、透明细胞癌(10%)、子宫内...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80%~90%,主要由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异常增生和分化所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的病理分型主要分为高级别浆液性癌(70%~80%)、透明细胞癌(10%)、子宫内膜样卵巢癌(10%)、低级别浆液性癌(<5%)和卵巢黏液性癌(3%)等。手术是EOC的主要治疗方法,标准的术式为全面分期手术,需要切除子宫和卵巢等涉及生育的器官。有部分患者诊断时年轻且病灶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透明细胞癌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 浆液性癌 上皮异常增生 子宫内膜 病灶局限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EMT进程及自噬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方秋满 邓青春(指导) +1 位作者 周小飞 王发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499,505,共7页
目的:探究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及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C组织内TAN浸润情况,分离人TAN,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TAN;建立EC细胞系HEC-1-A与TAN共... 目的:探究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及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C组织内TAN浸润情况,分离人TAN,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TAN;建立EC细胞系HEC-1-A与TAN共培养体系,并给予自噬抑制剂3MA干预,具体分为HEC-1-A组、TAN+HEC-1-A组、TAN+3MAHEC-1-A组,处理结束后收集各组HEC-1-A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EC-1-A细胞内E-钙黏蛋白(E-cadherin)与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情况,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MMP-2、MMP-9表达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数目与侵袭数目,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标志物LC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p62表达水平。结果:EC组织内TAN标志物CD15阳性表达高,TAN浸润明显;分离的TAN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多呈分叶状(2~5叶),且CD11b+Ly6G+标记的细胞比例达91.0%;与HEC-1-A组细胞相比,TAN+HEC-1-A组细胞内E-cadherin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减弱,Vimentin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增强,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Vimentin、N-cadherin、MMP-2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细胞迁移数目与侵袭数目均显著增加,细胞内LC3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增强,LC3-Ⅱ/LC3-Ⅰ显著上升,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而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AN+HEC-1-A组相比,TAN+3MA-HEC-1-A组细胞内E-cadherin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增强,而Vimentin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减弱,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Vimentin、N-cadherin、MMP-2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细胞迁移数目与侵袭数目均显著减少,同时,细胞内LC3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减弱,LC3-Ⅱ/LC3-Ⅰ显著下降,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N能够促进EC细胞EMT进程并增强细胞自噬,使用自噬抑制剂3MA干预后,TAN诱导的EC细胞EMT与自噬均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庄小鹏 黄海建 +1 位作者 陈新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serous 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SEI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SEIC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AX-8、vimentin、ER、PR、PTEN、p53、p16等表...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serous 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SEI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SEIC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AX-8、vimentin、ER、PR、PTEN、p53、p16等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SEIC患者年龄28~85岁,镜下经典形态呈扭曲腺样、筛状或乳头状增生的腺体,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仁,非经典形态区腺体呈囊状扩张、腺管样或拉长扭曲,细胞轻~中度异型;免疫组化示瘤细胞p53过表达。结论SEIC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异性,易误、漏诊,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必要时行分子检测,需与其他子宫内膜病变鉴别,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浆液性上皮内 子宫内膜腺体增生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CCAT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潘洪丽 何宝玉 +1 位作者 韦东 韦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CCAT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q PCR检测CCAT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癌恶性程度的关系;靶向沉默CCAT1,划痕愈合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q PCR... 目的:探讨CCAT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q PCR检测CCAT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癌恶性程度的关系;靶向沉默CCAT1,划痕愈合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CCAT1的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显著增高(P<0.001),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沉默CCAT1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距离及穿膜数目均显著减少;沉默CCAT1抑制转移相关基因(MMP2和MMP9)及间质标志分子(Snail,Zeb1和Twist1)的表达水平,增强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和ZO-1)的表达水平。结论:CCAT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上调,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沉默表达CCAT1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CCAT1 子宫内膜肿瘤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Ⅱ型的前期病变和发生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文新 王慧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分型 前期病变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Snail基因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清 吴礼高 冯振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下调Snail基因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构建Snail-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Snail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用CCK-8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结... 目的探讨下调Snail基因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构建Snail-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Snail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用CCK-8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结合基质胶(Matrigel)法比较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与相应的瞬时转染细胞株在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通过下调Snail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体外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能力空白对照组高于细胞转染组;迁移与侵袭能力空白对照组高于细胞转染组。结论 Snail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下调;与抑制子宫内膜癌的增殖和侵袭转移相关,其可能机制与逆转肿瘤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过程和共同抑制下游转移靶基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 基因调节 SNAIL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小毛 张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3-515,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高发年龄40-65岁。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目前国内外文献定义有年龄≤40岁,也有年龄≤45岁。考虑到与...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高发年龄40-65岁。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目前国内外文献定义有年龄≤40岁,也有年龄≤45岁。考虑到与目前国内外专家探索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指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年轻妇女 病理特点 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上皮性恶性肿瘤 临床 发病年龄 高发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多学科综合诊疗 被引量:8
15
作者 狄文 程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3-405,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现居我国女性新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据我国癌症中心统计,2015年EC的总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现居我国女性新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据我国癌症中心统计,2015年EC的总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为21.8/10万[1]。EC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中心 上皮性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 多学科综合诊疗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平均发病年龄 CARCINO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细胞在卵巢上皮-间质肿瘤中的分布及作用
16
作者 蒋立艳 王自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222-222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细胞 卵巢上皮 间质肿瘤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女性生殖道 嗜银细胞 女性尿道 子宫内膜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梦颖 陈萍 +3 位作者 常才 张晨鹏 路青 程杰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8-412,共5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影响E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肿瘤的分期及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邻...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影响E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肿瘤的分期及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邻近器官受累等,影像学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评估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技术,对EC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技术 发病年龄 上皮性恶性肿瘤 影像检查技术 子宫内膜 肌层浸润深度 宫颈浸润 治疗和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方法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郑卓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7-499,共3页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防治非常重要[1]。目前,虽然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学,但影像学方法在早期发现、病变分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 影像学方法 上皮性恶性肿瘤 肌层浸润深度 子宫肌层 早期诊断 宫旁浸润 月经周期变化 子宫内膜增生 生育期女性 中心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非适应证患者治疗的探索
19
作者 陈思敬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3-485,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发于绝经后女性,包括子宫切除在内的全面分期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EC患者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个体化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发于绝经后女性,包括子宫切除在内的全面分期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EC患者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个体化的治疗从保留生命到保留生理乃至保留生育的目标不断提高。目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已成为E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保留生育 上皮性恶性肿瘤 绝经后女性 子宫内膜 子宫切除 全面分期手术 患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海静 张国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青春期前 诊治原则 宫颈鳞状细胞癌 阴道横纹肌肉瘤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卵巢上皮性癌 子宫内膜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