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话语责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水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1,共2页
2004年4月30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了《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创作优秀的... 2004年4月30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了《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创作优秀的广播影视节目,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绿色文化空间”,以此帮助未成年人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方案对节目主持人的着装、发型、语言以及整体风格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主要目标是切实做到高雅、端庄、稳重、大方,不能因过分突出个人风格、个人品位而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能为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而迎合低级趣味。特别提出,要注意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规范。下面刊发的一组文章将从媒介文化时尚、媒介文化市场、媒介文化思潮等几个视角对节目主持人的媒体责任意识进行现状的剖析和理论的阐释,旨在以学界的冷静思考和文化良心倡导加强广播电视媒体责任感,呼吁节目主持人以清新的、高品位的专业形象为媒介文化和社会文化空间的净化和美化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视 语言传播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思想道德建设 节目主持人 2004年4月 未成年人 话语 广播影视节目 思想道德素质 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空间 十六大精神 媒体责任感 中共中央 贯彻落实 健康成长 整体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