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媒体多任务程度个体策略监控时间变化特征
1
作者 张杰 余飞 +1 位作者 刘少博 张志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0-74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媒体多任务程度个体在前瞻记忆测试中策略监控的时间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媒体使用问卷筛选出重度和轻度媒体多任务个体各20名。使用前瞻记忆测试的双任务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两组被试测试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正确率、... 目的:探讨不同媒体多任务程度个体在前瞻记忆测试中策略监控的时间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媒体使用问卷筛选出重度和轻度媒体多任务个体各20名。使用前瞻记忆测试的双任务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两组被试测试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正确率、反应时及反映策略监控的额区正成分进行比较。结果:重度媒体多任务个体在前瞻记忆测试中的反应时快于轻度媒体多任务个体(P<0.001),但二者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媒体多任务个体的额区正成分在3个时间段内均大于轻度媒体多任务个体(P<0.05),并且振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P<0.05)。结论:重度媒体多任务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付出更多的资源用于策略监控,而轻度媒体多任务个体的策略监控则保持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多任务 前瞻记忆 策略监控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心二意”胜过“一心一意”:媒体多任务提升低工作记忆容量者创造力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详 张婧婧 +3 位作者 白博仁 翟宏堃 崔虞馨 祖冲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046,共16页
数字时代,媒体多任务已然渗透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但以往研究主要探讨其消极影响,忽视媒体多任务暗藏激发创造力的可能。基于创造力的坚持−灵活双通道理论,通过3个仿真行为实验,考察了媒体多任务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以及心智游移与工作记... 数字时代,媒体多任务已然渗透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但以往研究主要探讨其消极影响,忽视媒体多任务暗藏激发创造力的可能。基于创造力的坚持−灵活双通道理论,通过3个仿真行为实验,考察了媒体多任务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以及心智游移与工作记忆容量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相比非媒体多任务,个体进行媒体多任务时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实验1),其心理机制是媒体多任务诱发更高的心智游移频率,进而提升创造力(实验1和实验2),且这一提升效应只存在于低工作记忆容量组,高工作记忆容量组中则表现为消极影响(实验3)。研究结果对揭示媒体多任务的积极功能,拓展坚持−灵活交互视角以弥补双通道理论平行视角缺陷,帮助不同特质个体有效利用媒体多任务提升创造力均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多任务 创造力 心智游移 工作记忆容量 创造力双通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媒体多任务操作与个性及不良情绪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晓辉 朱莉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调查大学生媒体多任务操作的特点、与媒体多任务操作相关的个性因素,以及媒体多任务操作与抑郁、社交恐怖等不良情绪的关系.方法:在北京某大学BBS上发帖,通过网络在线问卷调查238名大学生.使用媒体使用问卷(MUQ)测查媒体使用... 目的:调查大学生媒体多任务操作的特点、与媒体多任务操作相关的个性因素,以及媒体多任务操作与抑郁、社交恐怖等不良情绪的关系.方法:在北京某大学BBS上发帖,通过网络在线问卷调查238名大学生.使用媒体使用问卷(MUQ)测查媒体使用情况及媒体多任务操作程度(即媒体多任务操作指数,MMI),用感觉寻求量表(SS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查个体感觉寻求水平、抑郁水平、社交恐怖水平和人格特点.结果:本组大学生MMI均值为(3.2±1.4).男生比女生花更多时间进行信息搜索(中位数:1.3 h vs.1.0 h)和游戏(中位数:0.7 h vs.0.2 h),女生比男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交互(中位数:1.9 h vs.1.6 h)和看电影(中位数:1.3 h vs.1.0 h),均P≤0.05.MMI得分与媒体使用的总时间、SSS的放纵欲望和厌恶单调得分、精神质得分、CESD得分、SPIN得分均正相关(r=0.18~0.31,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感觉寻求和人格等因素后,MMI仍能解释抑郁3%的变异和社交恐怖2%的变异.结论:大学生在一个媒体活动的时间段内平均同时进行多种媒体活动;男生和女生偏好不同的媒体活动.高感觉寻求水平和高精神质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进行媒体多任务操作;媒体多任务操作和抑郁及社交恐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多任务操作 感觉寻求 人格特点 抑郁 社交恐怖 不良情绪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多任务经验对不同注意模式下内隐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士一 谢岩枫 +1 位作者 赵光 白学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3-440,共8页
本研究采用经典背景线索范式,在分布式注意(限制眼动)和集中式注意(自由观看)两种模式下考察不同媒体多任务经验者的内隐记忆表现。实验1要求被试在学习阶段自由观看场景并搜索目标,在测试阶段限制眼动并使用外周视野搜索目标。实验2将... 本研究采用经典背景线索范式,在分布式注意(限制眼动)和集中式注意(自由观看)两种模式下考察不同媒体多任务经验者的内隐记忆表现。实验1要求被试在学习阶段自由观看场景并搜索目标,在测试阶段限制眼动并使用外周视野搜索目标。实验2将学习、测试阶段的注意模式反转。结果发现,高媒体多任务经验者在两种注意模式下均表现出背景线索效应;低媒体多任务经验者仅在集中式注意模式下表现出背景线索效应。结果表明,高媒体多任务经验者在分布式注意模式下存在一定的内隐记忆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多任务 内隐记忆 眼动 注意模式 背景线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多任务与创造力的关系:基于多视角的解释
5
作者 李子颖 李佳璟 +2 位作者 蒋家丽 雷秀雅 孟泽龙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95-1205,共11页
媒体多任务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结果间存在着差异,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表现两方面对其关系进行梳理,并基于多视角展开解释:从执行功能的视角看待媒体多任务与发散思维的正向关系,发现完成媒体多任务所需的认知灵活性增强等因素与发... 媒体多任务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结果间存在着差异,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表现两方面对其关系进行梳理,并基于多视角展开解释:从执行功能的视角看待媒体多任务与发散思维的正向关系,发现完成媒体多任务所需的认知灵活性增强等因素与发散思维提升有关;从注意风格的视角解释媒体多任务与聚合思维的关系,发现媒体多任务所需的更大注意广度有利于促进聚合思维,但个体认知坚持性的减弱也让其关系更加复杂;而对于媒体多任务与创造性行为表现的正向关系也有来自情绪激活和认知整合的证据。未来研究可以在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其内在机制,并探索媒体多任务激发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多任务 创造力 执行功能 注意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时折扣范式下大学生课堂媒体多任务现象的行为经济分析
6
作者 张梅 丁书恒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8-143,共6页
为探讨中国大学生课堂媒体多任务行为背后的冲动性机制,采用由经典延时折扣范式改编的课堂假想情景实验考察了101名大学生的课堂发消息行为。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发消息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在即时少量报酬和延迟丰厚报酬间权衡时做... 为探讨中国大学生课堂媒体多任务行为背后的冲动性机制,采用由经典延时折扣范式改编的课堂假想情景实验考察了101名大学生的课堂发消息行为。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发消息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在即时少量报酬和延迟丰厚报酬间权衡时做出的冲动性的选择。进一步采用曲线下面积辅助分析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少进行课堂发消息行为,而且女生在有趣课堂中比在枯燥课堂中更少进行课堂发消息行为。文章提供了对于中国大学生课堂媒体多任务行为的行为经济学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时折扣 课堂媒体多任务 行为经济学 性别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儿童的注意和冲动特征与手机成瘾: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岩 杨琰 刘文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8,共11页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贵州某县的两所中学初一到初三年级的578名中学生(包括留守儿童322名)进行研究,考察了媒体多任务在注意和冲动特征与留守儿童手机成瘾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留守儿童元认知水平对该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注...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贵州某县的两所中学初一到初三年级的578名中学生(包括留守儿童322名)进行研究,考察了媒体多任务在注意和冲动特征与留守儿童手机成瘾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留守儿童元认知水平对该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注意和冲动特征对留守儿童的手机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留守儿童注意力越不集中,冲动行为越多,其手机成瘾的水平也就越高;(2)注意和冲动特征可以通过媒体多任务对手机成瘾产生间接的影响(中介作用),即留守儿童的注意力越不集中,冲动行为越多,其媒体多任务行为就越频繁,手机成瘾的水平也就随之提高;(3)元认知在媒体多任务行为预测留守儿童手机成瘾的路径中起调节作用,即当留守儿童的元认知水平较高时,即使其媒体多任务行为较多,手机成瘾的水平提高的程度(与元认知水平较低相比)也有限;(4)当注意和冲动特征得分较低时,留守儿童的元认知能力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手机成瘾行为,即对于注意较为集中、冲动行为较少的留守儿童,元认知能力越好,其手机成瘾行为越少。研究对深入理解留守儿童手机成瘾的复杂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手机成瘾的干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手机成瘾 注意和冲动特征 媒体多任务 元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