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媒介现实的两种范式 被引量:16
1
作者 邓理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0,共6页
新闻究竟还能不能客观再现社会现实的事实真相?这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国内新闻传播理论对于媒介现实的各种看法,本文试图整理出一个有助于理解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关系的相对清晰的理论图谱。... 新闻究竟还能不能客观再现社会现实的事实真相?这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国内新闻传播理论对于媒介现实的各种看法,本文试图整理出一个有助于理解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关系的相对清晰的理论图谱。本文将首先尝试勾勒出理解媒介现实的两种范式,即实在论和建构论,并描绘出各自的理论基础、特点和边界,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社会建构理论对于理解媒介现实和新闻生产过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论 建构论媒介现实 新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新媒介现实主义的崛起 被引量:12
2
作者 黎杨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7-152,共6页
在新媒介语境下,现实主义的创作及理论面临着新的审视与重铸。网络文学的“架空”写作并不全然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网络社会的“新现实”,表现了新媒介现实主义的崛起。数字媒介带来了虚拟生存,它并不是远离现实的存... 在新媒介语境下,现实主义的创作及理论面临着新的审视与重铸。网络文学的“架空”写作并不全然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网络社会的“新现实”,表现了新媒介现实主义的崛起。数字媒介带来了虚拟生存,它并不是远离现实的存在,而是在日常生活内部起作用的数码化现实。数码化现实并不是直接表现为网络文学的内容,而是从各种欲望叙事的背后折射出来。在后现代社会中,隐伏在大众文化根底的无意识,实际上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媒介现实主义 虚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媒介现实视野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
3
作者 张楠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153,共3页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人们期望从媒介中认识和理解社会,借由媒介满足获取外界信息的需求。然而,媒介传达的并非是真实世界的全部,它是经过主观判断后的选择结果。媒介现实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来源,人们对事物的感知、...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人们期望从媒介中认识和理解社会,借由媒介满足获取外界信息的需求。然而,媒介传达的并非是真实世界的全部,它是经过主观判断后的选择结果。媒介现实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来源,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判断及采取的行动,都以他们看到、听到的媒介现实为依据。与此同时,在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时代,大学生群体正无时无刻地,主动或者被动接受着传播媒介塑造的现实和价值取向。之所以将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研究设置在媒介现实的视角下,旨在指出媒介现实的介入将是区别过往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的重要分界点。人们需要高度重视媒介现实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力。这关系到我们是否可以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表现,关系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优化和塑造,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也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现实 大学生政治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媒介中的空间叙事:场域建构、情节旨归及主体交互 被引量:7
4
作者 余日季 吕高枫 张玉栋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40,共9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虚拟现实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深刻影响了媒介传播的叙事表达。虚拟现实媒介的空间叙事既延续了传统叙事媒介的精髓,也为叙事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同时引发了如何在虚拟空间内更好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虚拟现实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深刻影响了媒介传播的叙事表达。虚拟现实媒介的空间叙事既延续了传统叙事媒介的精髓,也为叙事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同时引发了如何在虚拟空间内更好地展开叙事这一问题。立足虚拟现实媒介空间叙事的特性,结合经典叙事理论与具有代表性的虚拟现实媒介作品,深入探讨虚拟现实媒介空间叙事的场域建构、情节旨归和主体交互,可为虚拟现实媒介的空间叙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推动相关实践的持续演进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媒介 VR 空间叙事 场域 交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复浮生是梦中?——虚拟现实媒介的美学逻辑与问题审视 被引量:4
5
作者 全燕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虚拟现实与我们共在已多年,当其携数字基础设施的强大力量回归后,成为重新定义用户生活体验和所在空间视角的媒介形式,并引发了独特的美学体验。围绕这一美学体验的中心问题不是虚拟对象是否真实存在,而是虚拟现实媒介如何将我们日常的... 虚拟现实与我们共在已多年,当其携数字基础设施的强大力量回归后,成为重新定义用户生活体验和所在空间视角的媒介形式,并引发了独特的美学体验。围绕这一美学体验的中心问题不是虚拟对象是否真实存在,而是虚拟现实媒介如何将我们日常的感官和知觉能力虚拟化,从而使我们在虚拟世界中具有知觉主动性。虚拟现实媒介的美学逻辑表现在沉浸式美学体验和计算美学体验上。这些体验基于计算视觉文化的支持,强调物质世界可能总是悬浮在身体、技术和审美调解之间。主体似乎在审视着一个可以随意支配的世界,但忽略了他们自身也被算作其中的一部分。虚拟现实媒介并没有使世界变得触手可及,更多地是体现了海德格尔所描述的只剩下“技术关系”的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媒介 美学体验 沉浸感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产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尤丽娜 周诗涵 周荣庭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基于间性视角,从主体参与的跨场景互动、文本连接的跨文本延伸、媒介互联的跨模态交融,分析不同内容生产模式之间的关系逻辑;并结合数字创意互动服务模型,从内容制作、内容包装、市场创建、数据传输、发行服务及用户界面六大方面,探讨“... 基于间性视角,从主体参与的跨场景互动、文本连接的跨文本延伸、媒介互联的跨模态交融,分析不同内容生产模式之间的关系逻辑;并结合数字创意互动服务模型,从内容制作、内容包装、市场创建、数据传输、发行服务及用户界面六大方面,探讨“AIGC+”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产的运作机制。最后,从负责任创新是借力人工智能生产开展持续创新的重要基石、平台化思维是连接各方资源的重要桥梁、数字素养是数据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理念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领,提出构筑运作保障体系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3.0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虚拟现实媒介 数字创意互动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媒介:一种新型叙事平台及其隐私挑战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斯婷 徐丽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4,共10页
探索虚拟现实媒介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力三大特性在叙事中的表现,阐明其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革新性影响。揭示在身临其境的创新体验背后,隐私挑战日益突出,需要解决的隐私问题包括:数据泄露可能导致用户信息被不必要地泄露,心理操控可能... 探索虚拟现实媒介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力三大特性在叙事中的表现,阐明其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革新性影响。揭示在身临其境的创新体验背后,隐私挑战日益突出,需要解决的隐私问题包括:数据泄露可能导致用户信息被不必要地泄露,心理操控可能导致心理伤害,空间隐私的侵犯可能削弱用户自主权等。最后,从技术、伦理和法律的角度深入讨论隐私保护的可能路径,以期为虚拟现实媒介中平衡用户体验和隐私安全的叙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媒介 数据隐私 数字叙事 数字出版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供性视域下虚拟现实媒介对数字出版的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周荣庭 尤丽娜 李珮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1,27,共7页
研究基于可供性理论,检视VRM与数字出版生态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论潜能,进一步探索数字出版生态中“生产—社交—移动”分析路径,提出未来数字出版的发展应在生产可供性上积极扩展和繁荣内容生态,在社交可供性上形成社交化内容生态,在移... 研究基于可供性理论,检视VRM与数字出版生态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论潜能,进一步探索数字出版生态中“生产—社交—移动”分析路径,提出未来数字出版的发展应在生产可供性上积极扩展和繁荣内容生态,在社交可供性上形成社交化内容生态,在移动可供性上通过优化终端体验构建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成的场景生态,以推动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创新及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媒介 生产可供性 社交可供性 移动可供性 数字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媒介及其叙事形式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方卿 涂琪瑾 丁靖佳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0,共7页
在厘清虚拟现实媒介的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感官、认知和时空维度提出虚拟现实媒介具有感官延伸、身体返场、再现和超越三个核心特征。基于此,进一步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出发,系统探讨虚拟现实媒介的三类叙事形式及其实践案例。其中... 在厘清虚拟现实媒介的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感官、认知和时空维度提出虚拟现实媒介具有感官延伸、身体返场、再现和超越三个核心特征。基于此,进一步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出发,系统探讨虚拟现实媒介的三类叙事形式及其实践案例。其中,虚拟现实媒介交互式叙事基于叙事环境构建和叙事规则规划,能够让用户感受具身参与故事体验;虚拟现实媒介沉浸式叙事重视用户的心理体验,通过感官复现与自然的叙事引导和交互,帮助用户获得多层次沉浸体验;虚拟现实媒介跨时空叙事形式则借助时空构建和时空多维转化为用户提供跨时空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媒介 叙事形式 交互式叙事 沉浸式叙事 跨时空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实践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鹏 张丁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5,共5页
随着作为媒介的虚拟现实逐渐浸入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打造优质的虚拟现实媒介叙事内容对于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媒介叙事体系至关重要。“中华礼赞:中华传统文化服饰VR城市巡展”项目通过“具身”这一概念连结... 随着作为媒介的虚拟现实逐渐浸入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打造优质的虚拟现实媒介叙事内容对于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媒介叙事体系至关重要。“中华礼赞:中华传统文化服饰VR城市巡展”项目通过“具身”这一概念连结虚拟现实媒介与中华传统文化服饰,在技术可控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技术可供,实现虚拟现实媒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汇融合。同时,项目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的传播方式,摸索出一条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播之路。未来,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兴传播媒介要在“四全媒体”的理念指导下,以多重复现力、沉浸式传播感知和高效互动等传播特性,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打造出审美立意高、社会普及广、文化共识强、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传播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媒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媒介叙事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媒介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叙事可供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涵 廉子晴 徐丽芳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27,共6页
虚拟现实媒介时代是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向数字空间延伸,展现数字文明的关键战略变革期。需基于虚拟现实等前沿媒介技术,激活VRMN程序可供性、空间可供性、参与可供性、认知可供性,夯实技术对文明演进感知方式的数字化支撑,加强数字出版... 虚拟现实媒介时代是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向数字空间延伸,展现数字文明的关键战略变革期。需基于虚拟现实等前沿媒介技术,激活VRMN程序可供性、空间可供性、参与可供性、认知可供性,夯实技术对文明演进感知方式的数字化支撑,加强数字出版内容产业扶持和文化虚拟体验市场培育,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保障体系,以更好地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虚拟现实媒介时代中国特色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创新与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媒介 可供性理论 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 数字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生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方伟 裴永刚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42,共8页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型叙事媒介形态,具有沉浸式体验、实时交互性、高度自定义性等特点。技术是虚拟现实媒介的底层逻辑,文化是虚拟现实媒介的价值内核,价值共创是虚拟现实媒介的生产方式。目前,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生态呈现典型的圈层...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型叙事媒介形态,具有沉浸式体验、实时交互性、高度自定义性等特点。技术是虚拟现实媒介的底层逻辑,文化是虚拟现实媒介的价值内核,价值共创是虚拟现实媒介的生产方式。目前,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生态呈现典型的圈层化结构特征,虚拟现实媒介产业的基础还很薄弱,需要在关键技术、硬件设备、产业平台、标准体系、产品研发、场景拓展等方面加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媒介 叙事产业 产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汇通:文学出版新模态
13
作者 钟祖流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4,共5页
媒介技术交融带来的边界消解,及媒介汇通在理念层、工具层、业务层的表现,使得从媒介汇通角度来谈文学出版有了立论基础。媒介汇通下表现出的文学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文本内容媒介情境内的多维传播再造,文学与传播联动过程中的审美延... 媒介技术交融带来的边界消解,及媒介汇通在理念层、工具层、业务层的表现,使得从媒介汇通角度来谈文学出版有了立论基础。媒介汇通下表现出的文学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文本内容媒介情境内的多维传播再造,文学与传播联动过程中的审美延展,文学出版的媒介汇通特征得以浮显。“数”“纸”汇通建构的文学出版新情境、多态媒介重构的文学出版新模态也更为直观地昭示了媒介汇通在文学出版中的宏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汇通 文学出版 虚拟现实媒介 审美延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影像的可塑性:基于电影史与现象学的超验存在论
14
作者 张芸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通常意义上,电影影像是固定和必然性的:它意味着其是经由摄影机记录、剪辑与后期处理,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经验之物。拍摄者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同一内容进行反复扮演和拍摄,但最后被甄选出来的总是符合其心理预期的结果。从电影发... 通常意义上,电影影像是固定和必然性的:它意味着其是经由摄影机记录、剪辑与后期处理,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经验之物。拍摄者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同一内容进行反复扮演和拍摄,但最后被甄选出来的总是符合其心理预期的结果。从电影发明历史出发,电影本身作为一种基于特定技术原理,并从根本上由人类想象力驱动的艺术,“想象”本身的发散性始终铭刻在电影的媒介现实中,深刻地影响着其中的视听展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史 心理预期 电影影像 拍摄者 后期处理 发散性 媒介现实 摄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V-9的国内新闻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明智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5期74-76,80,共4页
作为CCTV-9的旗舰型新闻栏目,《环球瞭望》的国内新闻在建构国家形象时,主要展示了国家生活中经济、政治以及社会与法制等方面的内容,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官员是其主要的消息来源并主导对国家事务的解读和定义,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 作为CCTV-9的旗舰型新闻栏目,《环球瞭望》的国内新闻在建构国家形象时,主要展示了国家生活中经济、政治以及社会与法制等方面的内容,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官员是其主要的消息来源并主导对国家事务的解读和定义,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官方色彩。即便CCTV-9在新闻报道中实际上已经非常注重官方与民间角色的平衡,但是这些"进步"在不经意间被淹没在浓墨重彩的官方报道中了。因此,中国的电视新闻对外传播还应具备跨文化传播的意识,注重受众调查,为他们提供一幅能够真正读懂的地图,从而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CCTV-9 电视新闻 媒介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传播》20年的道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智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2,共4页
关键词 广播电视 现代传播 学术期刊 基础理论研究 学科建设 高校文科学报 特色与个性 大众传播 事业发展 媒介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