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明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6,10,共5页
文章在对媒介环境学派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勾勒出了该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对传播媒介的静态分析;对媒介演化的动态分析;对媒介本身之社会历史影响的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多个层次和维度。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派 媒介 伊尼斯 麦克卢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关联的再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清果 杜恺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5,38,共5页
以往学界对于媒介环境学派的评判大多持有一种"技术决定论"的范式,而本文试图从早期媒介环境学派的文献及其评论入手,探讨媒介环境学派是如何被塑造为一种技术决定论式的理论范式。其实,虽然早期媒介环境学派的学者如伊尼斯... 以往学界对于媒介环境学派的评判大多持有一种"技术决定论"的范式,而本文试图从早期媒介环境学派的文献及其评论入手,探讨媒介环境学派是如何被塑造为一种技术决定论式的理论范式。其实,虽然早期媒介环境学派的学者如伊尼斯、麦克卢汉在他们的文献都有谈到媒介、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但是如伊尼斯提出了"传播的偏向理论",其核心是在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平衡,而不在于谁决定了谁。由于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对北美传播学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限于当时的学术背景,当时的学者依然是站在一种媒介效果的维度上去看待这种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并认为他们的理论乃是一种长期效果论的范式,而这种长期效果论也就是一种技术决定论。从此,媒介环境学派就被打上了技术决定论的烙印,后来这一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媒介环境学派却因此与技术一词再也分不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派 技术决定论 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影响观变迁——以媒介技术为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凌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0,共4页
媒介环境学派是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鼎足而立的第三大传播学派,它将技术进步、传播媒介对人及社会的影响作为关注的重点。国内传统上依照师承及地缘标准将媒介环境学派划分成三代学者,本文则从媒介技术视角重新审视学派思想发展历程,... 媒介环境学派是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鼎足而立的第三大传播学派,它将技术进步、传播媒介对人及社会的影响作为关注的重点。国内传统上依照师承及地缘标准将媒介环境学派划分成三代学者,本文则从媒介技术视角重新审视学派思想发展历程,认为可凭媒介环境学之技术历史分期法将学派的沿革划分成前电子媒介时代、过渡时代和电子媒介时代三大阶段,藉此分析各阶段学者所持媒介影响观的不同,并总结其变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派 媒介影响观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环境视阈下传播的“媒介偏向论”探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华进 陈伊高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123,133,共4页
媒介环境学派自开创以来,历经三代传播学者的开拓和创新,诞生了许多经典的观点。而"媒介即环境"的隐喻经过度解读后,却被扣上了"媒介决定论"的帽子。爬梳媒介环境学派发展的脉络,建构以伊尼斯的"时空偏倚观&qu... 媒介环境学派自开创以来,历经三代传播学者的开拓和创新,诞生了许多经典的观点。而"媒介即环境"的隐喻经过度解读后,却被扣上了"媒介决定论"的帽子。爬梳媒介环境学派发展的脉络,建构以伊尼斯的"时空偏倚观"、麦克卢汉的"感官偏向"思想以及马克·波斯特、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偏向"思想为坐标,以"偏向性"为轴的"媒介偏向论"体系,则相较于"媒介决定论"更为符合该学派的逻辑阐释。在当前新媒介环境下,探讨传播的偏向性仍具有现实意义。媒介的偏向不仅可以反映出社会文明和媒介技术的变迁,也对两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且媒介偏向性可在社会文明和媒介技术的进步中得以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派 传播 时空偏向 感官偏向 技术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中的“冷”与“热”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旭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81,共3页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冷媒介”“热媒介”一是他的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争议性最大的观点。
关键词 “热” 媒介 媒介环境学派 麦克卢汉 代表人 传播学 马歇尔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语言生活”多人谈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玮 王本华 +5 位作者 陈卓铭 祝有肉 杨雪 张羽思 王辉 宋伟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77,共6页
当语言遇到互联网,两者相互作用,出现语言网络化,产生了大量与网络空间相适配的新的语言现象,并催生出网络语言这一新概念。从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是一种符号;从文化与传播视角看,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媒介,传递出网络社会从形式到内容的... 当语言遇到互联网,两者相互作用,出现语言网络化,产生了大量与网络空间相适配的新的语言现象,并催生出网络语言这一新概念。从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是一种符号;从文化与传播视角看,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媒介,传递出网络社会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媒介环境学派的保罗·莱文森曾提出“玩具-镜子-艺术”的媒介技术演进论。从媒介进化的角度看,网络语言的发展变迁也可以作如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媒介 媒介进化 网络语言 网络空间 互联网 媒介环境学派 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游戏玩家数字视听空间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单鹏 李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5,共2页
传统游戏基于真实的物质世界,使玩家与玩家之间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在数字游戏的空间中实现沉浸式体验。媒介环境学派奠基人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分析基于感官偏向以及产生的环境,将受到电力传播媒介影响下的人称之为电子人,并提出了声觉... 传统游戏基于真实的物质世界,使玩家与玩家之间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在数字游戏的空间中实现沉浸式体验。媒介环境学派奠基人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分析基于感官偏向以及产生的环境,将受到电力传播媒介影响下的人称之为电子人,并提出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的概念。口语传统和书面传统各有其特征,其传播和感知的特征分别是空间偏向和视觉偏向,两个传统各有其断裂边界。他认为,“声觉是人类交流的基础(从发展和历史的观点来看,声觉是原初的、首要的);文字的线性模式上升,这伤害了至少是连累了声觉(值得研究,肯定有启发性);电子媒介重新捕捉住了声觉(这时,声觉的形貌有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空间 游戏玩家 媒介环境学派 传统游戏 网络 传播媒介 物质世界 数字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