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浙商》《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人物看当代浙商形象的媒介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42,共4页
当代浙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之一,其媒介形象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承载着重要意义。文章以《浙商》《中国企业家》两本杂志(2008~2017)封面人物为样本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在媒介建构下,当代浙商呈现出"当代儒商"的主导框架;... 当代浙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之一,其媒介形象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承载着重要意义。文章以《浙商》《中国企业家》两本杂志(2008~2017)封面人物为样本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在媒介建构下,当代浙商呈现出"当代儒商"的主导框架;"创新"成为当代浙商形象媒介框架的主题词;当代浙商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中成为引领中国民营经济的商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浙商 形象 媒介框架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差序格局到新媒介框架——我国乡村传播结构转型的考察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洪友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3-48,共6页
乡村作为一种原始的社区,有独特的传播基础结构。我国乡村传统的传播基础结构包括以村民个体为中心的差序结构关系、面对面传播的结构形式、"己群"传播为基础传播组织的微观结构,由家族、村集体政权构成的中观结构,以及大众... 乡村作为一种原始的社区,有独特的传播基础结构。我国乡村传统的传播基础结构包括以村民个体为中心的差序结构关系、面对面传播的结构形式、"己群"传播为基础传播组织的微观结构,由家族、村集体政权构成的中观结构,以及大众传媒所建构的宏观结构。当下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先导力量,正解构着传统的乡村传播结构,一个由互联网建构的媒介框架逐渐形成。这种新型的乡村传播结构重塑着乡村话语体系和故事结构,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乡村归属感——乡愁由实景引向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传播结构 媒介框架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竞传播在中国:媒介框架变迁与社会认知重塑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天平 宋航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4,75,共12页
电子竞技进入中国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新生事物的勃兴往往面临复杂的社会语境和认知难点,大众媒介的普及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中国电竞传播的本土化过程,通过媒介框架建构与意义生产的视角考察主流社会认知电竞议题的变... 电子竞技进入中国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新生事物的勃兴往往面临复杂的社会语境和认知难点,大众媒介的普及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中国电竞传播的本土化过程,通过媒介框架建构与意义生产的视角考察主流社会认知电竞议题的变迁过程。依托于媒介框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路径,着重解析主流大众媒介如何历时性地构造电竞议题,并探讨持有一系列信息认知资源的电竞传播如何重塑大众对此的认同性认知。发现:本土化电竞传播框架经历了“休闲娱乐—游戏危害性—作为竞技体育的属性正当化—正名与理性反思”的变化,电竞传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既有社会认知资源的调用、吸纳实现了对相关议题的正名实践,并由此促成电竞之于中国社会的主流化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竞传播 本土化 竞技体育 媒介框架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框架、聚合偏重与互动叙述:迈向后线性状态的数字公共艺术
4
作者 李政 《艺术设计研究》 2025年第4期112-117,142,143,共8页
从传统公共艺术到数字公共艺术,叙述形式发生由线性到后线性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媒介”这一框架性因素的置换。在此叙述模式下,数字公共艺术成为一种聚合偏重的文本类型,公共艺术得以进一步向公共价值的实现靠拢。同时,本文认为,... 从传统公共艺术到数字公共艺术,叙述形式发生由线性到后线性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媒介”这一框架性因素的置换。在此叙述模式下,数字公共艺术成为一种聚合偏重的文本类型,公共艺术得以进一步向公共价值的实现靠拢。同时,本文认为,交织其中的互动性和叙述性这一对看似冲突的概念,却为复杂的数字公共艺术分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互动型、叙述型、互动叙述型构成了数字公共艺术三种不同的文本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公共艺术 后线性 媒介框架 聚合偏重 互动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理论下“少数民族”议题的媒介呈现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坤瑾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99,共2页
在我国,少数民族多以"需要帮扶、等待援助"的弱者形象进入媒介视野,在媒介预设的框架下呈现千篇一律的叙事模式。笔者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锁定报纸这一媒体,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对少数民族的关注,通过抽样对172篇报道作深... 在我国,少数民族多以"需要帮扶、等待援助"的弱者形象进入媒介视野,在媒介预设的框架下呈现千篇一律的叙事模式。笔者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锁定报纸这一媒体,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对少数民族的关注,通过抽样对172篇报道作深度解读,求证媒体的叙事框架是否已形成刻板模式,并分析框架设置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媒介框架 报纸 特殊族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信息传播框架型媒介的新载体——基于框架型媒介的传播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海 汤天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204-208,197,共6页
将框架型媒介置于城市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从城市空间与框架媒介的关系、框架媒介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框架媒介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传播学的解读。探讨了在城市空间信息传播中框架媒介的定位、属性及核心功能,表明了其作为城... 将框架型媒介置于城市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从城市空间与框架媒介的关系、框架媒介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框架媒介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传播学的解读。探讨了在城市空间信息传播中框架媒介的定位、属性及核心功能,表明了其作为城市空间的传播载体所体现出的"分众传播"的延伸建构;重点分析了框架媒介"固定—强调"的传播模式及其"强链接"复合动力系统的传播优势,即两者均体现出了框架媒介灵活化的拓展应用功能;解读了框架媒介对受众、社会及传播效果方面的影响力,即促进了媒介空间化与空间媒介化现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媒介 城市空间 信息传播 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信息的传播之维——基于框架媒介的传播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149,183-184,共7页
将框架媒介置于城市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从城市空间与框架媒介的关系、框架媒介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框架媒介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传播学解读。框架媒介在城市空间信息传播中定位于城市公共空间,其属性是城市"静止"... 将框架媒介置于城市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从城市空间与框架媒介的关系、框架媒介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框架媒介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传播学解读。框架媒介在城市空间信息传播中定位于城市公共空间,其属性是城市"静止"空间的及时传播,其核心功能是"分众传播"的构建与延伸。框架媒介具有"固定—强调"的传播模式及其"强链接"复合动力系统的传播优势,两者均体现出框架媒介灵活化的拓展应用功能。框架媒介对受众、社会及传播效果方面的影响力,促进了媒介空间化与空间媒介化现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媒介 城市空间 信息传播 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理论视域下的虚假新闻传播研究——基于“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国华 吴丹 +2 位作者 王戈 闵晨 魏程瑞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4,共9页
[目的/意义]虚假新闻日益泛滥,威胁健康的舆论环境与社会和谐稳定。把握新时代下虚假新闻产生与传播的新的特征与规律,有利于寻找其遏制途径。[方法/过程]本文选取"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结合框架理论并采用内容分析法... [目的/意义]虚假新闻日益泛滥,威胁健康的舆论环境与社会和谐稳定。把握新时代下虚假新闻产生与传播的新的特征与规律,有利于寻找其遏制途径。[方法/过程]本文选取"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结合框架理论并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虚假新闻的框架效应及形成与传播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虚假新闻的框架呈现出信源权威性、内容多元性、时序性特征,在选择与重组及自振与共鸣的框架化机制下,存在传受框架互为信源、引导社会舆论、反映社会问题的框架效果。虚假新闻受时效因素、社会因素、网络因素与情绪因素影响得以产生并不断传播,而在网络自净与官方证实的推动下走向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虚假新闻 媒介框架 框架效应 传播机制 遏制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互动媒介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影响——基于“北京雾霾”个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基于"北京雾霾"个案实验证据表明:受众在互动视频媒介使用中根据个人经验和喜好的媒介框架来建构个人媒介框架,在视频互动媒介中受众的互动性使用仍然受到媒介框架的影响;视频互动媒介使媒介框架趋向于社会背景归因;视频互动... 基于"北京雾霾"个案实验证据表明:受众在互动视频媒介使用中根据个人经验和喜好的媒介框架来建构个人媒介框架,在视频互动媒介中受众的互动性使用仍然受到媒介框架的影响;视频互动媒介使媒介框架趋向于社会背景归因;视频互动媒介的互动性水平与媒介框架的社会背景归因、知识获取程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发现,认知中介模型关注的超链接知识接收现象填补了媒介框架责任归因效应模型中缺失的信息处理中介因素。同时,将认知中介模型置于视频互动媒介使用的视域内,可以改善认知中介模型研究中研究对象单一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互动媒介 突发公共事件 新闻报道 媒介框架 责任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日报》关于维权报道的框架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卫华 咸玉柱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44,68,共5页
转型期中国主流媒体的维权报道,反映了中国维权议题的实践特征和社会治理的行动路径。通过对《人民日报》维权报道的历时性考察、报道语境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微观文本的内容解构发现,该报的维权报道凸显了合法化基础上的“行动-共识”框... 转型期中国主流媒体的维权报道,反映了中国维权议题的实践特征和社会治理的行动路径。通过对《人民日报》维权报道的历时性考察、报道语境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微观文本的内容解构发现,该报的维权报道凸显了合法化基础上的“行动-共识”框架。行动框架主要关注维权实践的现实困境及破解之道,而共识框架则从凸显正面性、弱化冲突性以及重视平衡性等视角出发,构建正向、有序的社会治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维权 媒介框架 行动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国内报纸北京奥运报道的框架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晴 周云红 贾哲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4,共3页
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手段六个方面分析了国内报纸对北京奥运的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国内媒体对北京奥运的报道中同时存在以新闻价值取向为核心的新闻价... 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手段六个方面分析了国内报纸对北京奥运的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国内媒体对北京奥运的报道中同时存在以新闻价值取向为核心的新闻价值框架和以奥运举办城市和非举办城市为新闻范式的地域框架,但主要表现为新闻价值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奥运报道 地域框架 新闻价值框架 媒介属性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影像中的转基因:争议性科技的媒介再现与受众反馈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文汐 乔秀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5,共7页
近年来有关争议性科技议题的论争集中爆发于社交媒体舆论场。研究聚焦于影像,以优酷网站上的转基因技术相关视频为例,分析社交媒体影像中争议性科技的媒介再现与受众反馈。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影像中的转基因技术图景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近年来有关争议性科技议题的论争集中爆发于社交媒体舆论场。研究聚焦于影像,以优酷网站上的转基因技术相关视频为例,分析社交媒体影像中争议性科技的媒介再现与受众反馈。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影像中的转基因技术图景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议题上突出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议题而弱化动物与医疗议题,框架上突出以健康疑虑为代表的危害包裹和关切包裹,弱化进步包裹,信源虽呈多元化但转基因领域专家几近缺位,态度以中性与负面为主,危害包裹及知名人士制作的视频,其信息感知价值(MSV)显著高于其他视频。此外,受众反馈受到主导框架的显著影响,对危害包裹视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最高。在讨论了失衡背后的原因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议性科技 转基因技术 媒介框架 信息感知价值(MSV) 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潮流:媒体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世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8-195,共8页
媒体政治经济学以反潮流的学术姿态揭露了资本主义媒体的本质和危机,揭示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新闻管理和媒介框架,解构了以客观性为代表的新闻职业主义理念,批判了媒体作为权利代理的角色和宣传模式的职能,批评了媒介垄断趋势和媒介解除... 媒体政治经济学以反潮流的学术姿态揭露了资本主义媒体的本质和危机,揭示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新闻管理和媒介框架,解构了以客观性为代表的新闻职业主义理念,批判了媒体作为权利代理的角色和宣传模式的职能,批评了媒介垄断趋势和媒介解除管制政策,并提出了各项媒介改革方案,为传播研究和实践做出了重要的知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潮流 媒体政治经济学 新闻管理 媒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自我心像的形成过程与优化策略
14
作者 钱兵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8-61,共4页
建构是框架架构与心像形成的共同方式,形象是框架架构与心像形成的共同素材,因此,框架理论可以作为教师自我心像研究的重要工具。以框架理论观照教师自我心像形成过程:教师自我心像产生于教师现实框架,发展于教师媒介框架,形成于教师认... 建构是框架架构与心像形成的共同方式,形象是框架架构与心像形成的共同素材,因此,框架理论可以作为教师自我心像研究的重要工具。以框架理论观照教师自我心像形成过程:教师自我心像产生于教师现实框架,发展于教师媒介框架,形成于教师认知框架。优化教师自我心像可以从重建教师现实框架、改善教师媒介框架与提高教师认知框架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自我心像 框架理论 自我建构 现实框架 媒介框架 认知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主流影视:历史位置、问题意识与使命意识 被引量:26
15
作者 盖琪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79,共7页
在近年来的中国媒介场域中,新主流影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且备受关注的概念。历史地看,新主流影视本质上仍然是主旋律,它是主旋律发展的新阶段,因而仍呈现出明确的主导意识形态诉求性与边界性。而从传媒社会学和传媒文化研究的视角... 在近年来的中国媒介场域中,新主流影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且备受关注的概念。历史地看,新主流影视本质上仍然是主旋律,它是主旋律发展的新阶段,因而仍呈现出明确的主导意识形态诉求性与边界性。而从传媒社会学和传媒文化研究的视角看,新主流影视所联结的问题意识是国内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过渡的特殊语境下目标受众的迭代与混杂,而其所联结的使命意识则是国际全球化乃至后全球化语境下媒介论述框架的变迁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影视 主旋律 目标受众 媒介论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