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影像的劫掠与文本的再生产——混剪亚文化的意义生成
- 1
-
-
作者
张海超
-
机构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0,共8页
-
基金
黑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基础研究支持计划资助项目“融合新闻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QJH2024191)。
-
文摘
混剪不同于剪辑,也不同于大多数亚文化,因为其劫掠了各种影像,“反向收编”了主流文化作为自身文本再生产和意义再生成的素材,并破解了隐藏在影像文本背后的神话。混剪可以分为“组合式混剪”与“聚合式混剪”两种基本类型,这也对应着两种神话破解方式,即“延伸式破解”和“阻隔式破解”。“延伸式破解”将含蓄意指系统中的神话作为第三意指系统中的含指项指向所指,使神话“神话化”;“阻隔式破解”则阻止解读深入含蓄意指系统,从而阻止神话生成。无论通过哪一种方式,文本神话在混剪文本中均被破解了。混剪是亚文化,因为其具有风格化和抵抗性特征,但是混剪又不同于一般的亚文化,因为生产及传播机制的特殊性,其难以被意识形态或商业收编。
-
关键词
混剪
神话
亚文化
短视频
媒介文化景观
-
Keywords
Mash-up
Myth
Subculture
Short video
Media cultural spectacle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变革与狂欢:电影批评的美学思考
- 2
-
-
作者
陈晨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14,共4页
-
文摘
以微媒介为代表的媒介革新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批评范式的重构。在媒介场与文学场交互演进中,电影批评突破了原有的美学话语、文艺法则与评价标准而呈现“杂语喧哗”。话语秩序与权力规则的改变,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型呈现,使“人人都是批评家”成为可能,也促使电影批评回归大众,回归生活,回归实践。
-
关键词
电影批评
范式变革
话语狂欢
媒介文化景观
-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