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新动向——基于2007—2016年欧美传播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卓 王竞 刘婷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以国外六大传播学期刊的论文为数据来源,对其2007至2016年刊发的所有论文进行逐篇检阅,从总计2112篇期刊论文中筛选出950篇属于媒介效果研究范畴的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尝试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热点等层面,勾勒西方媒介效果研究... 以国外六大传播学期刊的论文为数据来源,对其2007至2016年刊发的所有论文进行逐篇检阅,从总计2112篇期刊论文中筛选出950篇属于媒介效果研究范畴的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尝试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热点等层面,勾勒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这十年间媒介效果研究领域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首先,期刊论文统计数据显示,媒介效果研究依然是西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发文数量在美国学者主编的传播学期刊中甚至可以占据近半壁江山,在欧洲学者主编的期刊中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共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样本来自《传播学理论》和《传播学期刊》。其次,在研究对象上,媒介形态的飞速变化为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从互联网到在线媒介,再到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新媒体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同时传统媒介在媒介效果研究中依旧占据一席之地。再次,根据对研究关键词的分析,效果研究呈现出两大自然聚类。一类主要从新媒介层面研究媒介效果,集中探讨身份认同、性别问题和新式新闻生产;另一类则从心理学路径入手聚焦传统媒体产生的效果,偏重于测度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两者交集于社会参与和民意研究等议题上。最后,从研究主体看,美国在媒介效果研究中的霸主地位暂时难以撼动,密歇根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普渡大学发文量显著提升,成为媒介效果研究的新高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德国的曼海姆大学、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跻身发文量前15的研究机构中;作为后起之秀的亚洲和中东也在奋起直追,试图融入媒介效果研究的主流话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效果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法 西方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效果研究:一个不能被“传播效果研究”代替的术语——基于传播学耶鲁学派与哥伦比亚学派的学术史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4,共7页
媒介效果研究是传播学学科诞生初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进路。然而,与美国学界不同的是,中国学者更多地将其称为"传播效果研究"。从对传播学耶鲁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的学术史考察可以看到,"媒介效果研究"这一术语是学... 媒介效果研究是传播学学科诞生初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进路。然而,与美国学界不同的是,中国学者更多地将其称为"传播效果研究"。从对传播学耶鲁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的学术史考察可以看到,"媒介效果研究"这一术语是学术史的产物,反映了传播学诞生初期学者们共同接受的一个研究对象(与大众传播媒介相关的各种要素),以及一类研究发轫的现实背景(以电影、广播、电视为主的新型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同时也呈现出经验主义范式与技术主义范式在理论脉络上的联结点(媒介技术作为社会发展推动力量的研究),是不能被随意代替的。中国学者常用的"传播效果研究"来源于最初引介传播学时对拉斯韦尔"5W"模型的介绍,使用其代替"媒介效果研究"会导致歪曲和遮蔽原术语中蕴含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效果 传播效果 术语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意媒介效果:媒介偏见研究的新转向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79,共7页
受众的媒介偏见感知是媒介偏见的有机组成部分。“敌意媒介效果”作为在受众媒介偏见感知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聚焦于受众在媒介信息接触、理解、使用过程中显现出的媒介偏见感知研究。“敌意媒介效果”的产生源于受众对媒介信息... 受众的媒介偏见感知是媒介偏见的有机组成部分。“敌意媒介效果”作为在受众媒介偏见感知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聚焦于受众在媒介信息接触、理解、使用过程中显现出的媒介偏见感知研究。“敌意媒介效果”的产生源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卷入、媒介信息的到达度和媒介的可信度。“敌意媒介效果”可能导致公众对舆论方向的误判,引发少数族群与主流社会的疏离,降低公众的外在政治效能感,消解公众对社会的信任度。引入“敌意媒介效果”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有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深入地研究社会化媒体背景下存在的“群体极化”等社会舆论现象与问题。这种研究带来了媒介偏见研究的新转向,也为公众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偏见 敌意媒介效果 媒介信息 到达度 可信度 群体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建立的历史”与“重新修订的历史”——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阶段性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卓 陈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发展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视野下,可以勾画出截然不同的历史线条。在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媒介效果研究经历了从"媒介万能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强效果论"的自我反省与轮回发展;在批...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发展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视野下,可以勾画出截然不同的历史线条。在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媒介效果研究经历了从"媒介万能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强效果论"的自我反省与轮回发展;在批判学派的研究中,媒介效果研究则表现出理论间与学科间的不断更新与丰富。本文综合麦奎尔(Denis McQuail)、布赖恩特(Jennings Bryant)和汤普森(Susan Thompson),以及柯纳(John Corner)的理论成果与研究理念,将"已建立的历史"与"重新修订的历史"两相结合,以研究范式为主要轴线,将西方媒介效果研究划分为奠基、经验研究一枝独秀、批判研究异军突起和多元发展四个阶段,分别就每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观点、影响,以及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与范式进行历史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效果 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莱休·卡茨:在背景中考察媒介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艳珊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4,共4页
伊莱休·卡茨出生于 192 6年 ,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 ,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社会学和传播学荣誉教授 ,古特曼应用社会研究所科学指导。在过去的 40多年里 ,伊莱休·卡茨采用跨学科、创始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和... 伊莱休·卡茨出生于 192 6年 ,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 ,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社会学和传播学荣誉教授 ,古特曼应用社会研究所科学指导。在过去的 40多年里 ,伊莱休·卡茨采用跨学科、创始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分析大众媒介的制度、内容、过程和效果。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有主题地批判地解读了卡茨的著作 ,并把这种解释置于大众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争论中。其代表作是《个人影响》 (195 5年 )、《医疗革新》(196 6年 )、《社区冲突的政治学》 (196 9年 )、《大众传播的使用》 (1974年 )、《意义输出》 (1990年 )和《媒介事件》(1992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莱休·卡茨 受众 媒介效果 背景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论述 被引量:5
6
作者 郭石磊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61,共6页
从佩恩基金项目(1929)研究电影的影响算起,西方媒介效果研究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对于西方的研究,通过选取2012年5本具有影响力的传播学英文期刊,筛选出27篇研究媒介效果的论文,从媒介种类、媒介信息种类、媒介效果种类、理论和方法五... 从佩恩基金项目(1929)研究电影的影响算起,西方媒介效果研究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对于西方的研究,通过选取2012年5本具有影响力的传播学英文期刊,筛选出27篇研究媒介效果的论文,从媒介种类、媒介信息种类、媒介效果种类、理论和方法五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介内容对个体认知、态度、情感的直接、短期影响,研究者开始关注新媒体的影响;(2)大多数论文明确表明所使用的理论,最常用的有议程设置理论、框架理论、社会身份认同理论、详尽可能性模型等,媒介效果理论有与其他学科理论融合的趋势;(3)所有论文都属于经验性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和实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效果 研究主题 理论 方法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展促进有机农产品消费的作用机制及媒介效果——基于采纳过程模型的解释 被引量:2
7
作者 钟迪茜 罗秋菊 李兆成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79,共12页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具有高附加值且生态环保的优势,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路径,但面临市场接受度低的困境。近年来,农业展成为公众了解与购买有机农产品的重要场景,但其媒介效果尚未得到学理解释。基于采纳过程模型,文章分析97例访谈,构...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具有高附加值且生态环保的优势,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路径,但面临市场接受度低的困境。近年来,农业展成为公众了解与购买有机农产品的重要场景,但其媒介效果尚未得到学理解释。基于采纳过程模型,文章分析97例访谈,构建了农业展促进有机农产品采纳的媒介作用机制:(1)农业展是促进公众有机农产品采纳的有效媒介,在采纳过程的各阶段均产生作用;(2)农业展形成了“拓宽意识集-信息搜寻-建立信任-体验反馈-采纳意向”的媒介效果;(3)农业展将采纳过程压缩于同一空间,重构了新产品一般采纳模型的线性过程,形成了跳跃与融合的非线性过程;(4)观众可分为绿色先锋者与大众消费者,呈现“兴趣驱动”与“试用优先”的差异。研究拓展了对消费展传播新产品与新理念的作用理解,弥补了有机食品研究忽视外部媒介作用的不足,并为会展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展 有机农产品 采纳过程 媒介效果 消费型展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多维考察 被引量:53
8
作者 张业安 肖焕禹 冉强辉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3,共6页
基于媒介生态系统理论,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将影响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因素也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上,国家的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和新闻传播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为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提供制度环境... 基于媒介生态系统理论,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将影响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因素也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上,国家的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和新闻传播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为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提供制度环境,其相关的制度设计从整体上影响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在中观层面上,体育媒介的公信力、大型体育赛事的竞技水平、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主体间的关系协调度、不同大众传媒形态传播大型体育赛事的冲突与互补等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媒介传播效果。在微观层面上,体育赛事媒介传播人员的媒介素养、体育赛事媒介传播的目标定位、体育赛事媒介传播的内容、受众的媒介素养及体育赛事偏好的因素,决定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 大型体育赛事 媒介传播效果 媒介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业安 冉强辉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对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进行分类及发生机制的解读,是科学评估其媒介传播效果的基础。在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媒介传播效果的影响范围、时间、性质、作用领域、作用主体等为标准,对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进行分类... 对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进行分类及发生机制的解读,是科学评估其媒介传播效果的基础。在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媒介传播效果的影响范围、时间、性质、作用领域、作用主体等为标准,对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进行分类。基于框架理论对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受众效果的发生机制进行解读,认为:在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过程中,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互动关系始终表现为一种博弈关系;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即框架化过程;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实现依赖于框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媒介传播效果 分类 发生机制 框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赛事媒介传播效果发生机制的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业安 肖焕禹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发生机制进行解读。认为:概念的关联性、概念激活的频繁性与新近性、概念的生动性等影响赛事媒介传播中社会认知的易接近性;赛事媒介传播影响受众行为,赛事收视行为影响受众认知,赛事信息传播形式...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发生机制进行解读。认为:概念的关联性、概念激活的频繁性与新近性、概念的生动性等影响赛事媒介传播中社会认知的易接近性;赛事媒介传播影响受众行为,赛事收视行为影响受众认知,赛事信息传播形式、频率影响受众认知;在赛事媒介传播过程中,媒介帮助人们启动某些心智模式,并启动心智模式中的某些特定信息,心智模式为解释媒介影响认知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理论 赛事媒介传播效果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危机公关效果评估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98,共10页
媒介化危机是以媒体集中报道作为危机事件发展重大转折点和核心关系结构崩塌主要动因的一种危机类型。"三级效果评估模型"在既有的媒介化危机概念属性、传播规律和应对原则策略学术研讨基础上,针对媒介化危机公关实践在传播... 媒介化危机是以媒体集中报道作为危机事件发展重大转折点和核心关系结构崩塌主要动因的一种危机类型。"三级效果评估模型"在既有的媒介化危机概念属性、传播规律和应对原则策略学术研讨基础上,针对媒介化危机公关实践在传播者发送、媒体传播、受众接收三个层级上的有效性,提出了可操作的评估方法。该理论模型经由"上海福喜事件"案例分析检验,一方面发现媒介化危机公关原则与策略在媒体效果方面的显著性和受众效果方面的有限性;另一方面通过探讨该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指出未来媒介化危机公关效果评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危机 媒介化危机公关效果评估 上海福喜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和徐州两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虹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4期98-103,共6页
作者通过对南京和徐州两城市大学生在媒介常识、媒体建构特征、客观性、媒体类型及语言、大众传播过程及大众文化、媒介效果等几个方面的媒介认知能力的调查,发现:多半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但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不同发... 作者通过对南京和徐州两城市大学生在媒介常识、媒体建构特征、客观性、媒体类型及语言、大众传播过程及大众文化、媒介效果等几个方面的媒介认知能力的调查,发现:多半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但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不同发达城市的大学生由于媒体接触行为的不同也产生了一定的媒介素养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大众传播 媒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盟国家媒介与政治发展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异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53-59,共7页
东南亚与中国毗邻 ,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为新闻媒介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舞台。同中国一样 ,东盟现代报纸的帷幕由殖民主义者们揭开 ,随后便在政治的旋涡中 ,被政治势力、经济势力和文化势力所掌握。三种势力下的媒介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媒介... 东南亚与中国毗邻 ,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为新闻媒介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舞台。同中国一样 ,东盟现代报纸的帷幕由殖民主义者们揭开 ,随后便在政治的旋涡中 ,被政治势力、经济势力和文化势力所掌握。三种势力下的媒介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媒介功能和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国家 国家媒介 政治活动 媒介功能 媒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对现代城市文化标识设计的影响
14
作者 荆丽娜 王海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79,共5页
目的研究媒介融合对现代文化标识设计观念与形态的影响,探索现代文化标识设计发展趋势,提高现代标识设计者在融合媒介元素、提升媒介素养方面的能力。方法借助现有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设计案例,分析具体的媒介融合现象及前沿技术、方法与思... 目的研究媒介融合对现代文化标识设计观念与形态的影响,探索现代文化标识设计发展趋势,提高现代标识设计者在融合媒介元素、提升媒介素养方面的能力。方法借助现有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设计案例,分析具体的媒介融合现象及前沿技术、方法与思想,探讨媒介融合在开拓设计文化场域、元素与重塑现代文化标识设计理念方面的多种影响,从而进一步勾勒未来现代城市文化标识设计的趋势与图景,并提出现代设计者需要具备的媒介素养。结论媒介融合对现代文化标识设计产生多元化影响,主要表现在媒介融合拓展了文化标识设计的场域,丰富了文化标识设计的元素,改变了文化标识设计的形态与思维方式,使得媒介效果成为影响现代文化标识设计的重要因素。现代文化标识将逐渐具有媒介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标识设计 媒介效果 媒介素养 未来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选择性接触与偏轨接触 被引量:13
15
作者 柳旭东 李喜根 刘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针对传播学研究新出现的互联网环境下的"最微媒介效果"范式的预测,本文分析了这一预测所依赖的选择性接触容易实现的假设,认为在网络媒体环境里人们主动或者无动机的广泛信息接触依然存在,而且网络媒体简化了这种行为的实现,... 针对传播学研究新出现的互联网环境下的"最微媒介效果"范式的预测,本文分析了这一预测所依赖的选择性接触容易实现的假设,认为在网络媒体环境里人们主动或者无动机的广泛信息接触依然存在,而且网络媒体简化了这种行为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偏轨信息接触在互联网媒体环境里可能更经常地发生,这两种行为都中和了选择性接触确认以及强化既有观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接触 偏轨接触 最微媒介效果 扩展媒介接触 无动机信息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示政治”视域下平昌冬奥会政治传播的考察与启示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榕 吕诗俊 张德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33,共7页
基于“展示政治”的理论视角,分析平昌冬奥会通过公共文本、公共空间、公开仪式、视觉符号、民间社团等载体所展示的政治意涵,并通过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对平昌冬奥会展示政治内容的报道来考察其政治传播的媒介效果,分析西方主流媒体评价... 基于“展示政治”的理论视角,分析平昌冬奥会通过公共文本、公共空间、公开仪式、视觉符号、民间社团等载体所展示的政治意涵,并通过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对平昌冬奥会展示政治内容的报道来考察其政治传播的媒介效果,分析西方主流媒体评价奥运会政治传播的方式和惯习。据此提出北京冬奥会政治传播的理念、行为和受众策略以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引领冬奥会政治传播;延伸公共政策和公共空间的政治展示功能;将硬性政治诉求柔性展示的公开仪式;主动引导、分类疏导民间社会的政治表达;关注与东道主有政治文化争议国家的相关展示政治行为;强调受众的体验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平昌冬奥会 展示政治 政治传播 媒介效果 韩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行为中的动机与媒体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智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6-62,共7页
本文在网络调研(n=490)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体使用、心理动机和公益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自我收益动机对网络公益行为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社会压力动机对现实公益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信任缺失动机对现实公益行为的作用是显著且... 本文在网络调研(n=490)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体使用、心理动机和公益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自我收益动机对网络公益行为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社会压力动机对现实公益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信任缺失动机对现实公益行为的作用是显著且负面的,同情与社会责任动机的作用则不显著。阅听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一方面能够显著影响社会压力动机和自我收益动机,另一方面会直接促进现实生活公益行为的发生。新媒体的使用会增强自我收益动机和削弱信任缺失动机,但是会直接鼓励网络公益行为的实施。同情和社会责任则对公益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行为 动机 媒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对佩恩基金“电影影响”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4
18
作者 柯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不但开启了美国传播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同时也直接参与了一些重要的传播学应用研究。由佩恩基金支持的"电影与青年"研究项目是美国学术界第一次大规模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活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帕克、布鲁...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不但开启了美国传播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同时也直接参与了一些重要的传播学应用研究。由佩恩基金支持的"电影与青年"研究项目是美国学术界第一次大规模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活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帕克、布鲁默等人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其中布鲁默的研究最为出色。布鲁默主持的两项研究以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恰如其当地揭示了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佩恩基金"电影与青年"研究项目拉开了美国大规模媒介调查的序幕,确立了美国传播学实证主义研究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 佩恩基金 媒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带宽:个性化传播时代用户洞察的新范畴 被引量:3
19
作者 喻国明 刘彧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点对点的个性化传播模式与点对面的大众传播模式共同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行为经济学和传播心理学研究启示,当前传播者面对的不再是具有理想认知容量的受众,而是“认知带宽”各异的受众。认知带宽即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处理特定媒介... 点对点的个性化传播模式与点对面的大众传播模式共同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行为经济学和传播心理学研究启示,当前传播者面对的不再是具有理想认知容量的受众,而是“认知带宽”各异的受众。认知带宽即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处理特定媒介信息的实际认知空间,是个体以自己认知焦点为参照所能展开的认知广度与深度。认知带宽可能受受众携带的易感因素影响,出现高密型、低窄型、浅阔型和狭长型带宽表现。传播研究需在认知带宽思路下理解影响受众认知焦点定位、限制受众认知空间展开的个性化因素,才能优化传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带宽 认知容量 个性化媒介效果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数字媒体技术 被引量:17
20
作者 马玉静 《中国博物馆》 2015年第4期89-95,共7页
文章系统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展览引入数字媒体技术的背景,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藏品与实物藏品的关系,博物馆数字媒体展示与实物展示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媒介效果,最后指出了当前数字媒体... 文章系统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展览引入数字媒体技术的背景,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藏品与实物藏品的关系,博物馆数字媒体展示与实物展示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媒介效果,最后指出了当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技术应用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列展览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化藏品 实物藏品 媒介效果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