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媒介与传统艺术创新 被引量:8
1
作者 封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209,共8页
艺术与媒介的关系常常被简单地划归为内容与形式或者内容与载体的关系,但从历史的角度回溯人类艺术实践的发展变迁,艺术与媒介从未割裂,两者始终交织在一起并随着时代的迁变融合发展。今天,新型的数字媒介为传统艺术的创新与活化开辟了... 艺术与媒介的关系常常被简单地划归为内容与形式或者内容与载体的关系,但从历史的角度回溯人类艺术实践的发展变迁,艺术与媒介从未割裂,两者始终交织在一起并随着时代的迁变融合发展。今天,新型的数字媒介为传统艺术的创新与活化开辟了新的路径,为传统艺术走进当代语境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对艺术与媒介关系的思考,梳理了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艺术与媒介彼此交织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媒介的发展如何影响乃至主导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趋向,从新媒介艺术助推传统文化创新的实际案例分析了新媒介对于艺术表达以及弥合时代语境断裂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形式论 媒介认识论 媒介本体论 媒介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资本·意识形态——《我在伊朗长大》的三个分析坐标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0,共3页
《我在伊朗长大》作为2007年度法国生产的二维黑自动画电影长片,改编自玛尔吉·斯特拉皮的同名漫画。该片虽被《料理鼠王》击败失去了奥斯卡小金人,但仍受到西方影评人群体的高度褒扬。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其媒介形式对资本及... 《我在伊朗长大》作为2007年度法国生产的二维黑自动画电影长片,改编自玛尔吉·斯特拉皮的同名漫画。该片虽被《料理鼠王》击败失去了奥斯卡小金人,但仍受到西方影评人群体的高度褒扬。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其媒介形式对资本及意识形态进行双重取悦的结果。本文试从媒介与资本及意识形态的关系出发,借助政治经济学和意识形态分析方法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形式 意识形态 身体表现 儿童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卓卫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Z期42-43,共2页
所谓媒介素养,概括地说,就是正确地、建设性地利用大众信息传播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人通常能够借助媒介资源完善、提升自我,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将直接影响其领导力的形成... 所谓媒介素养,概括地说,就是正确地、建设性地利用大众信息传播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人通常能够借助媒介资源完善、提升自我,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将直接影响其领导力的形成,可以说,领导干部善于合理使用媒介资源、善于有效引导舆论,既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高层次的领导艺术,也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一、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的媒介环境新形势下的媒介环境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1.社会意识日趋多元化。在信息技术空前发达、传播手段极大丰富、多种传媒相互交融的当代中国社会,社会意识日趋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媒介环境 领导干部 传播资源 媒介资源 大众信息 信息时代 领导艺术 网络媒介 媒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媒介与媒介的艺术:从影像本体的“破框”到艺术史书写的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瑞青 陈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5,共6页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静观到触感、气味及更多感官维度的转向,从院线长片到微短剧、竖屏剧等各类新的视听影像叙事表现、创作观念的实践突破,因媒介形式的更迭,当代影像艺术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样态。新媒介的介入、...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静观到触感、气味及更多感官维度的转向,从院线长片到微短剧、竖屏剧等各类新的视听影像叙事表现、创作观念的实践突破,因媒介形式的更迭,当代影像艺术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样态。新媒介的介入、新异影像景观的出现,使得关于“电影之边界”问题的讨论持续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形式 多元开放 媒介 影像叙事 多感官 艺术呈现 艺术史 创作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编辑素养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志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9-31,共3页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编辑素养 多功能一体化 马萨诸塞州 数字媒介 媒介形式 数字技术 传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媒介融合”再认识——“寻找看不见的世界”编辑手记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劲草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95-99,共5页
至少在2018年秋天时,我的确已经厌倦谈及“媒介融合”“增强现实”这类复合词了。原因是在那之前的两三年间,类似的概念影响了身边的诸多出版实践,而在对那些实践的观察中,我看见那些模糊了前提与边界的概念性美好方向与泥泞的传统出版... 至少在2018年秋天时,我的确已经厌倦谈及“媒介融合”“增强现实”这类复合词了。原因是在那之前的两三年间,类似的概念影响了身边的诸多出版实践,而在对那些实践的观察中,我看见那些模糊了前提与边界的概念性美好方向与泥泞的传统出版实践之间有着怎样的鸿沟。新的媒介形式在不断拓展内容表达边界时,那些具备经典编辑价值的内容依然被新兴媒介所渴求,这种情形让传统出版从业者愿意相信新兴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握手,会彼此承诺踏上属于“我们”的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出版实践 新兴媒介 编辑手记 媒介形式 传统媒介 拓展内容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媒介特征探析图书与影视作品融合发展现状——以《人世间》为例
7
作者 苏轼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09-112,共4页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书中提出的“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热媒介”等理论,在过去和现在一直都是传播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焦点。[1]“媒介是人的延伸”是指不同的媒介形式其...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书中提出的“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热媒介”等理论,在过去和现在一直都是传播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焦点。[1]“媒介是人的延伸”是指不同的媒介形式其实就是人体感官的不同延伸,如书籍延伸了人的眼睛、广播延伸了人的耳朵。而“冷热媒介”的提出,也进一步扩充了其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冷媒介”是指本身提供的信息有限,需要接受者积极参与其中的媒介,而“热媒介”是指本身信息丰富易接受,受众不需要进行过多思考便可以接受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卢汉 媒介形式 媒介 媒介 理解媒介 人体感官 人的眼睛 《人世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 被引量:89
8
作者 秦志希 刘敏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4,共3页
市场经济入主新闻传播业 ,使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出现一定的消费主义倾向。它表现为传播内容的重点转移 ;以大量娱乐内容服务于受众 ;媒介形式的消费。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 ,是我国入世后新闻传媒的发展趋向 ,... 市场经济入主新闻传播业 ,使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出现一定的消费主义倾向。它表现为传播内容的重点转移 ;以大量娱乐内容服务于受众 ;媒介形式的消费。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 ,是我国入世后新闻传媒的发展趋向 ,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释放人的欲望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应以全球化的眼光正视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商业化造成的文化物化现象以及对人的精神与意义的销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主体形象 媒介形式 新闻传媒 市场经济 消费主义 生活方式 娱乐新闻 传播内容 传播媒介 受众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电影艺术性刍议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剑 季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4-57,共4页
一、何为交互电影交互电影是一种新型的电影形态,它通过在传统电影中融入互动的手段与形式,形成全新的互动机制,为观众提供不同于传统电影艺术的审美意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交互电影也处在不断变化中,且蕴含着许多有待我们发现和... 一、何为交互电影交互电影是一种新型的电影形态,它通过在传统电影中融入互动的手段与形式,形成全新的互动机制,为观众提供不同于传统电影艺术的审美意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交互电影也处在不断变化中,且蕴含着许多有待我们发现和探究的新的形态与内涵,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交互电影是一种确定的艺术形式或媒介形式。比较合理的方式是,通过研究某个时间段内交互电影的发展状况,来描述其在新媒体技术框架下的交互形态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交互 艺术性 新媒体技术 审美意义 媒介形式 艺术形式 技术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控时代的数字化互动出版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冰 徐金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4,共2页
数字出版在新一轮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呈现出新态势,iPad等新媒介的出现,加速了媒介形式的变革,迎来了触控媒介时代。这种人机互动的新型数字出版模式,为我们带来了一“触”即发的新阅读革命。同时,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大众不再满足于... 数字出版在新一轮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呈现出新态势,iPad等新媒介的出现,加速了媒介形式的变革,迎来了触控媒介时代。这种人机互动的新型数字出版模式,为我们带来了一“触”即发的新阅读革命。同时,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大众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传播主体传播的信息,而期望主动参与其中,成为传播系统中独特的自我。“传受关系”的改变与融合带动了传受双方的互动,在无线膨胀的信息海洋中,个性化阅读、精准化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成为新兴的阅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数字化 个性化阅读 传播主体 媒介形式 出版模式 人机互动 被动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哲学之维:网络文艺研究的理论提升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方喜 孙艳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6,共5页
技术哲学之维,乃是网络文艺研究理论提升以促进文艺学基本范式转换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机械工业社会造成科学与技术、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一系列割裂,当代电子媒介则在逐步扬弃这些割裂,而强调"形式"的作用、确立&q... 技术哲学之维,乃是网络文艺研究理论提升以促进文艺学基本范式转换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机械工业社会造成科学与技术、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一系列割裂,当代电子媒介则在逐步扬弃这些割裂,而强调"形式"的作用、确立"形式"为人的感知模式,乃是当代艺术形式本体论与媒介形式本体论的相通点。人的感知模式在机械时代是割裂的,在电子时代则是整合的,而艺术形式感知模式的重要特征正在其整合性。电子技术固有的多媒体性、娱乐性及商业资本的介入、网络文艺创作中人与人互动关系的过分突出,致使网络文艺很难产生思想深刻的作品。技术哲学与经济哲学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将会大大推进网络文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艺 技术哲学 媒介形式本体论 艺术形式本体论 感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电视的传播特性和受众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静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82,共2页
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由于媒介本身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介形式也会不断涌现,因此新媒体总是作为动态的研究对象而出现。目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是对于新媒体的核心把握出入并不大,普遍认为新媒体主要是指建立在数字... 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由于媒介本身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介形式也会不断涌现,因此新媒体总是作为动态的研究对象而出现。目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是对于新媒体的核心把握出入并不大,普遍认为新媒体主要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媒介。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为传统的电视概念带来了新的要素,不仅改变了大众传统看电视的习惯,还呈现出典型的受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受众特征 看电视 传播特性 媒介形式 技术基础 数字技术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文化的影像书写与跨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百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88,共4页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新媒体(Newmeida)概念。之后,新媒体凭借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等技术支持,依托各种传播终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新媒体(Newmeida)概念。之后,新媒体凭借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等技术支持,依托各种传播终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催生了新媒体传播这一新的传播语境。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体育文化的传播也衍生了新的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新媒体传播 传播模式 数字技术 移动技术 现代科学 信息接受者 影像信息 媒介形式 信息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下文学生态 被引量:1
14
作者 霍艳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9,共4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文学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文学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逐步边缘化、小众化和圈子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对于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不断激发文学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局面下,文学依靠新的媒介形式展开一...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文学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文学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逐步边缘化、小众化和圈子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对于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不断激发文学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局面下,文学依靠新的媒介形式展开一场自我更新,政府主导的文学精神重建和民间的文学生活方式养成共同组成了当下复杂的文学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态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重建 媒介形式 小众化 生态系统 自我更新 新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众角度视域下微电影广告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6,共3页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媒介形式不断涌现,改变了以往大众单一接收信息的模式,受众本身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增强,在此大背景下,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在本文中...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媒介形式不断涌现,改变了以往大众单一接收信息的模式,受众本身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增强,在此大背景下,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在本文中,对受众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石,探讨微电影广告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角度 电影广告 广告发展 视域 传播技术 媒介形式 广告形式 参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融与断裂:试论电影对文学的改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立山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5期49-51,共3页
在当下电影缺乏原创力的格局下,电影对文学的改编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命题。电影和文学是差异性和交融性并存的两种文本,不同的改编形式会对电影的日后呈现产生重要影响。效应共赢是电影和文学两种艺术门类交融的有机表现形式,而这种交融... 在当下电影缺乏原创力的格局下,电影对文学的改编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命题。电影和文学是差异性和交融性并存的两种文本,不同的改编形式会对电影的日后呈现产生重要影响。效应共赢是电影和文学两种艺术门类交融的有机表现形式,而这种交融性也会因改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发生本体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 媒介形式 审美诉求 银幕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审美心态和需求
17
作者 高雄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8-82,共5页
“电视纪实”是整个电视美学的一个分支,电视纪实审美特征的演进与现众对其的认识和认同密切相关,电视在影响观众的同时又反过来被现众所影响.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影响就体现在观众在审美过程中对电视纪实的认识和认同,这份认识和认同... “电视纪实”是整个电视美学的一个分支,电视纪实审美特征的演进与现众对其的认识和认同密切相关,电视在影响观众的同时又反过来被现众所影响.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影响就体现在观众在审美过程中对电视纪实的认识和认同,这份认识和认同实质是现众对电视纪实的审美心态和审美需求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实 审美心态 视听能力 审美需求 审美特征 电视观众 社会生产力 电视节目 纪实美学 媒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友》画报:民国时期中国时尚档案的记录者
18
作者 徐国红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X期48-49,共2页
时至今日,《良友》已经作为一种都市文化符号载入中国的出版史。它记录时尚,记录生活,记录那个年代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民国时期中国都市文化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杂志这一媒介形式产生于城市,具有构造和凝聚城市共同体的天然功能。20世... 时至今日,《良友》已经作为一种都市文化符号载入中国的出版史。它记录时尚,记录生活,记录那个年代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民国时期中国都市文化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杂志这一媒介形式产生于城市,具有构造和凝聚城市共同体的天然功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商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是当时中国新闻业的中心,诞生了为数不少的出版物,《良友》是其中反映都市时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1926年《良友》画报由文化商人伍联德创刊于上海,1945年停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史 记录者 媒介形式 中国新闻业 都市文化 封面女郎 天然功能 商业繁荣 报道面 视觉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出版的责任与坚守
19
作者 张伟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4,共1页
4月的古城西安花团锦簇,春意盎然。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迎来了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盛典,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携17种校史与大学文化纪念出版物为双甲子校庆献礼。早在校庆之前,我们已制定了数十种校庆图书的出版计划。
关键词 出版计划 交通大学 校史 迁校 古城西安 西迁 教材出版 强学 媒介形式 价值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华语研究中的媒体与“自媒体”话语
20
作者 项江涛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第4期86-,共1页
项江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全媒体时代'+'全球范围的'汉语热'使得汉语的教学与研究、推广与传播迎来世界性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依托数字技术与网络,当今的大众传媒更凸显出其全时空存在的'在场性'... 项江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全媒体时代'+'全球范围的'汉语热'使得汉语的教学与研究、推广与传播迎来世界性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依托数字技术与网络,当今的大众传媒更凸显出其全时空存在的'在场性',几乎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在由影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站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华语 媒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