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视角下的平台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兰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互联网平台经历了若干代发展,每一代都具有媒介这一基本属性。作为媒介的平台推动了人与内容关系的变革,这既包括人与内容的连接机制变化,也包括人对内容的使用动机与方法演变。平台媒介也深度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它们拓展与塑造人们的... 互联网平台经历了若干代发展,每一代都具有媒介这一基本属性。作为媒介的平台推动了人与内容关系的变革,这既包括人与内容的连接机制变化,也包括人对内容的使用动机与方法演变。平台媒介也深度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它们拓展与塑造人们的社交互动与社会关系,影响公共空间的交流,还对社会关系结构产生深层影响。平台孕育各种新的资源,为用户之间的资源链接提供多种可能,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这些资源。平台不仅具有媒介属性,也在多个层面推动、构建人的媒介化生存。展望未来,新一代智能平台将带来新的关系模式和新的媒介特质,一些风险也需要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媒介 智能平台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介赋能文旅数实融合: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琳 饶金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基于数字化和交互性这两个最基本特征,数字媒介不断产生并传递着海量的数据资源。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数字媒介愈加凸显的泛化特征和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力量,为赋能文旅数实融合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思维和表达等多元支持。... 基于数字化和交互性这两个最基本特征,数字媒介不断产生并传递着海量的数据资源。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数字媒介愈加凸显的泛化特征和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力量,为赋能文旅数实融合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思维和表达等多元支持。以媒介环境学理论、赋能理论为基础,深入阐释数字媒介赋能文旅数实融合的逻辑理路并探索实践路径,对完善媒介赋能总体框架、推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由现实基础、必要条件、内外生动力等构成的逻辑理路中,通过数字媒介的角色扮演及功能实现能够有效赋能文旅数实深度融合,进而产生多方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媒介赋能文旅数实融合的实践路径,即以媒介技术的创新性应用驱动内容生产,以数智技术的虚实链接加强空间再造,以数字媒介的广泛渗透助推破域跨界,以媒介平台的智联交互解锁流量密码,以媒介生态的协同共建优化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文旅融合 文化传播 智慧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技术与资本耦合:数字媒介时代健身直播秀传播的内在逻辑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磊 王庆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7,共9页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数字媒介时代健身直播秀传播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和优化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推动健身直播秀的高效发展、助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提供镜鉴。研究发现,健身直播秀作为互联网...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数字媒介时代健身直播秀传播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和优化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推动健身直播秀的高效发展、助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提供镜鉴。研究发现,健身直播秀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对于身体技术、媒介技术和资本具有天然的依赖性。在数字媒介时代下,身体技术规训成为健身直播秀传播的仪式化表征,媒介技术赋能为健身直播秀传播创设了便利的平台基础;平台技术资本化为健身直播秀传播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传播技术资本化为健身直播秀传播提供了外在诱导力。同时,数字媒介时代健身直播秀传播也导致产生了传播受众思考判断力不佳、传播平台隐蔽性剥削变强、传播主体内容生产低俗化增多、传播环境狂欢跟风化凸显、传播走势不确定性增加等现实问题。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提高网民体育媒介素养,提升受众思考判断能力;发挥数字政府引领功效,形成多主体性协同治理格局;打破传播内容生产内卷化,引导健身直播秀理性传播;借力区块链技术优势,完善体育网络情绪引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健身直播秀 秀场直播 云健身 身体技术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体崛起:Web3.0的平台转型——兼论计算维度的媒介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玮 张祁锴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平台研究有隐喻和计算两个维度,大多持有“万物皆平台”的想法,关注平台提供的沟通、交互、销售的机会以及平台的数据集中化问题,是平台研究的主流视角。计算维度则强调平台的可编程性——计算技术作为平台的基础架构。这个维度深入平... 平台研究有隐喻和计算两个维度,大多持有“万物皆平台”的想法,关注平台提供的沟通、交互、销售的机会以及平台的数据集中化问题,是平台研究的主流视角。计算维度则强调平台的可编程性——计算技术作为平台的基础架构。这个维度深入平台的技术深层逻辑,展现不同阶段互联网平台的不同媒介性,超越了局限于信息内容使用与生产的既往平台研究。以计算维度考察当前Web3.0阶段的平台转型,会发现智能合约作为切入点,展现着平台计算基础变化影响下的政治结构、文化现象重塑;个体化智能体的应用,激发了Web3.0节点的主体动能,可编程的社会实践得以大规模展开。当前智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历史性汇流,使得智能媒介的调节性跃升至一个新阶段,这为媒介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经验场域,以及理论创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 WEB3.0 平台 计算维度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与新媒介文艺 被引量:1
5
作者 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
“文学史与新媒介文艺”这个题目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文学史,二是新媒介文艺。提到文学史,往往涉及历史化策略。文学史的叙述效果是形成历史化。一部作品进入文学史,即获得历史化,亦即载入史册,意味着长存不朽,以经典形式示范后来者。
关键词 叙述效果 媒介 文艺 文学史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波动平抑效应研究——基于交换媒介与价值贮藏的双重视角
6
作者 马光明 丁波鹦 +1 位作者 赵峰 马自龙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共17页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明显增加,对中国跨境贸易产生不利冲击,而近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理论上能缓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跨境贸易的负向影响程度。在对月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明显增加,对中国跨境贸易产生不利冲击,而近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理论上能缓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跨境贸易的负向影响程度。在对月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2012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142个月的时间序列数据与多变量E-G两步法的实证研究发现,考察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波动水平的上升显著抑制了中国货物贸易规模,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升却有效平抑了汇率波动对贸易的负向冲击,体现了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换媒介的汇率波动平抑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该效应主要体现在一般贸易、出口贸易与资源/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中,在加工贸易、进口贸易与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中尚不显著。进一步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境外人民币存量积累至一定程度后,人民币结算的汇率波动平抑效果更为显著,体现了人民币作为价值贮藏手段对降低汇率波动冲击的积极作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应坚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并同时扩大人民币结算比例与增加境外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存量,充分结合人民币交易媒介与价值贮藏职能,切实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的汇率波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波动 人民币国际化 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交换媒介 价值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数字党建的媒介动能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7
作者 樊帅领 王习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以数字技术提升高校党建媒介动能,是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应然举措。高校数字党建要明晰政治仪式、影像视频、沉浸场景等媒介动能及其叙事机理,推动目标驱动和价值引领相协同,推进安全预警前置和... 以数字技术提升高校党建媒介动能,是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应然举措。高校数字党建要明晰政治仪式、影像视频、沉浸场景等媒介动能及其叙事机理,推动目标驱动和价值引领相协同,推进安全预警前置和功能融合汇聚相贯通,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系统迭代升级相融合,使数字技术这一媒介动能变量成为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以主体韬养演绎“有意识”的媒介赋能主导,以符号涵养强化“非形态”的媒介叙事隐喻,以信仰滋养夯实“系统化”的媒介动能笃行,优化数字党建媒介动能进路。以数字基座驱动跨媒介耦合,以数字化胜任力协同强化媒介动能,以范式共生推动媒介动能系统化集束,推动高校数字党建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数字党建 媒介动能 实践进路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游融合视域下的跨媒介叙事研究——论《黑神话:悟空》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旭光 宋辛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5,共6页
基于影游融合的跨媒介叙事理论,《黑神话:悟空》通过技术赋能、视觉呈现以及对经典IP形象的重塑,满足受众对互动性和沉浸感的需求。影像叙事结构的复杂建构与多元化拓展,文化要素的丰富延伸和“现代转化”,使得“西游”或“孙悟空”IP... 基于影游融合的跨媒介叙事理论,《黑神话:悟空》通过技术赋能、视觉呈现以及对经典IP形象的重塑,满足受众对互动性和沉浸感的需求。影像叙事结构的复杂建构与多元化拓展,文化要素的丰富延伸和“现代转化”,使得“西游”或“孙悟空”IP突破了原有边界,在影游融合新空间有了创新性发展。游戏还通过对文化素材的再创造,为文旅发展注入新思路,促进电影、游戏、文旅等多元产业在文化价值链条上的深度衔接与协同增效,凸显了文化创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游融合 媒介叙事 《黑神话: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媒介引入文艺研究——“媒介文艺史”研究论纲
9
作者 曾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媒介文艺史”不只是“媒介艺术的历史”,更是“媒介视角下的文艺史”。把媒介引入文艺研究,需要重新思考“成为文艺的媒介”问题。“媒介”一词有“作为中介”“作为工具”“作为制度”三重含义。约翰·费斯克和罗杰·菲德勒... “媒介文艺史”不只是“媒介艺术的历史”,更是“媒介视角下的文艺史”。把媒介引入文艺研究,需要重新思考“成为文艺的媒介”问题。“媒介”一词有“作为中介”“作为工具”“作为制度”三重含义。约翰·费斯克和罗杰·菲德勒提供的思路为分析文艺的媒介类型及其演变提供了理论支撑。数字技术“不仅仅是另一种技术”,基于控制论的赛博文艺和文化的兴起,呈现了数字媒介文艺创新的潜能。其对文艺的影响可分为三个不断累积而非相互替代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文艺研究 媒介文艺史 数字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媒介:文艺创作精品生成的一个根本机制
10
作者 张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4,共10页
艺术媒介研究,在美学与艺术理论领域是一个重要问题,是关系文艺创作如何产生精品根本机制的问题,具有本体的意义。艺术创作中的媒介不仅存在于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实际操作阶段,而且还存在于艺术家感知世界、产生冲动、艺术构思、审美构... 艺术媒介研究,在美学与艺术理论领域是一个重要问题,是关系文艺创作如何产生精品根本机制的问题,具有本体的意义。艺术创作中的媒介不仅存在于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实际操作阶段,而且还存在于艺术家感知世界、产生冲动、艺术构思、审美构形等内在阶段。这两个阶段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内外贯通的。艺术媒介的内在阶段包括艺术家的媒介感和能力。这二者的生成与强化,除了天赋之外,更在于艺术训练。艺术媒介对于作品来说,不仅可以产生具有独创性的感性形态,而且包含了精神性的升华。媒介能力的提升乃至臻于极致,可以期待既有形式的“洵美”,又有精神的至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媒介 媒介能力 当代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卫自由人本主义或是走向“后人类”——论网络媒介文艺批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玮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网络媒介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两种变化。一种是类似文化产品互动性增强,媒介语言的变化等能够被既有的知识结构容纳的变化;另一种悄然发生的变化是网络媒介让“人”的许多特性,继而是“文艺”的特性发生改变。既有的知识结构和... 网络媒介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两种变化。一种是类似文化产品互动性增强,媒介语言的变化等能够被既有的知识结构容纳的变化;另一种悄然发生的变化是网络媒介让“人”的许多特性,继而是“文艺”的特性发生改变。既有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媒介文艺之间产生互不理解的区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介 知识结构 文艺批评 人本主义 传播方式 互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论析
12
作者 范玉刚 谭吉瑞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3,共9页
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在四个向度上与传统艺术媒介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根源于二进制数字“0”和“1”,所以,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本质上是数字媒介。可以说,数字媒介是数字艺术生成的决定性因素,相较于传统艺术媒介,数字媒介具有虚拟性、超媒... 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在四个向度上与传统艺术媒介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根源于二进制数字“0”和“1”,所以,数字艺术的艺术媒介本质上是数字媒介。可以说,数字媒介是数字艺术生成的决定性因素,相较于传统艺术媒介,数字媒介具有虚拟性、超媒性、技术性、交互性、大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数字艺术的独特形态,同时也导致了数字艺术创作生产中作品、艺术家和接受者之间的鸿沟被填平,进而形成一种间性的共在存在关系,传统的“作者中心式”“作品中心式”“读者中心式”的创作生产模式被扬弃,从而形构了一种泛在性的共在性创作生产模式。在艺术实践中,由于自身的媒介特性,数字媒介很容易被忽视,通常它显现自身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注意力转移策略”和“内容消解策略”,前者以故障艺术为代表,后者以“自毁式”NFT艺术为代表。其实无论采取什么策略,都愈加凸显数字媒介之于数字艺术创新的决定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艺术媒介 数字媒介 艺术创新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背:青年养生的媒介生产及其景观构建
13
作者 张媛 王国强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传统中医的“晒背”养生方式近来在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转化为一种媒介养生现象,呈现出深度媒介化时代景观社会的构建逻辑。本文运用“过程”视角,探究青年媒介养生的实践方式与动力机制,洞悉传统养生何以媒介化、景观化的时代... 传统中医的“晒背”养生方式近来在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转化为一种媒介养生现象,呈现出深度媒介化时代景观社会的构建逻辑。本文运用“过程”视角,探究青年媒介养生的实践方式与动力机制,洞悉传统养生何以媒介化、景观化的时代议题。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青年群体将晒背实践锚定于跨时空的异质文化系统中,借助技术媒介预习、操练与展演晒背,在抵抗现代性焦虑的同时建立了自我归属的流动居所;在媒介养生景观化的生产过程中,晒背景观呈现出纠缠的传播实践与分离的传播本质并存的复杂态势;将晒背景观视作一种养生互型,在对青年媒介养生的意义实践进行反思的同时,也为景观社会的媒介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学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景观 媒介 晒背 青年养生 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运作:“数据之镜”与空间纹理化
14
作者 潘霁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0,共9页
数字智能系统融入城市,实时更改着空间的纹理、栖居的意义和行动的方向。数智系统的媒介化运作如何驱动城市空间纹理转化?列斐伏尔和弗卢塞尔的理论,乃至《黑神话:悟空》和“火星人入侵”等不同时代跨媒转折点上发生的案例从概念和经验... 数字智能系统融入城市,实时更改着空间的纹理、栖居的意义和行动的方向。数智系统的媒介化运作如何驱动城市空间纹理转化?列斐伏尔和弗卢塞尔的理论,乃至《黑神话:悟空》和“火星人入侵”等不同时代跨媒转折点上发生的案例从概念和经验上对此给出了启迪。数智系统以数据点状逻辑,催动世界在数据点、叙事线、图像面和静止立体不同抽象空间之间,按构想空间、感知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生产方式交叠转换,创生新的空间“纹理”。跨媒介空间交转中,数智系统以整合和信息赋形方式为空间创造意义。“数据之镜”以“智点”为基础展开运作,深度卷入栖居者和多重空间形态,于变在中生成新的意义实在。数智空间与线性叙事、二维图像平面和三维立体空间具体的交叠动态,创造不同性质的秩序纹理和文明形态。本文结论为理解数智媒介如何催动空间纹理化、更新数字文明的意义结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运作 数字空间 空间纹理 真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品牌形象的媒介交往与传播型构
15
作者 杨朝辉 吴秀珍 方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技术媒介在品牌形象传播实践中兼具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是探讨数字化时代品牌形象传播新特征的重要切入点。数字化技术媒介作为基础资源,连接了网络中品牌与消费者的虚拟交往。作为行动者之一,数字化媒介参与并形塑了品牌社会交往行为... 技术媒介在品牌形象传播实践中兼具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是探讨数字化时代品牌形象传播新特征的重要切入点。数字化技术媒介作为基础资源,连接了网络中品牌与消费者的虚拟交往。作为行动者之一,数字化媒介参与并形塑了品牌社会交往行为的互动方式及结果。在数字化媒介语境下,品牌传播嵌入了数字化的技术逻辑,品牌将阐释权利让渡给消费者。由此,品牌消费者的主体意识凸显,从“受者”切换成“传者”身份,融入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因而,讨论数字化时代品牌形象的媒介交往与传播型构的“核心关切点”是确立数字化媒介为形塑品牌与消费者交往实践的行动者,以及品牌与消费者在数字化媒介环境中的交往实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品牌形象 媒介交往 传播型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影旧址博物馆红色影像的跨媒介空间叙事与剧场书写
16
作者 崔亚卓 周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1-120,共10页
长影旧址博物馆为工业遗产活化与红色文化的创造性传播发展提供了双重启示:通过跨媒介的空间叙事重构历史记忆,实现红色影像从“银幕文本”到“物质档案”的藏品转向;以剧场书写激活历史叙事的当代对话。通过NPC导览、博物馆剧场等戏剧... 长影旧址博物馆为工业遗产活化与红色文化的创造性传播发展提供了双重启示:通过跨媒介的空间叙事重构历史记忆,实现红色影像从“银幕文本”到“物质档案”的藏品转向;以剧场书写激活历史叙事的当代对话。通过NPC导览、博物馆剧场等戏剧实践凸显电影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审美娱乐功能。有必要通过解析长影旧址博物馆的展陈创新样态,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电影博物馆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博物馆 媒介 空间叙事 戏剧导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环境中的文艺经典:意义生产的动态性与共创性
17
作者 苏也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0,共6页
数字媒介的兴起重构了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推动文艺经典的意义生成机制从静态封闭转向动态开放。媒介技术不再仅是文本载体,而是深度介入文学形态的建构,消解了传统文学的单向叙事逻辑,重塑了艺术的感知维度。在此过程中,文艺经典... 数字媒介的兴起重构了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推动文艺经典的意义生成机制从静态封闭转向动态开放。媒介技术不再仅是文本载体,而是深度介入文学形态的建构,消解了传统文学的单向叙事逻辑,重塑了艺术的感知维度。在此过程中,文艺经典的生成呈现三重动态性——文本形态的流动性、阐释主体的复数性、意义网络的延展性,其价值坐标由权威话语主导转向多元主体共创。读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批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形成专业批评与大众阐释的对话。现有文学研究需结合媒介理论进行批判性重构,新媒介文艺学揭示出经典建构实质是技术逻辑、主体实践与文化语境的动态博弈,其价值不再固守永恒性而转向流动性。这种转型要求文学研究突破文本中心主义,在共创的、动态的意义网络中重审经典的价值坐标与再生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艺 文艺经典 意义生产 媒介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的跨媒介叙事与可能世界的生成——以《我的阿勒泰》为例
18
作者 周春霞 赵勇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203,共9页
跨媒介叙事研究扩大了改编理论的研究视野,但研究对象仍然局限于小说、神话等故事性强的文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不断应时而变的文体,散文重真实而拒虚构、强情感而淡情节、彰风格而轻结构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其与小说的跨媒介叙事具有不... 跨媒介叙事研究扩大了改编理论的研究视野,但研究对象仍然局限于小说、神话等故事性强的文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不断应时而变的文体,散文重真实而拒虚构、强情感而淡情节、彰风格而轻结构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其与小说的跨媒介叙事具有不同特征。选择“可能世界”而不是“故事世界”的概念分析散文的跨媒介叙事,是因为“可能世界”在非虚构文本的真实性与虚构性之间架起一座具有可通达性的桥梁,从而与小说的“故事世界”改编区别开来。以“可能世界”生成机制为中心,将散文的个性化转化为经验化的公共性,按照“再中心化”与“最小偏离”原则,散文的跨媒介叙事即可生成可能世界。可能世界的平行本体论是比故事世界的虚构性更接近于散文的跨媒介叙事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媒介叙事 可能世界 可通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意识构序与社会意识筑模
19
作者 束秀芳 胡建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2,共9页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看到了物质实践对于精神观念的基础性。以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为路径,进一步指认媒介作为生产资料对于精神生产的重要意义。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是意识塑形与对象化的义肢,是精神符号物相化构序的编码装置,并通过...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看到了物质实践对于精神观念的基础性。以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为路径,进一步指认媒介作为生产资料对于精神生产的重要意义。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是意识塑形与对象化的义肢,是精神符号物相化构序的编码装置,并通过从对象到现象的方式实现精神生产的上手。精神生产的内容通过媒介进行意识投流,从而引发社会意识的次级精神生产,并造就人们的精神交往关系构式。进而,媒介构式的社会意识逐渐筑模为一种精神先验架构,人们在此媒介架构之中去实现自我的精神存在,但同样也受其制约,形成一种对于媒介的物之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社会意识 媒介生产 媒介现象学 历史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听装置的人机协商机制与媒介记忆
20
作者 陈世华 朱美林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08,共9页
在媒介化社会中,记忆通过视听装置,在仿真声音和图像的基础上形成记忆编码,经过人机协商转化为大脑之外储存和传播的数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媒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记忆不仅是政治认同建构和集体历史书写的工具,还蕴含着日常器... 在媒介化社会中,记忆通过视听装置,在仿真声音和图像的基础上形成记忆编码,经过人机协商转化为大脑之外储存和传播的数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媒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记忆不仅是政治认同建构和集体历史书写的工具,还蕴含着日常器物的禅意凝视与社群营销的深层动因,昭示了艺术与技术联动下的人机情感协作,表征了新物质主义下数字恋物的重访。然而,记忆以工业化的方式外化,数字资本对记忆来源、铭记与遗忘的宰制日益加深,记忆本真的存在状态逐渐被遗忘,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正趋向异化。为了摆脱记忆之痛,需要重建“附近”的记忆,实现脱域再嵌入,借助数字记忆遗忘与铭记再调试,通过数字仪式调动数字记忆情感可视化再刻写,重夺人机协商记忆生产中人的主体地位,找回人类的记忆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装置 人机协商 媒介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