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识方式与婚姻稳定性——基于CFPS数据的事件史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钱佳 崔晓楠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中国离婚率的走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在当前自由恋爱式为主流的婚配背景下,学习和工作场域成为适婚个体在婚姻市场认识潜在对象最重要的两个场域,因此在学校或工作场所相识成为... 中国离婚率的走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在当前自由恋爱式为主流的婚配背景下,学习和工作场域成为适婚个体在婚姻市场认识潜在对象最重要的两个场域,因此在学校或工作场所相识成为夫妻相识的主要方式。文章基于2010~2018年五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研究“学校相识”和“工作场所相识”两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学校相识”比“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稳定性显著更高,前者的离婚风险约为后者的39.043%;(2)“工作场所相识”的离婚风险峰值出现更早,约在婚后7年,而“学校相识”的峰值出现在13年左右;(3)分教育程度看,高教育程度群体在“学校相识”比“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稳定性更高,其中前者的离婚风险约为后者的45.611%,而低教育程度群体内不存在该差异;(4)分出生队列看,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效用在不同出生队列组中均显著且比较稳健。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文章呈现了夫妻不同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讨论集中于婚姻稳定性维度。然而,稳定的婚姻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幸福的婚姻。因此,研究结论并不能代表“学校相识”或“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幸福度,不应被视为鼓励寻求特定类别对象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识方式 婚姻稳定性 离婚风险 事件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6
2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31,共16页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描述了中国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的概况与变迁,并采用生存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婚姻匹配模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夫妻及其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姻匹配模式处于主...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描述了中国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的概况与变迁,并采用生存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婚姻匹配模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夫妻及其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姻匹配模式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婚配模式更加多样,异质性婚配逐渐增多,同时婚姻稳定性也有所下降。实证结果表明,夫妻在教育、年龄、户籍与所在区域等个人特征上的不同将提高离婚风险,特别是夫妻特征差异较大的情况,而夫妻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配模式,即"门当户对"并不明显影响婚姻稳定性。进一步探讨影响机制发现,在相称匹配的婚姻中,夫妻价值观念更加一致是其表现出较低离婚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弱化城乡居民身份、合理分配城乡与区域间的公共资源、缩小个体间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以及加强家风建设是保证当前与未来全社会较高程度婚姻稳定性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模式 婚姻稳定性 离婚风险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婚姻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瑞君 汪小勤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6,共6页
本文基于2000年全国0.95‰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上海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运用logstic回归分析等定量方法,就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婚姻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本文认为,独生子女总体的婚姻较为稳定,但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相比,独生子女尤其... 本文基于2000年全国0.95‰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上海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运用logstic回归分析等定量方法,就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婚姻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本文认为,独生子女总体的婚姻较为稳定,但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相比,独生子女尤其是第一代低龄独生女性婚姻不稳定的比例较高;独生子女的婚姻稳定程度与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密切相关,与父母婚姻的稳定性等家庭背景也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婚姻稳定性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婚姻稳定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于维洋 周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83-86,共4页
文章选取了1985~2011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粗离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个指标的时间序列,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协整分析(Johansen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变动与婚姻稳定性的关系。结论... 文章选取了1985~2011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粗离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个指标的时间序列,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协整分析(Johansen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变动与婚姻稳定性的关系。结论表明:(1)房地产价格与离婚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不会影响这种均衡关系。(2)房地产价格与离婚率之间存在稳定性单向的因果关系,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离婚率并不存在因果关系。(3)短期内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因此,为实现和谐家庭及和谐社会,房价要理性回归,政府应控制商品房价格的过快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婚姻稳定性 JOHANSEN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眷青年的婚姻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永昌 丁金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4,共7页
青年流动迁移人口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其家庭与婚姻问题关乎其个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80后进城青年群体,通过分析其个人及家庭经济特征等一系列指标,探求"带眷"行为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 青年流动迁移人口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其家庭与婚姻问题关乎其个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80后进城青年群体,通过分析其个人及家庭经济特征等一系列指标,探求"带眷"行为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分析认为,总体来看带眷者比非带眷者婚姻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眷青年 婚姻 婚姻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文化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跨省流动人口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石智雷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242,共30页
本文利用2013-2015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数据,从动态的视角考察了流入地文化和流出地文化对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数据结果显示,高离婚率地区形成了一种强势的离婚文化,无论是从低离婚率地区流入到高离婚率地区,还是从高离婚率地区... 本文利用2013-2015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数据,从动态的视角考察了流入地文化和流出地文化对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数据结果显示,高离婚率地区形成了一种强势的离婚文化,无论是从低离婚率地区流入到高离婚率地区,还是从高离婚率地区流入到低离婚率地区,曾在高离婚率地区生活过的跨省流动人口都会保持较高的离婚概率。离婚文化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表现为继承效应和浸染效应:继承效应即人们迁移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原有的离婚文化会持续产生影响;浸染效应即人们迁移到一个新的区域,会受到新接触的离婚文化的影响。年轻人更容易受到新迁入地文化浸染效应的影响,而年龄较大的人更容易受到流出地文化继承效应的影响。在新环境中,男性更容易接受新的文化,而女性则更多地保留了原有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离婚率 婚姻稳定性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许传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7-106,共10页
文章采用西部地区24个行政村千余名农村妇女的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本项研究发现,虽然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性不及非留守妇女,但高稳定性仍然是两类妇女婚姻的共同特征。分析表明,"留守"将通过扩大夫... 文章采用西部地区24个行政村千余名农村妇女的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本项研究发现,虽然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性不及非留守妇女,但高稳定性仍然是两类妇女婚姻的共同特征。分析表明,"留守"将通过扩大夫妻之间的人格特质差异,促进农村妇女婚育观念的现代化,增加其精神压力,降低其婚姻关系和性生活满意度,进而对婚姻稳定产生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留守妇女 婚姻稳定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研究:基于代际、迁移和性别的视角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卫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81,共8页
本文利用2016年在广州开展的农民工婚姻稳定性调查数据,从代际、性别和迁移的视角探索了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状况及其内在原因。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婚姻不稳定水平较高,农民工的婚姻不稳定存在代际、性别和迁移模式的差异。其中80... 本文利用2016年在广州开展的农民工婚姻稳定性调查数据,从代际、性别和迁移的视角探索了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状况及其内在原因。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婚姻不稳定水平较高,农民工的婚姻不稳定存在代际、性别和迁移模式的差异。其中80后农民工婚姻不稳定比例最高,女性的婚姻不稳定比例要高于男性,配偶不随迁农民工的婚姻不稳定比例要高于配偶随迁农民工。我们认为这些差异主要受到来自人口流动带来的婚姻观念变化、女性婚姻替代机会增多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稳定性 农民工 人口流动 性别 代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卫东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9,71,共12页
基于2016年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调查数据,从流动经历视角探讨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状况及其影响机制。农民工的婚姻存在较高的不稳定性,其中流动模式、流动距离和通婚距离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单身流动、跨... 基于2016年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调查数据,从流动经历视角探讨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状况及其影响机制。农民工的婚姻存在较高的不稳定性,其中流动模式、流动距离和通婚距离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单身流动、跨省流动和跨省通婚会显著增加农民工的婚姻不稳定性,非传统的性别意识也会提高农民工的婚姻不稳定性,而婚姻满意度则有助于降低农民工的婚姻不稳定性;同时,单身流动、跨省通婚和性别意识会部分地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婚姻满意度而影响其婚姻稳定性。可见,人口流动增加了影响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农民工 流动经历 婚姻稳定性 婚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皇帝”会提高婚姻稳定性吗——中国城市离婚风险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陆益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通过对"2006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CGSS)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城市社会子女及其性别构成与离婚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子女性别结构对初始婚姻离婚风险无显著影响,即无论"小皇帝"还是"小公主"在促进... 通过对"2006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CGSS)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城市社会子女及其性别构成与离婚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子女性别结构对初始婚姻离婚风险无显著影响,即无论"小皇帝"还是"小公主"在促进父母婚姻稳定方面的贡献无差异,但不生育子女则大大提高离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皇帝”婚姻稳定性 离婚风险 中国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风险偏好对婚姻稳定性影响--基于CHFS 2017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永琦 于欣晔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82,共11页
本文将投资风险偏好引入婚姻稳定性研究之中,从人们的投资风险偏好、年龄、学历、收入、户口性质等角度实证考察其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来看,投资风险偏好对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高风险偏好者在婚姻选... 本文将投资风险偏好引入婚姻稳定性研究之中,从人们的投资风险偏好、年龄、学历、收入、户口性质等角度实证考察其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来看,投资风险偏好对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高风险偏好者在婚姻选择中采取高风险行为概率更高,更容易导致婚姻不稳定。按性别分组来看,男性高风险偏好者的婚姻不稳定可能性更高,而女性高风险偏好者的婚姻稳定可能性更高。第二,从受教育程度分组来看,具有更高受教育程度的高风险偏好者婚姻不稳定可能性更高,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高风险偏好者婚姻不稳定的可能性更低。第三,农村户籍的高风险偏好者相比城镇户籍的高风险偏好者其婚姻不稳定可能性更高。由上述结论可以进一步得到以下推论: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很多人的婚姻选择更倾向于采用风险投资态度。因此风险投资偏好会影响婚姻选择偏好,进而影响婚姻稳定性。同时,性别、受教育程度、户籍的不同也会对高风险偏好者的婚姻稳定性产生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金融 投资风险偏好 婚姻稳定性 婚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婚龄与婚姻稳定性:来自CHNS的证据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俊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4,共8页
基于CHNS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检验女性婚龄与婚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婚龄与婚姻稳定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加入子女性别、子女数量以及夫妻共同居住变量也没有显著改变系数结果。因此,修改《婚姻法》的法定婚... 基于CHNS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检验女性婚龄与婚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婚龄与婚姻稳定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加入子女性别、子女数量以及夫妻共同居住变量也没有显著改变系数结果。因此,修改《婚姻法》的法定婚龄在目前看来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婚龄 婚姻稳定性 模糊断点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婚前同居、同居蔓延与中国居民的婚姻稳定性:自选择及其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玉萍 郭郡郡 喻海龙 《西北人口》 CSSCI 2019年第1期83-92,共10页
基于2010年和2012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首先通过全体样本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实证检验中国居民初婚的婚前同居与婚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不同出生世代子样本的回归,检验随着同居的蔓延,自选择变化导致的婚前同居与婚姻稳... 基于2010年和2012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首先通过全体样本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实证检验中国居民初婚的婚前同居与婚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不同出生世代子样本的回归,检验随着同居的蔓延,自选择变化导致的婚前同居与婚姻稳定性之间关系的变化;最后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样本匹配,通过比较匹配前后回归结果中"是否婚前同居"变量系数的变化,以进行自选择效应的识别。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国居民的婚前同居与婚姻稳定性负相关;对于出生于不同世代的居民,婚前同居与婚姻稳定性之间关系的大小和显著性发生变化,且随着同居在不同世代群组中的蔓延,婚前同居与婚姻稳定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减弱;自选择效应基本解释了中国居民的婚前同居与婚姻稳定性之间的负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前同居 婚姻稳定性 自选择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倾向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与婚姻稳定性——费孝通“基本三角理论”的现代性扩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波 丁金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84,156,共9页
抛弃代际关系探讨婚姻稳定性这种“去家庭化”的简约化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具有悠久传统家庭文化的中国。在家庭现代化变迁下,基于家庭关系结构从理论上探讨作为家庭关系重要内容的代际关系对中国夫妇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 抛弃代际关系探讨婚姻稳定性这种“去家庭化”的简约化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具有悠久传统家庭文化的中国。在家庭现代化变迁下,基于家庭关系结构从理论上探讨作为家庭关系重要内容的代际关系对中国夫妇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式离婚以及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费孝通“基本三角理论”为逻辑起点,动态刻画了现代中国家庭关系结构的扩展类型,尝试提出了“扩展家庭三角关系结构模型”,模拟了扩展家庭关系结构中子代夫妇婚姻稳定性的动力演化过程,包括青年夫妇是中心和枢纽、子女是关键支点、双方父母是重要砝码。最后从代际关系视角讨论夫妇与双方原生家庭父代之间的关系、双方原生家庭父代之间的平衡性对夫妇婚姻稳定性的影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稳定性 家庭结构 代际关系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模式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研究:基于性别和世代的视角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卫东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61,共39页
基于广州2016年的“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调查”数据,本文从性别和世代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低于男性农民工,且新生代女性农... 基于广州2016年的“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调查”数据,本文从性别和世代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低于男性农民工,且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最低。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和世代差异,其中流动模式形塑着农民工的婚姻收益和离婚阻力,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具体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的共同影响,其中的脆弱性差异机制可以解释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影响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稳定性 农民工 人口流动 性别 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婚姻稳定性与生育率变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莫玮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92,135,158,共12页
本文对婚姻稳定性与生育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构建生育模型,将婚姻稳定性分为与生育率相关的内生部分和不相关的外生部分,分析得到,当外生因素不变时,婚姻稳定性和生育率处于均衡水平;当不利于婚姻稳定性的外... 本文对婚姻稳定性与生育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构建生育模型,将婚姻稳定性分为与生育率相关的内生部分和不相关的外生部分,分析得到,当外生因素不变时,婚姻稳定性和生育率处于均衡水平;当不利于婚姻稳定性的外生因素增强时,生育率降低。同时,利用CGSS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的影响效应,通过区分非流动和流动人口的影响差异来识别内生和外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总体正向效应,其中,农村非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人口流动对婚姻稳定性具有负的外部冲击,进而对生育率产生局部均衡影响,使得生育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稳定性 生育率 均衡 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分工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华磊 王嘉昊 刘雅静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1,共14页
面对当前逐年攀升的离婚率,一些学者认为是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工作,接触到更多异性和有更高的自我实现所致,那相比权力夫妻(双方都有工作),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婚配模式下婚姻就会更稳定吗?为回答这一问题,文章基于2017年与2018中国... 面对当前逐年攀升的离婚率,一些学者认为是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工作,接触到更多异性和有更高的自我实现所致,那相比权力夫妻(双方都有工作),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婚配模式下婚姻就会更稳定吗?为回答这一问题,文章基于2017年与2018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混合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相比“男主外女主内”的婚配模式,权力夫妻有着更高的婚姻稳定性。其中的机制是,两方都工作会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贫贱夫妻百事哀,贫穷会引起紧张,损害婚姻;在家庭内部性别不平等下,不工作的女性将承担更多的家务,更多的家务将引致女性更容易焦虑;女性参与工作意味着有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不会把过多注意力集中在男性身上,健康的情绪和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婚姻稳定;婚姻是一种匹配,双方都有工作意味着势均力敌相互依赖,有更相似的适配价值,相似通常使得婚姻更稳定。进一步对比分析还发现,“男主外女主内”比“女主外男主内”的婚姻稳定性要高;与夫妻双方都无工作的家庭对比,“夫妻双方都有工作”与“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更稳定,而“女主外男主内”的离婚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稳定性 离婚风险 适配价值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视域下青年婚姻匹配及其稳定性研究——基于上海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志强 丁金宏 崔开昌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1,共8页
公共政策与家庭婚姻的稳定性息息相关,离婚率攀升的背后可能是公共政策带来的假离婚现象。通过调查上海青年对现行公共政策的态度来衡量公共政策对青年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共政策是影响青年婚姻稳定性的重要变量。公共政策的制... 公共政策与家庭婚姻的稳定性息息相关,离婚率攀升的背后可能是公共政策带来的假离婚现象。通过调查上海青年对现行公共政策的态度来衡量公共政策对青年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共政策是影响青年婚姻稳定性的重要变量。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考量其对家庭婚姻的影响,必须科学设计政策内容,避免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青年 婚姻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债务变动对婚姻不稳定性的影响——一个跨国经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伍再华 冉珍梅 郭新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共12页
利用1997-2013年美国、英国、中国等8个样本国家的统计数据,构建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家庭债务变动对婚姻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债务变动对婚姻不稳定性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分位数条件下,... 利用1997-2013年美国、英国、中国等8个样本国家的统计数据,构建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家庭债务变动对婚姻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债务变动对婚姻不稳定性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分位数条件下,家庭债务变动对离婚率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亚洲地区组家庭债务变动对婚姻不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要远高于欧美地区组。因此,政府应从完善消费金融市场、提高就业水平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过高家庭债务造成的婚姻不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债务 婚姻稳定性 收敛性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今我国家庭稳定性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一虹 《学海》 1994年第2期45-49,共5页
当今我国家庭稳定性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金一虹中国的家庭是否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如果是,那么稳定性下降的原因何在?与当前发展市场经济的走向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人们当前非常关注的问题。人们之所以得出家庭关系越来越脆弱的结论,... 当今我国家庭稳定性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金一虹中国的家庭是否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如果是,那么稳定性下降的原因何在?与当前发展市场经济的走向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人们当前非常关注的问题。人们之所以得出家庭关系越来越脆弱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离婚率的持续上升(第四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因素分析 婚姻满意度 婚姻稳定性 家庭 心理调适 婚姻关系 离婚率 表意性 风险度 心理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