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制度的一夫一妻婚姻形式的历史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江涛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作为制度的一夫一妻婚姻形式,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引入,在社会环境中会产生出自我强化的机制,从而形成历史性的依赖关系。中国从周代以来开始承认一夫一妻制为婚姻的正型,但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一夫一妻制。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形式... 作为制度的一夫一妻婚姻形式,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引入,在社会环境中会产生出自我强化的机制,从而形成历史性的依赖关系。中国从周代以来开始承认一夫一妻制为婚姻的正型,但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一夫一妻制。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形式一夫一妻制开始向实质一夫一妻制转变。改革开放为中国婚姻形式的变迁引入了外部力量,其替代形式大量涌现,弱化了一夫一妻的自我强化机制,但替代张力显示并不明显。目前,中国的一夫一妻婚姻形式将同其他替代形式同时存在,直至社会转型完成,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形式 历史社会学 一夫一妻婚姻制度 替代形式 自我强化机制 社会形态 两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族传说“望夫云”中体现的婚姻形式
2
作者 周之润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03-105,共3页
"望夫云"的故事是大理地区广为流传的白族民间故事。在以往对于《望夫云》故事的研究中,学者们常把焦点放在该故事在"神话"领域中文学价值的探讨,但对其从民族学领域的研究却十分鲜有。在此通过对望夫云故事演变发... "望夫云"的故事是大理地区广为流传的白族民间故事。在以往对于《望夫云》故事的研究中,学者们常把焦点放在该故事在"神话"领域中文学价值的探讨,但对其从民族学领域的研究却十分鲜有。在此通过对望夫云故事演变发展的梳理、分析其中所反映的婚姻形式变化以及其中的"望夫情节"三个方面来阐述"望夫云"故事在演变过程中体现的婚姻形式变化,从民族学的角度对该传说作一个初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夫云 民间传说 白族 婚姻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试婚”现象的道德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邹顺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道德分析 试婚 婚姻形式 共同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的逼视与心灵的契约——读秦无衣的长篇小说《黑卡》
4
作者 赵庆超 李琴 《百家评论》 2014年第4期126-129,共4页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文坛交往互动的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域外华语小说凭借其别样的审美风景被移借到国内的文学园地里,在新的传播空间里获得了读者群的接受共鸣,《黑卡》就是这其中的一部作品。这部发表于《收获》长篇专号2008年春夏卷的...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文坛交往互动的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域外华语小说凭借其别样的审美风景被移借到国内的文学园地里,在新的传播空间里获得了读者群的接受共鸣,《黑卡》就是这其中的一部作品。这部发表于《收获》长篇专号2008年春夏卷的小说,以由国内奔赴美国留学工作的程墨雨、耿小袖夫妇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为描述主线,并与韩晋年、许笠云、方清凉、谷石、君慧等人的情感生活进行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状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 无衣 婚姻形式 小说 小袖 命运遭际 作家 婚恋 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欲涅槃:承受、背叛与游离
5
作者 周雯婕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4-107,共4页
一个作家在创作中,必然会有他所探讨的基本主题。王安忆作为一个当代女作家,对婚姻与性爱这个主题投入了自己长久的关注。在王安忆的创作中,我们看到了她对于这个主题漫长的探索与不断深入的思考。而这种思考的结果又体现为阶段性的... 一个作家在创作中,必然会有他所探讨的基本主题。王安忆作为一个当代女作家,对婚姻与性爱这个主题投入了自己长久的关注。在王安忆的创作中,我们看到了她对于这个主题漫长的探索与不断深入的思考。而这种思考的结果又体现为阶段性的认识的变迁。首先,这个主题的开端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婚姻关系 涅槃 爱情 爱与性 性与爱 人性与道德 婚姻形式 女大学生 王安忆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情与礼之间——试比较《聊斋》人鬼神狐爱情故事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舜华 《蒲松龄研究》 1997年第1期40-51,共12页
在情与礼之间——试比较《聊斋》人鬼神狐爱情故事及其文化意蕴李舜华有人说:“写美人以《红楼》、《聊斋》为最擅长,然二者相较,《红楼》尚不及《聊斋》色相之夥。”(解《小说话》)作为短篇小说集的《聊斋》,谈鬼说狐,笔墨所... 在情与礼之间——试比较《聊斋》人鬼神狐爱情故事及其文化意蕴李舜华有人说:“写美人以《红楼》、《聊斋》为最擅长,然二者相较,《红楼》尚不及《聊斋》色相之夥。”(解《小说话》)作为短篇小说集的《聊斋》,谈鬼说狐,笔墨所至更荟萃了大量的爱情故事。其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 爱情故事 情与礼 父母之命 婚姻形式 人鬼 蒲松龄 “二拍” 大旨谈情 公孙九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金龙场苗族婚礼解说
7
作者 王红光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6期67-71,共5页
关键词 苗族先民 主流文化 织金 掠夺婚 图腾崇拜 婚姻形式 婚姻形态 贵州少数民族 《战国策·秦策》 血缘群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爱情悲剧比较
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2-92,共1页
谢柏梁在《中国悲剧的美学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6期)一文中指出: 中国爱情悲剧有这样几个特点:(1)重婚姻形式而轻情感内容。杰作《西厢记》《牡丹亭》,即使是以幽媾为情感高潮,却都要借辉煌的婚姻形式加以确立和肯定。象古希... 谢柏梁在《中国悲剧的美学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6期)一文中指出: 中国爱情悲剧有这样几个特点:(1)重婚姻形式而轻情感内容。杰作《西厢记》《牡丹亭》,即使是以幽媾为情感高潮,却都要借辉煌的婚姻形式加以确立和肯定。象古希腊悲剧《美狄亚》那样,为了爱情的失落,而不惜以杀死儿女、毁灭伊阿宋新的婚姻作为报复的极端例证,很难在中国悲剧的土壤中出现。(2)重伦理之义,轻儿女之情。家族荣誉大于夫妻之爱。中国戏曲中正常的夫妻之爱几乎都被伦理纲常所淹没了,反倒是妓女与嫖客的情愫,有时还显得真挚而单纯。西方悲剧如《俄狄浦斯王》以杀父娶母为背景;《希波吕托斯》以后妻爱上前妻之子为主体;《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至上以消融家族间的积怨与世仇作为前提,这在中国悲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罗密欧与朱丽叶 西方悲剧 中国戏曲 爱情悲剧 婚姻形式 中国悲剧 高潮 世仇 俄狄浦斯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永定风规》碑与它的社会意义
9
作者 黄新学 陆科闵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小广寨庵堂里,立有一块关于改革风俗的《永定风规》石碑。勒石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七月。碑高137公分,宽83公分。碑文为阴刻楷书,碑阴无文字。整个石面刻有1078个字。仅十五个字较为模糊,其中有三...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小广寨庵堂里,立有一块关于改革风俗的《永定风规》石碑。勒石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七月。碑高137公分,宽83公分。碑文为阴刻楷书,碑阴无文字。整个石面刻有1078个字。仅十五个字较为模糊,其中有三字无法辨认,其余文字清晰可辨。它是黔东南自治州侗族地区幸存的重要石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风规 阴刻 光绪十四年 婚姻习俗 无法辨认 石面 剑河县 黔东南自治州 三寨 婚姻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姑”、“舅”
10
作者 刘志基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3期16-16,共1页
"姑"、"舅"二字,今日皆为某种单纯的亲属称谓:"姑"指父亲的姊妹,"舅"指母亲的兄弟。但在古代汉语中,"姑"除指父亲的姊妹外,又为媳妇对婆婆的称呼,《尔雅·释亲》:"妇称夫... "姑"、"舅"二字,今日皆为某种单纯的亲属称谓:"姑"指父亲的姊妹,"舅"指母亲的兄弟。但在古代汉语中,"姑"除指父亲的姊妹外,又为媳妇对婆婆的称呼,《尔雅·释亲》:"妇称夫之母日姑";亦是女婿对岳母的称呼,《礼记·坊记》:"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舅"除指母亲的兄弟外,又是媳妇对公公的称呼,"妇称夫之父日舅",亦为女婿对岳父的称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亲 古代汉语 亲属称谓 昏礼 二字 姑舅表婚 婚姻习俗 亲迎 亲属关系 婚姻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婚俗一瞥—Defecto
11
作者 王牧群 《语言教育》 1997年第1期18-19,共2页
在澳大利亚填写履历表时婚姻状况一栏常设五个选项:单身(Single),已婚(Married),离婚(Divorced),分居(Separated),同居(Defecto),最后一项为同居或译为事实婚姻。英语又称living together。Defecto源于拉丁语,意为虽不合法但已经既成事... 在澳大利亚填写履历表时婚姻状况一栏常设五个选项:单身(Single),已婚(Married),离婚(Divorced),分居(Separated),同居(Defecto),最后一项为同居或译为事实婚姻。英语又称living together。Defecto源于拉丁语,意为虽不合法但已经既成事实。事实婚姻是澳大利亚婚俗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既然可以作为某种婚姻状况郑重其事地填入政府印发的表格里,说明这种婚姻形式在澳大利亚是合法的,实际上正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ecto 婚姻形式 婚姻状况 同居关系 爱情至上 青少年犯罪 抚养教育 Perma 居住权 财产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
12
作者 周琼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80-83,85,共5页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洪水神话 婚姻家庭 婚姻形式 对偶婚 兄妹婚 一夫一妻制婚 婚姻关系 族外婚 近亲结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的走婚情歌
13
作者 陈旭 《民族音乐》 1998年第3期45-45,共1页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历史上曾一直保留着母系制社会遗风“阿夏”走婚习俗,“阿夏”系摩梭语,意指“朋友”或“有情人”,是对这种独特婚姻习俗的统称。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双方都在娘家生活,不举行任何婚礼仪式,只要双方愿意。
关键词 情歌 摩梭人 走婚 婚姻习俗 婚姻形式 历史上 仪式 社会 意指 泸沽湖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