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景、爱、恐惧:威廉·福克纳的河流书写
1
作者 何叶涵 《写作》 2024年第5期59-67,128,共10页
成长于密西西比河畔的威廉·福克纳在《野棕榈》《喧哗与骚动》中,以洪水为情境,将密西西比河再现为重要历史地域:他不仅以高度纪实的水景书写存录1927年洪灾中的种族权力机制,也借蕴涵着无定、惜逝之义的流水意象,描摹黑人与白人... 成长于密西西比河畔的威廉·福克纳在《野棕榈》《喧哗与骚动》中,以洪水为情境,将密西西比河再现为重要历史地域:他不仅以高度纪实的水景书写存录1927年洪灾中的种族权力机制,也借蕴涵着无定、惜逝之义的流水意象,描摹黑人与白人对地方依恋、疏离、恐惧的情感状态,并以纯熟的意识流叙事手法贴近河流本身及其引发的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由此三点,被定位为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福克纳成为堪与段义孚对位阅读的人文地理学家,而在恋地情结、恐惧景观、空间互动此类人文地理学思想的烛照下,密西西比河地方与空间双重属性呈现出一种伴随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现代性发展的动态变化,嵌合在河畔居民的感知、记忆与经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密西西比 河流 水景 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福克纳小说语象叙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文娟 马心如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1,共8页
语象叙事是文学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由作家视觉镜像思考转化为图像化语词叙事,经读者阅读引起相应图像联想,形成阅读情感意象体悟,使作者表述与读者接受在意识层面实现图文缝合的完整过程。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语言呈现出... 语象叙事是文学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由作家视觉镜像思考转化为图像化语词叙事,经读者阅读引起相应图像联想,形成阅读情感意象体悟,使作者表述与读者接受在意识层面实现图文缝合的完整过程。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语言呈现出鲜明的视觉叙事特征。通过文本细读,考量作品中场景、人物及情节的图像化表述,旨在探讨语象叙事对传递作者创作意图及表达作品主题意蕴的重要价值,以期进一步拓展福克纳小说跨学科研究当代视野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语象叙事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福克纳与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发生
3
作者 李萌羽 张悦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64-86,共23页
新时期以来,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中国文坛引起了作家们的普遍关注,引发了“福克纳热”。从新时期作家对福克纳作品的接受来看,其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与《我弥留之际》阅读面和接受度最高,其次是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 新时期以来,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中国文坛引起了作家们的普遍关注,引发了“福克纳热”。从新时期作家对福克纳作品的接受来看,其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与《我弥留之际》阅读面和接受度最高,其次是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喧哗与骚动》在新时期文学中影响尤其深远。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天地对中国新时期“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的发生起了催化作用。一方面,它激发了新时期作家的现代民族意识和寻根情结,对新时期“寻根小说”在本土经验的表达、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反思以及文化根性的揭示等层面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以“世界文学”的视镜激发了新时期作家的现代民族意识和寻根情结,使其认识到文学惟有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并对其优劣进行现代性的审视和反思才能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意识流表现手法以及多角度叙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福克纳文体风格,这对新时期小说的“文体革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内化为新时期小说多声部叙事结构范式,深化了新时期文学的主旨意蕴。基于中国文化和语境的视野和经验,中国新时期作家的主体性选择使其在对福克纳作品借鉴中存在着接受变异,创作出了兼具“中国气派”和“世界性元素”的文学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中国新时期小说 影响 接受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美国作家的乡土情怀
4
作者 王桂荣 郑艺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众多短篇小说中集中反映其乡土情怀的一篇,凝聚了他对南方家园的爱恋与感怀,展现了美国南北方经济相互融合时期的人们内心的矛盾。本文通过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的深刻分析,探讨了同时期...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众多短篇小说中集中反映其乡土情怀的一篇,凝聚了他对南方家园的爱恋与感怀,展现了美国南北方经济相互融合时期的人们内心的矛盾。本文通过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的深刻分析,探讨了同时期美国作家共同的乡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乡土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威廉·福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精神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永红 李萌羽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2期91-95,共5页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渗透着一种反思和批判现代工具理性的后现代精神,他的作品敏锐洞察了现代性之失蔽,对以现代性为特征的现代商业文明持一种批判和质疑的姿态;解构了美国南方社会贵族文化所代表的主流价值观,尤为关注...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渗透着一种反思和批判现代工具理性的后现代精神,他的作品敏锐洞察了现代性之失蔽,对以现代性为特征的现代商业文明持一种批判和质疑的姿态;解构了美国南方社会贵族文化所代表的主流价值观,尤为关注处于社会边缘位置的弱势群体;其小说主题的不确定性也表现了对现代性所确立的绝对性和统一性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后现代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于轻盈的虚无——论《早上九点叫醒我》对威廉·福克纳的借鉴
6
作者 赵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5期77-80,共4页
阿乙坦诚对威廉·福克纳的模仿,其长篇力作《早上九点叫醒我》对福克纳作品进行了明显的借鉴和变形。小说的叙述视角受到《押沙龙,押沙龙!》的启发,叙述者与叙述内容更为亲昵;核心故事宏阳的葬礼延续了《我弥留之际》的荒诞剧风格,... 阿乙坦诚对威廉·福克纳的模仿,其长篇力作《早上九点叫醒我》对福克纳作品进行了明显的借鉴和变形。小说的叙述视角受到《押沙龙,押沙龙!》的启发,叙述者与叙述内容更为亲昵;核心故事宏阳的葬礼延续了《我弥留之际》的荒诞剧风格,但其荒诞与讽刺更为彻底;嵌套的飞眼、勾捏的故事与乔·克里斯默斯、夏洛特、哈里的遭遇相似,不过赎罪的羔羊已变成彻底的恶魔。阿乙将借鉴与模仿内化到自己的本土经验中,试图呈现传统价值崩溃后普遍的恶与虚无;然而,对传统的描写稍欠缺历史的重量,整个小说在恶与虚无的基础上,缺乏神人的向度,使其显得过于轻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乙 早上九点叫醒我 威廉·福克纳 虚无 轻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福克纳小说意识流特征解析
7
作者 李庆华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期256-257,共2页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创作有着高超技巧。小说创作意识流创作手法,跳跃式的叙述方式,给作品作者和读者的交流设置了困境,提出了挑战。对于福克纳创作的文学作品,小说读者需要通过深层次的阅读体验,找寻意识流创作技巧,梳理作品内容,...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创作有着高超技巧。小说创作意识流创作手法,跳跃式的叙述方式,给作品作者和读者的交流设置了困境,提出了挑战。对于福克纳创作的文学作品,小说读者需要通过深层次的阅读体验,找寻意识流创作技巧,梳理作品内容,领悟作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意识流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克纳《烧马棚》中男性气概的退变与重构
8
作者 熊予知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2期194-196,共3页
男性气概是威廉·福克纳《烧马棚》的重要主题之一。以中西男性气概理论为参照,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父与子的男性气概的演变。首先,父亲所推崇的性别二元对立和“原始主义”观点代表了男性气概从道德理想向流俗男性气质的退变;其... 男性气概是威廉·福克纳《烧马棚》的重要主题之一。以中西男性气概理论为参照,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父与子的男性气概的演变。首先,父亲所推崇的性别二元对立和“原始主义”观点代表了男性气概从道德理想向流俗男性气质的退变;其次,儿子对父亲退变的男性气概进行了模仿,但逐渐意识到了这种模仿的错误性;最后,随着儿子理智逐渐成熟,他反思男性气概,最终实现了对男性气概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烧马棚》 男性气概 传统男性气概 男性气质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动玉米锥的凸眼——福克纳《圣殿》小说异类人物“黑白人”之陌生化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鲍忠明 吴剑峰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5,共5页
福克纳毕生关注黑人问题,虽未能完全解构其本质,却在对各色黑人人物的塑造探索中力求突破与创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学述评大都集中在黑人角色的考据总结上,而对黑"白人"人物的批评研究却发掘甚少。论文以其曾经引起轩然大... 福克纳毕生关注黑人问题,虽未能完全解构其本质,却在对各色黑人人物的塑造探索中力求突破与创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学述评大都集中在黑人角色的考据总结上,而对黑"白人"人物的批评研究却发掘甚少。论文以其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早期小说《圣殿》为突破口,以陌生化为切入点,通过对故事中心人物凸眼的双重身份及其文化、心理成因的解析,重点探讨福氏"黑人观"的延异性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黑人观 陌生化 延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无意识”:物质文化视角中的福克纳环境书写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启群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5期72-78,共7页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物质文化视角为解读福克纳作品中各种物质细节书写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斯诺普斯三部曲中各种和木头相关的"物质无意识"书写所汇聚的物质体系呼应了南方特定历史时期环境破坏的各个节点,揭示了福克纳对...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物质文化视角为解读福克纳作品中各种物质细节书写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斯诺普斯三部曲中各种和木头相关的"物质无意识"书写所汇聚的物质体系呼应了南方特定历史时期环境破坏的各个节点,揭示了福克纳对于他所处时代南方腹地所经历的巨大社会变革的回应和矛盾态度。此外,和木头相关的"物质无意识"书写标记了以变迁书写见长的大师在宏大变革语境中呈现环境的独特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斯诺普斯三部曲 环境书写 “物质无意识” 物质文化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与缅怀,离弃与不舍——浅析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南方情结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Z期59-60,共2页
威廉·福克纳的创作总与美国南方文明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而对于福克纳的这种南方情结,《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给了我们清晰明了的阐释。本文拟从福克纳的创作背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标题、主人公艾米丽小姐的爱... 威廉·福克纳的创作总与美国南方文明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而对于福克纳的这种南方情结,《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给了我们清晰明了的阐释。本文拟从福克纳的创作背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标题、主人公艾米丽小姐的爱情悲剧、黑人托比这四方面出发对福克纳难以割舍的南方情结进行解读,旨在使读者深刻地了解其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南方情结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言难尽福克纳——福克纳“黑人观”批评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鲍忠明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5期100-105,共6页
福克纳毕生坚持对黑人问题的探索,评者对其“黑人观”追踪研究至今不衰。欧美白人评者上世纪20和30年代主唱迪尔西的赞歌,50和60年代开始深入到心理和美学层面。70年代“新批评”得出新结论,80年代的研究高峰从多重视角批评并取得了... 福克纳毕生坚持对黑人问题的探索,评者对其“黑人观”追踪研究至今不衰。欧美白人评者上世纪20和30年代主唱迪尔西的赞歌,50和60年代开始深入到心理和美学层面。70年代“新批评”得出新结论,80年代的研究高峰从多重视角批评并取得了丰硕成果,90年代至世纪之交对小说家后期作品有所关注。黑人评者分褒、贬和持严重保留意见三派,从道德、政治、美学和黑人文化等层面阐发观点。国内研究主要聚焦道德、社会历史层面,研究相对不够系统、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黑人观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玉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0-72,共3页
从身体叙述的角度解读威廉·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以揭示出美国南方文明的没落、女性主义的复苏及异化、父权主义的专横与冷酷等丰富的文本内涵。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身体叙述 挽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福克纳小说的南方区域意识
14
作者 聂尧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4-125,128,共3页
威廉·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方,对南方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小说是在美国南方这个特殊历史空间形成的,包含了南方宗教、种族等问题。福克纳小说中的人物正是按照南方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生存下来的,即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南方区域意识。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美国南方文化 宗教 种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克纳的《去吧,摩西》等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翁蜜娟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4-97,共4页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美国最早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小说家,其众多创作作品中都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理念思想与价值诉求。威廉·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集《去吧,摩西》体现了威廉·福克纳的生态观,尤其...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美国最早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小说家,其众多创作作品中都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理念思想与价值诉求。威廉·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集《去吧,摩西》体现了威廉·福克纳的生态观,尤其是《去吧,摩西》中的"大森林三部曲"对人与荒野、动物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读,深刻体现了威廉·福克纳的生态忧患意识,表达了其生态观。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下,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重新阅读福克纳的《去吧,摩西》以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反思当下,构建正确的生态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去吧 摩西》 “大森林三部曲” 生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米丽形象的多维性——浅析福克纳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瑜 《海外英语》 2010年第5X期235-235,共1页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福克纳塑造了爱米丽这一具有多维形象的女性角色。该文主要从她与南方旧传统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分析她形象的丰富性。
关键词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威廉·福克纳 爱米丽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化的福克纳--兼与苏童、沈从文、莫言、余华创作比较
17
作者 罗伯特·W·罕布林 李萌羽(译) 杨燕(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48-54,共7页
威廉·福克纳被视为一位南方作家,他的创作常被解读为对美国南方,特别是密西西比这一独特区域内的人物、冲突和历史的反映;但同时他的创作中也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的主题。福克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四位作家苏童、沈从文、莫言、余华... 威廉·福克纳被视为一位南方作家,他的创作常被解读为对美国南方,特别是密西西比这一独特区域内的人物、冲突和历史的反映;但同时他的创作中也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的主题。福克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四位作家苏童、沈从文、莫言、余华的创作在"命运与自由""个人与群体""可利用的过去"以及"忍耐"四个层面上蕴含了"国际性"和"普遍性"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中国作家 国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南方社会的一曲悲歌——福克纳《八月之光》主题和人物浅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万遂 《外国语文》 1985年第4期106-109,62,共5页
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一生著有近二十部长篇小说。《八月之光》是他重要的小说之一,也是他第一部以种族问题为题材的小说。许多评论家都高度赞誉这本书。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说:“《八月之光》从... 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一生著有近二十部长篇小说。《八月之光》是他重要的小说之一,也是他第一部以种族问题为题材的小说。许多评论家都高度赞誉这本书。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说:“《八月之光》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他最优秀的一本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之光》 威廉·福克纳 南方社会 文学批评 美国小说 长篇小说 种族问题 世界文坛 评论家 种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哥特传统在福克纳小说中的美学意义
19
作者 王雪 秦洁荣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0期261-262,266,共3页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锋人物,以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闻名于世界,在这一世系小说中,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与美国南方文学的怀旧题材、怪诞现象等相结合,赋予了福克纳作品独特的文学魅力。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锋人物,以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闻名于世界,在这一世系小说中,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与美国南方文学的怀旧题材、怪诞现象等相结合,赋予了福克纳作品独特的文学魅力。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作品中三个突出的哥特要素:怪诞、恐怖、壮美,探究哥特传统完成其在美国南方的异域书写时,在与其他文学传统的互文性中展现出的独特审美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传统 威廉·福克纳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空间叙事看福克纳短篇小说《山上的胜利》
20
作者 杜安琪 胡勤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27期9-11,共3页
文章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研究了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山上的胜利》,试图分析物理空间层面的空间并置与叙事视角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引领读者感受心理空间层面割舍不断的乡土情结,为解读该小说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山上的胜利》 空间叙事 乡土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