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融合,迷茫焦虑: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艺术作品的中国形象建构
1
作者 蒋天泽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基于罗兰·巴特图像符号学的三层信息论,对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9件艺术作品进行语言讯息、外延图像和内涵图像层面的分析,发现这些中国艺术作品运用古今中西文化符号展示了一个多元融合的中国国家形象,在文化身份建构、... 基于罗兰·巴特图像符号学的三层信息论,对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9件艺术作品进行语言讯息、外延图像和内涵图像层面的分析,发现这些中国艺术作品运用古今中西文化符号展示了一个多元融合的中国国家形象,在文化身份建构、符号使用与解读、全球语境中文化交流和意识形态的传播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但也体现了在中国自我形象建构过程中迷茫焦虑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图像符号学 威尼斯双年展 艺术作品 中国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术学院与威尼斯双年展共寻“完美之路”
2
作者 杨英曦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24期7-7,共1页
不久前,“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威尼斯双年展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威尼斯双年展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承办。展览共展出18位艺术家和2支艺术团队创作的四十余... 不久前,“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威尼斯双年展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威尼斯双年展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承办。展览共展出18位艺术家和2支艺术团队创作的四十余件现代艺术作品。参展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影像装置等,展现了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洞察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1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作品 影像装置 当代艺术 马可波罗 作品 美术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的开放对当代艺术审美转向的影响——以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清清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5年第7期101-104,共4页
古往今来,媒介一直是艺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媒介把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带入当代艺术的创作领域,并对传统审美方式构成挑战。"威尼斯双年展"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盛会之一,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呈现当代艺术成就的最高展示舞... 古往今来,媒介一直是艺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媒介把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带入当代艺术的创作领域,并对传统审美方式构成挑战。"威尼斯双年展"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盛会之一,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呈现当代艺术成就的最高展示舞台。正在举行的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的参展作品主要为新媒体艺术。通过作品分析我们能透视出以影像和装置为代表的中国新媒体艺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媒介的开放对当代艺术审美转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新媒体 当代艺术 审美转向 威尼斯双年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眼观察 碰撞交流 协同进化——第十届威尼斯双年展中-丹合作项目的思考
4
作者 陈景衡 刘临安 +1 位作者 刘宗刚 陈敬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6期68-69,共2页
通过介绍国际合作参与第十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建筑展丹麦馆展览项目,并获得“金狮奖”的经历.从解题视角、交流碰撞展开论述.提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风物丰厚的西安城市的发展中,传统文化内容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不可或缺。并借此反... 通过介绍国际合作参与第十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建筑展丹麦馆展览项目,并获得“金狮奖”的经历.从解题视角、交流碰撞展开论述.提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风物丰厚的西安城市的发展中,传统文化内容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不可或缺。并借此反思文化的特殊性,指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结合本土资源找到不同的地域性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建筑 中国-丹麦合作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女花园的中国另类现实: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评介
5
作者 吴志宏 《华中建筑》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该文对2003年以来中国国家馆在威尼斯建立的过程,以及对2003至2007年的建筑双年展和艺术双年展的展示主题和内容进行了介绍,其中,对2005年艺术双年展和2006年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中的建筑师的作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中国国家馆 浮现 瓦园 日常奇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展馆·国家——威尼斯双年展花园区国家馆建设历程回顾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俊 冯文俊 冯江 《新建筑》 2019年第1期39-45,共7页
文章聚焦威尼斯双年展花园区的二十余座国家馆建筑,通过整理历史上的花园、中心展馆与各国家馆的历史照片和图纸等档案,回溯双年展花园的变迁和国家馆的建设历程,探讨其与意识形态表达之间的关系。国家馆于1907年被引入威尼斯双年展;两... 文章聚焦威尼斯双年展花园区的二十余座国家馆建筑,通过整理历史上的花园、中心展馆与各国家馆的历史照片和图纸等档案,回溯双年展花园的变迁和国家馆的建设历程,探讨其与意识形态表达之间的关系。国家馆于1907年被引入威尼斯双年展;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展馆建筑的设计与国家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二战后建成的国家馆更多体现建筑师对展览和展览建筑的个人理解与把握,不再追求对国家历史中理想建筑形式的想象与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花园 国家馆 览建筑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或装置:威尼斯双年展中的展览空间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诸翰飞 冯文心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8期206-209,共4页
展览建筑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建筑形式,它来源于古典的博物馆建筑,却又与之大为不同。而展览建筑中的“展览空间”可以视作“建筑空间”与“艺术空间”的一种结合。由于展览建筑具有“暂时性”的特点,其形式中“建筑空间”与“艺术空间”... 展览建筑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建筑形式,它来源于古典的博物馆建筑,却又与之大为不同。而展览建筑中的“展览空间”可以视作“建筑空间”与“艺术空间”的一种结合。由于展览建筑具有“暂时性”的特点,其形式中“建筑空间”与“艺术空间”的关系相较于传统的博物馆显得更加开放,同时表现出一种动态的双边关系,而在形式上也表现出“纪念性”与“适应性”。而历史上,从博物馆演变而来的展览建筑空间也经历了数个阶段。文章以百年威尼斯双年展中的展览建筑为研究对象,选择出一些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求探究出展览建筑中空间关系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览建筑 威尼斯双年展 建筑空间 艺术空间 纪念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018年威尼斯双年展回望卒姆托事务所的工作方式
8
作者 郭廖辉 《新建筑》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章介绍了2018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彼得·卒姆托工作室展示的模型,并分析这些尺度丰富、表达信息侧重点不同的模型与事务所日常产生之间的关联。举例说明基地模型的制作原则,以及模型对于卒姆托设计过程中寻找形式的帮助。试图挖掘模... 文章介绍了2018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彼得·卒姆托工作室展示的模型,并分析这些尺度丰富、表达信息侧重点不同的模型与事务所日常产生之间的关联。举例说明基地模型的制作原则,以及模型对于卒姆托设计过程中寻找形式的帮助。试图挖掘模型工作方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位置。最后简要回顾卒姆托从早期实践到当下不同创作阶段的工具变化,说明模型工具是如何在卒姆托创作中起到主导作用,并阐述这一过程中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彼得·卒姆托 寻找形式 模型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尼斯双年展主题生成与提炼的研究
9
作者 金恺婷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5期181-182,共2页
本文以历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主题的提炼、生成规律以及它对艺术的影响。通过研究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的策展理念和原则、主题展中艺术作品的创新和对新技术的运用、参展者以及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得出... 本文以历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主题的提炼、生成规律以及它对艺术的影响。通过研究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的策展理念和原则、主题展中艺术作品的创新和对新技术的运用、参展者以及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得出威尼斯双年展主题的生成是策展人意图的表达,也是艺术前瞻性的体现,同时还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主题 艺术前瞻性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事驱动”与“多元统合”: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创意研究
10
作者 陈俊鹏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7年第11期27-29,共3页
威尼斯双年展以其特定的艺术话语逻辑与主题建构,通过特定的艺术呈现与主题创意,追求一种特定的"和而不同",最终使得整个双年展能从超越东西方的角度来展示其所设定的主题,同时不违背其所秉持的文化共生与艺术无边界的主张。... 威尼斯双年展以其特定的艺术话语逻辑与主题建构,通过特定的艺术呈现与主题创意,追求一种特定的"和而不同",最终使得整个双年展能从超越东西方的角度来展示其所设定的主题,同时不违背其所秉持的文化共生与艺术无边界的主张。威尼斯双年展通过主题选定的反思与统合、主题创意的故事驱动机制、主题呈现的建筑语境一体性三个方面实现艺术个体表述与共同文化主题之间互补辉映的形式关联,最终同各种媒介一道构筑了其特有的艺术结构和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主题创意 故事驱动 多元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威尼斯双年展“Glass tress”谈当代玻璃艺术的表现形式
11
作者 章袁媛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4年第4期48-50,共3页
威尼斯双年展是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盛会之一,然而"玻璃应力(Glass tress)艺术展"则是为双年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展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玻璃艺术展,而是由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参加,展现出玻璃这种"新"媒介的运... 威尼斯双年展是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盛会之一,然而"玻璃应力(Glass tress)艺术展"则是为双年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展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玻璃艺术展,而是由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参加,展现出玻璃这种"新"媒介的运用空间,以及不同的跨界合作所激发出的全新力量和趣味。当代玻璃艺术的表现形式正朝着多元化的艺术舞台前进,它独有的材质语言魅力将会征服更多的观赏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艺术 威尼斯双年展 当代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尼斯双年展”随想
12
作者 顾建军 《上海艺术家》 2007年第4期35-39,共5页
双双年展是什么?是人类想象与创造的舞台,是垃圾满地的废弃物堆场,也许很难.用一个非左即右的标准判断,在行进中的双年展的墨痕里,通常妙笔总和败笔混杂。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感性思考——理性触摸,艺术进行时(Think wit... 双双年展是什么?是人类想象与创造的舞台,是垃圾满地的废弃物堆场,也许很难.用一个非左即右的标准判断,在行进中的双年展的墨痕里,通常妙笔总和败笔混杂。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感性思考——理性触摸,艺术进行时(Think with the senses.feel with the mind,art in the present t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随想 with the MIND 废弃物 进行时 A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图纸到建筑:2021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建设过程中的参与者、条件和影响
13
作者 马塔·曼奇尼 余紫悦(译) 张显(译) 《世界建筑》 2021年第12期96-103,128,F0003,共10页
建筑是如何发生的?建筑是参与者和环境条件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空间结果。这是一个跨越设计构思、计算和测试、制造和施工阶段的过程,并在参观者和居住者的生活体验中延续。从图纸到建筑空间的过渡意味着转译和演绎,以及可能的整合和... 建筑是如何发生的?建筑是参与者和环境条件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空间结果。这是一个跨越设计构思、计算和测试、制造和施工阶段的过程,并在参观者和居住者的生活体验中延续。从图纸到建筑空间的过渡意味着转译和演绎,以及可能的整合和重新设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过程的缩影,它提供了一些反思的机会,说明即使设计师不在现场,建筑仍然可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馆 威尼斯双年展 延误 缺席 演绎 整合 重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ndelien van Oldenborgh将代表荷兰参展2017威尼斯双年展
14
《上海艺术家》 2016年第3期106-106,共1页
蒙德里安基金会宣布艺术家Wendelienvan Oldenborgh将代表荷兰参展2017威尼斯双年展。Lucy Cotter将担任荷兰馆的策展人。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荷兰 VAN 蒙德里安 艺术家 基金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观后感
15
作者 王田田 《中国艺术》 2000年第1期40-,共1页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泽曼 绿园 策划人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颁布
16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第3期104-104,共1页
今年5月举行的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圆满落幕.又有一批值得关注的作品及艺术家获得了金狮奖荣誉。德国馆凭借艺术家安娜‘因霍夫(Anne Imhof)的《浮士德(Faust)》从评委会主席马努埃尔波加一维列尔(Manuel Borja—Villel)手中接过... 今年5月举行的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圆满落幕.又有一批值得关注的作品及艺术家获得了金狮奖荣誉。德国馆凭借艺术家安娜‘因霍夫(Anne Imhof)的《浮士德(Faust)》从评委会主席马努埃尔波加一维列尔(Manuel Borja—Villel)手中接过最佳国家馆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金狮奖 艺术家 评委会 浮士德 国家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德庆在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重返艺术界
17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第3期106-106,共1页
现年66岁的台湾艺术家谢德岗Tehching Hsieh)是马拉松式行为艺术的创始者.也被阿布拉莫维奇称为她的“个人英雄“和。教父”。谢德庆自70年代末期.创作了五件“一年行为表演”.其中包括在木箱中生活一年,不看书、不说话.不写字.... 现年66岁的台湾艺术家谢德岗Tehching Hsieh)是马拉松式行为艺术的创始者.也被阿布拉莫维奇称为她的“个人英雄“和。教父”。谢德庆自70年代末期.创作了五件“一年行为表演”.其中包括在木箱中生活一年,不看书、不说话.不写字.不听音乐.不看电视.甚至不使用卫生间.只用一只水盆和一个小桶.他的一个朋友会每天更换并给他送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台湾地区 德庆 艺术界 阿布拉莫维奇 行为艺术 70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广东美术馆——艺术家与作品
18
《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3年第9期46-49,共4页
威尼斯双年展是国际是重要的大大美术盛事之一,自1895年建立以来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又是艺术大国的中国,也达个时候第一次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设国家馆,积极主动地在这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上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遗憾的... 威尼斯双年展是国际是重要的大大美术盛事之一,自1895年建立以来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又是艺术大国的中国,也达个时候第一次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设国家馆,积极主动地在这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上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遗憾的是,由于“非典”的影响,中国馆未能成行。然而,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国馆的展览最终由广东美术馆和文化部所属的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于2003提7月25日至8月31日在中国广东美术馆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艺术家 艺术作品 民间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镜像
19
作者 袁晓璐 《中国艺术》 2016年第1期116-117,共2页
自1980年中国第一次受邀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作为世界上顶级的艺术嘉年华,威尼斯双年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国际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中国当代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得益于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成功。客观看待这种成... 自1980年中国第一次受邀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作为世界上顶级的艺术嘉年华,威尼斯双年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国际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中国当代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得益于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成功。客观看待这种成功和借鉴威尼斯双年展的经验,有助于我国发展基于自身悠久传统的当代艺术,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展览体系。本文在以往学界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探寻类似威尼斯双年展形式的"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双年展 当代艺术 中国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化都市建筑学——从200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看当代先锋建筑与教育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邵明 王利民 《华中建筑》 2006年第9期113-116,共4页
该文通过对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部分建筑作品的解读,剖析了当代先锋建筑的一种倾向——景观化都市建筑,即打破了传统建筑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学三者之间严格的界线,将曾被视为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 该文通过对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部分建筑作品的解读,剖析了当代先锋建筑的一种倾向——景观化都市建筑,即打破了传统建筑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学三者之间严格的界线,将曾被视为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且进一步阐述了这类建筑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学科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化都市建筑学 威尼斯双年展 先锋建筑 变型 空间整合 建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