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的姬妾及其社会地位 被引量:15
1
作者 焦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一夫多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形式。在奢靡、崇尚乐舞风气盛行的唐代,蓄养姬妾的风气也达到极盛。姬妾人数众多、普及面广,除美貌出众外,大都擅长音律歌舞,既属婢妾身份,又具优伶性质。唐代姬妾来源复杂,身份各异。不论其原来身... 一夫多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形式。在奢靡、崇尚乐舞风气盛行的唐代,蓄养姬妾的风气也达到极盛。姬妾人数众多、普及面广,除美貌出众外,大都擅长音律歌舞,既属婢妾身份,又具优伶性质。唐代姬妾来源复杂,身份各异。不论其原来身份如何,一旦沦为姬妾,便相对丧失人身自由。她们的社会地位极低,往往被转卖或杀害。在惧内之风盛行的中唐以前,她们遭受的来自正妻的迫害更为惨绝人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形式 一夫多妻制 姬妾 舞妓 嫡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女性的刻板模式与男性审美视角的矛盾——以中国古代姬妾妓娼现象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焦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40,共8页
随着封建礼教的强化,中国女性的传统模式不断被刻板化,但刻板化的女性模式却与男性审美视角有很大的矛盾。受人性本能与文化发展的双重影响,男子的审美标准并非刻板统一,他们既喜欢性情温柔、举止有礼的妇女,也爱慕长相美丽、体态窈窕... 随着封建礼教的强化,中国女性的传统模式不断被刻板化,但刻板化的女性模式却与男性审美视角有很大的矛盾。受人性本能与文化发展的双重影响,男子的审美标准并非刻板统一,他们既喜欢性情温柔、举止有礼的妇女,也爱慕长相美丽、体态窈窕的女子;既欣赏多才多艺、聪慧机敏的女性,也渴求风流妩媚、懂得风情的女人;既希望女性缺少个性以服务于家族需要,又盼望女性具有迷人的魅力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为传统女性的刻板模式不能满足男子真正的需求,所以中国古代的男子热衷于纳妾养姬、挟娼嫖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女性 刻板模式 男性审美 姬妾妓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王姬姓之姬与姬妾之姬同否? 被引量:1
3
作者 归鸿 《社会科学辑刊》 1980年第4期59-59,共1页
钱大昕《考异》引如淳注:“姬音怡”钱氏认为庶母为姨,六朝犹然。如虞姬、戚姬之姬皆为姨。只有周王之姓读jī。愚以为周居姬水,以地为氏。古时男有氏,女有姓。周女称姬,齐女称姜。由此形成新概念“姬姜”,意思是大国之女。由此又演化... 钱大昕《考异》引如淳注:“姬音怡”钱氏认为庶母为姨,六朝犹然。如虞姬、戚姬之姬皆为姨。只有周王之姓读jī。愚以为周居姬水,以地为氏。古时男有氏,女有姓。周女称姬,齐女称姜。由此形成新概念“姬姜”,意思是大国之女。由此又演化出姬为妇女的美称。再变为美女之称。宫中女官称为姬,又产生了侍妾的意思。这都是由姬jī变来的。应读为jí。姬和姨同时存在,并不通用。姨的本意是妻妹,妻妹只有在群婚时才有小妻的意思。姨与姬与妾不同,姬妾联用,姨妾不能联用,如依钱氏之说,虞姬成了虞姨,戚姬成了戚姨,岂不成了公众的妻妹。又,子女称母之妹为姨,虞姨、戚姨岂不成了公众的姨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王 如淳注 钱大昕 考异 庶母 女官 群婚 姬妾 新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