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钟国雄 周涛发 +4 位作者 袁峰 蒋其胜 范裕 张达玉 黄建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5-1086,共12页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的过渡部位,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大型锌金多金属矿床,也是铜陵矿集区中迄今发现的首例大型锌金多金属矿床。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及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姚家岭矿床花岗闪长斑岩...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的过渡部位,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大型锌金多金属矿床,也是铜陵矿集区中迄今发现的首例大型锌金多金属矿床。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及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姚家岭矿床花岗闪长斑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1.4±1.7Ma(MSWD=0.78,n=19),代表成岩年龄;选取了该矿床金属矿物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模式年龄范围为141.2±2.1Ma^141.6±2.7Ma,平均年龄为141.4±2.4Ma,可代表热液成矿作用的时代,与成岩年龄一致。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为早白垩世早期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是铜陵断隆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铜陵断隆区具有进一步寻找锌金矿床的有利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 RE-OS 同位素年龄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 铜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三维空间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晓晖 袁峰 +5 位作者 张明明 蒋其胜 韩长生 黄建满 张淑虹 钟国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0-398,共9页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新发现的大型多金属矿床。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的特点,矿床范围内围岩蚀变强烈,蚀变类型复杂多样。三维地质信息技术及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为定量化分析...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新发现的大型多金属矿床。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的特点,矿床范围内围岩蚀变强烈,蚀变类型复杂多样。三维地质信息技术及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为定量化分析围岩蚀变的空间分布以及与矿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了有利工具。本文基于上述方法,有效地对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的围岩蚀变的分带性及其与不同矿化之间的关联性行了定量分析。较之于传统研究方法,不仅能快速地对蚀变与矿化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还能从定量的角度获取不同信息之间的规律性和相关性。本文采用的相关方法不但有助于更准确的判定蚀变分带及规律,还可为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的建立提供定量化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分析 围岩蚀变 矿化空间 金多金属矿床 姚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深部地质空间信息相关性数据挖掘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国玉 张明明 +5 位作者 沈乐 张淑虹 袁峰 李晓晖 季斌 周宇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50,共9页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近年来新发现的特大型热液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的过渡部位,成矿过程受构造、裂隙和矿液运移模式等因素的控制。成矿作用分为多个阶段,矿床范围内蚀变作用强烈,...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近年来新发现的特大型热液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的过渡部位,成矿过程受构造、裂隙和矿液运移模式等因素的控制。成矿作用分为多个阶段,矿床范围内蚀变作用强烈,蚀变类型复杂多样,矿化不均匀。当前大数据思维为地质研究开辟了新思路,采用全数据模式、从数据出发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探索研究矿床。基于姚家岭矿床的钻孔数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创建深部数据挖掘范围,在该范围内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建立姚家岭块体模型,然后选择三维欧式距离场及空间相关程度定量化分析对深部空间信息进行相关性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姚家岭矿床的铅锌矿体、金矿体和铜矿体与二叠系栖霞组重叠超过50%,60%左右铅锌矿体与石炭系的空间距离在500 m以内,80%左右金矿体和铜矿体与石炭系的空间距离在500 m以内。铅锌矿体与角砾斑岩和角砾大理岩的空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40.37%和24.77%;金矿体与角砾斑岩的空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13.76%和5.5%;铜矿体与角砾斑岩、角砾大理岩和角砾灰岩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36.17%、16.51%和1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思维 数据挖掘 定量化分析 姚家 金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型锌多金属矿床中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姚家岭矿床为例
4
作者 熊燕云 周涛发 +5 位作者 朱志成 范裕 李政 王彪 贺彬 汪明有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53-2570,共18页
姚家岭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锌多金属矿床,矿床中除锌、金、铜等主要金属富集成矿之外,还伴生钴、镉、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但目前矿床中钴、镉、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的定量化表达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 姚家岭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锌多金属矿床,矿床中除锌、金、铜等主要金属富集成矿之外,还伴生钴、镉、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但目前矿床中钴、镉、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的定量化表达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次工作系统采集了姚家岭矿床脉状铅锌矿体、矽卡岩型铜锌矿体、层间裂隙型铜锌矿体和层控矽卡岩型铜矿体中的代表性岩矿石样品,利用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和矿物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成分测试等方法,查明了矿床中钴、镉、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姚家岭矿床中钴和硒独立矿物较少,钴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闪锌矿中,硒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铜矿和黄铁矿中;镉几乎全部赋存于闪锌矿中,不形成独立矿物;碲主要形成辉碲铋矿、碲铋矿和碲银矿等独立矿物(占比>90%),少量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不同类型矿石中关键金属含量各有不同,脉状铅锌矿石中具备伴生硒、镉综合利用潜力,矽卡岩型铜锌矿石和层间裂隙型铜锌矿石具有相对较高的钴、镉、硒、碲含量,具备综合利用潜力。姚家岭矿床成矿元素在空间上呈规律性分布,近端矿石中呈高Cu/Zn比值和低Pb/Zn比值,远端Cu/Zn比值逐渐降低、Pb/Zn比值逐渐升高;从近端到远端,钴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硒、镉含量呈升高趋势,S/Co比值逐渐升高表明远端硫化物相对贫钴,碲主要富集于矽卡岩带中部,向两端碲含量则呈降低趋势。矿石中钴、镉、硒、碲等元素含量与铜、锌、硫等主成矿元素含量具有较强相关性,相关性差异主要与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的含量(如闪锌矿、黄铜矿、磁铁矿、方铅矿等)、载体矿物中关键金属元素富集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独立矿物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 分布规律 矽卡岩金属矿床 姚家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治岭头钼铅锌金多金属矿床矿质来源的硫、铅同位素示踪及成矿时代 被引量:5
5
作者 楚克磊 陈小荣 +3 位作者 齐刚 高翔 胡博 李胜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25-2340,共16页
治岭头矿床上部(火山岩盖层)以铅锌矿床、硫矿床为主,中间(变质岩基底)以金银矿、铅锌矿为主,深部(侵入岩体)以斑岩型钼矿床为主的"三层楼"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对治岭头矿床进行了成... 治岭头矿床上部(火山岩盖层)以铅锌矿床、硫矿床为主,中间(变质岩基底)以金银矿、铅锌矿为主,深部(侵入岩体)以斑岩型钼矿床为主的"三层楼"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对治岭头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厘定。6件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为113.7~114.6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14.03±1.78 Ma,表明治岭头钼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晚期。该矿床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变化于16.05×10-6~66.29×10-6,表明其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2.1‰~2.6‰),具有相对均一的来源,可能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的深源岩浆,但也可能受到陆壳沉积物的混染。治岭头钼铅锌金多金属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比较小,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的范围分别为38.765~39.137、15.523~15.751、18.450~18.667,具有明显的壳幔混合特征。治岭头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的厘定为下一步在区内开展同时期的斑岩成矿系统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钼铅金多金属矿床 辉钼矿RE-OS定年 成矿物质来源 东南沿海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8
6
作者 殷延端 洪天求 +4 位作者 贾志海 赵欢 李超 罗雷 黄建满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8-255,M0002,共9页
安徽省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特大型锌金矿床。本文介绍了该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姚家岭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40.3±2.0~143.0±2.2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 安徽省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特大型锌金矿床。本文介绍了该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姚家岭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40.3±2.0~143.0±2.2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1.43±0.85Ma,MSWD=0.78,等时线年龄为142.5±1.6Ma,MSWD=1.2,表明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并与铜陵矿集区其他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一致。样品中Re含量介于0.2421‰~1.346‰,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幔源岩浆。矿床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的第一期成矿期,处于中国东部区域构造一动力机制转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同位素年龄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 早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