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经济责任审计执行主体的选择
- 1
-
-
作者
黄秋敏
-
机构
河北经贸大学
-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90-91,共2页
-
文摘
本文在对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成本进行综合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引入由市场化选择的社会审计组织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符合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必然结果。
-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执行主体
市场化选择
-
分类号
F239.62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主体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郑石桥
-
机构
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院
-
出处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46,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审计基本理论研究”(19JHQ066)
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审计研究院重点项目“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基本理论研究”。
-
文摘
“谁来审计”是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建构的重要问题,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别分析基于委托人审计需求的审计主体和基于代理人审计需求的审计主体,提出一个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依赖的是本级政府与本级国有单位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从委托人角度出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主体选择权属于本级政府。以独立性、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为依据,本级政府一般会选择政府审计机关来负责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但可以通过审计业务外包的方式引入民间审计机构参加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从代理人角度出发,如果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作为传递机制将某些信号传递给某些国家机关,则通常会选择政府审计机关;如果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作为传递机制将某些信号传递给国家机关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则通常会选择民间审计机构;如果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作为揭示机制,通常会选择政府审计机关。
-
关键词
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
审计主体选择
委托人选择的审计主体
代理人选择的审计主体
审计需求
-
分类号
F239.44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浅析绩效审计过程中的目标选择与实现
- 3
-
-
作者
孙红梅
蒋娜
岑磊
-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
西京学院
-
出处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6,共2页
-
文摘
一、绩效审计的目标
(一)绩效审计目标的内容绩效审计是一种由于不同需要、出于不同目的而产生的非常规审计,其审计目标不是(相对)同定的,它随着审计环境、审计主体、客体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绩效审计来说,其审计目标都包含有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规定着审计的性质和方向,寓于具体门标之中;具体目标则表明审计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是审计目标的实际体现。
-
关键词
绩效审计
审计过程
目标选择
审计目标
常规审计
审计环境
审计主体
不确定性
-
分类号
F239.4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遴选机制研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万宇洵
杨朋
黄文雅
-
机构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
-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95,共3页
-
文摘
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机构,其组成成员是审计委员会发挥效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应由能代表政府意志、大股东意志和中小股东意志等多方利益的主体选择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实际上应该具备经理人的身份特质;作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备相应的素质要求;其选择形式与他们的选择主体密切相关。
-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成员
经理人身份
选择主体
素质
选择形式
-
Keywords
Audit Committee Members
Managerial Status
Selection Indexes
Selection Process
-
分类号
F239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审计关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 5
-
-
作者
李华
-
机构
南京审计学院审计学系
-
出处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2,共3页
-
文摘
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三个基本的市场主体———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委托人,即审计理论中的审计关系人,三者相互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依据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原理,可以采取强化市场机制、落实承诺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完善监督体系等措施来有效约束信息优势方的行为。
-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理论
审计关系
审计市场
激励机制
审计主体
审计客体
审计委托人
-
Keyword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uditing relationship
auditing market
incentive mechanism
-
分类号
F239.0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浅谈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依据
- 6
-
-
作者
钱润红
崔云
-
机构
贵州财经学院
-
出处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05,共1页
-
文摘
一、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的理论依据
(一)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代理理论下,审计委托人、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之间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让审计更好地为委托人工作,保证审计建议的有效实施,就有必要经由内部审计来对审计工作和审计后效果进行评价。但是实务中,委托人与审计主体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内部审计后评价工作质量是受其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前提的,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往往根据利益的多少来进行工作,这是委托代理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
关键词
工程项目审计
后评价
委托代理理论
审计委托人
审计主体
内部审计
委托代理关系
利益关系
-
分类号
F239.6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柠檬品”市场与注册会计师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蔡赟
-
机构
暨南大学会计系
-
出处
《中国注册会计师》
1998年第8期16-20,共5页
-
文摘
一、“柠檬品”市场的启示 要解释“柠檬品”市场,就必须先了解信息不对称。1961年斯蒂格勒发表的《信息经济学》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从此开创了经济学的一片新领域。信息经济学指出,信息是在决策中所必须依赖的要素,一般而言,相关信息越多,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就越高,但是在搜集决策信息时是要付出成本的,即存在信息搜集成本(亦称“鞋耗成本”)。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每个人打算拥有信息的愿望及强烈程度是不一致的。
-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信息不对称
事务所
信息经济学
委托人
提高质量
审计准则
信号甄别
二手车
逆向选择
-
分类号
F233
[经济管理—会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