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经理人激励机制与努力水平选择研究的演化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熹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以公司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此同时,现代公司两权分离、股权结构分散化导致的公司治理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学者们围绕着经理人激励机制与努力水平... 以公司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此同时,现代公司两权分离、股权结构分散化导致的公司治理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学者们围绕着经理人激励机制与努力水平选择问题,从“理性经济人”到具有“社会偏好”人性假设演进脉络作了大量研究。传统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代理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包括委托人期望效用函数和代理人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的模型基本分析框架;考虑社会偏好的委托—代理理论以传统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植入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偏好,指出公平偏好会对最优契约的报酬结构形式与激励效率产生影响。考虑社会偏好的委托—代理理论研究未来可更多关注重复交往特征、兼顾代理人纵向和横向公平及代理人间能力异质性对经理人激励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社会偏好 不平等厌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的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博弈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348-354,共7页
企业作为一系列投入要素的契约集合,其契约的核心是对企业剩余的配置。企业剩余配置机制是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股东和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重复博弈过程。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本质上也是为了通过创造更大的信息... 企业作为一系列投入要素的契约集合,其契约的核心是对企业剩余的配置。企业剩余配置机制是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股东和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重复博弈过程。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本质上也是为了通过创造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度来获得更大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过程就是这种动态重复博弈的表现。但是,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一种古典类型向现代企业的初级转型阶段,公司的股权虽然分散,但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强化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管理者与股东争夺控制权的博弈并不明显, 导致管理层与股东形成“联合企业家”、通过“侵占效应”、“共谋”侵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剩余 委托—代理理论 控制权 民营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委托—代理理论透视股权结构变化及相关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丁玉影 仲崇云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6-39,共4页
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伴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逐步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了代理成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又引伸出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的理论(股权结构理论)。然而,股权结构问题,又涉及到许多相关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司的绩效问题。... 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伴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逐步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了代理成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又引伸出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的理论(股权结构理论)。然而,股权结构问题,又涉及到许多相关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司的绩效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三维"立体研究模式,深入探讨研究,确定一个平衡点,使企业价值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价值 股权结构 委托—代理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 委托代理 所有权结构 经营权 相关问题 多相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校长激励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左海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93,共5页
在校长与教育主管部门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当双方的目标不完全相同或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实施有效的校长激励策略。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校长的合法收入,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qu... 在校长与教育主管部门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当双方的目标不完全相同或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实施有效的校长激励策略。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校长的合法收入,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落实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满足其合理的成就需要"来激发校长的积极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聘任校长的程序法建设,从源头上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适当延长校长任期,有效抑制校长短期行为"、"建立落实有效的监督机制,杜绝校长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来约束校长的机会主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校长 激励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供应链激励监督机制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晓菲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1-21,77,共2页
供应链环境下各成员企业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并以"委托—代理"的合作关系存在,因此委托代理机制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必然存在。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指出委托人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的个别利益和供应链整体利益... 供应链环境下各成员企业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并以"委托—代理"的合作关系存在,因此委托代理机制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必然存在。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指出委托人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的个别利益和供应链整体利益相联系,激励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并予以适当的监督,在最大范围内保证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交易合同的公平性,减少成员企业的投机行为,促进供应链组织合理有序的运行,以最有效的合作方式完成供应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 委托—代理理论 道德风险 激励监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企业的预算管理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萍 《财会月刊》 1999年第4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 企业预算管理 委托人与代理 委托人和代理 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关系 风险分担 委托代理理论 国有企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托—代理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及其问题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富强 《产经评论》 2010年第6期44-53,共10页
现代主流经济学往往把委托—代理关系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把委托—代理治理视为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治理机制,它要求:设计合理的合同激励经理或员工为股东利益服务,并以法律手段给予股东恰当的权利,赋予董事会监管经理的信托责任。但... 现代主流经济学往往把委托—代理关系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把委托—代理治理视为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治理机制,它要求:设计合理的合同激励经理或员工为股东利益服务,并以法律手段给予股东恰当的权利,赋予董事会监管经理的信托责任。但是,这种治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却会遇到很大的局限:1.在现实中纯粹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往往是找不到的;2.委托—代理单向治理的效果取决于监督权的完善程度和法理基础;3.委托—代理机制隐含着"委托人会自动履行其承诺"的前提是不现实的;4.委托—代理治理机制在实践中应用也不像理论阐述的那样普遍。特别地,委托—代理治理机制在理论思维上也存在重大缺陷:它将两个行为主体割裂开来,而没有考虑到双方的整体性,忽视了作为协作系统构成要素地位的平等性,从而无法真正地增进企业组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股东价值观 协作系统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委托—代理的品牌联盟风险规避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东灵 《广东商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72,共10页
品牌联盟作为一种新的战略运营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成为提升新品牌或不知名品牌资产的有效途径。为规避品牌联盟的风险,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一是应考虑可观测变量的激励合同,以剔除更多的外部环境影响,全方位观察考核修饰品牌... 品牌联盟作为一种新的战略运营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成为提升新品牌或不知名品牌资产的有效途径。为规避品牌联盟的风险,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一是应考虑可观测变量的激励合同,以剔除更多的外部环境影响,全方位观察考核修饰品牌;二是应考虑品牌声誉的激励合同,修饰品牌越注重声誉的提高,主导品牌的期望效用就越大;三是应构建内部监督机制,促使修饰品牌选择合作行为,同时应提高修饰品牌合作的正常收益、不合作被发现的概率、违约金数额,在保障其合作带来正常收益的同时,减少其不合作的额外收益与保留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联盟 风险规避 委托—代理理论 主导品牌 修饰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被引量:4
9
作者 娄祝坤 毛瑾晔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1,共8页
创新型企业对员工创造力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其业绩评价系统设计具有特殊性。针对创造性员工的业绩评价,既要防范员工行为失调风险、缓解代理冲突,又要避免抑制员工内在动机、降低其创造力。本文首先梳理委托—代理理论下业绩评价研究的... 创新型企业对员工创造力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其业绩评价系统设计具有特殊性。针对创造性员工的业绩评价,既要防范员工行为失调风险、缓解代理冲突,又要避免抑制员工内在动机、降低其创造力。本文首先梳理委托—代理理论下业绩评价研究的进展,总结经典业绩评价研究的局限,指出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瓶颈及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双重视角,从业绩指标选择、业绩评估范围与业绩评价系统使用方式三个维度,构建与员工内在动机兼容的业绩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有助于实现业绩评价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对创新型企业变革业绩评价系统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绩评价系统 委托—代理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内在动机 创新型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岳飞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51-53,共3页
协调问题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通过分析供应链失调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给出了协调机制的形式化描述 ,提出了用委托—代理理论来指导供应链管理中协调机制的设计并指出其中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供应链协调模式。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协调机制 委托—代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确定项目工作团队合理规模的新思路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存金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项目工作团队合理规模确定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项目工作团队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模型,探讨了项目工作团队规模的设计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项目工作团队合理规模设置的有效方法。从激励与约束角度研究项目工作团队... 本文主要研究项目工作团队合理规模确定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项目工作团队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模型,探讨了项目工作团队规模的设计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项目工作团队合理规模设置的有效方法。从激励与约束角度研究项目工作团队合理规模的确定具有创新性,丰富了项目工作团队规模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团队规模 委托—代理理论 激励与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真的不能相互信任吗?——关于“韦伯命题”和淘宝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炳 周勤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9-414,共6页
运用双边市场理论,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了淘宝在线交易平台企业解决信任问题的机制:平台企业提供的市场竞争机制降低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平台企业运用权威治理机制监控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并作出奖惩;平台企业还设计... 运用双边市场理论,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了淘宝在线交易平台企业解决信任问题的机制:平台企业提供的市场竞争机制降低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平台企业运用权威治理机制监控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并作出奖惩;平台企业还设计了相应的担保制度,防范委托人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淘宝的案例不仅为解决网络社区的信任问题提供了范例,也对"韦伯命题"作出了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命题 委托—代理理论 双边市场 平台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掠夺性期刊治理路径新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龙明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172,共6页
掠夺性期刊的泛滥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有效治理掠夺性期刊,已经引发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来看,作者付费出版破坏了作者—期刊—读者之间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制约机制,期刊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 掠夺性期刊的泛滥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有效治理掠夺性期刊,已经引发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来看,作者付费出版破坏了作者—期刊—读者之间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制约机制,期刊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委托代理运行失灵,是掠夺性期刊得以兴起的根本原因。治理掠夺性期刊的关键在于实现期刊、作者、读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良性运行。具体路径包括:优化激励机制,促进利益整合;开放同行评审,增强代理过程透明度;共建黑白名单,完善市场监管;强化学术出版素养,提升委托人决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掠夺性期刊 委托—代理理论 开放存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子收费的再生水行业公私合营融资模式的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君 付汉良 罗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9-172,共4页
针对再生水行业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营)融资模式应用过程中的特许经营期内所可能发生的市场失灵现象,提出引入Shadow Tolling(影子收费)给付方式对已有的PPP融资模式进行了改进。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模型。... 针对再生水行业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营)融资模式应用过程中的特许经营期内所可能发生的市场失灵现象,提出引入Shadow Tolling(影子收费)给付方式对已有的PPP融资模式进行了改进。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模型。分析得出,政府隐性补贴的引入有利于现阶段我国再生水行业的发展,并可使社会整体福利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影子收费 PPP融资模式 委托—代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合剂效应:数字技术对环境政策执行链的修复机制研究——基于剩余信息控制权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则行 何精华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在我国,中央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深刻依赖于环境政策执行链在地方层面的转化机制。但在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环境政策执行的代理人攫取了环境剩余信息控制权,在多任务委托代理的激励结构下,地方政府对环境剩余信息控制权的滥用致使环境... 在我国,中央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深刻依赖于环境政策执行链在地方层面的转化机制。但在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环境政策执行的代理人攫取了环境剩余信息控制权,在多任务委托代理的激励结构下,地方政府对环境剩余信息控制权的滥用致使环境政策执行链双向断裂,导致政策执行链的转化机制被破坏进而无法实现环境治理目标。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在国家治理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其对环境政策执行链的断裂将发挥一种"黏合剂效应",即利用其在政策执行过程的控权与赋权等特殊机制对环境政策执行链分别实施纵向集中式与横向分散式的修复,最终确保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的注意力分配与资源投入。不过,数字技术仅是确保环境政策执行链完整通畅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且其"黏合剂效应"的有效发挥亦需其他要素的有力配合。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辩证看待其工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环境政策执行链 剩余信息控制权 委托—代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政府组织儿童福利服务的问责机制——基于南京市M社工机构的个案探讨
16
作者 高丽茹 万国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7-182,共6页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依据"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从资金提供者、部门监管者、服务对象和社区四个维度,对民间儿童福利服务的问责机制进行了系统剖析。研究发现,中国当前非政府组织问责机制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政府居于主导...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依据"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从资金提供者、部门监管者、服务对象和社区四个维度,对民间儿童福利服务的问责机制进行了系统剖析。研究发现,中国当前非政府组织问责机制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政府居于主导地位。来自资金提供者和部门监管者的问责,在一定程度上对非政府组织提供服务形成了有效的约束力,但仍相对较弱。同时,当前非政府组织问责体系整体处于成长阶段,尚不健全,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为了促进中国民间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发展和社工机构的健康运行,急需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多元的问责机制,构建更为合理的儿童福利服务问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福利服务 非政府组织 问责机制 委托—代理理论 社工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让人不偷懒
17
《产经评论》 1996年第12期39-40,共2页
激励与保险是有矛盾的,如果一个人害怕风险,那么最优的风险分担是让他不承担风险而拿一份固定工资。但这时又会产生多劳和少劳一个样,这个人就会偷懒。因而,为了让他有积极性努力工作,必须让他承担一定的风险。这就是米尔利斯委托一代... 激励与保险是有矛盾的,如果一个人害怕风险,那么最优的风险分担是让他不承担风险而拿一份固定工资。但这时又会产生多劳和少劳一个样,这个人就会偷懒。因而,为了让他有积极性努力工作,必须让他承担一定的风险。这就是米尔利斯委托一代理理论的一个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经济学 信息不对称 信息优势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 逆向选择 保险公司 委托—代理理论 风险分担 委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教育支出与绩效评价——基于美国州立大学绩效拨款的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蓓蓉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3,共3页
文章以美国州立大学绩效拨款的经验为例,旨在分析绩效拨款在政府教育支出中的作用。以"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别将政府和高校作为绩效拨款的委托方和代理方,以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出发点,结合美国... 文章以美国州立大学绩效拨款的经验为例,旨在分析绩效拨款在政府教育支出中的作用。以"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别将政府和高校作为绩效拨款的委托方和代理方,以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出发点,结合美国部分州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分析绩效拨款模式的利弊,讨论在我国高等教育政府财政拨款领域实行绩效拨款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教育支出 高等教育 绩效拨款 委托—代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控制国际组织何以成败——以美国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政策为例(2020-2022)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海娜 吕紫烟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9,共14页
在大国竞争的时代,国际组织成为大国争夺影响力的重要场域。“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当作为代理人的国际组织偏离了作为委托人的主要大国偏好时,主要大国会通过控制机制来控制国际组织。控制方式分为“单边威胁”和“多边加强”两类。... 在大国竞争的时代,国际组织成为大国争夺影响力的重要场域。“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当作为代理人的国际组织偏离了作为委托人的主要大国偏好时,主要大国会通过控制机制来控制国际组织。控制方式分为“单边威胁”和“多边加强”两类。在控制内容与国际组织适配度高的情况下,“单边威胁”易取得较好效果;除适配度外,“多边加强”生效还需该国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偏好一致性。本文以2020—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关系为案例进行研究。在该案例中,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单边威胁”控制政策效果不佳,而拜登政府的“多边加强”控制政策效果较好。国际组织是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舞台和战略工具。我国在处理自身与国际组织关系、与国际组织内部其他成员国关系时,应冷静分析委托方和代理方的结构性特征,逐步提升制度性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委托—代理理论 美国对外政策 世界卫生组织 控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