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日本新发现的聊斋俚曲——《丑俊巴曲》(一)
- 1
-
-
作者
孟子敏
-
机构
日本松山大学人文学部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25年第1期101-118,共18页
-
文摘
根据《柳泉蒲先生墓表》碑碑阴(墓表以及碑阴拓片现藏于庆应义塾图书馆)记载,蒲松龄(1640-1715)创作有以下十四部俚曲(实际上是十五部,《富贵神仙曲》和《磨难曲》可以视为两部作品):《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妬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
关键词
富贵神仙
姑妇曲
《磨难曲》
聊斋俚曲
慈悲曲
翻魇殃
寒森曲
蓬莱宴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齡<醜俊巴曲>考論 釋文 注釋》
- 2
-
-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据《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记载,蒲松龄共创作了《墙头记》 、《姑妇曲》、《丑俊巴》 、《增补幸云曲》 等15部俚曲。这15部俚曲目前均已刊行。其中《丑俊巴》是仅存1500余字的残本。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新材料的发现,对俚曲某些篇目的真实性也提出了积极的质疑甚至否定。本书作者在日本庆应义塾图书馆(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之一馆)“聊斋文库”中新发现“聊斋俚曲”全本《丑俊巴曲》抄本,共计24回近30000字,且内容与既刊《丑俊巴》完全不同。该抄本由平井雅尾医生于上世纪30年代在淄川购得,后来带到了日本收藏。迄今为止,胡适、路大荒、袁世硕、藤田祐贤、邹宗良等学者均未见此抄本。这是作品收藏近百年来的首次发现。
-
关键词
袁世硕
姑妇曲
路大荒
聊斋俚曲
邹宗良
蒲松齡
巴曲
庆应义塾大学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谈《聊斋俚曲》方言词语的丰富性及生动性
被引量:3
- 3
-
-
作者
丁龙涧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1年第1期202-217,共16页
-
文摘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和《聊斋志异》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文学史上代表着两个高峰:一个是以形象文言所写的短篇小说之高峰,一个是以方言白话所写的通俗俚曲之高峰。关于《聊斋志异》
-
关键词
方言词语
聊斋志异
中国文学史
专文
心痒难挠
张讷
姑妇曲
禳妒咒
董遵章
上禄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与他的聊斋俚曲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周雁翔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1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
文摘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把中国的文言短篇小说推向了一个艺术高峰,在中外文学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而蒲松龄的俚曲创作,则是别出心裁:完美的艺术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浓郁的乡土气息。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中外文学史
创作思想
富贵神仙
艺术形象
禳妒咒
姑妇曲
墙头记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音乐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牟仁钧
-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22-27,33,共7页
-
文摘
《聊斋俚曲》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文学家蒲松龄先生的作品。它是以方言写成的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有矛盾冲突、有说有唱、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说唱文学。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他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其代表名著是《聊斋志异》,同时,还著有诗、词、赋、戏剧、杂著、曲词等多种形式的作品。《聊斋俚曲》是他晚年的著作。据张元先生一七二五年撰写的《蒲柳泉先生墓表》记载共有:《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妬咒》。
-
关键词
姑妇曲
墙头记
蓬莱宴
聊斋志异
翻魇殃
慈悲曲
穷汉词
寒森曲
曲词
蒲家庄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的俚曲
被引量:3
- 6
-
-
作者
雷群明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4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
文摘
蒲松龄的俚曲雷群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表明他不傀为运用文言文的大师,而他的大量俚曲创作又让我们看到了他驾驭白话通俗文学的高超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像蒲松龄这样文言文、白话文兼擅的作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据日本平井雅尾《聊斋小曲》书目记载,蒲松龄一生所...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中国文学史
富贵神仙
墙头记
雷群明
姑妇曲
慈悲曲
闹馆
禳妒咒
蒲松龄集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蒲松龄与音乐
被引量:3
- 7
-
-
作者
秦吟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1年第1期218-233,共16页
-
文摘
蒲松龄(1640——1715年),作为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文学家,已为举世公认和推崇。他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孤愤之书《聊斋志异》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罗江怨
南北合套
太平令
十七世纪
侥侥令
姑妇曲
墙头记
宦娘
孙蕙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志异》口语方言初探
- 8
-
-
作者
耿廉枫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86年第1期64-74,共11页
-
文摘
《聊斋志异》虽用文言文写成,而且用典很多,但由于作者用典准确恰当,行文活泼自然,因此并不显得堆砌呆滞。特别是作者采用民间口语以及当地方言点缀其中,以加强人物的性格和文字的表现力,构成《聊斋志异》的一大特色。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醒世
翻魇殃
姑妇曲
席方平
当地方言
章阿端
青蛙神
慈悲曲
镜听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